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百年老校 千載風流

裸三(白三虎)

<p class="ql-block">  去年(公元2024年),是母校毛家店學校建校一百周年華誕。劉維強校長建議我寫點文字,以回顧母校不平凡的百年之路,算是一種紀念。因為手頭事務冗雜,始終未及動筆,心里甚感遺憾。直拖延至乙巳蛇年春節,其實母校已步入101歲之齡,因未能及時成文,總覺對母校心存虧欠。迨進入春節,才稍許清閑,遂杜門謝客,推掉一切應酬,方始動筆,草擬斯文,作為對“百年母校”遲到的紀念。</p><p class="ql-block"><b> 【一】開局篇</b></p><p class="ql-block"> 母校毛家店學校,初創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當時,距民國肇造雖十逾三載,可地處西北內陸的通渭縣仍與省內其它地方一樣,國民教育極度落后,現代教育舉步維艱。絕大多數地方,依舊延襲傳統的私塾教學模式,尚以“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扮演啟蒙教育的主角。整個通渭縣,除了縣城的文廟小學、馬營鎮的華川小學、安遠鎮的安遠小學(安遠自古屬通渭縣管轄,1950年行政區調整才劃屬甘谷)這三所官辦新式學校,其余各鄉鎮,再無新學。</p><p class="ql-block"> 民國十二年(1923年),白家川“復興耀”家族的白廷瑤以優等成績從隴西南安中學畢業。回鄉之后,面對家鄉疲頓不堪的教育現狀,憂心不已。思慮再三,遂與弟弟白廷瑚商議,提出欲在家鄉創辦新式學堂、發展現代教育的構想。廷瑚公聞之,當即表示全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白廷瑚當時是“復興耀”家族說一不二的掌門人,人稱“二掌柜的”,能得到他的支持,創辦學堂之事就算是成了一半。</p><p class="ql-block"> 當時,兄弟二人正值弱冠出頭之齡,血氣方剛,認準之事,說干就干。尤其是白廷瑚公,做事風格一貫雷厲風行,為了襄助辦學,他立馬行使家族掌柜的權力,從家族積蓄中抽出大批資金,又在毛家店東川耕地上劃出大片土地,并且親自上陣,組織人馬,調集物資,全程負責校園、校舍和教室等設施地建設。這期間,白廷瑤公也未閑著,他多次奔赴縣城,在縣政府和教育局往來穿梭,申領辦學資質,爭取官方支持;同時通過各種渠道,聯系訂購當時通用的國民教育課本及所需教學用具……</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白氏弟兄將近一年的奔波籌措,通渭縣歷史上第四所新式學校在毛家店落成,這也是通渭歷史上首次由私人出資興建的新式學校。時任縣長方漢炯,對弟兄二人出資辦學的義舉深表贊許,隨即向他們簽發了辦學批文(政府認可的辦學資質文書);方漢炯還以縣政府名義,親自為白氏弟兄頒發寬闊厚重的木質對聯一幅,以勖其功德,對聯內容為:</p> <p class="ql-block">  時間飛快,待一切工作準備就緒,時令已進入民國十三年(1924年)仲春。為了盡快開門授業,白氏弟兄斟酌再三,拿著縣府的批文和聘書,雙雙登門,誠邀當地名儒張錦庸公(王家窯人)出任校長。錦庸公深明大義,欣然應允。隨后,弟兄二人又動員白家川開館授徒的白顯烈(隴西南安中學畢業)、下街山根底開館授徒的劉璋(縣庠秀才)兩位私塾先生,將兩所私塾的學童,一起并入“集義小學”,并下帖延聘二位出任學校教員。</p><p class="ql-block"> 是年三月穀旦,春和景明,天朗氣清;新落成的校園內外,人頭攢動,群賢云集;縣府派員蒞臨,頒發賀聯,宣讀頌辭,頒授信印,在震天的禮炮與嘹亮的鼓樂聲中,<b>“通渭縣集義小學”</b>正式掛牌開業。</p><p class="ql-block"> 學校第一屆人員編制如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校董:白廷瑚(專職法人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學監:白廷瑤(兼任教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校長:張錦庸(兼任教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教員:白鴻烈 白顯烈 劉璋</b></p><p class="ql-block"> 據集義小學第一屆畢業的白自敬老人回憶,學校最初共招收了13名學生,分別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劉尚志、劉攀桂、劉西銘、白鳳義、白志孝、白受璽、白自敬、毛鳳章、郭映章、蒙之端、閆海榮、夏明德、汪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老人還回憶,當時學校為初級小學,學制四年。最初的13名學生中,因白受璽念到三年級就中途退學,所以,四年后他們畢業的時候,就成了12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二】血淚篇</b></p><p class="ql-block"> 民國十七年(1928年),呈請縣政府和教育局批準,集義小學由“初小”升格為“高小”,學制在“初小”的基礎上延長兩年,校門上方也懸掛起了<b>“通渭縣第四高級小學”</b>牌匾。此后,只要個人愿意,凡“初小”畢業的學生,即可升入高級班,繼續在“高小”就讀。</p><p class="ql-block"> 世事無常,天意難測。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方大旱,一年之內,未見一場透雨。山川曠野,土地龜裂,田禾干枯,稼穡絕收,史稱“北方大旱”。到了民國十八年(1929年),各地普遍陷入饑荒,學子流散,教員歇業,學校被迫關門。</p><p class="ql-block"> 時序進入民國十九年(1930年),饑荒的陰影尚未散去,西北各地,又狼煙四起,匪患肆虐。農歷的三月初九日,西北軍閥馬廷賢(甘肅河州人,回族)的騎兵,突襲了清溪河沿岸毛家店、白家川至甘谷縣王家川一線所有的村莊,眾匪所至,犁庭掃穴,燒殺擄掠,血光四濺,場景之慘烈,不忍目睹。斯后多年,當地一直流傳著一段含血帶淚的民謠,聽起來句句驚魂,字字戳心:</p><p class="ql-block"><b> 三月初九日頭兒端,</b></p><p class="ql-block"><b> 河州的回回撒滿川;</b></p><p class="ql-block"><b> 騾馬牛羊都趕上,</b></p><p class="ql-block"><b> 媳媳婦綁在馬背上。</b></p><p class="ql-block"><b> 豬毛搟氈扎人哩,</b></p><p class="ql-block"><b> 河州的回回殺人哩;</b></p><p class="ql-block"><b> 戲臺上殺人扎勢哩,</b></p><p class="ql-block"><b> 回回殺人是要命哩。</b></p><p class="ql-block"><b> 白家川堡子紫禁城,</b></p><p class="ql-block"><b> 王家川堡子盛血盆;</b></p><p class="ql-block"><b> 高家灣堡子一盞燈,</b></p><p class="ql-block"><b> 侯家寨子遭馬踏平。</b></p><p class="ql-block"> 在如此恐怖的氛圍之下,學校只得再次延遲開學。</p><p class="ql-block"> 民國廿年春節過后,白廷瑤、白廷瑚弟兄才開始行動,逐一招集留守在家的教師,再次打開校門,意欲重新招讀。可由于受到饑荒和匪患的雙重打擊,當地經濟極度困難,不少家庭仍然連飯都吃不飽。前來上學的學生稀稀拉拉,僅有三兩個人,教學工作沒法開展。為了吸引學生前來上學,校董白廷瑚托人從通渭董家(通渭義崗的董本齋家族,隴上有名的大財閥)購得一批“天價”糧食,承諾每天分早晚兩次,每次為學生各提供一碗由小米和黑豆熬煮的米粥。這樣,一些因饑餓而休學的學生,才逐漸前來就讀。</p><p class="ql-block"> 進入民國廿一年(1932年),當地經濟方始復蘇。新任縣長張琳,聞聽了廷瑚公為師生贈送粥飯的義舉,感慨不已,為表敬意,謹以通渭縣政府的名義,為廷瑚公頒發木質勖聯一對,以勵其宏德,內容如下:</p> <p class="ql-block">  民國廿三年(1934年),鎮長閆文臣公創立榜羅小學。斯后,毛家店的“通渭縣第四高級小學”與榜羅小學排序冠名,榜羅小學被冠以“通渭縣榜羅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毛家店學校則被更名為<b>“通渭縣榜羅鎮第二中心國民學校”。</b>學校的名稱改了,信印也換了,可校門上方的牌匾卻始終未動,仍以“通渭縣第四高級小學”這一招牌昭示世人。直至全國解放后的1950年,學校再度更換名稱,其匾額才被摘下。</p> <p class="ql-block">  毛家店學校,從民國十三年(1924年)創立,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的最后一屆學生畢業,前前后后,在國民黨統治階段存續了26個年頭。其間曾三度更名,歷四任校長,逢過災荒、遇過匪患,中途被迫停業關門兩年多,可謂篳路藍縷,一路風塵。正是在這樣兵荒馬亂、風雨飄搖的動蕩歲月,學校歷盡艱辛,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品學兼優的人才,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鐵骨錚錚的忠烈之士。</p><p class="ql-block"> 僅筆者個人知道的,中華民國時期,毛家店學校走出師范以上學歷的學生就有26人,他(她)們分別是:劉尚志、白自仁、白錦章、白子珩、白守信、甄敬民、甄富堂、蒙之廉、白居仁、白居禮、白居智、白明德、白尚文、白克良、劉漢亮、劉鼎銘、劉室銘、郭得瀛、毛益祥、白皓(女)、白玉章、白詩章、白學思、白映旗、白映江、張彥杰……以上僅僅是筆者個人所知,稍遠地方的,本人根本不了解,肯定不止這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①】:中華民國時期(民國卅八年),毛家店小學最后一屆畢業生師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②】:中華民國時期(民國卅八年),毛家店學校校長簽發的最后一屆學生《畢業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③】中華民國時期,毛家店學校最后一任校長白居仁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三】英烈篇</b></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書的是,在偉大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這些抵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戰場上,皆有母校學子的身影,有的甚至血灑疆場,獻出了寶貴生命。因篇幅有限,斯文僅萃其典型,對下列為國捐軀的學長及事跡,作簡要列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一】抗日烈士白學回:</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2——1941年),小名麥換,白家川白廷珊的兒子,集義小學畢業。1940年9月,白學回任國民革命軍165師493團一營二連上尉連長,在王治岐將軍率領下,開赴山西省平陸縣中條山抗日前線。1941年初春,白學回奉命率領一隊戰士,突襲日占區后方的“張茅公路”(張店至茅津渡一線),與日軍牛尾國成部發生激戰,當時敵眾我寡,加之對地形不熟,為了掩護戰友安全撤退,他與一位叫張永寬的排長負責斷后,在射殺了數十名日軍后,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王治岐將軍將其事跡上呈國民黨中央軍政部,被軍政部追授為“抗日烈士”。抗戰勝利后,王治岐將軍在總結“中條山戰役”的文稿中,對白學回壯烈殉國的經歷作了回憶。(《通渭縣志》有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二】革命烈士甄富堂:</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7——1949年),毛家店村甄家山人,集義小學畢業,后考入隴西師范,畢業后在毛家店壯丁訓練中隊任中隊長,后又在隴西師管區任書記官。1947年11月,經隴右地下黨隴渭工委組織部長毛得功介紹,秘密參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共產黨在通渭縣建立的第一個支部——毛家灣支部的書記。不久又任甄家山支部的書記。1948年6月,受隴南、隴渭工委聯合派遣,打入國民黨駐天水隴南兵團224旅警衛連,以文書工作為掩護,秘密開展地下工作,伺機發動兵變。不久,他在兵營發展建立了一個由5名黨員組成的地下黨支部,自己任支部書記。1949年1月,天水地下黨“秦伏工委”負責人黃鍵叛變,出賣了在兵營開展地下工作的甄富堂,國民黨天水專署馬上將其逮捕。敵人用盡酷刑,威逼脅迫甄富堂交出其他革命戰友,但他始終大義凜然,頑強不屈,沒有出賣任何黨的機密。1949年7月26日,在天水解放的前夕,惱羞成怒的國民黨當局將甄富堂慘殺在天水白土崖,年僅32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水解放后,甘肅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天水縣人民政府將甄富堂同志追任為革命烈士;1983年7月,國家民政部按照中央相關政策,向甄富堂同志的家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1990年5月,中共通渭縣委、通渭縣人民政府在南屏山公園為甄富堂等革命先烈樹立烈士紀念碑,千秋永垂!(《通渭縣志》有載)</span></p> <p class="ql-block"><b>  【三】革命烈士蒙之廉:</b>(1920——1949年),榜羅鎮紅峴村人,集義小學畢業,后考入隴西師范。師范畢業后,先是在母校集義小學任教;1945年開始,先后擔任榜羅鎮干事、青富鄉副鄉長、榜羅鎮副鎮長等職。1947年春,接識了隴右地下黨萬良才、毛得功、郭化如和校友甄富堂等人,并經毛德功和萬良才介紹,加入隴右地下黨,任中共毛家灣支部委員。隨后不久,他通過多方籌措,為黨秘密購置了5把手槍,及時武裝了黨的地下組織。1948年農歷八月份,蒙之廉參加了隴渭工委組織的游擊隊,襲擊了榆中縣水家坡鐵路護警大隊和鄉公所。僅用了半個小時,傷敵斃敵數名,奪得槍支22條,子彈1000余發。戰斗結束后,隴渭工委負責人萬良才如此表揚蒙之廉:“你筆桿子鋒利,槍桿子也能行”。</p><p class="ql-block"> 1948年農歷八月初一(公歷9月11日),蒙之廉和毛麟章兩位地下黨員受發展對象出賣,被榜羅鎮自衛隊隊長張功臣逮捕,旋即送往通渭監獄;后來又被轉到蘭州,關押在國民黨西北行轅保安司令部尕寺溝秘密監獄。在那里受盡了敵人各種酷刑地折磨,但他始終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威武不屈的高尚氣節,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1949年8月10日,國民黨西北特務頭子傅子賚下令,將蒙之廉、毛麟章等關押的共產黨要犯轉往河西。9月17日深夜,已深感窮途末路的國民黨特務將蒙之廉、毛麟章等17位同志捆綁后,用刺刀和鐵锨推入挖好的大坑,活埋于張掖賀家莊。(據敵偽檔案《關于蒙之廉、毛麟章殺害情況》等資料整理》。</p><p class="ql-block"> 僅兩天后(9月19日),王震將軍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一舉攻下張掖城,古老的甘州獲得解放。新生的人民政府隨即對蒙之廉、毛麟章等同志的遺體進行收殮,并在當地修建烈士陵園,樹立“十七革命志士紀念碑”,組織社區各界,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公祭儀式。</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根據國家民政部、財政部相關文件要求,張掖市甘州區將“十七烈士墓”與解放張掖期間犧牲的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89位烈士墓合并,重新遷葬于新落成的張掖市“西城驛烈士陵園”。(《通渭縣志》有載)</p> <p class="ql-block"><b>  【四】革命烈士毛麟章:</b>(1924——1949年),榜羅鎮毛家灣人,集義小學畢業。1944年任青富鄉戶籍干事;1947年經毛得功、甄富堂介紹參加中共隴右地下黨,任毛家灣支部委員,開始為黨從事秘密工作。1948年秋,他與蒙之廉去做張居禮的工作,不料張是國民黨特務機關諜報員,即被其告秘。在農歷的八月初一(公歷9月11日),遭榜羅鎮自衛隊長張功臣逮捕。在途經蒲家河休息吃飯時,毛麟章乘機脫逃,不幸又被抓住。次日,他與蒙之廉同時被送往通渭監獄羈押。后作為要犯被押解到蘭州,囚禁于國民黨西北行轅保安司令部尕寺溝秘密監獄。在那里遭到國民黨特務各種慘酷審訊,受盡了折磨。可他和蒙之廉一樣,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大義凜然,與敵人斗爭,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骨氣和本色。</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10日,國民黨特務突然將毛麟章、蒙之廉等30多名共產黨員轉押河西。不料在9月17日深夜,已感覺窮途末路的國民黨特務,喪心病狂的將毛麟章、蒙之廉等17位共產黨員捆綁后,用刺刀和鐵锨推入早已挖好的大坑,活埋于張掖賀家莊,即現在的甘州區新墩鎮花兒村。(根據敵偽檔案《關于蒙之廉、毛麟章殺害情況》等資料整理)。</p><p class="ql-block"> 張掖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對毛麟章等17位革命烈士的遺骨進行了重新收殮,在賀家莊為他們修建烈士陵園,樹立了“十七革命志士紀念碑”,并組織社會各界,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和公祭儀式。</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根據國家民政部、財政部相關文件要求,張掖市甘州區將“十七烈士墓”與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的89位烈士墓合并,遷葬于新落成的張掖市“西城驛烈士陵園”。(《通渭縣志》有載)</p> <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在共和國成立的前夜,毛家店學校還培養了一大批秘密投身革命斗爭的優秀學長,他們分別是:劉漢亮、白居仁、白明德、白尚文、白守訓、郭得瀛、蒙之端、馬負圖、毛森林、毛益祥、毛俊林、毛潤林、毛鳳榮、毛隆章、劉青祥、劉福海、劉世英、劉維新、劉德川、白受璽、白生華。當年,正是這些對革命事業懷有的赤膽忠心優秀學長,將通渭西南的毛家店地區鑄造成了全縣最大的“革命紅區”。新中國剛一建立,他們很快又成了新政權建設的中堅:</p><p class="ql-block"> 劉漢亮成了榜羅區區委書記,后來又出任武山縣武裝部長、天水建設銀行行長、書記;</p><p class="ql-block"> 白明德成了榜羅區副區長,后任馬營區區長、縣委組織部長;</p><p class="ql-block"> 蒙之端成了榜羅區副區長,后任縣糧食科科長、縣糧食局局長、縣委組織部長;</p><p class="ql-block"> 毛益祥成了義崗區區長、書記;1958年進中央黨校學習以后,隨王恩茂將軍進疆,先后任新疆地質局水文大隊隊長、新疆地質局黨委書記;</p><p class="ql-block"> 白居仁成了縣教育科科長;</p><p class="ql-block"> 郭得瀛成了縣人民政府干事,后任民政科科長、縣文教局局長、縣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縣文教衛生局局長;</p><p class="ql-block"> 白尚文最初在縣教育科工作,后出任馬營區區長、縣法院院長、通渭縣副縣長、縣長,后又調任定西縣縣長;</p><p class="ql-block"> 白生華成了常河區區長,后任書記;</p><p class="ql-block"> 白受璽成了集義鄉鄉長;</p><p class="ql-block"> 毛隆章成了華家嶺林業站站長;</p><p class="ql-block"> 毛森林成了集義鄉農會主任,第九區鄉長,后任縣工商局局長;</p><p class="ql-block"> 白守訓在隴西縣菜子小學任校長……</p><p class="ql-block"> 從事過地下革命斗爭的其他學長,也都在不同崗位上,為新政權建設做出了各自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四】發展篇</b></p><p class="ql-block"> 1949年的8月,通渭全境解放。這時人們才發現,毛家店學校在職的7名教員,包括校長在內,竟然有3個是秘密潛伏的中共隴右地下黨員(白居仁、白明德、白尚文)。</p><p class="ql-block"> 建國伊始,政局初定,新成立的人民政府缺乏干部,三名地下黨教師全部進縣,參與新政權建設,個個都忙得脫不開身,<b>毛家店學校的校長暫時由白錦章接任。</b>一時之間,學校資金不足,教員短缺,人心波動,面臨的問題千頭萬緒,白錦章深感力不從心。第二年,在白錦章接二連三請辭下,<b>上級派來一個叫成鴻儒(字子珍)的人接任校長,隨后又派白生華以黨代表兼教育主任身份進入學校。</b>這樣,教員編制總算補齊了,學校的各項工作漸趨轉入正常。</p><p class="ql-block"> 1950年,學校正式改名為<b>“通渭縣毛家店小學”,</b>學制仍為六年。</p><p class="ql-block"> 1952年,白生華調任常河區區長,成鴻儒調入通渭中學,<b>榜羅鎮的李子安接任校長,白錦章任教育主任</b>。這一階段,通過政府大力宣傳,地方群眾的教育意識大為提高,短短幾年,毛家店的學生人數上升至近200人,常有甘谷、武山等外縣學生慕名而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④】上圖為1952年毛家店小學六年級畢業班師生合影:前排右一白耀彩,右二張世英,右四白若蘭;后排右四馬尚仁,右六白旗華;中排右一劉西銘,右二白錦章,右三成鴻儒(字子珍);右五白生華。(照片中的白耀彩、張世英于這一年雙雙考入隴西師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從1949年全國解放至1957年這一階段,是毛家店學校建立以來迎來的第一個蓬勃發展時期。這期間,師生人數連年激增,教育質量穩步發展,每年都有學生考入隴西師范和通渭中學,還有一部分人考入大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從1958年開始,由于國內外多種因素疊加,國家經濟步入困難階段;到了1959年,社會陷入饑荒狀態,直接導致學生休學,教員歇業,學校關門兩年。1961年,當地經濟逐漸復蘇,這一年的下半年,學校再度開門,零零星星有極少數學生重新走進學校。到了1962年,便有更多學生恢復學業,</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上面派周恒德出任毛家店學校的校長,</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持學校工作,學校運作漸趨正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⑤】:以上是1962年11月5日,甘谷縣禮辛小學與毛家店小學師生舉行聯歡活動期間,兩校師生留下的兩張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⑥】:1962年11月5日,禮辛小學與毛家店小學師生舉行聯歡活動期間,兩校教師留下的一張合影。照片后排右二是毛家店學校的周恒德(校長),中排右二是禮辛小學的賈邦耀、中排右三是毛家店學校的白學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三張照片,是饑荒過后毛家店學校首次與兄弟學校開展友誼交流的一段歷史見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6年5月,“文革”開始。受大氣候影響,學校陷入混亂狀態,一天到晚組織學生開大會、喊口號、貼標語,開展階級斗爭,還經常走出學校,到校園外面鬧騰,教學工作陷入癱瘓。</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69年,毛家店學校升格為七年制初級中學。</b><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是,由于受“文革”運動的影響,依然無法開展正常的教學,不是寫“大字報”,就是背《語錄》,還經常組織學生到生產隊參加田間勞動,學校教學成了一句空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6年的10月6日,靠造反起家的“四人幫”被一舉打倒。1977年的7月,受誣陷靠邊站的鄧小平同志再度走上前臺,他一復出,立即著手大抓教育,恢復高考制度。和全國其它學校一樣,毛家店學校迎來了“教育的春天”,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79年,學制改革,毛家店學校升格為八年制初級中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06年,學制再度提升,毛家店學校被升格為九年制初級中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⑦】:1977年6月1日,是粉碎“四人幫”后迎來的第一個“6?1”節,教師王振杰、劉耀武、毛自強帶領毛家店學校代表隊,參加在榜羅中學舉行的文體比賽時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圖片說明⑧】:1979年9月,“歡迎張明德、白映忠,歡送管江”時全體教師的一張合影:前排右起白如彪、白映忠、李玉賢、牛國林、管江、張明德、張世英、毛自強、劉順喜;后排右起:劉向東、白玉清、白學章、姚建倉、白文暉、毛治福、楊九思。</b></p> <p class="ql-block"><b> 【五】輝煌篇</b></p> <p class="ql-block">  1979年秋,毛家店學校<b>迎來了將學校帶入輝煌階段的張明德校長。</b></p><p class="ql-block"> 張明德校長,是一位名至實歸的實干家。他來到學校之后,摒除學校所有與教學無關的形式主義作風,無論課堂內外,處處以身作則,長期帶領全校師生,嚴抓教學管理,同時又加強教學環境的改善。短短幾年功夫,就將毛家店學校營造成了全縣、乃至全定西地區響當當的“明星學校”。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中考上線率長期位居全縣初級中學前茅,尤其是自1987年至1992年這一階段,連續五、六年,毛家店學校的中考排名連續名列全縣“三甲”,儼然成了通渭農村初級中學當中一個“標桿”式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張明德校長經常這樣說:“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塑造出優秀的學生”。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在教學之余,他親自組織師生,開展長期有效的勤工儉學活動。</p><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張明德校長帶領下,不僅使毛家店學校的升學率長期穩居全縣初級中學的前列,還被評為“定西地區勤工儉學先進單位”。他自己也獲得了“甘肅省優秀教師”榮譽證書和省教育廳頒發的“園丁獎章”;同期,張明德校長還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 直到現在,每當人們提起毛家店學校最輝煌的那一段歷史,仍然稱作<b>“張明德時代”!</b></p> <p class="ql-block">  毛家店學校,這樣一所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鄉村學校,在追求卓越、追求夢想的征程中一路走來,飽經風霜,歷經磨難,幾度停擺,幾度奮起,嘗遍了百年的辛酸榮辱,見證了百年的風云變幻。</p><p class="ql-block"> 建校百年,這里走出了血灑疆場的抗日烈士;這里走出了名列國史的革命英烈;這里走出了一大批出生入死的地下革命功臣;這里走出了縣長、廳長、省政府副秘書長,也走出了在國家部委出任要職的司、局級官員。</p><p class="ql-block"> 自改革開放以來,這里不僅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中專生和師范生,也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學士、雙學士、碩士和博士。這其中,有不少人以副教授、教授身份帶領團隊,承接著國家重要科研項目;甚至有人兩次榮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有人通過層層遴選,過五關斬六將,進入共和國最高機要中樞——國家安全部,成了保衛國家安全的隱形鎧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毛家店學校,它對地方、對國家的貢獻,有目共睹;它的業績,它的精神,將永載史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百年老校,自因其無數仁人志士而風流千古,光耀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毛家店學校歷任校長名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24年——1933年:張錦庸</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34年——1935年:賈俊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36年——1937年:劉尚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38年——1949年:白居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49年——1950年:白錦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50年——1952年:成鴻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52年——1954年:李子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54年——1956年:曹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56年——1960年:蘭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60年——1962年:牛世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62年——1966年:周恒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66年——1968年:楊景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68年——1969年:白來祥(當時稱毛家店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69年——1971年:白映章(當時稱毛家店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71年——1979年:管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79年——1995年:張明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95年——1999年:楊懷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99年——2009年:劉維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2009年——2012年:趙書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2013年——2015年:陳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2015年——2022年:毛永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2022年——2025年:劉博</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2月13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乌拉特中旗| 金昌市| 嘉荫县| 铅山县| 乌拉特前旗| 西乡县| 临颍县| 梁山县| 辛集市| 南召县| 绵阳市| 襄汾县| 分宜县| 资阳市| 青河县| 鹤庆县| 汽车| 金乡县| 新乐市| 海南省| 祁连县| 鹤峰县| 青浦区| 长丰县| 邓州市| 丹寨县| 东乌| 新闻| 沾化县| 伊吾县| SHOW| 饶平县| 东乌| 大竹县| 大渡口区| 开原市| 邓州市| 溧阳市| 崇义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