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2點15分,我們從天界山景區乘坐旅游大巴到達八里溝景區大門口的山門廣場,開始游覽八里溝。<div> 這是八里溝景區的地理位置以及各主要景點分布圖。</div> 山門廣場面積一萬平米,有"一灣碧水、兩溪交匯、三組古建、四峰羅列、五嶺環抱"的自然人文奇觀。<br> 一灣碧水、兩溪交匯指的是八里溝與西蓮溝的兩條溪流在此處匯流成鳳凰灣。<br> 三組古建指的是由橋頭堡、二仙橋、山門服務樓組成的漢唐建筑群和明清建筑的八里溝大酒店以及太行石屋式建筑。<br> 四峰羅列指的是山門廣場四周的睡美人峰、鳳凰峰、佛掌峰、獅子峰等四座奇峰。<br> 五嶺環抱指的是外圍的關山、老爺頂、九蓮山、抱犢山和玉屏山。(來自八里溝景區官網航拍截圖) 山門廣場的周圍有許多酒店、賓館和民宿。<div> 遠處凸起的紅崖絕壁就是我們剛剛游覽過的天界山景區,環繞這紅崖絕壁一周的公路為云峰畫廊,最高處為老爺頂。</div> 山門廣場的北側就是八里溝景區的檢票口。 八里溝景區大門實際上是二仙橋東側的橋頭堡,是一座漢唐風格的建筑,上面寫著“太行魂”三個大字。 八里溝號稱“太行之魂、中華風骨”,被園林專家譽為“亞洲一絕”,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div> 八里溝早在遠古時期就是共工氏等原始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魏晉以來已經成為好山樂水者的尋幽探勝之地,文人雅士紛紛前來,或卜地隱居,或觀光游覽,留下了眾多的韻事佳話,這之中就包括著名的竹林七賢、王勃、陸游等。</div> 景區集奇、險、俊、秀、幽于一谷,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劍峰千仞,溝壑奇幽,飛瀑鳴澗,清泉潺流,林木蔥蘢,花草馥郁,獼猴嬉戲,群鹿呦呦,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 從景區大門進去,跨過這座二仙橋,前面就是二仙橋西側的橋頭堡,也是八里溝景區的山門。 走進圓拱形山門,眼前是一尊圓形“壽仙迎客”的大型石雕。 額頭突出的老壽仙栩栩如生,左手拄著拐杖,右手捧著仙桃,在仙鶴、仙鹿的陪伴下笑容可掬地歡迎游人的到來。 離山門不遠處就有小徑通往水質清澈的八里溝畔。 八里溝的水量不是很大,所以每隔一段需要用石砌水壩攔水,形成眾多的小型瀑布,供游人戲水玩耍、拍照留影。 經過這座通幽橋之后,我們便來到了桃花灣景區。 桃花灣位于八里溝的入口處,山水環繞,風景迷人,桃樹滿山,春來桃花怒放,紅艷欲滴,花草粉芳、空氣含香。所以叫“桃花灣”。<div> 桃花灣瀑布、抱犢橋瀑布、桃花庵等景點點綴其間。</div><div> 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到老爺頂、仙人迎客、老子布道和獨秀峰等四大奇峰。更有清澈見底、碧水連天的高峽平湖桃花湖。桃花湖上可以讓游人蕩舟嬉戲,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div> 據說桃花灣有一片桃林是當年東方朔為漢武帝上天偷蟠桃時扔下的一顆桃核衍變而來。因此,后來王母娘娘還為此特地在八里溝舉辦了一次蟠桃大會。<br>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是對這里的最好寫照。 我們沿著步行小道西行,前方出現了一座吊橋以及背后的一處瀑布。 吊橋走起來會左右晃動,所以此橋被命名為“晃橋”。 晃橋的橋面用木板鋪成,并且在天藍色的背景下繪上了粉紅色的桃花,與桃花灣的名稱十分協調。 站在晃橋上回頭東望,天界山風景區的絕壁紅崖就在眼前,那凸起的老爺頂和半山腰的云峰畫廊清晰可見。 我們跨過了搖搖晃晃的晃橋。 繼續西行。 前面的瀑布就是桃花灣瀑布了。 桃花灣瀑布晶瑩透亮,分4級跌落桃花潭。 在這里抬頭仰望,可見左側山頭上一塊形似老者的巨石,那就是“老子布道”景點。 桃花灣瀑布的北岸建有百了一宿石宿(新鄉南太行八里溝店),游客可以在此住宿。 桃花灣瀑布的上游則是一個面積達20000平方米的桃花湖。 桃花湖有許多游人喜愛的水上活動項目,包括乘坐橡皮船、竹筏、汽艇等。 還有精彩的水上飛人的表演。 離開桃花灣瀑布,沿桃花湖繼續西行,山頂上的“老子布道”越來越清晰。 走到桃花湖的最西端又出現一個瀑布,那就是抱犢橋瀑布,抱犢橋瀑布分兩層臺階跌落,而且水流柔若輕紗。 抱犢橋瀑布的攔水壩頂上是兩列圓形踏腳石,游人可踩著踏腳石通過壩頂,前往抱犢橋。 抱犢橋瀑布的右側(北岸)即為抱犢橋。 這是抱犢橋的景色。<div> 傳說這里是東漢光武帝手下大將馬武小時候抱著牛犢過河的地方。后來馬武成為東漢的開國將軍后,回到家鄉為家鄉人民修建了這座小橋。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座橋命名為抱犢橋,并把橋下的水潭和瀑布命名為將軍潭和將軍潭瀑布。前面有一座造型古樸的仿古建筑, 它就是為紀念馬武而修建的"馬武居"茶酒樓。</div> 抱犢橋瀑布上面有一噴泉,名為“吶喊噴泉”,它會隨著環境聲音的變化而噴射出不同高度的水柱。 “吶喊噴泉”右側(北岸)的山頂上便是八里溝著名的“老子布道”景點,下方是“馬武抱犢”雕像。 “老子布道”以象形奇峰而名。山峰酷似一位長者,頭戴方巾,腰系絲帶,坐于一青牛背上,滔滔不絕地講經誦經,在四季輪回中看冬去春來,在斗轉星移中觀滄海橫流。 抱犢橋的西橋頭聳立著一座“馬武抱犢”雕像。<div> 相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大將軍馬武少年時為避仇家,曾在此隱居,以放牧為生,每天要到河的對岸去放牧。一天,老牛生了一頭小牛犢,好心的馬武怕激流的河水將小犢淹沒,于是就天天抱著小牛犢過河,不知不覺中,小牛犢慢慢長大,而馬武還是日復一日地抱著它過河,自然練就了千斤臂力。馬武后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東漢中興名將。</div> 在抱犢橋瀑布的南岸就是著名的桃花庵(又稱桃花禪院),現在桃花庵已經改建為古樹民俗村。 相傳新莽末年,海內崩陷,天下大亂。劉秀被追殺至此,正愁無處藏身,忽然,身邊一棵樹竟然張開口,劉秀便進去藏身,躲過了追兵。劉秀驚魂未定出來,靠坐在 大樹身邊休息。覺得饑腸轆轆,饑餓難耐。這時,樹上神奇落下滿地的板栗。劉秀趕緊撿食,喂飽了肚子,取河里水喝,度過了危難時刻。后來,劉秀稱帝,率領群臣來到這里祭拜還愿,封這棵樹為板栗王,封這里的水為圣水。這棵樹被封后枝葉繁茂,果實甘甜,常年不老,立足此處。因此,又稱為長壽 樹,又有立子之意,人們就常常來祭拜祈福。 明朝初年,人們專門在此建立了一座桃花庵,以方便人們祭拜祈福。<div> 明朝中期,據說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厭倦官場,來到此地隱居,看到桃花開滿漫山遍野,煞是好看,遂自稱桃花庵主,號六如居士,并作《桃花庵記》。人們由此稱此樹為神樹,也稱許愿樹。從此,便有了先有許愿樹,后有桃花庵的傳說。</div> 從桃花庵出來繼續西行150米就到了八里溝的另一個景點“馬武寨”。 其實真正的馬武寨是在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的馬武山上,八里溝的馬武寨是當年馬武遇見劉秀的地方,現在是一個避暑山莊,游人可以在此休息、購物或住宿。 馬武寨內有一個“馬武命運池”。<div> 相傳東漢初年,馬武在此占居放牧。一日,天降洪水之災,馬武在此石睡釣,洪水石流繞身而過,醒后發現牛羊居舍,均不存在,后在此遇皇帝劉秀,成為一員領兵大將軍。</div><div> 因此地、此石、此池特有靈氣,泉水不斷,后人為紀念馬武,特在此修馬武命運池。</div> 馬武命運池內的馬武頭像。 出馬武寨繼續沿八里溝西行。 前方出現一座孤立的山峰,聳立在紅崖絕壁旁邊。 用鏡頭拉近觀看,孤立的山峰如一位冠服齊整,仙風道骨的仙人,他雙手合輯,笑容可掬,熱忱的歡迎每一位到八里溝的朋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它雕塑的栩栩如生,引人遐思。于是人們把它命名為“仙人迎客峰”。 從馬武寨西行200來米,有一泓潭水。 靜心潭畔有一塊狀似心臟的巖石。 潭中也有用石塊圍成的心的形狀。 據說,用這里清澈的潭水可以洗心滌濾,靜心養性,所以叫“靜心潭”。 從靜心潭靜心前行約200米就到了八里溝景區最長的吊橋醉仙橋。 因為在吊橋上行走搖搖晃晃,好像喝醉了酒一樣,因此得名“醉仙橋”。 在醉仙橋上回頭東望,仍然可以看到天界山景區的老爺頂和云峰畫廊的紅崖絕壁。 一路上還可以觀賞到許多石刻書法作品。 繼續前行就到了一處名為惠然居的民宿 對面的山峰像一座金鐘高懸,被稱之為鐘山。山腰間有一龕叫九佛龕,在酷似佛龕的山壁里細看可以看到九位佛像,所以稱為“鐘山九佛”。<div> 據說誰能看出一佛就可以得到一重福氣,找到的佛越多,得到的福氣也就越多。祝愿信仰佛教的朋友都能在這里廣結佛緣,福壽綿延。</div> 接著就到了八里溝紫藤花廊。 一串串淡紫色的紫藤花烘托出高貴而又淡雅的氛圍。 行走在紫藤花下,讓人心情格外舒暢。 紫藤花廊的末端設有攝影打卡點,兩位可愛的小朋友正在享受著他們童年的快樂,留下他們童年的天真。 附近另有一個景點,名為“千年石吻”。<br>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兩塊巨石交錯搭疊在一起,像一對癡情的伴侶擁吻在一起,這一吻就是數千年。<br> 大自然造化之力總能帶給人們意外的驚喜,這也是上天給人間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過“千年石吻”景點,就到了太行山獼猴保護區的路口,這里有許多獼猴出沒。 獼猴一般生活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太行山獼猴是我國以及世界上最北的獼候種群。<div> 1998年8月,景區被評為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被世界自然基金組織確定為“具有國家和全球重要意義的A級保護區域”。</div> 過獼猴保護區大約不到400米左右,便到了鱷魚潭。 鱷魚潭附近的奇峰林立,風景優美。 <div> 這里也有一個瀑布,好像是鱷魚潭瀑布吧?記不清楚了。<br></div> 游人必須通過這長長的鋪著石磨狀墊腳石的壩頂繼續前行。 隨后繼續沿著清澈的溪水西行。 一路上還有幾個小小的瀑布。 隨后就到了“將軍瀑”。 將軍瀑的左側立著一塊巨大的巖石,上面刻著“將軍瀑”三個大字。 據說是因為附近有一座形似將軍的山峰,因而得名。但是我們四處眺望也不見將軍的蹤影,只得作罷。 從將軍瀑到八里溝景區的終點“天河瀑布”的觀景臺還有500多米的路程。 <p class="ql-block"> 這是天河瀑布觀景臺上的簡介。</p><p class="ql-block"> 天河瀑布是由落差180米的高山瀑布,寬100多米的巨幅簾瀑,連接著彩虹潭和老龍潭的渠瀑和層層跌落的多級疊瀑,形成的四級瀑布群。</p><p class="ql-block"> 天河瀑布上有七色彩虹飛跨,下有水簾溶洞橫穿,還可拾級而上,走進瀑布的懷中,體驗水精靈的多姿多彩。瀑布周圍還有將軍峰、點將臺、水簾洞、觀虹臺、一線天、絕壁天梯、百年好合樹、紅石河、珍珠瀑等諸多景點。</p> 天河瀑布又稱八里溝大瀑布,又因瀑布的豁口如龍口,也稱龍口瀑布。<br> 天河瀑布落差157米,雨季寬20米左右,平時有5米左右,一年四季水流不斷。 一掛飛瀑,凌虛而下,咆哮奔騰,山鳴谷應,飛珠濺玉,異彩紛呈,磅礴多姿,氣勢恢弘,被譽為"華北第一瀑"。 遠望素帛飄渺,節節下瀉;近看明珠閃爍,白帳飄落。身臨瀑下涼氣襲人,使人有"赤日行空午不識,炎熱酷暑汗自收"之感。<div> 該瀑布還有一個最大奇觀。若天氣晴朗,陽光直射(上午8點-下午2點)可以看到10余米高的彩虹,七彩俱全,十分壯觀。正如清代大學士孫詮所說:"訪其側下懸崖坐,貪看飛泉不肯行。"</div><div><br></div> 天河瀑布下方的青龍潭因瀑布落入潭中,泛起波濤,似青龍出入水面而得名。<br> 在天河瀑布附近有多個景點,這是一線天景點。 可乘坐觀光電梯上去觀賞一線天的風光,觀光電梯票價為單程30元/人,雙程50元/人。 另有絕壁天梯,沿崖而上,陡峭險峻,總長168米,垂直高度118米,堪稱“亞洲第一梯”。<div> 上到天梯頂上,可以欣賞到紅石河、救帝桑、百年好合樹、蘑菇石、潮音洞、黑龍潭等10余處精華景點。</div><div> 可惜我們下午還要趕路前往南陽,計劃晚上在南陽住宿,所以沒有爬上去一探究竟。</div> 這是天梯頂上的紅石河,這里是瀑布之源,無數山泉噴涌而出,光潔平整的紅石板,層層疊疊,瀑布橫截面達五十余米,無數名人、廠家在此、寫生拍攝留影。(以下三張圖片來自新鄉八里溝景區VR展示) 在紅石河附近有一棵頑強生長的樹,那便是一棵生長在一千多米的懸崖邊的古麻櫟樹。樹齡在1300年之上,樹根之處分為兩杈,兩根樹干枝葉環抱,互相偎依。好像兩個親密的愛人不離不棄,相依為命,故叫“百年好合樹”。<div> 相傳西漢末年,劉秀為躲避王莽追殺逃至八里溝,劍劈山崖,體能耗盡,爬到這棵樹下,又經山風夜寒侵襲,得了惡病,被山姑素娘采藥救愈,兩人就在這里發生了一場奇異的恩愛故事。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締結美滿姻緣,人們就把這棵樹命名為“百年好合樹”。每年都會要有許多新婚戀人來這棵“百年好合樹”下相拜許愿,結為連理,好合百年。</div> 從紅石河景點向西步行大約1.2公里到達八里溝景區的最西端黑龍潭。 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搭乘景區內的小型交通車返回景區大門口的山門廣場,再轉乘景區觀光大巴返回八里溝景區游客中心停車場。 這是八里溝景區游客中心的航拍圖。(圖片來自新鄉八里溝景區VR展示) 隨后驅車途徑沿太行高速、鄭云高速、二廣高速前往南陽市,全程約385公里,歷時4小時40分,于晚上9點20分到達南陽市,下榻崗坡快捷賓館。<div> 請繼續觀看《返穗途中(第十七集 諸葛故居(上))》。</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南靖县|
浠水县|
北碚区|
垫江县|
思茅市|
忻城县|
上杭县|
满洲里市|
汉源县|
东山县|
莱州市|
仁怀市|
进贤县|
铜梁县|
洛隆县|
马公市|
兰西县|
新郑市|
宜阳县|
利津县|
祥云县|
中卫市|
贡山|
阿坝|
安国市|
忻州市|
东城区|
南和县|
兴隆县|
永宁县|
中西区|
临泽县|
曲水县|
沙坪坝区|
镇宁|
元阳县|
偃师市|
定州市|
蓝田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