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炳靈寺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的小積石山中。</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族乞伏氏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權(quán),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開始開鑿石窟,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炳靈寺最早依羌語稱“唐述窟”,意思是“鬼窟”。</p> <p class="ql-block"> 唐朝時期改稱為龍興寺,宋朝時期稱為靈巖寺。炳靈寺石窟前期,自十六國鑿窟起到宋代,對漢傳佛教、凈土宗、華嚴(yán)宗和禪宗產(chǎn)生過比較大影響。</p> <p class="ql-block"> 公元763年,吐蕃占領(lǐng)隴右地區(qū),藏傳佛教開始影響這一地區(qū)。元初,世祖忽必烈尊藏傳佛教為國教,薩迦教派入駐炳靈寺。元朝衰落,噶舉派取代薩迦派。元末明初,格魯派傳入炳靈寺。明永樂時宗喀巴弟子代表宗喀巴進(jìn)京朝覲,曾兩次路過炳靈寺宣講佛法教義。格魯派成為對炳靈寺影響最大的教派,修整石窟,開鑿新窟,逐漸形成了石窟漢藏佛教特色并存的景觀風(fēng)格。大明永樂年后,藏語稱這里為“仙巴苯郎”,意為“千佛”或“十萬彌勒佛洲”。??音譯為“炳靈寺”或“冰靈寺”。清順治二年,炳靈寺確立了藏傳佛教活佛轉(zhuǎn)世體系,自此盛極一時,三世達(dá)賴?yán)锼髂霞未搿⒗防闼录文緲尤阑罘鸲荚鴮3虂肀`寺朝拜。</p> <p class="ql-block"> 在隋代,這里是古“絲綢之路”南去吐蕃的必經(jīng)之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繁榮的商船停泊之處,</span>經(jīng)濟(jì)的發(fā)達(dá)互通使得不同文化在此交溶,歷代的本土民間藝術(shù)及外來佛教的影響,造就了一個雕塑形象和繪畫藝術(shù)多樣性的炳靈寺。</p> <p class="ql-block"> 去炳靈寺兩條路,一條旱路,開車前往,一條水路,在劉家峽大壩旁的碼頭登快艇前往。碼頭左側(cè)是龍匯山的龍頭,是著名景觀黃洮交匯處,在這里,洮河金黃,黃河碧綠。可見黃河并不是“才出昆侖便不清”,是始于此處交匯后,便不再清澈。</p> <p class="ql-block"> 劉家峽水庫高原平湖,由于臨近炳靈寺,也稱炳靈湖。</p> <p class="ql-block"> 炳靈湖東起劉家峽大壩,西至炳靈寺峽口,乘舟疾馳,走水路54公里,湖水如鏡,上下天光,小艇駛過,激浪推波,滿目翡翠有生命般的鮮活起來。湖岸兩側(cè)峰影變幻,風(fēng)光無限。</p> <p class="ql-block"> 炳靈寺石林,獨(dú)特的丹霞地貌和奇特的峰叢造型,由未完全固結(jié)成巖的土狀堆積物構(gòu)成 ,在流水侵蝕的作用下,形成柱狀地貌,成群分布,遠(yuǎn)望如林,這種地質(zhì)結(jié)構(gòu)被稱為土林。</p> <p class="ql-block"> 炳靈寺石林的“萬笏朝天”。</p> <p class="ql-block"> 不覺間,沿湖西拐進(jìn)入炳靈峽口,過姊妹峰,即達(dá)炳靈寺碼頭。</p> <p class="ql-block"> 系舟登岸,拾階而上。</p> <p class="ql-block"> 唐代開鑿的洞窟,明代重塑重繪的八臂十一面觀音塑像,木胎泥塑。佛頭豎列是典型的明代藏傳佛教造像特點。</p> <p class="ql-block"> 位于炳靈寺第171窟的大佛,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始建于盛唐,歷代多次修繕,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p> <p class="ql-block"> 炳靈寺石窟第16窟的泥塑釋迦涅槃像,長8·6米,拍攝于1967年。1967年劉家峽水庫開始蓄水,炳靈寺石窟第1窟、第16窟、第90窟、第133窟將被淹沒。經(jīng)上級主管部門批準(zhǔn),對這些石窟的造像、壁畫進(jìn)行了搬遷搶救。而16窟的泥塑釋迦涅槃像,當(dāng)時看外觀,認(rèn)定是明代塑像,個體大,年代晚,準(zhǔn)備放棄。好在有工作人員做了些考古工作,剝開面層發(fā)現(xiàn)有唐代重塑層,唐代重塑層剝開后,發(fā)現(xiàn)是一尊魏晉時期的作品,難能可貴,決定切開保存。</p> <p class="ql-block"> 16號窟的大臥佛被分成9段移出保存。1999年,在炳靈寺的一側(cè),重建臥佛寺,大臥佛九九歸一總祘是留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2002年修繕恢復(fù)后的涅槃像在新建的臥佛院內(nèi)展出。臥佛瘦削寬肩、長臉細(xì)頸,“秀骨清像”正是北魏佛造像的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 佛祖釋迦牟尼于公元前486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古印度末羅國的都城</span>“拘尸那揭羅”涅槃。炳靈寺16號窟的佛祖涅槃像卻足著木屐,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木屐最盛行時期,雖然中間隔著千年,到底是入鄉(xiāng)隨了俗。</p> <p class="ql-block"> 佛教石窟集建筑、雕塑、壁畫之大成,做為歷史佛教文化、人文風(fēng)俗等演變脈絡(luò)的步跡集中留痕之處,受到各階層普遍的喜爰看重。但凡是佛窟你一定看不痛快。以保護(hù)為名,加玻璃窗,鐵紗網(wǎng),分特窟精品,或以保護(hù)研究之名不開放,或分段開放分段售票。炳靈石窟更是特別,走水路,只售往返不賣單程,限時往返過時不侯,沒有時間看特窟。想看特窟開車走旱路,你又觀賞不到炳靈湖的天光水色,還不要說炳靈特窟價格極高。總之,想看全多花錢,還要有時間。在佛窟里,眾佛佗是只護(hù)佑有關(guān)人員,不護(hù)佑云云眾生,南無阿彌陀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扬州市|
始兴县|
台中县|
茂名市|
城步|
锦州市|
双鸭山市|
马尔康县|
三门县|
兴安县|
沈丘县|
调兵山市|
大城县|
故城县|
靖边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上饶市|
余干县|
长兴县|
永修县|
东山县|
仁化县|
舒兰市|
千阳县|
苍溪县|
宜春市|
武汉市|
永康市|
北辰区|
会泽县|
蒲江县|
甘洛县|
永修县|
离岛区|
什邡市|
永年县|
四川省|
大城县|
博兴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