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大同的土地上,靜靜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遼金寺廟建筑群,他就是契丹族的皇家寺廟大同華嚴寺。這是山西除了云岡石窟以外最值得去的一個圣地,因為它將帶我進入一個神秘的時空—遼國。大唐滅亡后,書本只告訴我們進入了大宋,其實在北方還存在另一個強大的遼國,他們都是唐朝文化的延續,宋朝演化出秀麗,而遼國演化出豪放。在華嚴寺,將感受到獨特奔放的草原文明。 <p class="ql-block">華嚴寺,始建于遼清寧八年(1062年),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也是中國現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地位顯赫、規模宏大,分為上華嚴寺和下華嚴寺。這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寺廟,不同于常見的坐北朝南,它獨特地坐西朝東,遼代的契丹人不僅崇拜鬼神,還特別崇拜太陽,將其視為神靈和民族的圖騰。因此,一些宗教禮拜活動也面向太陽,這體現了契丹習俗與佛教信仰的契合。上華嚴寺以大雄寶殿為主體,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遼金時期的佛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寺內塑像、壁畫等藝術珍品,展示了遼金時期的文化特色和藝術成就,宛如一顆歷經歲月沉淀的瑰寶的瑰寶,走進華嚴寺,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華嚴寺的每一片磚瓦,無不滲透著遼金藝術的璀璨記憶,不僅見證了王朝歷史的興衰更迭,更成為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生動縮影,被譽為“遼金藝術的博物館”。</p> 明代古鐘樓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是進入華嚴寺內看到的第一間殿宇,普光明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前有抱廈, 屋頂為重檐歇山頂,為2009年原址復原重建,堅持修舊如舊、復古如舊、原汁原味,確保在用材、構造、方式、作法等方面運用傳統工藝技術,再現遼金建筑風貌。寺內壁畫也為同時期由中央美術學院壁畫修復專業的師生共同完成。</p> 抱廈上方是巨大的猶如游牧帳篷的八藻井。 殿內供奉著“華嚴三圣”,中間的毗盧遮那佛、東側的文殊菩薩和西側的普賢菩薩。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更是這座古寺的璀璨華章,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震撼人心的建筑之美。遼末的那場戰火無情地吞噬了這座寶殿,然而,就像浴火重生的鳳凰,金代天眷三年(1140 年),一座更為宏偉壯麗的大殿在這片土地上崛起。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一個時代工藝與精神的凝聚,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依然屹立不倒,向世人展示著往昔的風姿。</p> <p class="ql-block">屋脊有兩件琉璃鴟吻,每一處結構、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匠人們的心血與智慧。正脊上高達 4.5 米的鴟吻,宛如一只威嚴的神獸,鎮守著大殿的屋脊。它造型夸張生動,鱗片紋理清晰可見,是現存早期建筑中最大的鴟吻。它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古代人們對于神靈的敬畏與祈愿,為大殿增添了一份神秘而莊重的氣息。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p> <p class="ql-block">佛殿上方木制方匾,筆觸大氣而渾厚“大雄寶殿”和“調御丈夫”均為明代原物,作者為明代總兵馬林。“大雄”和“調御丈夫”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尊稱</p> <p class="ql-block">走進大雄寶殿內部,高大的立柱直通殿頂,仿佛是撐起蒼穹的巨擘。殿內光線透過窗戶灑下,照亮了供奉的佛像,莊嚴肅穆之感撲面而來。供奉五尊主佛、六尊脅侍佛,佛像面容慈祥,俯瞰著世間萬物。</p> <p class="ql-block">抬頭見到古代最牛的天花板,由10012塊天棊組成,每塊圖案都不同,給你一種無邊草原的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殿內中央佛壇上塑有五方佛,中間三尊是木質金身,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后安放在此。兩側主佛為彩塑。</p> 主佛身邊的脅侍佛 佛像的寶座 大殿中央的寶龕,原型是大同城西北角的角樓潛樓 正殿兩側同樣有佛壇,上面供奉的為二十諸天,每列十尊,身體均向前傾斜15度,用這種前傾的姿態表達對佛主的虔誠,精美的明代雕塑栩栩如生。<br> <p class="ql-block">殿內四壁滿布清光緒年間補繪的21幅巨型壁畫,畫面高6.4米,長136.8米,描繪各種人物5000余個。</p> 藥師殿,殿內供奉“東方三圣”,即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文姝閣內香樟木雕文殊菩薩像。 觀音殿 觀音殿中央美院繪制的千手千眼觀音壁畫 <p class="ql-block">下華嚴寺建于重熙七年(1038年),以薄伽教藏殿為主體,建于遼代,是華嚴寺的藏經閣,殿內保存了遼代的佛像和壁畫,具有濃厚的遼代風格。</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大殿雖經歷代修繕,但房屋的木結構、梁枋彩繪、天花板、彩畫、殿內的藏經柜和彩塑均為遼代舊物,彌足珍貴。華嚴寺罕見的遼代小木作,令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驚嘆不已,贊譽其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國寶。”稱其為“海內孤品”,靜守古籍。殿內屋頂藻井、平綦等均為遼代遺存,還有諸多彩塑構成的佛國世界。</p> <p class="ql-block">殿內光線幽暗,一尊尊塑像在光影交錯中若隱若現,仿佛從歷史深處走來,帶著歲月的痕跡和信仰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在薄伽教藏殿內寬大的佛壇上,完整的保存著三十一尊遼代彩塑,正中三尊大佛端坐在蓮花臺上,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佛像慈祥穩重,莊嚴靜穆;弟子神態各異,清秀溫靜;菩薩造型優美,嫻靜端淑。塑像姿態神情各盡其妙,肅然環繞在主佛左右,比例適當,體態豐滿,或虔誠垂立、或輕移蓮步,姿態各異,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端莊的佛、慈善的菩薩、活潑的童子、兇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豐滿圓潤,雍容華貴,端莊安詳的盛世雄風,又有宋代秀美俏麗,個性張揚的娟秀嫵媚之風。共同演繹出佛門勝景。歷經千年的香火煙熏,塑像呈現古銅色,更具古樸厚重的風韻。精妙絕倫的泥塑群像、首先給人以絕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塑像姿態神情各盡其妙,肅然環繞在主佛左右,他們衣袂飄飄,流暢自然,猶如微風拂過,袈裟便會輕輕飄動,細節之處精雕細琢,仿佛下一刻便會從蓮臺上走下來,為眾生指點迷津。歷經千年風霜,彩繪雖已斑駁,卻更顯古樸厚重。</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些塑像前,時間仿佛凝固了。耳畔似乎響起了悠遠的梵音,眼前仿佛浮現出千百年來,無數信徒在此頂禮膜拜的場景。這些塑像,早已超越了宗教的范疇,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溝通人與神的橋梁,讓我們在凝視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信仰的力量。</p> 諸菩薩像中,以一尊面帶微笑的“合掌露齒”脅侍菩薩像最為生動,堪稱“神品”。塑像高約兩米,體態豐盈、上身薄袒、衣飾貼體、肘懸飄帶、朱唇小開露齒微笑,被賦予“東方維納斯”之雅號。這種神秘的微笑和露背的衣飾在當時是相當大膽和反叛的,因為當時女子是嚴格遵守“笑不露齒衣不露體”的規矩,在佛像中更是極少有這種形象出現。她是把游牧民族的自由灑脫之美,展露無遺,是遼代少女形象的寫照,也是契丹文化的靈魂傳遞。<br> 供養人塑像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的壁飾精美華貴,雖歷經千年,絲毫不減昔日風采,反而更加彌足珍貴,被梁思成先生贊為海內孤品,無上國寶。其中天宮樓閣,是國內現存唯一遼代木構建筑模型,梁思成筆下的“海內孤品”,重樓式藏經柜38間,在兩組柜間上層飛架天空樓閣5間。</p> 塑像后方三壁鋪滿壁畫,雖歷經歲月侵蝕,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繪制的精美與細致,描繪的佛教故事生動形象,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佛國世界,感受著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p class="ql-block">華嚴寶塔是 2008 年新建的成果,雖為新建,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精湛的建筑工藝傳承。它是僅次于應縣木塔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木塔,沒有一顆鐵釘,僅憑木構件之間巧妙的榫卯契合。</p> <p class="ql-block">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宮,從天花到地板、從墻體到樓梯,采用100噸純銅打造而成,是一處名副其實的銅宮殿,也是全國最大而且純粹的銅造地宮。內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輝煌,全國唯一,是傳統與現實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嚴華寺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雨侵襲、朝代更迭,但它始終頑強地矗立在那里。它見證了戰爭的硝煙,也目睹了和平的繁榮;它聆聽過僧人的誦經聲,也感受過信徒的虔誠祈愿。它已成為人們探尋歷史、感受古代建筑魅力的重要場所。學者們在這里研究古代建筑技藝的奧秘,藝術家們在這里汲取靈感,游客們則在這里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沂南县|
高清|
正阳县|
社会|
恩平市|
潮州市|
天等县|
吴川市|
平武县|
板桥市|
景泰县|
彰化市|
玛沁县|
阿拉善盟|
昌邑市|
乐清市|
全椒县|
石景山区|
无为县|
岗巴县|
长武县|
哈尔滨市|
嘉义市|
宜丰县|
肃南|
常山县|
芜湖市|
同德县|
铁岭县|
宾川县|
嘉峪关市|
高密市|
甘南县|
齐齐哈尔市|
九台市|
湟源县|
永济市|
南召县|
南投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