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傳統節日承載著無數家族的歷史與記憶,它們如同歲月長河中閃爍的明珠,照亮了人們心中的鄉愁與歸屬感。2025年2月4日,農歷正月初七,在登一公祠聯誼會的精心組織和準備下,井下劉氏登一公族在祖地——廣東省興寧市水口鎮井下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傳統節日“接花燈”(響丁)活動,這一天,不僅是家族的榮耀時刻,更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次精彩綻放。</p><p class="ql-block">響丁,傳統民俗文化,屬于一種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響丁習俗流傳的族群、區域很廣,它以“添丁”為中心,以“燈”的形式而展開的祭祖、慰祖活動。由于在客家話中,“燈”跟“丁”發音相同,客家人就以每年同姓家族(一般以一個圍龍屋為單位)中,以出生的男丁數,為家族的祖屋中的花燈續繩。</p><p class="ql-block">祖地井下登一公祠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接花燈”,在四節中最隆重,最熱鬧。燈者,丁也!接燈,寓意添丁,預示人丁興旺,更寓意著香火不斷,傳承不斷!客家話“上燈”和“賞燈”“響丁”諧音,稱呼不同,實為同一活動。一般正月初九起,興寧各地宗祠才開始陸續上燈,而目前登一公祠是興寧地區“上燈”最早的,也是最熱鬧,規模最大的。</p><p class="ql-block">接花燈是家族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習俗,它象征著家族的繁榮和人丁的興旺。每年家族都會特意制作一盞大大的花燈,在正月初七這天,接到登一公祠進行“上燈”儀式。</p> <p class="ql-block">祖地的登一公祠,是一座已不知有多少年歷史的老屋。它見證了我井下劉氏登一公族的興衰榮辱,也承載著無數先輩的期許與夢想。每年正月初七,這里都會成為家族成員匯聚的中心,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會在這一天回到祖地,共同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接花燈儀式。</p><p class="ql-block">祠堂的大門靜靜地敞開著,門楣上懸掛著紅彤彤的燈籠,祠堂內祖廳的神龕上香燭縈繞,供桌上面擺放著各種祭品。初七一大早,族人們便絡繹不絕地前來敬香祈愿。這里,承載著家族成員對祖先、對神明的敬意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初七上午,外遷至花都高?的宗親們在敬雄(21世)、敬林(22世)帶領下,率醒獅隊,參加祖地登一公祠傳統節日“接花燈”活動,為這場傳統活動增添了更多的喜慶與祥和。醒獅作為廣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以其生動的表演和豐富的寓意深受人們喜愛。醒獅的表演通常包括采青、跳躍、翻滾等動作,寓意著驅邪避兇、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隨著鑼鼓聲的響起,兩棚黑紅色的獅子在祠堂前的廣場上舞動起來。它們時而搖頭擺尾,時而跳躍翻滾,動作矯健而靈動。醒獅的表演吸引了眾多族人及賓客的目光,大家紛紛駐足觀看,為醒獅的精彩表演喝彩。醒獅的表演不僅為接花燈儀式增添了喜慶的氛圍,也象征著家族的興旺發達和繁榮昌盛。</p><p class="ql-block">花都的醒獅隊伍在廣場、祠堂、祖屋、古井前舞動,還安排了舞獅節目“采青”表演,鑼鼓聲聲,熱鬧非凡,為祭祖及響丁活動增添了喜慶的氛圍。</p><p class="ql-block">花都這次的醒獅隊,參與人員均是本支族人,他們在自己祖公祠堂里的表現那是真的盡心盡力,可圈可點,不僅表演精彩到位,進退時還充滿著恭敬!請的舞獅隊伍跟他們比起來簡直不能同日而語!這連很多外行都能看出雙方的不同。并且在后續接連兩天各屋的接花燈,及《贛南分譜》頒譜迎分譜儀式,也都是積極參與其中。</p><p class="ql-block">花都高佈宗親們這種家族情懷,實讓人感慨!正是:“井下在夢縈,每年必親近。雖然已外遷,不忘祖地情!”</p> <p class="ql-block">就在初七當日下午,登一公祠擺席 500 多桌,有來自江西南康、上猶、廣州花都、四川成都等地的200多位后裔回到祖地,參加響丁團聚。</p><p class="ql-block">隨著時辰的臨近,下午兩點,接花燈的隊伍便從登一公祠緩緩出發,前往花燈所在地。接到花燈后,便返程。隊伍的最前方是以聯誼會會長映輝、秘書長偉鋒等為代表的幾位族人,他們引領著整個儀式的進行。緊隨其后的是鑼鼓隊,他們敲打著歡快的節奏,為隊伍注入了無限的活力。接著是舉著宗族旗幟的族人,一路上彩旗飛揚,隊伍氣勢如洪。后面是舞龍舞獅的表演者,他們舞動著色彩斑斕的龍獅。而隊伍的中心,則是那一盞精美的花燈,它們被幾位身著黃色“井下登一公祠”專屬服飾的族人小心翼翼地抬著,仿佛是整個儀式的靈魂所在。</p><p class="ql-block">花燈的制作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從選材、剪紙、糊燈到裝飾,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們的心血和智慧。燈身以竹條為骨架,外糊彩紙,上面繪有各種吉祥圖案,如龍鳳呈祥、花開富貴、福祿壽喜等,寓意著家族的繁榮昌盛和子孫的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此次接花燈儀式,井下村及周邊屋場有近萬人攜二十多副酷鑼鼓迎接花燈,更吸引了興寧客家傳統文化拍攝組、各地知名網紅、劉家親朋好友等參加游行接燈,登一公祠聯誼會還聘請了鼎盛舞龍舞獅隊前來表演慶賀。一路上,花燈所過之處,各家各戶門前,甚至在樓頂,鞭炮聲不斷響起,共慶這場家族盛會。</p> <p class="ql-block">當接花燈的隊伍抵達祠堂時,祠堂內外早已人山人海,廣場上鞭炮聲震天響,煙火騰空而起,整個場景熱鬧非凡,頗為壯觀。在祠堂內,族人們舉行了隆重的上燈儀式。有專人負責將花燈高高升起,懸于祠堂祖廳的棟梁之上,并放置幾盞點燃的清油燈于花燈內,象征著家族的添丁進口和人丁興旺。隨后,族人們依次上前祭拜,祈求祖先的庇佑和新年的平安吉祥。這一刻,祠堂內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氛圍,族人們的心也緊緊地凝聚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當晚七點,在登一公祠門前廣場,聯誼會還組織舉辦了盛大的煙花秀活動。當絢麗煙火點亮夜空,那綻放的一朵朵璀璨之花,既是對家族新丁誕生、人丁興旺的熱烈祝賀,也承載著先輩庇佑、福澤綿延的美好祈愿,象征著我們劉氏登一公一脈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繁榮昌盛。煙花秀為響丁日增光添彩,祈愿家族新的一年英才輩出,歲歲平安!</p><p class="ql-block">這場接花燈活動不僅是劉氏登一公族的團圓時刻,更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次生動展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家族成員們得以相聚一堂,共同緬懷祖先,傳承家族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一代得以了解家族的歷史和傳統,增強了對家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這場活動也吸引了眾多自媒體平臺來人前來觀賞和拍攝,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客家民俗文化,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承。</p><p class="ql-block">在現代社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傳統習俗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在我們登一公后裔的祖地——廣東省興寧市水口鎮井下村,家族的接花燈活動卻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得益于家族成員對傳統的堅守和傳承。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不僅保護和傳承了當地的客家民俗文化,也讓族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心靈的慰藉和歸屬感。</p><p class="ql-block">同時,此活動也引起了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就在今年,興寧市客家傳統文化研究拍攝組發現并認定祖地井下村在興寧市獨特的“響丁”習俗保護與傳承工作上“表現卓越,且堪稱典范”,于是在初七當日及初九,特意到祖地進行拍攝,完整且生動地記錄下客家人迎接花燈與“響丁”這一極具魅力的傳統文化活動。</p><p class="ql-block">“花都醒獅耀祖地,井下響丁冠興寧”!2025年正月初七,祖地的接花燈活動,是一場家族的盛會,也是一次文化的盛宴。它讓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家族的溫暖與力量。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期待這樣的傳統活動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讓客家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巫溪县|
天水市|
方山县|
大同市|
恩平市|
临江市|
大埔县|
宁晋县|
安丘市|
南岸区|
商河县|
新龙县|
綦江县|
自治县|
邹城市|
邳州市|
安新县|
剑阁县|
弥勒县|
措勤县|
仙桃市|
广丰县|
海原县|
西充县|
抚远县|
车致|
日土县|
胶南市|
长白|
雷山县|
威海市|
镇原县|
冷水江市|
磐安县|
杭锦旗|
米易县|
荥经县|
临武县|
益阳市|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