<p class="ql-block">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筑;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武漢看看黃鶴樓,是多年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黃鶴樓不僅是一座樓,而是一個很大的公園;不僅有風景,更是一處人文歷史薈萃的旅游勝地。2024年11月30日,看到老同學在重慶朝天門碼頭發的游輪照片,動了坐游輪游三峽的心思。查了船期,確定12月6日晚在宜昌登船,上行到重慶。定了船期,開始合計如何去宜昌,最后決定先飛武漢,看看黃鶴樓和湖北博物館。12月2日上午飛抵武漢,入住酒店放下行李,便打車直奔黃鶴樓。</p> <p class="ql-block">選擇從黃鶴樓公園南門進入,依次參觀鵝池、古碑廊、奇石館、跨鶴亭、擱筆亭、《崔顥題詩圖》浮雕,直達核心目標:黃鶴樓。從一樓開始,逐層細看,精美絕倫的畫卷、歷代文人雅士留下的詩篇,無不記錄著黃鶴樓的輝煌與傳奇;登樓遠眺,可以俯瞰長江的波瀾壯闊,遠眺武漢三鎮的繁華景象。長江大橋如巨龍般橫跨長江,龜山電視塔高聳入云,與黃鶴樓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城市畫卷。參觀了黃鶴樓,往西門方向行進,攬虹亭、瞰川亭、《三楚一樓》牌坊,勝像寶塔…。看過寶塔,回返黃鶴樓,繼續向東參觀古銅頂、千禧鐘,到白云閣觀賞書畫作品、聽古箏曲,穿過四季牌坊、精忠報國牌坊等,到達岳飛亭和岳飛銅像,一路走來,猶如置身于歷史的河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進入南門,映入眼簾的是鵝池,池中植睡蓮、王蓮,還置有兩座由太湖石構成的假山,水中紅鯉、錦鯉悠閑漫游,幾只白鵝“曲項向天歌”,構成一幅美麗的天然山水畫。</p><p class="ql-block">世傳書圣王羲之在黃鶴樓下放過鵝。一日他與一書生聊天論鵝,言鵝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潔如玉,一塵不染”。他越說越興奮,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寫出一個鵝字。書生愛之,遂臨摹藏之。為紀念這一佳話,后人立碑建池。還有一說,系王羲之辟池養鵝,并觀其神態,從而練成一筆而就的鵝字,該池稱天鵝池。1986年根據這些傳說修建了鵝池。在形似彎月的水面上建一石橋,將池分為二瓣,水面較大的南部為鵝池,水面較小的北部曰白龍池。</p> <p class="ql-block">鵝池東南處有一《鵝碑亭》,是1986年,修建公園時,將依舊拓本重新刻制的鵝字碑立于形如彎月的鵝池東端。在碑的北側建一石拱橋,以示與白龍池隔開,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亭坐東朝西,面對鵝池,高6米,木石結構,呈六角型,單檐翹角,粉墻黑瓦,古樸典雅。亭壁的青石上的“鵝”字高2.5米,寬1.25米。亭的左右面各有一扇高2.5米的通門,成貫通南北的通道,仿佛天然自成。人在其間,既可欣賞到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的“鵝”字,又可看到池中的睡蓮、如霧的噴泉、嬉戲的白鵝和繞岸的垂柳,頗有江南園林的風韻。</p><p class="ql-block">據記載清代,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曾有一方一筆草成的“鵝”字的刻石,在前面寫了俗傳書圣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過鵝群,有次與某書生聊天論鵝時情不自禁寫下此字。好事者往往摹拓傳播。其實,書石者實為清代文人門鎮國!(參見“園林勝景·雕塑石刻·鵝字石刻”)。</p><p class="ql-block">各地旅游景點概若此者,純粹就是講故事,歷史背景的真實性是需要去考證的。要吸引游客,生搬硬套、生拉硬造都是離不開的手法,為游客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和樂趣,這也是非常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崔顥題詩圖》浮雕是黃鶴樓公園一處絕美的風景,</span>這座浮雕生動地雕繪著唐代詩人崔顥的形象。只見崔顥身姿瀟灑挺拔,長袖飄逸,頭戴峨冠,氣質不凡,仿佛置身于云霞繚繞之間。他那專注運筆賦詩的神態,更是被刻畫得淋漓盡致,讓人仿佛能感受到他創作時的靈感涌動。</p><p class="ql-block">浮雕的中央,雕刻著崔顥那首流傳千古的名詩《黃鶴樓》。這首詩由神話傳說寫至現實感受,文詞流暢,景色明麗,雖有淡淡的鄉愁,卻不頹唐,被后世公認為題詠黃鶴樓的第一名篇。通過浮雕,人們能更加直觀地領略到這首詩的意境和魅力。</p><p class="ql-block">從藝術設計和制作方面來看,《崔顥題詩圖》浮雕也十分精美。其長12米,寬8.2米,浮雕畫面為4米×8米。1990年6月竣工,選用四川越西黑沙石和湖南長沙花崗石,使得整個雕塑顯得古樸典雅、莊重大方。浮雕畫面由四川省雕塑藝術學院趙樹同設計,畫面上崔顥七律《黃鶴樓》的全詩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書寫。</p><p class="ql-block">《崔顥題詩圖》浮雕不僅是藝術的結晶,更承載著歷史文化。它與黃鶴樓的歷史相映成趣,成為了人們了解黃鶴樓文化、感受詩詞魅力的重要窗口。每一位來到黃鶴樓的游客,在欣賞這座浮雕時,都能穿越時空,與唐代詩人崔顥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體會到歷史與文化交融的獨特韻味。</p> <p class="ql-block">已經望見黃鶴樓,“楚天極目”牌匾高懸樓上,登上高樓一覽勝景的心情瞬間激蕩起來。</p><p class="ql-block">黃鶴樓位于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武漢市的地標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span>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黃鶴樓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站在樓前,仰望著那高大的建筑,仿佛能看見歷史的塵埃在陽光下飛舞。黃鶴樓猶如一位滄桑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它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承載了無數的喜怒哀樂,朝代更迭、人事興衰,都在這磚瓦之間留下了痕跡。</p> <p class="ql-block">進入黃鶴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層大廳</span>,映入眼簾的是著名的壁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云黃鶴》,這是</span>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令釗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陳若菊夫婦精心創作的彩瓷裝飾壁畫,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宜昌陶瓷廠燒制,</span>原畫藏于中國美術館。畫作將黃鶴樓的浪漫神話傳說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描繪了駕鶴仙人與世人同樂的祥和景象,呈現出歡樂浪漫的意境。《合云黃鶴》壁畫高9米,寬6米,由756塊彩色陶版鑲嵌而成。壁畫取材于《橘皮畫鶴》的古代神話,兼取唐詩“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p><p class="ql-block">畫面分為天上、人間兩部分。天上,仙人竹笛橫吹、駕鶴騰飛;人間,眾人載歌載舞,歡聚黃鶴樓前。樓前是郁郁蔥蔥的林木,樓四周有大片的白云繚繞,背后是滔滔江水。整幅畫描繪了駕鶴仙人與世人同樂的祥和景象,呈現出歡樂浪漫的意境,展示了一樓大廳的“神話”主題。</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的三樓,有一幅名為《人文薈萃·風流千古》壁畫,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華其敏創作,山東淄博陶瓷廠燒制。壁畫以中國傳統工筆寫意的方式,描繪了13位與黃鶴樓相關的歷史名人,包括崔顥、李白、王維、孟浩然、賈島、顧況、宋之問、白居易、劉禹錫、杜牧、岳飛、陸游和范成大。這些文人墨客在黃鶴樓吟詩作對,展現了唐宋時期的文化盛況。</p><p class="ql-block">壁畫不僅藝術價值高,還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這些名人吟詠黃鶴樓的詩詞,體現了黃鶴樓濃厚的文化氛圍。華其敏教授將這幅壁畫視為其代表作之一,認為它展現了黃鶴樓的人文精髓和東方底蘊。</p> <p class="ql-block">走進樓內,那一幅幅詩詞、一幅幅書畫,讓人沉浸在文化的長河中。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在這小小的樓閣中熠熠生輝。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那淡淡的惆悵穿越千年的時光,觸動著心靈深處;李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豪邁,又讓人心潮澎湃,充滿了前行奮進的力量。在這里,文學與建筑完美交融,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一樓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余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筑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游客欣賞、選購。五樓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陳列。</p><p class="ql-block">從一樓看到五樓,深深地被豐富的歷史文化氣息所震撼,黃鶴樓之所以能被歷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是有其必然優勢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上黃鶴樓,極目遠眺,長江奔騰東去,波瀾壯闊。那浩渺的水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似一條金色的巨龍蜿蜒前行。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與藍天、江水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長江大橋橫跨長江南北,蔚為壯觀!此時,心中涌起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如此宏大的自然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但我們卻有著能夠欣賞、感受并創造美的心靈。</p> <p class="ql-block">登上黃鶴樓,公園內的建筑和風景盡收眼底,這些建筑和景點不僅展示了武漢市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也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欣賞長江美景的絕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從黃鶴樓西門進入,見一座“白塔”,這就是勝像寶塔,是黃鶴樓公園內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由元代坐鎮武昌的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建造,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p><p class="ql-block">此塔原立于黃鵠磯頭黃鶴樓故址旁。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跨線橋旁。拆遷時塔底有一石幢與一密封瓶,瓶底刻“洪武二十七年歲在甲戌九月乙卯謹志”,瓶腹刻“如來寶塔,奉安舍利,國寧民康,永承佛庇”。1984年黃鶴樓重建時遷至此地。塔高9.36來,座寬5.68米,外石內磚,外觀分作座、瓶、相輪、傘蓋、寶頂五部分,寶頂為合金制作。臺基和塔剎造型講究,塔體精美別致,在藍天白云下尤顯圣潔莊嚴。勝像寶塔不僅是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此塔于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三楚一樓》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黃鶴樓的西側,是游客進入景區的必經之路,</span>是一座四柱三間、雕梁畫棟的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12米,寬7米</span>。牌坊的正面題“三楚一樓”,背面題“江山入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楚一樓》</span>牌坊的名稱源于清代無名氏所寫的擱筆亭楹聯“擱筆題詩,兩人千古;臨江吞漢,三楚一樓”。其中,“三楚”指的是先秦時期楚國的疆域,分為西楚、東楚和南楚,而“一樓”則指黃鶴樓。黃鶴樓素有“楚地第一樓”之美譽,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黃鶴樓被譽為“三楚一樓”,更是象征著其在楚地的重要地位。這座牌坊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意義的標志性建筑。</span>牌坊不僅是黃鶴樓景區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武漢市的標志性景點之一。它見證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足跡和詩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牌坊的存在不僅增添了景區的藝術表現力,也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以西50米的正面臺階前有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黃鶴歸來”銅雕</span>,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和蛇馱著雙鶴奮力向上,兩只黃鶴腳踏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以其深刻的含義和精湛的雕刻工藝受到游人青睞。</p><p class="ql-block">“黃鶴歸來”銅雕的創意源于民間傳說。相傳大禹治水感動天庭,玉帝派龜、蛇二將協助,為鎮江患,龜、蛇隔江對峙變為兩座大山,形成“龜蛇鎖大江”之勢,從此水患平息,人民安居樂業。兩只仙鶴俯瞰人間,非常感動,便脫胎下凡,以昭普天同慶。<span style="font-size:18px;">該銅雕由著名雕塑家劉政德創作設計,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現在更是成為武漢的文化符號。</span></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西側還建有兩座亭子,從黃鶴樓上俯瞰,相對而建的兩座亭子非常引人注目。攬虹亭位于黃鶴樓前臺階中軸線的北側,是一座八角正方形的亭子。亭高13.85米,采用鋼筋水泥仿木石結構,上置寶瓶式頂剎,檐下施斗拱裝飾,底部設重臺并環雕花欄桿。攬虹亭的名字來源于“攬虹”,意指站在樓上便可把彩虹拿到,以此形容黃鶴樓的高聳。瞰川亭位于黃鶴樓前臺階中軸線的南側,與攬虹亭相對,也是一座八角正方形的亭子。亭高13.85米,結構上與攬虹亭相似,紅柱黃瓦,流金飛碧。瞰川亭的名字“瞰川”意為俯視長江,江漢交流,波濤洶涌,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黃鶴樓正東92米處,有一</span>黃鶴樓銅頂。這是黃鶴樓的重要歷史遺跡,重約2噸,系純黃銅鑄成。銅頂為青銅材質,中空設計,高度為3.4米,底徑1.8米,壁厚4厘米。其造型優美,分為三部分:上端為寶瓶攢尖頂,中部為兩個球體疊加形成的葫蘆形,底部則是蓮花寶座型。</p><p class="ql-block">銅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同治七年(1868年),當時由武昌府知府黃昌輔主持重建黃鶴樓時鑄造,以匹配新樓的雄偉。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因火災被毀,僅留下這座銅頂。此后,銅頂曾多次遭盜損,1985年經過精心修復,重新安置于現址,成為黃鶴樓公園的重要文物,是黃鶴樓歷經滄桑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與黃鶴樓對望的吉祥鐘。此鐘重21噸,1999年底完工,所以也叫千禧鐘,有20世紀和21世紀連接的寓意,這大鐘上刻了許多內容,千禧鐘頂部有楚風楚韻紋飾帶,上半部為龍鳳呈祥圖案和千字銘文,鐘腰帶為梅花圖案,鐘的下部是十幅浮雕,這些浮雕表達的意思其實也就是“千字銘文”表達出來的意思,浮雕的大致內容為:</p><p class="ql-block">殷商南土,盤龍古城;</p><p class="ql-block">楚拓江漢,屈子行吟;</p><p class="ql-block">夏口城堡,三國鏖兵;</p><p class="ql-block">崔顥絕唱,李白詩魂;</p><p class="ql-block">南宋港市,岳飛抗金;</p><p class="ql-block">商興漢口,都會雄風;</p><p class="ql-block">武昌起義,舉國景從;</p><p class="ql-block">保衛武漢,抗戰軍興;</p><p class="ql-block">武漢解放,工業重振;</p><p class="ql-block">四化新篇,改革風勁。</p><p class="ql-block">十幅浮雕濃縮了武漢3500年的發展史,真可謂濃縮就是精華!</p> <p class="ql-block">緊鄰黃鶴樓有一座白云閣,白云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被稱為“南樓”,后因唐代詩人崔顥的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而更名為白云閣。歷史上,南樓曾多次重建,明崇禎九年(1636年)和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均被命名為“白云閣”?,F在的白云閣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閣的北邊有六層(包括兩層地下室),南邊則為四層。屋頂為重檐歇山十字脊屋面,地面一層與二層銜接處采用白色臺基,寓意白云閣飄浮在白云之間。閣名由史學家周谷城書寫,頂層屋檐下懸掛有“無心出岫”、“視通萬里”、“思接千載”三塊巨匾,分別由蘇步青、程十發、朱屺瞻書寫。白云閣不僅是觀賞景點,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活動。在這里一樓有書畫名家作品展,在樓上觀賞了手工藝品、聽了古箏演奏(<a href="http://www.xsjgww.com/wap/video-work/view/index.html?um_rtc=3d2cc6ac2f37302585d33a743988e91a&id=9n8w1vu&type=10&v=10.9.1/#/?id=9n8w1vu&type=10" target="_blank">http://www.xsjgww.com/wap/video-work/view/index.html?um_rtc=3d2cc6ac2f37302585d33a743988e91a&id=9n8w1vu&type=10&v=10.9.1/#/?id=9n8w1vu&type=10</a>),白云閣的二、三層被改造成咖啡廳,游客可以在此休息、品茶,欣賞美景,真的是非常不錯??????。</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公園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區有一岳飛廣場,位于蛇山中部的山脊上,廣場上有</span>岳飛亭和岳飛銅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忠報國”石坊、“還我河山”石刻,以及大型青沙石浮雕等,共同組成了岳飛風景區,增添了黃鶴樓的精神底蘊。</span></p><p class="ql-block">岳飛亭,全稱岳武穆遺像亭,建于1937年,是為了保存明代岳飛遺像青石碑而建。亭內供奉的岳飛遺像線條遒勁,意態英武,是藝術杰作。岳飛銅像位于岳飛亭之東,銅像通高8米(其中基座2米),重達16噸,是青銅鑄造。岳飛扶鞍勒馬,神態英武,正氣凜然,目光如炬,好像在遠眺故國大好河山。這些景觀的建設<span style="font-size:18px;">,體現了岳飛在武漢的深厚歷史淵源和文化意義,</span>岳飛廣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重要文化園區,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岳飛亭里保存著一幢石碑,上面刻著岳飛的畫像,據說這幢青石碑是明代所刻制,是一件非常寶貴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漫步黃鶴樓,心中感慨萬千。黃鶴樓之行,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是一場心靈與文化的對話。它讓我明白,時間雖會流逝,但文化的傳承永遠不會消逝。我們應當在欣賞美的同時,銘記歷史,傳承文化,讓這些珍貴的寶藏永遠閃耀著光芒。</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八日于千佛山下</p> <p class="ql-block">抄錄:黃鶴樓名篇</p><p class="ql-block">1《黃鶴樓》</p><p class="ql-block">唐·崔顥</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黃鶴去,</p><p class="ql-block">此地空余黃鶴樓。</p><p class="ql-block">黃鶴一去不復返,</p><p class="ql-block">白云千載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歷歷漢陽樹 ,</p><p class="ql-block">芳草萋萋鸚鵡洲。</p><p class="ql-block">日暮鄉關何處是 ?</p><p class="ql-block">煙波江上使人愁 。</p><p class="ql-block">2《黃鶴樓記》</p><p class="ql-block">唐.閻伯理</p><p class="ql-block">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秷D經》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畟?,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p><p class="ql-block">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號而庶政其凝?;蝈藻仆斯?,或登車送遠,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庇忻楹?,紀茲貞石。</p><p class="ql-block">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海伦市|
玉树县|
吴旗县|
什邡市|
龙胜|
常州市|
德化县|
翼城县|
陵水|
临汾市|
隆德县|
新宁县|
平乡县|
绥阳县|
宁都县|
岑巩县|
家居|
郧西县|
镇坪县|
惠安县|
玉树县|
碌曲县|
秦安县|
雅江县|
安达市|
阳山县|
南溪县|
喀什市|
正蓝旗|
翼城县|
三河市|
古田县|
民权县|
兴义市|
溧水县|
彭州市|
东丽区|
来凤县|
张家口市|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