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3/24自駕游: 三十八、墨江

教練王

2023年12月16日(出行第112天),晴 離開普洱,上高速,去墨江。 <b>墨江哈尼族自治縣</b>是普洱市下轄縣,是中國內地通往云南西南邊疆的交通要道,是1979年11月28日成立的中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2005年開始,墨江縣每年都舉行“<b>中國 · 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b>”。墨江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被稱為“<b>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b>”以及“<b>太陽轉身的地方</b>”。<div><br><div>墨江縣處于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2/3的地域在北回歸線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歸線以北,屬南亞熱帶半濕潤山地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稱,干濕季明顯。</div></div> 12點前到墨江,入住酒店。這家酒店很有哈尼族特色,好像住進了博物館。 <b>哈尼族</b>,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自稱多達30余種分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本民族商定,以“哈尼”為統一的族稱。哈尼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哈尼族沒有傳統的文字,20世紀50年代為其創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試行中。 哈尼族認為萬物皆有靈,人死魂不滅,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生活在北回歸線上的<b>哈尼族</b>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民族。 哈尼族文化藝術絢麗多姿,有神話、傳說、詩歌、故事、寓言、童謠、諺語、謎語等。如《創世紀》、《洪水記》、《哈尼祖先過江來》等。詩歌主要有“拉八熱”和“阿基估”兩類。 哈尼族是一個與音樂歌舞為伴的民族,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羅作舞等。樂器有俄比、扎比、三弦、四弦、把烏、響篾、稻桿、葉號、竹腳鈴、牛皮鼓、铓鑼等。把烏為哈尼族獨有樂器,極有名,金竹制成,狀如笛子。<br> 哈尼族的服飾,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異,一般喜歡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裹頭。婦女多穿右襟無領上衣,下身或穿長褲或穿長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處綴繡五彩花邊,系繡花圍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銀飾。 酒店內的陳設很吸引眼球。 這是我們的房間號,很有當地特色。 <a href="https://www.ixigua.com/7110577109310898727?id=7114592571468612109&logTag=9f1e2959489c18d6551d"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看云南墨江縣的城市建設,北回歸線穿城而過的城市,非常漂亮!</a> 午飯后,參觀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 <b>北回歸線</b>(Tropic of Cancer),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征的重要緯度線,是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div><br>北回歸線又名<b>夏至線</b>,每年夏至(斗指午,太陽黃經90°)時太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北回歸線的位置并非固定不變,只是在北緯23.26°±1°的范圍內變化。在1976年第1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決定將2000年的回歸線位置定為23°26′21.448″。<div><br></div><div>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陸地線總長兩千多公里。<br></div></div>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N4y1D7be/?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什么是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a> 據查:自120°W起,北回歸線<b>由西往東</b>穿越的國家依次有:<div>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馬里、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非洲);</div><div>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亞洲);</div><div>美國、墨西哥、巴哈馬(北美洲),</div><div>共計16個國家和地區。</div>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N4y187L6/?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和地區,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你在哪個位置</a> <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T4y1H7tW/?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6"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北回歸線穿過中國哪些區域?你家位于哪里?沿線區域比北方暖和不少!</a> 我國現有的北回歸線紀念碑、廣場、標志塔等地標性紀念建筑為:<div><br><div><b>云南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b>;</div><div><b>云南西疇北回歸線公園</b>,坐落在西疇縣城西面的出入口處,1998年建成,位于23°26′18″N、104°13′E,海拔1526米,是中國目前海拔最高的北回歸線標志。;</div><div><b>廣西南寧大明山北回歸線標志塔</b>,位于廣西南寧武鳴縣大明山頂,這座北回歸線標志鐵塔不大,但意義不小,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山海拔為1760米,北回歸線正好穿過大明山中部;</div><div><b>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b>,坐落在距離桂平市區8公里的石咀鎮小汶村附近,集科普、文化和游樂于一體;</div><div><b>廣東汕頭北回歸線標志(2座)</b>,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雞籠山南麓,于1986年6月20日竣工。標志精確經緯度為:東經116°35′8.78″, 北緯23°26′32.49″;<b>北標窺日:</b>指位于汕頭大學北5公里的北回歸線標志塔,建于雞籠山腰,高13.6米,底寬30米。以"北"字形狀支架支撐一個直徑5米的地球儀;</div><div><b>廣東封開北回歸線標志</b>,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江濱公園內。建成年份:1984年。高度::15米;</div><div><b>廣州從化北回歸線標志塔</b>,位于從化市太平場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是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總高30.25米)、規模最大的一座標志塔。此塔1985年12月17日竣工,1986年夏至日揭幕;</div><div><b>廣東南澳北回歸線標志塔</b>位于南澳縣青澳灣靠近海邊的北回歸線廣場,具體位置是北緯23°26′38.45″,東經117°07′50.89,該塔設計巧妙,采用漢字“門”字演變造型;</div><div><b>臺灣北回歸線紀念碑(3座)</b>,北回歸線橫過臺灣的澎湖、嘉義、南投、花蓮四縣,臺灣在島的東、西兩面各立碑志,西標志碑就是<b>嘉義北回歸線標志碑</b>,建于1908年,即清光緒三十四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北回歸線標志碑;東標志碑則建在花蓮縣,而花蓮縣的北回歸線標志碑有兩座,較早的一座建在<b>瑞穗鄉舞鶴村</b>;還有一座就是<b>靜浦北回歸線標志塔</b>。</div></div> 墨江縣位于北緯22°51′~23°59′、東經101°07′~102°04′之間,北回歸線從其縣城穿過。 <b>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b>位于墨江縣城西,始建于1993年,1997年建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北回歸線標志園之一。公園占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識和園林藝術、旅游文化為一體,以公元2038年北回歸線的位置(北緯 23°26′)為主軸線,截北回歸線上500米地段,間以“太陽之路”、“夸父追日”、“北回歸線之門”、“日晷廣場”、“春夏秋冬”等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體標志,創造了一個形象生動的空間系列,以科普博物館表達對自然、生命、陽光的理解,向人們陳述從悠悠亙古到今日文化科學發展的宇宙世界,并通過技術手段精確地展示北回歸線的地理位置及變化,使人們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歸線的身影。墨江縣因北回歸線穿城而過,被譽為“<b>北回歸城</b>”、“<b>太陽轉身的地方</b>”。 景點分布(從<b>東門</b>進入):<br><br>從山腳到山頂依次建有:回歸之門、太陽之路、夸父追日、石環、超越、日月交輝、日晷計時、窺陽塔、主標館、雙子星廣場、天文館、石陣廣場、哈尼取火臺、西大門景觀臺階、月亮廣場等15組景點。 我們是從<b>西門</b>進入的。 <b>月亮廣場</b>。地面上由一條玻璃燈帶鑲嵌而成的標志線,就是北回歸線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成為墨江縣的一道亮麗風景線。<div><br></div><div>與<b>太陽廣場</b>遙相呼應,由月相圖和環形山圖組成。 月相圖詳細地展示了一個月內在地球上看到的每一天的月亮形態,環形山圖展示的是通過“滇南第一鏡” 看到的月球上環形山分布情況。 整個廣場布局巧妙、內容豐富,是天文知識與體建筑巧妙融合的杰作。</div> 山頂俯瞰月亮廣場,北回歸線一直延長到縣城中。 上山時,北回歸線兩側都有寬敞的臺階,北側臺階外是<b>亞熱帶植物</b>,南側臺階外種著<b>熱帶植物</b>,界限分明。 沿著<b>西大門景觀臺階</b>,在象征著哈尼族“梯田”的層層的臺階中間部位,建有北回歸線上 19 個國家和地區的吉祥物、標志性建筑雕像以及這些國家的簡要概況。 <b>這里出現問題了</b>。<br><br>資料顯示,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和地區為16個;而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則是19個,多出的3個是摩洛哥、尼日爾和尼泊爾,怎么回事啊? <div>經查閱大量資料并認真分析,理清了這些疑問:</div><div><ul><li><b>摩洛哥</b>:由于西撒哈拉是一個有爭議地區,其地位尚未被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國所承認。現狀是摩洛哥控制著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當地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里奧陣線統治著該地區東面大約四分之一的地區。那么,北回歸線經過了摩納哥和西撒哈拉當地武裝組織<b>所控的地區</b>。</li><li><b>尼日爾</b>:資料顯示,尼日爾緯度在北緯11°-23°之間(AI給出的結論也是如此),但此數據只精確到“度”,精確度太低了,不能作為該國是否在北回歸線上的依據;結合地圖顯示,北回歸線確實經過了其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的交界處(見下圖)。</li><li><b>尼泊爾</b>:尼泊爾的緯度范圍大約在北緯27°42’至30°26’之間,離北回歸線太遠,確實不在北回歸線上。</li><li><b>以此,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和地區應為18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b>。</li></ul></div> 這 18 個國家和地區中,絕大部分是海洋和沙漠。北回歸線經過我國的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地區則是為數不多“綠洲”。 登到山頂,就是<b>雙子星廣場</b>。 墨江又稱“<b>雙胞之城</b>”,全縣有1200多對雙胞胎,生活在北回歸線上的就有600多對,形成了其特有的“雙胞胎”文化奇觀。<br>據說,這里的動植物中也存在著神奇的雙生現象。 <div><b>神奇現象</b>:</div><ul><li>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北回歸線穿過了三個,即埃及、印度、中國;</li><li>著名的撒哈拉沙漠、百慕大三角和墨西哥中部的瑪雅文明,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群等也都在北回歸線上;</li><li>墨江人認為雙胞胎現象與北回歸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li><li>......</li></ul><div></div><div>從這些現象就能感受到北回歸線確實有些神奇啊!!!</div> <b>雙子星廣場</b>,由北回歸線從正中穿過的雙子星門、許愿池、雙子井、雙胞胎床組成。以其獨特的方式演繹了北回歸線磁場與神奇雙子井水共同作用下的神秘“雙胞現象”。<div><br>主體雕塑是一對年輕的哈尼族夫妻,哈尼婦女肚子突起。夫妻倆彎曲雙腿、手持貢品,他們正向天神祈求,保佑他們的雙胞胎平安降生。</div> 雙子星廣場的<b>雙胞胎雕塑</b>,前景是位于北回歸線上的<b>雙胞胎石床</b>。 <b>雙胞胎石床</b>。 <b>許愿池和雙胞胎井</b>。民間相傳,墨江雙胞胎出生率極高可能和北回歸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說,墨江當地的新婚夫婦,一般都要在結婚當日到北回歸線標志園雙子星廣場走一下北回歸線,躺一下雙胞石床,在許愿池邊許愿,再喝雙子井水,鎖上同心鎖,祈福自己懷上雙胞胎。 這是一對夫妻的雕塑,夫妻兩人各在北回歸線的一邊,妻子的腹部高高隆起,已經懷有身孕。而后面的那個雕塑就是這位妻子腹中孕育著的一對雙胞胎。 夫妻倆彎曲雙腿、手持貢品,他們正向天神祈求,保佑他們的雙胞胎平安降生。 許愿池周圍,都是許愿的<b>連心鎖</b>,祝福他們心想事成吧。 <b>石陣廣場</b>,是一個測量二十四節氣的圭表,由 12 棵長短不一、形態各異的石柱組成,代表著一年中的12 個月。正南柱上有一個金屬圓球,正午時的投影總是在紫紅色線上移動,可據此來準確推斷出二十四節氣。12 棵石柱同時也象征著哈尼族 12個支系團結、和睦地生活 在北回歸線這片神奇迷人的綠洲。 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緯度值達到最大,太陽高度可以達到 90°。從這一瞬開始,北半球進入盛夏,晝長夜短;北極圈(含北極圈)內為極晝,南半球相反正值隆冬,南極圈內是極夜。<br><br>每年的夏至日正午的墨江,有一瞬間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萬物的影子都會消失。所以,墨江被稱為“太陽轉身的地方”。 <b>觀星亭</b>。 <b>哈尼取火臺</b>,是哈尼族舉行神圣取火儀式的廣場。由三條氣勢磅礴的龍組成了哈尼族家里火塘中常用的三角灶。哈尼族是火的民族,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 "核心",老人們常在火塘旁給下一代講述祖先的故事和傳授生產生活知識。同時,邊說邊要往三角灶中加柴,避免灶中的“火魂”離散,保佑全家安康、幸福。<div><br></div><div>所以,每逢重大節慶日的中午時分,在“摩匹”或“白木”(也就是巫師)的帶領祈福下,美麗的哈尼“迷達”(姑娘)手舉火把,迎向太陽,利用凸透鏡聚焦原理,取到火種,將火把點燃。晚上20:00 點,“太陽圣火”經火炬手傳遞至太陽廣場,點起熊熊的篝火,人們圍著篝火縱情歌舞,歡慶節日的到來。</div> 每年夏至日的中午,哈尼族古老而莊嚴的取火儀式正式開始,哈尼族用自己的方式迎接了太陽“轉身”。 在北回歸線標志園的最高處哈尼取火臺的周圍,根據<b>黃道十二宮</b>的位置分布著十二座青銅雕塑,這些雕塑代表的是西方的星座文化,每一座雕塑都是所對應<b>星座</b>的守護神。 十二星座即黃道十二宮,是西方占星學描述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道的十二個區域,人的星座就是出生時太陽運行到的那個星座。占星學認為,同一星座的人都有若干相似的心理、天賦和先天性格,對應著不同的愛情、事業、健康等運勢。 <a href="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438759893778736837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我在云南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等你 新華社新媒體</a> 走過“哈尼祈福門”。 路邊偶遇到一群孔雀。 來到了北回歸線標志園中重要的建筑——主標塔。 <b>主標志塔</b>的高度是23.26米,與北回歸線的緯度數一致。在主標塔的塔頂上有一個“<b>窺陽孔</b>”,每年夏至這天正午,陽光通過窺陽孔可以直接照射到塔內地面上的小銅片上,在這里便可以非常直觀地觀測到“<b>立桿不見影</b>”的天文奇觀。 <div><b>窺陽塔</b>高23.26米,每年夏至的那天正午,陽光通過窺陽塔的窺陽孔(紅色標注處),可以垂直照射到塔中地面上的一個小銅片(藍色標注處)上,也就是“立桿不見影”。</div><div><br></div> 窺陽塔的<b>窺陽孔</b>在這兒。 豎在主標志塔前的7根桿子,更是直觀的向人們展示了“立桿不見影”的天文奇觀。 “日晷”廣場由日晷、回音壁組成。 <b>回音壁</b>,在自然界特定的地域中,即使發出的聲音很小,也會被清晰地放大,而且聲音更加悠長、連綿不絕,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這種地域被稱之為“回音壁”。 <div><b>日晷</b>,這是一個赤道式日晷,有南北兩個平面。日即太陽,晷即影子,日晷是我國古代利用太陽的投影測得時間的一種工具,這種方法被人類沿用了數千年。</div><div><br></div><div>日晷由指針和圓盤組成,盤面劃分成二十四格代表十二時辰。當太陽光照在圓盤上時,指針的影子就會投向盤面上相應的時辰,以此來顯示當天當地的太陽時刻。</div> <b>日月交輝</b>,兩個大理石球坐落在水池中。每年夏末秋初的時候,太陽、月亮同時出現在天空,在日光和月光的照射下,兩個石球投影交織在一起。 在直徑40多米的水池的中央有兩個重達16噸的大理石球,紅色的是太陽,藍色是月亮。每年夏末秋初的時候,由于太陽、月亮、地球的公轉和自轉位于同一條線上,這時候在墨江就會出現太陽還沒有落山,月亮便開始升起,在日光和月光的照射下,這兩個大理石球便會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投影并且交織在一起,被稱為“日月交輝”。<br> <div><b>超越塔</b>,塔高23.26米,正是北回歸線的數值。從塔底到塔頂共有九九八十一級臺階旋轉而上。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螺旋式不斷上升的,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曲折的。只有不斷克服挫折和戰勝磨難,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div><div><br>這是園區標志性的建筑,據傳自東向西從塔底穿過就可以年輕一歲。</div> 登上塔頂,可一覽墨江縣城的美景。 北回歸線標志園內的植物以北回歸線標志物為界有著明顯的區分:南邊是熱帶的棕櫚科植物,熱帶降雨量多,所以這些植物的葉子都是細長的,它具有釋放水分的作用;北邊是北溫帶的闊葉植物,這些植物的葉子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div><b>石環</b>是古代的一種測算時間的工具,這個石環直徑 32 米,是由</div><div> 69 塊青石按一定距離環狀圍列,石柱與石門的排列與間距同每年 24 節氣中的太陽與月亮起落所投的陰影相關,這是一種陰陽合歷,古人從太陽、月亮起落時的投影推測出一年 24 節氣的來去時間,并運用到生產生活中,造福人類。</div> 北回歸線從縣城的中心穿過,所以墨江縣城一半是溫帶,一半是熱帶。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繼續前行,就下山到東大門,然后到縣城了。因為我們還要原路返回西大門,下面的“夸父追日”、“五行柱廣場”等幾個景點就放棄了。 <b>夸父追日</b>,是用大型紅砂石浮雕演繹了《山海經》中古人對太陽的幼稚認識的神話傳說:為降服太陽拯救族人的夸父把太陽追趕到墨江后累死在這里,他的肌膚化成了黃土,毛發化成了綠野,血液化成了河流,永遠守望著北方的大地。不知實情的太陽最多只敢來到墨江就回頭南去,從此以后墨江就被稱為<b>太陽轉身的地方</b>。 <b>五行柱廣場</b>。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哈尼族在遠古時代將五行與歷法融合到一起,發明了一種古老的歷法叫做“十月太陽歷”,用來計算時間。太陽歷中的一年共分為五季,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季,每一季只有兩個月,一個月有 36 天,一年共有 360 天,剩下的的 5 或 6 天便是節日,用來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哈尼族每年要過兩“年”,夏天過“六月年”,哈尼語叫“矻札札節”,一般是在農歷五月或六月的第一個屬豬日或屬鼠日,節日過 2-3 天,主要目的是祭天和祈求 一年的五谷豐收;在冬天過的年是“十月年”也叫“澤臘合色”,一般是在農歷十月的第一個屬龍的日子開始,時間也是 2-3 天,這個節日是用來慶賀糧食豐收的節日。 <a href="https://www.ixigua.com/711465536626832231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一半熱帶一半溫帶,好多神奇的地方!</a> <a href="https://www.ixigua.com/718050216823803141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冬至日途徑墨江,這里有個北回歸線標志園,雖然季節反了但有意義</a> <a href="https://www.ixigua.com/706134953804850842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a> <b>墨江天文館</b>位于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內,是滇南最大的天文館,是北回歸線上獨一無二的天文館,屬天文科普、自然科學專題科技展館。 從雙子星廣場俯瞰墨江縣城。 山下的<b>雙胞小鎮</b>。 下午,休息。 傍晚,參觀<b>墨江國際雙胞文化園</b>。 <b>墨江國際雙胞文化園</b>建在縣城西片區河西村,由廣場、雙胞文化長廊、雙胞井文化廣場等組成。雙生植物、雙子雕塑遍布園區,向人們展示出一個雙胞的豐富、多彩世界,細細品味雙胞文化的韻味。 <div>墨江因“盛產”雙胞胎而聞名遐邇。人類雙胞胎自然發生率是1/1000,墨江則達6/1000。全縣雙胞胎(三胞胎)多達1200余對。該景區所在的河西村,是有名的雙胞村,全村30戶人家中,有7對雙胞胎。</div> <div>傳說從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哈尼族少女與水神深深相愛,并悄悄懷上了他們愛的結晶。邪惡的巫師搶奪少女不成,便趁水神外出之時,誹謗少女腹中的胎兒是惡鬼的孩子,將要給世間帶來災難。少女被逼無奈,只好逃亡他鄉,來到河西這個地方。她產下了一對雙胞胎后悲憤而死,雙胞胎為證明母親的清白化作了兩汪清泉。住在附近的哈尼族群眾感于雙胞胎的饋贈,將兩眼泉水保護起來,砌成水井,這便是盛名遠播的河西“<b>雙胞井</b>”。</div> 整個園區以兩潭清澈見底的雙胞井為主,泉水干冽清甜,無論春夏秋冬,既不滿溢,也不下降。據說喝了此水,便會神奇的懷上雙胞胎! 雙胞小鎮上具有傳奇色彩的“雙胞井”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新婚夫婦前來喝水。 這兩眼水井伴隨著河西村走過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在使用。<br><br><div>這里的水經檢測,和其他地方的水沒有太大區別,只是非常清澈,不足以證明喝井水就能生雙胞胎。</div> 每年5月1~3日是<b>墨江國際雙胞胎節</b>,暨哈尼太陽節/太陽轉身的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雙胞齊聚墨江,共享慶典。<div><br></div><div>影子是太陽賜予的,雙胞則是上天賜福的。可無法解釋的是為什么在這個邊陲小鎮竟有如此之多的雙胞胎現象。<br></div> 展廳的圖片展示了歷屆“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的盛況。 <a h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545663623712806931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游墨江國際雙胞文化園,喝雙胞井水,看百子圖,了解雙胞節歷史</a> 云南墨江是北回歸線上最大的一塊綠洲,也是世界上唯一北回歸線穿過縣城中心的城市,縣城三分之一留在北回歸線以北,處于北溫帶;三分之二留在南,處于亞熱帶,絕無僅有,而雙生之謎也是墨江神奇之處。 晚餐,哈尼族風味的毛驢爛烀+山苦瓜。<br><br> <b>山苦瓜</b>,野生的,我們是第一次見到。 <br><br>待續。<br><br><br><br>更多的內容<br><br>請關注我的美篇號:61079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双鸭山市| 揭阳市| 河南省| 福贡县| 庐江县| 宁德市| 金平| 崇明县| 册亨县| 九龙县| 平罗县| 西平县| 日土县| 东辽县| 楚雄市| 禄丰县| 拉孜县| 塘沽区| 永定县| 日照市| 南部县| 太原市| 庐江县| 缙云县| 鱼台县| 南华县| 井研县| 当雄县| 冷水江市| 凤冈县| 陕西省| 凭祥市| 昭平县| 砚山县| 岚皋县| 田东县| 贵溪市| 宁都县| 彰化县|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