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封丘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隸屬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鄉市管轄。</span>封丘置縣于西漢,因漢高祖劉邦為答謝翟母在其落難時的贈飯之恩欽封“丘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陳橋驛位于封丘縣縣城東南13公里處陳橋鎮陳橋村。后晉時這里已有村落存在,因村中一座名為陳橋的小橋而得名,后周時在此設立了驛站,名為陳橋驛?!?lt;/p> <p class="ql-block"> 山門為仿宋建筑,面闊3間,門上懸掛“陳橋驛”匾額。柱上楹聯為:“陳橋兵變奠宋代基業,黃袍加身定趙氏乾坤”?!?lt;/p> <p class="ql-block"> 進山門后為一照壁,一座橋上有一列騎馬的隊伍,最前面的人黃羅傘蓋,無疑就是趙匡胤,已然黃袍加身。唐朝在經歷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局面,開始由盛轉衰。唐末雖鎮壓了黃巢起義,但氣數已盡。公元907年,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自立為帝,國號為梁。之后朱溫的梁朝又被李存勖的唐、石敬瑭的晉、劉知遠的漢、郭威的周這幾個短命朝代依次取代,這五個定都于中原地區的政權被合稱為五代。五代的時間從907年-960年,因歷史上這些朝代名稱都出現過,所以史學家為了區分將這五個朝代稱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同時期在南方還有十個割據政權存在,被稱為十國?!?lt;/p> <p class="ql-block"> 照壁之后的殿是正殿。后漢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在后漢隱帝劉承佑時起兵反叛,于次年(951年)奪取皇位,建立后周。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951-960年)是五代時期中原最后一個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span>顯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其養子柴榮即位,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因病駕崩,其幼子柴宗訓登基,即后周恭帝。↓</p> <p class="ql-block"> 正殿的門楣上是宋徽宗御筆題寫的“顯烈”二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九月七日詔:藝祖創業自陳橋,其地今為傳舍,可即建觀,賜名“顯烈”。顯烈觀前后營建費時十七年,規模宏大,殿宇壯麗,后毀于戰火?,F在的顯烈觀是清光緒年間重建?!?lt;/p> <p class="ql-block"> 大殿內為趙匡胤的雕像,身披黃袍。趙匡胤(927-976年),后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征北漢、南唐,戰功卓著。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禁軍的最高長官)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漢及契丹聯軍,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p> <p class="ql-block"> 東廂房內通過壁畫的形式,述說了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經過?!?lt;/p> <p class="ql-block"> 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宮廷正在歡慶新年,忽接北方緊急軍情,契丹與北漢入侵。時后周恭帝年僅七歲,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問計于宰相范質。范質認為只有趙匡胤能率軍迎敵,但趙匡胤卻托辭兵少將寡,最后委其最高軍權,可調全國兵馬,趙匡胤才率軍出征?!?lt;/p> <p class="ql-block"> 出征之日,軍校苗訓利用天文中的“假日”現象,說什么天上二日磨蕩,乃改朝換代之象,鼓動軍心思變。↓</p> <p class="ql-block"> 大軍行至離京城東北四十五里的陳橋驛,天色已晚,命令各營安寨下灶?!?lt;/p> <p class="ql-block"> 大軍駐于陳橋驛后,趙匡胤的親兵親將們鼓噪而起,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后再出發北征。↓</p> <p class="ql-block"> 時為掌書記的趙普,足智多謀,向諸將說明“興王易姓,雖云天命,實系人心”的道理,要求他們嚴明軍紀,安定人心,取得將兵們的同意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領們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并皆拜倒呼喊萬歲,擁立趙匡胤為皇帝?!?lt;/p> <p class="ql-block"> 趙匡胤卻顯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眾將士一致表示“惟命是聽”。↓</p> <p class="ql-block"> 趙匡胤便布置行事,回師東京,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對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違令者誅。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城的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打開城門接應。至于北方契丹入侵的軍情也不了了之了?!?lt;/p> <p class="ql-block"> 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開封。后周君臣對此次事變束手無策,最后只好接受古代所謂禪讓的形式交出政權,趙匡胤降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span>。↓</p> <p class="ql-block"> 趙匡胤在群臣的擁立下,即皇帝位。由于其在后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地方在宋州(商丘),逐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p> <p class="ql-block"> 從史料分析,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趙匡胤自導自演了一出被迫黃袍加身的戲碼,給自已登基找了個臺階?!?lt;/p> <p class="ql-block"> 這是西廂房,內有一套皇帝出巡用的鹵帛。↓</p> <p class="ql-block"> 系馬槐是當年趙匡胤夜宿陳橋驛時拴馬的一株古槐,北魏時期所植,1983年秋枯死?!?lt;/p> <p class="ql-block"> 古槐旁有一石馬,石馬旁立有一碑,上書“系馬槐”,為清乾隆時洛陽伊張松孫書?!?lt;/p> <p class="ql-block"> 此為“宋太祖黃袍加身處”碑,書者不詳。背面有古越金夢麟的《題系馬槐》詩:“黃袍初進御,系馬耀軍威。翠蓋開皇極,清蔭護紫薇。風聲驚虎嘯,日影動龍飛。千古興王地,擎天一柱巍”?!?lt;/p> <p class="ql-block"> 正殿前西南角的古井?!?lt;/p> <p class="ql-block"> 顯烈觀之后為一新建的大殿,門匾上的橫批為:“四海同光”,楹聯是:“睿文神德再造清明新社稷,<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武圣功重光破碎舊山河”。↓</span></p> <p class="ql-block"> 殿內陳列著北宋9位皇帝的塑像,太祖居中?!?lt;/p> <p class="ql-block"> 陳橋兵變,趙匡胤順利登上皇位。就算趙匡胤本人,對于這一事件也是耿耿于懷,寢食不安,擔心部下有不軌之心。于是便在登基后的第二年,又導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精彩演出,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人的兵權解除,鞏固了自己的集權。↓</p> <p class="ql-block"> 墻上壁畫講述了宋太祖的生平經歷和為政之道及早中后期大事記?!?lt;/p> <p class="ql-block"> 陳橋兵變是由亂到治的大轉折,趙匡胤認識到興王易姓的關鍵是人心向背,摒棄了唐末五代以來,舊軍閥誘哄士兵,以搶掠殺擄為條件的奪權活動,制定了以長治久安為目的的治國方針。從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三百年輝煌的大宋時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中卫市|
永宁县|
甘德县|
乐平市|
噶尔县|
介休市|
枝江市|
满城县|
永嘉县|
石城县|
大足县|
柯坪县|
鸡泽县|
寻乌县|
广德县|
昭平县|
嘉黎县|
张掖市|
景东|
宁城县|
仙游县|
东阳市|
钟祥市|
郑州市|
松阳县|
和顺县|
宁陕县|
绿春县|
保山市|
江川县|
松滋市|
沂水县|
广丰县|
翼城县|
冀州市|
阿拉善右旗|
布尔津县|
武山县|
连南|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