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惠州與蘇軾緊密相連,他的足跡遍布這座城市的許多角落。到惠州尋蘇軾的足跡,感受他的文學才華和生活狀態。</p> <p class="ql-block">蘇軾晚年曾在他的《自題金山畫像》中總結他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其中,惠州便是他仕途失意之時被貶謫的地方之一,卻也是他文學成就最為顯著之際的駐足之處。</p> <p class="ql-block">合江樓佇立在東江和西枝江的合流處,為廣東六大名樓之一。這是蘇東坡貶謫惠州后的第一處居所,他在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如《寓居合江樓》。</p> <p class="ql-block">“海上蔥曚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蓬萊方丈應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詩中蘇軾以蓬萊、方丈比擬合江樓環境,表達了對寓居之處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蘇軾的一生,雖歷經坎坷,卻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以詩酒自娛,以筆墨為伴。</p> <p class="ql-block">詩句:“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p class="ql-block">蘇軾石刻長廊藏滿了國家故宮博物院和臺灣博物院收藏的墨跡</p> <p class="ql-block">蘇軾曾在白鶴峰修筑新居以作終老之所,但后又被貶海南,新居便逐漸成為了東坡祠。</p> <p class="ql-block">他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曠達的心態,寄情文墨,在惠州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白鶴峰東坡祠是在原址上于2012年接近原貌重建的,建筑風格為嶺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蘇軾被貶在惠州,始終為民排憂解困,得到百姓愛戴</p> <p class="ql-block">先生常是我的景中人</p> <p class="ql-block">這座城市寫滿了蘇軾的足跡,包括橋。蘇軾在惠州建造的東新橋和西新橋現在依然存在,只是形態與歷史原貌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蘇東坡在惠州捐出皇帝賞賜的犀帶,組織修筑東新橋,東新橋竣工后他又倡導修建了西新橋。兩橋的建成,為惠州百姓解決了交通大難題。</p> <p class="ql-block">王朝云是蘇軾晚年仕途失意時,唯一與他患難與共的伴侶,陪伴蘇軾度過了貶謫黃州、惠州兩段艱難的歲月。她去世后,蘇軾將其葬于此,并親自寫了碑銘。</p> <p class="ql-block">惠州時期是蘇軾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經歷,他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曠達的心態,繼續寄情文墨,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同時也為惠州做出了諸多貢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柏乡县|
登封市|
通许县|
甘泉县|
临朐县|
吴堡县|
大同县|
方城县|
清镇市|
庄浪县|
巴里|
阳信县|
阿拉尔市|
宿松县|
丰顺县|
金秀|
读书|
仪征市|
兴业县|
泸西县|
隆子县|
金平|
关岭|
阜平县|
灯塔市|
南平市|
靖安县|
启东市|
桦甸市|
昌平区|
大方县|
佛山市|
鲁山县|
龙泉市|
大洼县|
合作市|
龙山县|
瑞金市|
精河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