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陽橋,又名萬安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的得名源自客家人,晉朝時中原一帶的先民為躲避戰亂南遷至泉州,看到此處地形地貌如家鄉一般,遂將此橋更名為洛陽橋,以此來寄托鄉愁。</p> <p class="ql-block">宋時泉州成為重要港口,但渡口萬安渡一遇風潮就陷入癱瘓,由唐入宋前人們一直嘗試在此筑橋。</p><p class="ql-block">北宋蔡襄任職期間,前后歷時6年8個月終于建好,洛陽橋是官方主導、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設施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是泉州人,他在任期間想為家鄉人民辦實事,就組織發起了建橋工程。相傳此橋屢建屢毀,蔡襄無奈之下想派一人下海勘探,就問“何人下得海?”一差役趕忙上前說“小人夏得海”,諧音的促使下,夏得海同志懷揣蔡知府的黃碟將自己灌醉,想在酩酊大醉中走向人生的終點。奇跡發生了,第二天他醒來后發現懷里的黃碟變成了紅色,而且有個大大的“醋”字。</p><p class="ql-block">蔡知府一看就決定在十一月廿一日酉時開始建橋,果然那天開始風平浪靜,石橋終建成。</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是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橋,創造了“筏形基礎”、 “養蠣固基”、“浮運架橋”等三大技術,是那個時代的“超級工程”。</p> <p class="ql-block">橋面由長短不一的石條鋪成,最大的有十幾米長,重約15噸。這么大的石條就是靠潮水上漲完成的,即“浮運架橋”;“筏形基礎”就是將橋基建成船頭的樣子,分流潮水,減少潮水對橋基的沖擊力; “養蠣固基”就是在橋基上養牡蠣,利用牡蠣的附著力鞏固橋基,將生物學用在了建筑學中。</p> <p class="ql-block">水里擺放整齊的石頭是漁民用來養牡蠣的,橋基上的牡蠣是不會收的,這是約定俗成的事。</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兩邊石雕的守橋武士。千百年來他們默默的守護著洛陽橋。</p> <p class="ql-block">守護它的還有慈祥的月光菩薩,相傳菩薩額頭上原來有顆夜明珠,但明朝時倭寇將它偷走了,如今人們看到的月光菩薩額頭就有一個坑。</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的歷史價值還在于橋上有許多歷代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橋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紅樹林,林中成群的白鷺棲息飛翔。</p> <p class="ql-block">借用余光中先生的一句詩“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現在輪到我走上橋來……”</p> <p class="ql-block">站在洛陽橋上,望著橋下的流水,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這座橋見證了泉州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見證了無數商賈的來來往往,也見證了泉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都江堰,土樓……一個個古建筑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勇氣,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無情與歷史的厚重。愿我們都能珍惜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讓它們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泉州人說“站如東西塔,臥如洛陽橋”,這座橋也是泉州人文精神的象征,以家鄉 “洛陽”為歷史記憶也表明了南遷民眾的不忘本。</p> <p class="ql-block">泉州開元寺始建于唐朝,是福建省最大的寺院,相傳是匡扶禪師向泉州巨富黃守恭乞求地建寺,黃守恭提出要求只要桑樹開出蓮花,就把地給禪師建寺,第二天桑樹竟真開出了白蓮花(據說是當地信佛的民眾連夜將桑樹染成了白色),于是便有了開元寺的前身“蓮花寺”。</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位于泉州西街附近,以紫云屏為界,一半是人間煙火,一半是佛國香火。</p> <p class="ql-block">當時導游讓我們讀匾額上的四個大字,竟然沒有一個人認出是“桑蓮法界”這四個字涵蓋了開元寺的前身。其中“桑”字上三個“又”字寫作三個“十”,寓意為十方世界。“桑蓮法界”不僅懸于開元寺大雄寶殿歇山檐下,還蘊含著獨特的佛家哲學,是全國獨有的造字。?</p> <p class="ql-block">一進門便是天王殿,一般寺廟里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這里只有兩尊佛像,分別是哼哈二將。從天王殿出來是寬闊的拜庭,拜庭右邊是一棵樹齡八百年的古榕樹。</p> <p class="ql-block">前方有宋代二塔,這兩座宋代二塔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采用寶篋印經式石塔設計,即阿育王塔,每座塔高約5.8米。</p><p class="ql-block">石塔的頂部矗立著4個蕉葉形的塔檐,刻有32幅習武圖案。</p><p class="ql-block">因臺風導致拜庭旁古榕樹被刮倒砸在石塔上,維護修葺時,在塔中清理出五代時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還清理出柳三娘捐造的銀質鎏金觀音像。</p> <p class="ql-block">一進開元寺就能看到弘一法師題的字“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是朱熹對于泉州的評價。</p> <p class="ql-block">殿前的方形大平臺,叫“月臺”,其須彌座束腰間嵌有72幅輝綠巖的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是鄭成功的父親在修建該寺時從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的。</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里供奉的五方佛像是漢地少有的佛教密宗軌制,殿內的斗拱由24個飛天樂伎,佛教稱"迦陵頻伽"(意為妙音鳥)組成,象征二十四節氣,其中12尊翅膀如大鵬的飛天象征白天,手中拿著文房四寶,12尊翅膀如蝙蝠的象征黑夜,手持各種南音樂器,體現了勞逸結合的民俗文化(殿內供奉著佛像 沒有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后廊有一對16角形輝綠巖石柱,上面刻著古印度教的故事和各種花紋圖案 精美至極。印象最深刻的是吡濕奴化身十臂人獅除去邪神的故事邪神要求“不在屋內死,不在屋外死,不在天上死,不在地上死,不被人殺死,不被神殺死,不被法器所殺,不被利器所殺”,最終吡濕奴化身十臂人獅,把邪神橫架在門框中,雙手化身武器插進邪神胸口把邪神殺死。</p> <p class="ql-block">大殿后面還有一棵枝繁葉茂的佛教圣樹——菩提樹</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最著名的還是泉州的標志性建筑——東西二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是仁壽塔,代表西方極樂世界,五層八面每一方交互嵌刻菩薩、圣僧、神將、信士,沒有上下等級之分。</p> <p class="ql-block">雙塔是《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西塔四層有個猴者浮雕,它在塔上的時間比吳承恩的《西游記》早上300多年,它是印度教的大神哈加盒,它可能就是孫悟空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的猴行者。</p> <p class="ql-block">塔下有8個托塔力士,為首的那個看著像在嗑瓜子,其實是在吹哨子給大家鼓勁。</p> <p class="ql-block">東塔名為“鎮國塔”,自下而上的浮雕依次是金剛神將、羅漢、高僧、菩薩、佛尊,代表東方娑婆世界皈依佛教修行得道的五乘境界: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p> <p class="ql-block">泉州開元寺東西塔可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一對宋代石塔。</p> <p class="ql-block">甘露戒壇處,一句“冷暖自知不必別求甘露,我人無相都來隨喜戒壇”發人深省,提醒人們珍惜內心的平靜與滿足。</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紀念館陳列有我國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寶。</p> <p class="ql-block">大師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做什么都要做到極致,他的故事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弘一法師紀念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大師李叔同的時代。他的詩詞、文章、書畫、金石、戲劇、音樂無一不精,是真正的全能藝術大師。他的《送別》至今傳唱,成為永恒的經典。</p> <p class="ql-block">在寺里還看到了高科技產品,焚燒爐,簡單說來就是將焚燒紙張產生的氣凝結成水供寺里用。</p> <p class="ql-block">放心石</p><p class="ql-block">“心”字中間那點在臥鉤下方,代表放心;中間的點少了,代表虛心;中間那一點如果提得很高,叫提心;若三點都集中在上面,則是多心;三點都在同一方向,叫偏心。</p><p class="ql-block">這告訴我們,求不得放不下,皆因心中有欲;是煩惱亦或是菩提,在于一念之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把心放下,不要過多思慮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做到心無掛礙,一念放下,萬般自在。</span></p> <p class="ql-block">戒貪壁也叫麒麟壁</p><p class="ql-block">有著龍頭、鹿角、虎背、熊腰、馬蹄、牛尾、豬鼻的動物是戒貪壁的主角——tān(犭貪)。</p><p class="ql-block">在它的左邊,大象身上扛著一把戟(戟=吉祥),戟上掛著罄,罄下是個瓶子,寓意清平(瓶)世界,朗朗乾坤。</p><p class="ql-block">罄下面有個繡球,繡球左邊有個如意,寓意祈求(球)如意。小象在假山上駝著銅鏡跟犭貪的右邊,松樹上的猴子在桶馬蜂窩組合,寓意進相封侯(鏡象蜂猴)。</p><p class="ql-block">松樹邊的兩只仙鶴,寓意松鶴延年。</p><p class="ql-block">喜鵲站在梅花枝上,寓意喜上眉梢。</p><p class="ql-block">鹿的身旁有靈芝、蘭花草,寓意君子之交,近朱者赤。小鹿跟在大鹿身后,寓意帶子還朝(子承父業)。</p><p class="ql-block">竹子一節比一節長,寓意步步高升。</p><p class="ql-block">小象腳下的石頭,是一塊塊累計疊高,上寬下窄;猴子越爬越高,是因為它捅了馬蜂,馬蜂朝它蟄去。</p><p class="ql-block">在小象和猴子壁的左右兩側,分別是拿著掃把的拾得和拿著芭蕉扇招來蝙蝠的寒山,寓意清庭納福或者掃去千災,招來百福。</p> <p class="ql-block">寺內櫻花盛開,藍天白云,紅花綠樹,一派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寺內, 沉浸在這份美景中。開元寺的每一處細節:蒼勁的古樹,青石板路上的苔痕,<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磚一瓦,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畫都</span>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和諧。 這座寺廟讓我領略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內涵,風格古樸典雅,雕梁畫棟之間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歷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一墻之隔的西街,有著鬧市的喧囂,簪花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span style="font-size:18px;">熙來攘往</span>,熱鬧非凡。</p><p class="ql-block">一墻之隔,廟、市共生。西街,既關聯著街巷與城市,又連通了人間煙火與寺廟香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半城煙火半城仙”,人們總愛用這句話來描述泉州,開元寺這一帶似乎是最好的印證。</span></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坐落于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港北岸,曾是遠洋商船的出發地,這里曾是阿拉伯后裔的聚居地,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輝煌。蟳埔女以頭戴鮮花做的“簪花圍”而著稱,以“簪花圍”為代表的潯埔女習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村里最大的媽祖廟(順濟宮)此刻成了簪花女的拍照地。有人戲稱蟳埔村是美女最多的村子,此言不假。</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以其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景觀而聞名,尤其是婦女們獨特的頭飾“簪花圍”和用海蠣殼建造的蚵殼厝,展現了濃厚的海洋文化特色和豐富的歷史底蘊。</p> <p class="ql-block">蚵殼厝,始建于宋末元初,由牡蠣建造而成。蚵殼墻體堅固不易腐蝕,不積雨水,比紅磚更加適合作為當地建房的原料,以此來抵御海邊潮濕的氣候環境使得房屋的壽命延長。當地有“千年磚,萬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蚵殼”的說法。</span></p> <p class="ql-block">泉州海上貿易發達,漁民返程時因為船體減輕就用蚵殼作為壓艙石運回來,久而久之越堆越多,而且人們發現它很堅硬,就用它來砌墻,于是就有了蚵殼厝。</p> <p class="ql-block">一念簪花,一世無憂,今生簪花,來世漂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簪了花今生就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服飾特點是“民主頭,封建肚,浪費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主頭”說的是潯埔女將整座花園戴在頭上追求美麗,“封建肚,浪費褲”指的是“</span>大裾衫”和“闊腳褲”。</p><p class="ql-block">村里處處可見到挖牡蠣的老人,她們戴著橡膠手套熟練的將牡蠣從堅硬的殼里挖出來,據說一天可以掙一二百塊錢。</p> <p class="ql-block">白巖松說,這是你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地方。泉州,這座世界遺產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馬可波羅筆下的“東方第一大港”,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現代之城,驚鴻一瞥,就留下了美好的回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县级市|
曲靖市|
维西|
玉门市|
麻栗坡县|
新民市|
乡城县|
交口县|
东明县|
宜州市|
嵩明县|
汾西县|
陵川县|
沂南县|
观塘区|
华阴市|
阿瓦提县|
赞皇县|
普兰店市|
颍上县|
宁阳县|
汕头市|
阳山县|
郁南县|
正蓝旗|
芮城县|
宁城县|
宝兴县|
竹溪县|
邓州市|
吴桥县|
吐鲁番市|
郸城县|
济南市|
崇州市|
新密市|
任丘市|
昂仁县|
渭南市|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