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新沂馬陵山景區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后來雖與親友結伴去過了幾回,但大多走馬觀花,感覺一般。今年春節前后住新沂的時間較長,可以從容選擇晴天的出行,再加上對馬陵山了解的積累,深度游的時機已然成熟。</p> <p class="ql-block">↑新沂馬陵山景區的石牌坊。馬陵山為沂蒙山余脈,因狀如奔馬而得名,是一條北南走向的低山丘陵,北起山東沂源,南至江蘇宿遷,南北長約200多公里,古代曾號稱“八百里馬陵”。馬陵山縱貫新沂全境,長約35公里。</p> <p class="ql-block">↑牌坊西側的燈籠長道,頗有氣勢。不分寒暑,傍晚的亮燈時分都有當地人前來游逛,一些商家小販也借此在道旁開店、設攤。</p> <p class="ql-block">↑景區檢票口。馬陵山景區是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勝地,歷史遺跡和傳說故事俯拾皆是。景區公示的圖例把游覽路線分成南環線、北環線兩大部分,便于游人有所取舍。全程一次走完需要不少時間,但是步行強度不大。</p> <p class="ql-block">↑檢票口的獅子大開口。</p> 1馬陵古道 <p class="ql-block"> 走過檢票口,即可看見一條筆直向上的登山道。這段十分規整的山路并不長,經過多年來不斷地現代化保護與改造,石階變得整齊而寬闊,中間以鮮花相隔。道旁在夏季還營造霧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古馬陵道”石碑(周谷城題)。馬陵山地跨蘇魯,關于“馬陵之戰”的具體地點在歷史上多有爭議,但是馬陵山的山上古道卻是自古既有,自戰國時期起,馬陵古道就是南北之間的交通要道,承載著幾千年的風霜雨雪,刻印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馬陵道”,對聯“探尋馬陵古道,體驗第一江山”。</p> 2第一江山 <p class="ql-block"> 新沂境內的馬陵山,古稱?峿山、司鎮山、吾山,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黃花菜嶺五座山頭組成,人稱“五姊妹山”。主峰為峰山五華頂,海拔91.8米。山雖不高,然道路錯綜,林深茂密,蘊秀藏幽,重巒迭嶂,溝壑縱橫。</p> <p class="ql-block">↑“第一江山”石刻。馬陵山自古享有“淮北勝概”、“形勝之美稱于江淮”之譽。乾隆六度南巡,三過馬陵山,題詩“三度觀民駕幸吳,春風又復過司吾。蒼松間出紅墻寺,信遞江山畫意殊”,并留下了“第一江山”的題字?。</p> <p class="ql-block">↑乾隆題“第一江山”是有緣由的。當時南下是先從河北冀州,再到山東兗州,一路寒冬凋敝,景物蕭瑟。但到了馬陵山一帶,眼前卻是一片片生機盎然的麥田,不由龍顏大悅,信筆而書。</p> <p class="ql-block">↑“龍柱”位于“第一江山”石刻的后方,雙龍盤旋而上,屬于古“龍臺”的一部分。龍臺是專為乾隆駕幸馬陵山而建的迎駕場所,1757年和1762年乾隆帝曾兩次在此接見前來迎駕的隊伍,后因戰火毀壞,如今的規模還不到當初的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國龍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所代表的意義雖然不同,但是封建時期對于歷代帝王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以龍自命,以龍為飾,皇權的化身,至高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乾隆兩次在龍臺接見前來迎駕的地方官員、百姓、僧尼、道姑,給迎駕中的年邁者分贈“優老牌”,對貧苦者酌發銀兩。不過,這與地方上用來迎駕的花費相比,可謂九牛之一毛。</p> <p class="ql-block">↑龍臺東側的五塊石碑上,刻有乾隆帝三次駕臨馬陵山后留下的詩句,其中以《麥》較為出名:</p><p class="ql-block">盼從冀兗寒遲茁,看到淮徐綠滿田。</p><p class="ql-block">第一江山春好處,十分梅柳色徒傳。</p><p class="ql-block">漸漸他日應藏雉,縷縷于今欲起煙。</p><p class="ql-block">此是千家餅餌計,羽林馳騎戒紛填。</p> <p class="ql-block">↑龍臺中間區域的塑像,乾隆帝居中,左手為劉墉,右手是乾隆的老師徐用錫。徐用錫(1657-1736年)是馬陵山小徐莊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乾隆初年(1736年)授翰林院侍讀。</p> <p class="ql-block">↑“龍吐水”位于塑像之后,寓意馬陵山山清水秀,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范水模山”石刻。“范水模山”典故出自《韓非子》,講述了秦始皇滅六國后,任命范雎為河南太守,令其在洛陽進行軍事演習。范雎用土堆筑出橋、堡、壘、坑等,模擬真山,得到秦始皇與群臣贊賞。“范水模山”常用來比喻效法模仿他人。</p> <p class="ql-block">↑清代宰相劉墉是乾隆南巡的先遣官,曾在馬陵山安排衣食住行,所題“范水模山”四字,體現了劉墉對馬陵山自然景觀的獨特理解和熱愛?。山雖然不高,濃縮為精華,與倒過來讀的“山模水范”的意思一樣,好山好水,是山的楷模、水的典范,在山水景觀中具有卓越地位和獨特魅力?。</p> 3泉潮律院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馬陵山佛道共存,香火旺盛,山中宮、觀、庵、寺、廟、亭、閣自宋至清,代有營建。其中位于峰山五華頂的“泉潮律院”最負盛名,是蘇北最大的禪林,曾有“南京到北京,馬陵半數僧”的盛譽。</p> <p class="ql-block">↑“蘇北第一藏”。泉潮律院相當于現在的佛學院,屬于“臨濟宗”大禪林,從這里走出的僧人曾經遍布全國各地。在五華頂受戒后的僧人,也都能被全國各大寺廟認可,甚至直接成為其他寺廟的主持。</p> <p class="ql-block">↑二樓的寺鐘。1940年5月,日偽軍聯手焚燒泉潮律院,歷時三天,將寺廟化為一片瓦礫。眼前的這座兩層樓建筑,是馬陵山被辟為景區后,在原址重建的廟宇。我前后來過幾次,大門從來也沒見打開過。</p> <p class="ql-block">↑許愿池。</p> <p class="ql-block">↑律院不僅曾經廟產龐大,而且還有眾多名人字畫詩篇等收藏,如乾隆帝駕幸馬陵山時贈送的四面御賜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賜予的半部《藏經》等,可惜都付之一炬。</p> <p class="ql-block">↑“三蓮池”石牌坊,有小路通往三蓮池。對聯:</p><p class="ql-block">牟尼珠現,三摩三藐三菩提;</p><p class="ql-block">凈土蓮開,一花一佛一世界。</p><p class="ql-block">“三摩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無上正等正覺”的音譯,</p><p class="ql-block">“一花一佛一世界”是寓意生命的獨特與博大。</p> <p class="ql-block">↑“泉潮律院”大雄寶殿的銅鑄模型。泉潮律院沿用的是中國三院九井式古剎建筑風格,大雄寶殿飛檐翹角,兩廂為東西長廊,外跨西花園,一步樓倚絕壁而建,氣勢雄偉。鼎盛時的殿堂館舍有六百余間,常住僧人五百余人,每遇佛教節慶日,山上僧人多達千人以上。</p> <p class="ql-block">↑“禪”。佛教中的“禪”是梵語音譯“禪那”的省稱,專指靜思。</p> <p class="ql-block">↑“三蓮池”的蓮池放生。</p> <p class="ql-block">↑“三蓮池”的枯蓮寒冰。</p> <p class="ql-block">↑明鏡臺。其上有一個巨大的石“木魚”。</p> <p class="ql-block">↑“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_[唐·惠能]。</p> <p class="ql-block">↑明鏡臺的四周。</p> <p class="ql-block">↑“靜”。世界雖大,真正“靜”的地方卻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竹林對弈。</p> <p class="ql-block">↑沿著竹林間的石板路,向西可通往“山隱寺”。</p> 4山隱寺 <p class="ql-block"> 山隱寺位于五華頂的西南部約200米,泉潮律院之南,三仙洞之上。山隱寺是馬陵山廟宇中最早的建筑,原名龍泉庵,始建于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由僧紹清所建,后改名為壽圣寺。</p> <p class="ql-block">↑山隱寺歷史上屢毀屢建,1940年被日軍徹底焚毀,2007年在現址上開始重建,2009年方建成整個寺院。</p> <p class="ql-block">↑外墻團龍。</p> <p class="ql-block">↑山隱寺大門朝東,二進院落布局。有放生池、鐘鼓二樓、天王殿、東西配房,主殿是觀音殿,東偏殿藥師殿,西偏殿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山隱寺鐘。</p> <p class="ql-block">↑“嗡嘛呢唄咪吽”照壁。</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據傳五華頂原是山隱寺的廟產,泉潮律院的開山僧以一文錢買得五華頂,興建了律院。后來律院日漸繁盛,廟產也在山隱寺之上。山隱寺僧眼紅不已,常以賣山不賣路為借口,挖毀山路,阻礙通行,泉潮律院只得屢次花錢說情,但始終沒有直通的坦途,卻也因此保存了五華頂的天然面貌:曲徑通幽,亂石嶙峋。</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p> 5馬陵之戰雕塑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馬陵之戰”到底發生在哪里,由于年代久遠,變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除了江蘇新沂馬陵山之外,還有山東臨沂郯城縣泉源鄉、山東聊城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河北邯鄲大名縣馬陵村、河南濮陽范縣、河南洛陽新安縣畛河川等等說法,各地方志等也均有記載。</p> <p class="ql-block">↑“馬陵之戰”雕塑位于山隱寺的西側,建于古馬陵道上。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也就是廣為流傳的“孫臏斗龐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韓國,韓國求助于齊國。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p> <p class="ql-block">↑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采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p> <p class="ql-block">↑迥合長堤衛水秋,滿懷黃葉荻颼颼。</p><p class="ql-block">居人近指馬陵道,遺磧遙傳瓦屋頭。</p><p class="ql-block">昔日孫龐曾決勝,只今草木尚含愁。</p><p class="ql-block">不知七國皆迷地,猶自停車吊古邱。</p><p class="ql-block">_[明·李先芳]</p> 6五蓮池 <p class="ql-block"> 遙遠的歲月中,馬陵山承載了太多的人文記憶。乾隆帝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足跡不僅僅局限于朝堂之上,更深入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新沂馬陵山的如畫風景,也成了乾隆詩情縱橫的地方:“綠野平陵翠黛紋,拂廬小對意含欣。鐘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幾分。”《?峿山·其一》。</p> <p class="ql-block">↑“蓮池云海”。五蓮池,由五個相連的池塘組成,從北向南依次排列,北至山隱寺,南至老虎窩。大雨過后,五個池塘的水連為一體,匯入最后一個池塘,然后經過老虎窩流入三仙湖,形成一個壯觀而美麗的二疊瀑布?。</p> <p class="ql-block">↑五蓮池棧道。</p> <p class="ql-block">↑舉目崇椒縹緲間,愛他畫意已吳山。</p><p class="ql-block">東風策馬尋前路,鞭影仍留片晌閑。</p><p class="ql-block">_《?峿山.其三》[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詠柳軒。</p> <p class="ql-block">↑詠柳軒。</p> <p class="ql-block">↑?峿驛。</p> <p class="ql-block">↑“峰山公園”石刻。馬陵山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火紛飛,草木俱灰,建國時的馬陵山幾乎成了荒山。1958年新沂團縣委組織全縣共青團員在山上廣植花草樹木,時任國家副總理的陳毅元帥得知后,親筆為馬陵山景區的園林題寫了“峰山公園”和“宿東青年躍進林”。</p> 7老虎窩 <p class="ql-block"> 老虎窩位于馬陵山景區的虎山東麓,五蓮池澗谷口。此處巨大大赤色崖壁上,留有一處天然凹洞槽。五蓮池之水在崖壁前形成二疊瀑布,再注入湖灣之中。谷深澗幽,水流清澈。</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馬陵山林深茂密,人煙稀少,老虎窩一帶曾是老虎的棲息地,虎群在這里繁衍生息,捕食山間的獵物,評出“蓮池臥虎”這樣的景點想必古人并不認可。老虎窩如今塑造了許多大老虎,雖無虎蹤,卻有虎境,聊博頑童騎乘,試圖引人入勝。</p> <p class="ql-block">?↑老虎窩是一處隱蔽而崎嶇的崖洞,形狀獨特,猶如一只躺臥的巨型老虎,多年前有人在崖洞上方開山炸石,破壞了景點的原貌,如今只剩一個淺洞。</p> <p class="ql-block">↑“虎行道”。</p> <p class="ql-block">↑“丹霞虎踞”。老虎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色如屋丹,燦若明霞”,崖石層層疊疊,如同一摞書堆積在書架之上,極具觀賞性。</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端的“幽僻藏勝”題字,由當代書法家徐樹超在1992年撰書。</p> 8長壽泉 <p class="ql-block"> 長壽泉位于虎山東麓,“汲者飲之,味甘如醴”。馬陵山區四季分明,氣候適宜藥草生長,藥材種類十分豐富,相傳藥王孫思邈曾說過“馬陵山中藥最全,只差甘草與黃連”。孫思邈在馬陵山中采摘收集藥物,取用長壽泉水煉丹與煎藥,救治百姓。</p> <p class="ql-block">↑馬陵山有兩處泉水可以直接飲用,清澈甘甜,一處是“長壽泉”,另一處是“飛泉”。長壽泉經過國家、江蘇省飲用礦泉水委員會檢測、鑒定、評審,確定為低鈉含鍶、偏硅酸、重碳酸鈣的優質礦泉水。</p> <p class="ql-block">↑相傳有一年淮徐一帶鬧瘟疫,孫思邈聽說后特地趕來,但一連幾天都沒找到合適的水源熬藥。后來在馬陵山采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處泉水,嘗起來有股甜甜的味道,于是用來煎藥煉丹。孫思邈活了101歲,被他用此泉救活的百姓也大多活到了90歲以上,后人遂稱此泉為長壽泉。</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新蔡县|
南汇区|
北川|
闽侯县|
临澧县|
斗六市|
鄂州市|
海阳市|
海兴县|
河北区|
鄂尔多斯市|
和静县|
广东省|
福鼎市|
汉沽区|
卫辉市|
灵石县|
芦山县|
措勤县|
通城县|
新河县|
普宁市|
镇赉县|
琼结县|
丹阳市|
广安市|
四平市|
彭州市|
车险|
永顺县|
灵石县|
哈尔滨市|
曲靖市|
苏尼特左旗|
肥东县|
北流市|
玉田县|
石台县|
宜宾市|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