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系向重慶市文史館與四川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在成都聯合主辦“川渝文史名家、藝術名家研究”學術研討會供稿。此稿已被采用,編入論文集。 <b>一</b><br><br>時光荏苒,鄒絳先生離開人世已經26年了。而今年3月20日已是他百年冥誕紀念日。他生前耗盡心血為之效力的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為他隆重舉行了線上追思活動。作為他生前曾經給予熱情扶助,并且受益終生的后學,當然必須寫下內心永遠不會淡化的感念。所以事先我就事先認真準備,作了發言。如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要論述的要求,全面展示川渝兩地文史館員的豐碩成果,傳承老一代學者學術精神,重慶市文史館擬與四川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在成都聯合主辦“川渝文史名家、藝術名家研究”學術研討會。因為鄒絳先生這位對于中國新詩有過重大貢獻的學者、詩人,生前是重慶市文史館員,我想他完全應該列入研討對象,所以將那篇文章加以充實,寄請籌備機構審處。<br><b>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我曾寫過《鄒絳先生放心吧!——一個后來者的悼念》;在他去世4周年之際,又寫過《讓你在天國微笑》一文。然而多年來,我對先生的懷念確實不曾隨歲月的流逝而沖淡。正如我曾經表述過的那樣,他是我“嚴格意義上的人格之師,藝術之師”。當年他對我在格律體新詩創作與研究上給予的支持、鼓勵與幫助,對于我具有的意義怎么估計都不過分。我覺得,對他最好的紀念,就是對他生前對中國詩歌的杰出貢獻給予以充分的評價,進一步確立其應有的地位。</b><br><br> <b>二</b><br><br>對于鄒絳先生在詩歌翻譯方面的顯著成就,已有不少精到的論述,我只想再強調一點,就是<b>他在詩歌翻譯中一直盡量實踐其新詩格律建設中所探索到的規律,從而他的許多有意義、有影響的譯作,與那些把外國格律詩不負責任地譯為自由詩的譯者們大相徑庭,從而完全有資格進入中國踐行“以格律譯格律”觀念的優秀外國詩歌翻譯家之列。</b><br>他曾參與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的創辦,并且多年擔任其所刊《中外詩歌研究》主編,所帶研究生早已成材,因為其德藝雙馨的上佳風范,他在師生中眾口交贊,甚至享有“圣人”的美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br>鄒絳先生在以上兩個方面的諸多成就與貢獻,在今年3月的追思紀念活動中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就不用我來羅唣了。但是我覺得,詩界對鄒絳先生在中國格律體新詩(今稱“現代格律詩”)發展歷史上的地位還認識不足,有必要給予新的評價,使之達到應有的高度。所以依據自己掌握的有關資料做了比較詳盡的梳理。這次我又在那個基礎上,進一步對此加以論述。<br>先看《20世紀中國現代詩學手冊》(呂進、梁笑梅主編,巴蜀書社2010年出版)第三部分《社團流派·重要現象·研究機構》“重要現象”中的一個條目《現代格律詩的再起》吧。一開始就說:“20世紀50年代,何其芳曾經提倡現代格律詩,因為觸犯政治禁區而流產。”接著談了自1978年開始,卞之琳首先重提舊事,開現代格律詩再起之先河,使新詩格律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形成嶄新局面。然后除胡喬木之外,還提出了8位創作取得顯著成就的代表性詩人,其中就包括鄒絳先生。<br>再看由呂進主編,2004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其卷一《重慶新詩的過程描述》第四章《新時期:重慶新詩的第二個高潮》第一節《興旺的詩人隊伍》中,把鄒絳先生歸入老詩人行列,說他在詩歌翻譯與現代格律詩探索兩方面都“取得了實績,享有盛譽”。而在第五章《90年代的重慶新詩》的第一節《多元并進的詩歌創作》中談到詩歌體裁的多樣化時,稱其為現代格律詩代表人物,并產生一定的影響。<br>在該書卷二《重慶詩人與詩評家》中還特設《鄒絳 陸棨 萬龍生與現代格律詩》專章,將鄒絳單列一節(而陸、萬合為一節),包含5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以“碩果累累”稱許其創作,又肯定了他“從創作實踐出發對現代格律詩理論的豐富與發展”,并且從體式建設、節奏建設以及繼承、建設與創新幾個方面對他在新詩格律理論的貢獻做了比較詳盡的論述。<br>那么,就讓我先從幾種新詩的重要選本中鄒絳先生入選的情況來證明他創作方面的成就吧:<br>首先,中國新詩研究所編的三卷本《新中國50年詩選》第3卷《現代格律詩分篇》選入了他的《給阿爾貝蒂》;至于《中國·四川新時期詩選》選用鄒絳先生的作品,當然就更不在話下。另外兩種重要的中國14行詩選本中,許霆、魯德俊主編、屠岸作序的《中國十四行體詩選》選入他3首作品,錢光培選編的《中國十四行詩選》則不但選入他5首作品,還附錄了他談十四行詩創作體會的短文《一點體會和一點希望》。他自己選編的《中國現代格律詩選》也當仁不讓,選入了5首作品。這些都足以說明鄒絳先生在現代格律詩創作中的地位,是眾所周知,不容忽視的。<br>上文提到鄒絳先生幾個方面的理論貢獻。我還想補充一下由此產生的影響。沈用大先生所著《共和國詩歷(1949—2000)》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新詩史著作。其第四章《1990年代(1988-2000)》為“雅園詩派”設了一節,著重寫屠岸、黃淮、萬龍生,并指出我“在新詩格律化進程中”有一項重要貢獻,“就是對已有的格律模式進行分類命名”。在此注明了出處,即收入拙著詩論集《詩路之思》的一篇論文。緊接著又說:“其實這里還應該提到已故收入兼理論家鄒絳先生,他于1985年出過一本《中國現代格律詩選(1919-1984)》(重慶出版社),將中國現代格律詩進行了分類,不過未予命名。”此外,《漢語新詩格律學》是程文、程雪峰所著的一部新詩格律理論著作,在新詩格律建設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引用的許多詩例就特別說明是來自鄒絳先生這一選本。<br>綜上所述,《20世紀重慶新詩發展史》中對鄒絳先生的評價是準確的,但是我覺得還沒有站到整個中國新詩格律建設的高度來予以評價,顯然沒有到位。<br>下面就此談談我的意見吧。<br> <b>三</b><br><br>先回顧一下“現代格律詩再起”的歷程,無疑卞之琳先生是“啼曉的公雞”:1979年3月,他在《完成與開端:紀念詩人聞一多八十壽辰》一文就強調要繼承一多先生未竟的新詩格律建設事業,事實上成為的“再起”的開端;這年7月,他又斗膽著文紀念徐志摩,指出他的詩在藝術上,可資借鑒,有利于新詩“攻錯”。不僅如此,他還雙管齊下,也是1979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現代格律詩集《雕蟲紀歷》,推波助瀾。其次,必須提到吳奔星先生,1980年他就在權威的《文學評論》第二期發表《試論新月詩派》一文,認為新月社從綜合性社團發展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大體經歷了醞釀期,倡導期,發展期和分化衰落期四個階段,其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亦豐繁復雜,卻顯示了自己所獨有的特性,因而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在文學史上理應占居一定的地位。這不啻為“新月派”翻案,為“現代格律詩再起”造勢,功不可沒。<br>那么在創作上我們不能不首推胡喬木,從1982年2月15日在《人民日報》發表《詩六首》開始,連續發表優秀的現代格律詩,直至1988年結集微為《人比月光更美麗》。考慮到他的特殊地位所起的作用,可謂開風氣之先,更有示范之功。<br>接著,就現代格律詩發展的推動作用而言,就不能避開鄒絳先生編選,重慶出版社推出的《中國現代格律詩選》一書了。此書編入了自1919年至1984年間的格律體新詩300余首佳品,作者百人以上,堪稱一次現代格律詩成就大檢閱。此書對健在的入選作者的鼓舞與對“再起”潮流的推動作用當然不容小覷。就說我自己吧,《神奇的金梭》入選的興奮勁兒,至今記憶猶新;可以說我此后數十年對現代格律詩事業鍥而不舍的追求,此詩的入選確實是重要的動因。<br>再說此書的長篇代序。鄒絳先生謙虛地名之曰《淺談現代格律詩及其發展》的此文,其實哪里是什么“淺談”,此乃一篇詳實的詩學論文,代表了當時格律體新詩的理論高度。文中引用了何其芳對現代格律詩的要求:“是指按照現代漢語的口語寫成的每行頓數有規律,每頓所占的時間大致相等,而且有規律地押韻。”關于“頓(如今稱音步)的劃分”,鄒絳先生明確指出應以雙音頓、三音頓為主,非必要不使用單音頓和四音頓。他還補充了 “每行頓數并不整齊,但每節互相對稱” 的情況,并以朱湘《采蓮曲》為例,指出“這首詩為現代格律詩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根據內容創造相應的形式的不可多得的范例。”這實際上是呼應聞一多“量體裁衣”說,如今我們所稱的“整齊對稱式”已經呼之欲出了。<br>呂進主編、2007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詩體論》一書第六章《格律體新詩》(“現代格律詩”名稱已由“格律體新詩”取代,理由略)專章中對此文做了高度評價,稱之為“格律體新詩理論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獻”,“更有創新意義的則是他的編選體例”,即《選集》對已有現代格律詩進行分類編排,從而開格律體新詩分類之先河,在其啟示下后來形成了得到廣泛認同的格律體新詩整齊式、參差對稱式、復合式“三分法”,使聞一多“量體裁衣”理念得以落實,顯示了“無限可操作性”的優越性。多年來格律體新詩的創作實踐已經雄辯地證明,這對于學習、推行格律體新詩的作用與價值之巨大。對此,鄒絳先生當然功不可沒。<br><br> <b>四</b><br><br>到上世紀末,由于種種原因,格律體新詩的發展陷入了低谷。但是新世紀以來,得網絡之助,尤其是以呂進為代表的新詩“二次革命”口號的提出,使詩體建設成為其中應有之義,格律體新詩乃其得以恢復生機,取得長足的發展。目前,格律體新詩已經成為不容抹殺的存在,在中國詩壇,自由體新詩、格律體新詩與中華詩詞“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在此過程中,鄒絳先生作為前一時期“現代格律詩再起”的先驅與功臣,所發揮的重大影響,是不容置疑的。我在他逝世后所寫悼念文章中,作為一個后來者,曾以“鄒絳先生,放心吧!”為題,向他在天之靈傾訴情懷,表達決心。<br>綜上所述,我們今天可以對鄒絳先生在20世紀中國新詩所做的貢獻做一個全方位的評價了:他不僅是80年代現代格律詩再起的先驅和功臣,而且是20世紀中國詩壇少有的集詩人、理論家、翻譯家、選家、導師于一身的大師級人物!我們,聞一多先生遺志的繼承者,格律體新詩理念的踐行者,更不能忘記他的卓越功勛,一定要學習他鍥而不舍的精神,為新詩格律建設的事業奮斗不已!<br>紀念鄒絳先生百年冥誕之時,我曾向他在天之靈獻詩一首,一只心花編織的花環。錄此,作為本文的結尾吧:<br><br>敬呈天國的鄒絳先生<br>——寫于他百歲冥壽之前<br><br>先生,你在天國挺好<br>一定在繆斯跟前<br>常常與她談笑<br><br>那里,四季溫暖如春<br>不會有連天戰火<br>不會愁眉緊鎖<br><br>那里,沒有鐵鏈叮當<br>有仙姝歌舞相伴<br>詩花四季開放<br><br>請不要牽掛故舊<br>總會在花間握手<br> 2022年9月22日于重慶<br>*已被采用。<br><br> 【附】鄒絳簡介<div>鄒絳(1922.3.20-1996.1.9),中國現代著名翻譯家、詩人和學者。原名鄒德鴻,曾用筆名郝去冰、沈樂,祖籍重慶巴縣,生長于四川樂山五通橋,194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外文系。曾在犍為、樂山、重慶等地中學任教,1950年起先后任西南人民藝術學院文學系、西南軍區師范學校教師,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西南文藝》《紅巖》文學月刊詩歌編輯和詩歌組組長,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星星》詩刊、《四川文學》詩歌編輯;1963年調入西南師范學院外語系任教,曾長期擔任四川省外國文學學會會長、重慶市外國文學學會會長;1986年參與創建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并擔任研究員,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193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現代格律詩選》;譯著有長篇小說《初升的太陽》,詩集《黑人詩選》《葡萄園和風》《蘇赫·巴托爾之歌》《聶魯達詩選》等;主編《中國現代格律詩選》《外國名家詩選》(四卷本)。<br><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东乡族自治县|
北宁市|
南投市|
佛山市|
公主岭市|
射洪县|
濉溪县|
峨眉山市|
上栗县|
连南|
巴南区|
介休市|
建始县|
重庆市|
九龙坡区|
普格县|
邵阳县|
苍山县|
淮安市|
乡宁县|
漠河县|
宝坻区|
高台县|
马尔康县|
沂水县|
巴里|
新竹市|
息烽县|
丽水市|
晋州市|
绥宁县|
甘孜|
遵义市|
桦川县|
三穗县|
浦城县|
东乌|
汽车|
苍梧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