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這張黑白照片里,一位年輕男子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歲月的迷霧。他留著短發,五官端正,那眼神中透出的堅定有力,讓人不禁聯想到他背后有著怎樣不平凡的故事。這是一位與鄱陽最早農民武裝緊密相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李新漢。</p> <p class="ql-block">李新漢,江西鄱陽縣響水灘鄉太屋山人。1902年,他出生在這片土地上。1922年,他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師范學校,開始接受新的思想。1926年春,他回到鄱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出任鄱陽縣警備團長。1927年9月,他成為贛北農工軍第一師參謀。1928年7月,調任余干縣委第二書記和湖口區委書記。1929年春,擔任贛東北紅軍獨立第一團政治部主任,次年7月,成為紅十軍第一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4月任紅十軍第三團政委,在這期間,他為鄱陽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年英勇犧牲,年僅29歲。為緬懷他,1959年,在他家鄉新建了一座水庫,命名為新漢水庫,1985年中共鄱陽縣委、縣政府為他建墓立碑,1988年鄱陽縣將響水灘中學命名為新漢中學。</p> <p class="ql-block">1927年6月,李新漢受中共江西農委書記方志敏委派,到珠湖組織贛北農工軍第一師,這支部隊隸屬中共鄱陽縣委領導,周菽菡任師長,李新漢任參謀長。從那時起,他便投身于鄱陽最早農民武裝的建設與發展之中,為鄱陽的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與李新漢,這兩位歷史人物的故事在這幅藝術作品中得以展現。他們共同為鄱陽的革命事業奮斗,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他們并肩作戰,一起面對敵人的壓迫。李新漢在方志敏的領導下,積極組織農民武裝,為革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1930年下半年,李新漢遵照方志敏的指示,隨紅十軍從景德鎮出發,踏上了出擊贛北的征程。在攻克鄱陽縣城的戰斗中,敵人糾集四縣反動武裝,在城外筑起四道防線。李新漢指揮若定,他一方面讓部分紅軍向敵人展開正面佯攻,另一方面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巧妙地由河道攻上城西高地——芝山,繳獲敵人架設的十幾門大炮,掉轉炮口,居高臨下向敵人轟擊。敵人被打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倉皇棄城而逃。紅十軍兩次出擊贛北,兩次攻克鄱陽縣城,并幫助鄱陽人民成立了縣、區、鄉各級黨、政、軍組織,李新漢還擔任了鄱陽縣革命委員會主席和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這一系列的行動,讓鄱陽的農民武裝力量不斷壯大,也讓革命的火種在這片土地上越燒越旺。</p> <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下旬,閩北形勢惡化,黨組織派人請求紅十軍援助。為了擴大蘇區,打開贛東北與閩北的通路,鞏固閩北根據地,紅十軍抽調骨干力量,組成紅十軍第三團,由方志敏、李新漢(這時化名胡烈,任該團政委)親自率領進軍閩北。李新漢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率紅軍取石塘鎮,攻下赤石街,連續十一仗,仗仗皆捷。在包圍崇安城后,幾次猛攻,都因為城高壕深,情況不明,均未成功。日近黃昏,紅軍停止攻擊,方志敏、周建屏、李新漢等領導人在崇安西門外草地上研究下一步作戰計劃,突然,一股殘敵從城東山上沖下來,向紅軍發起突然襲擊。李新漢率領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截住敵人。就在戰斗最緊張激烈時候,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李新漢的頭部。李新漢犧牲時,年僅29歲。他的犧牲讓鄱陽的革命事業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領導人,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鄱陽人民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李新漢在光輝而短暫的革命斗爭生涯里,從一個年輕學生鍛煉成為紅十軍杰出的軍事指揮員,成為贛東北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早期領導人之一。方志敏贊揚他“是一位樂觀進取、英勇頑強的革命戰士,是黨和勞動人民的優秀兒子”。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鄱陽人民,為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楚雄市|
佛学|
临湘市|
延津县|
涪陵区|
福泉市|
德清县|
阳信县|
资兴市|
盐边县|
电白县|
绥棱县|
宁化县|
仙居县|
晋中市|
连南|
神池县|
南开区|
临城县|
财经|
庄浪县|
金阳县|
淅川县|
尤溪县|
岗巴县|
宁远县|
灵寿县|
湄潭县|
淮南市|
屏东县|
临武县|
尉犁县|
新宁县|
皋兰县|
沈丘县|
留坝县|
焦作市|
湟中县|
温州市|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