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福,</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為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雙手捧著酒樽往祭桌上進奉的樣子,表示用酒祭神。福的本義為保佑、賜福。用作名詞,指幸福、福氣。“福”還指舊時的一種禮節,又叫“萬福”。也特指行萬福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的本義應是求福。求福是為了得福,于是引申為幸福,作名詞用,與“禍”相對。這個意義一直以來都是“福”的基本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福字多種寫法(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祈求幸福與得到幸福之間,有一個中間環節,那就是神靈受祭之后賜給求福者幸福。因此,“福”又有了“使……幸福”“保佑”的意思。這種動詞用法在古代比較多。如:“神福仁而禍淫”(《左傳·成公五年》),大意是神靈讓仁愛之人得福而讓淫亂之人遭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現代漢語中,福只在幸福、福氣和利益等有限意義上起作用。福可以單獨成詞,如“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更多的情況下,福是構成詞和成語的語素,如人們把得(享)到幸福生活的命運叫“福氣”,也叫“福分”。這種福分(氣)體現在具體方面便有了“口福”和“眼福”。能吃到好東西的福分叫“口福”,看到珍奇或美好事物的福分叫“眼福”,這個福就是從幸福、福分取義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鄭衛東</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安宁市|
南郑县|
龙门县|
姜堰市|
巴青县|
饶阳县|
林甸县|
新野县|
平南县|
延寿县|
东台市|
福州市|
封丘县|
新宁县|
澄迈县|
高淳县|
铜山县|
右玉县|
博客|
永年县|
遵化市|
新疆|
鄂托克前旗|
开江县|
韶山市|
诸城市|
大方县|
华宁县|
旺苍县|
资溪县|
余姚市|
门源|
黑水县|
南昌县|
江阴市|
比如县|
涡阳县|
乐亭县|
咸丰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