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軍營是年輕人想往的地方,軍人是時代的先鋒和榜樣,軍隊生活是帶著神秘色彩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一首《戰友之歌》讓我們回望軍營與戰友:</p><p class="ql-block">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你來自邊疆,他來自內地,我們都是人民的子弟。</p><p class="ql-block"> 戰友戰友目標一致,革命把我們團結在一起,同訓練同學習,同勞動同休息,同吃一鍋飯,同舉一桿旗,為祖國的榮譽,為人民的利益,我們要并肩戰斗奪取勝利。</p><p class="ql-block"> 回望軍營,回憶戰友,回顧曾經日日夜夜的部隊生活,倍感親切!倍感溫馨!倍感珍貴!</p><p class="ql-block"> 方山腳下的六四三一部隊,最多的時候有一千六七百號人。一營二營基本相同,有線、無線、載波等。三營是長年在外執行戰備架線任務,十分艱苦!十分辛苦!歌劇《激流煉紅心》,相聲《架線號子》,以及反映架線的小節目,就是以三營的工作為背景為體裁所編寫的。</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次季團長和張股長來到創作組,吳曉峰、遇常亮和我都在,團長提出要多寫一些關于三營架線和野營拉練到蘇北,看到蘇北變化的小節目,這樣就有了相聲《架線號子》,有了“離開黃橋往北上,到處一片新氣象”的表演唱《到處一片新面貌》的節目。</p><p class="ql-block"> 1996年季團長參加部隊老戰友聯誼活動時,提出要和宣傳隊老隊員一起合影。</p><p class="ql-block"> 照片后排:張路、遇常亮、錢秋敏、季團長、崔舉賢、樊平、牟海娟、陶莎、郭蓉蓉</p><p class="ql-block"> 前排:金廷義、嚴躍新、譚美琴、楊巧玲、李芳、彭聰萍、王亦農</p> <p class="ql-block"> 季凌從寧波軍分區司令員的崗位上離休后,一如繼往地關心著宣傳隊、籃球隊。1993年4月,季司令到軍區總醫院體檢,專程到特運辦來,興致勃勃地談及宣傳隊、籃球隊,感慨萬分地說道通信團建設。在老團長的眼里,一個單位的建設主要是團隊精神、中心工作、全面建設。老團長的一席話,語重心長,感人肺腑,至今難忘。</p><p class="ql-block"> 團隊精神,是無形的紐帶,將官兵緊密相連,畫寫共鑄輝煌的篇章。團隊精神,是力量的源泉,激勵官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p><p class="ql-block"> 全面建設,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官兵素質,提升部隊戰斗力。季司令說:當兵時感到苦與累,緊張與艱辛,想走… 離隊時依依不舍,難解難分,想留… 回望軍營,感同身受,在那里…在那些年…磨煉了意志,磨礪了品質,磨合了關系,磨出了精神!一個單位的好與差關鍵在主官,一位主官的好與差,官兵心里有桿秤!</p><p class="ql-block"> 季司令九十歲高齡,老部隊、老部下都想給老團長好好舉辦生日宴會,而老首長謝絕了大家的好意,卻邀請了幾位(各兵齡段的代表)到家中聊天,吃生日面……</p><p class="ql-block"> 圖中宋德風團長和高殿俄政委都是我的老領導、老首長。宋團長是我在二連時候的營長,高政委是團領導里任職時間最長的,我們到團里沒幾年就是副政委。記得1980年初,高政委到二連檢查工作,我在連隊擔任副指導員,領導和我談了如何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帶好兵。樸實無華,切實有效,高政委說:帶好兵首先要了解兵,理解兵,關心兵,關鍵是要能把自己溶于兵中,當好排頭兵。幾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來,依然感覺格外親切!格外給力!格外溫暖!</p> <p class="ql-block"> 老部隊的作風和傳統對我們這一代人影響深遠!教育深刻!情誼深厚!</p><p class="ql-block"> 2007年,有幸參加了原南京軍區老戰士網球隊,與當年的老副團長文凱一起打網球。在活動中,文凱老領導對我說:當年你們入伍,是“文革”中的第一批兵,團黨委十分重視。有人說:宣傳隊、籃球隊是季團長的“兩個寶”。其實,團長是希望通過宣傳隊、籃球隊,活躍部隊,鼓舞士氣,提高部隊整體建設的質量和水平。談及到“野營拉練”,文老說:我們是戰爭年代走出來的軍人,希望通過野營拉練,讓部隊官兵體感近似戰爭年代的實際,了解軍民魚水情的關系,錘煉官兵意志和斗志,適應未來戰爭的挑戰。練為戰,不是空話,是要通過艱苦的環境,艱辛的努力才能實現!在那個經濟條件有限的年代,我們的確深感部隊領導的用心良苦,廣大官兵的努力拚搏。</p><p class="ql-block"> 部隊有很多值得留戀的人與事 ,但最值得珍惜的是當兵的經歷,身邊的戰友,關心你的領導與同志…… 最值得回憶的是青春年華,成長歷程…… 當你老了的時候,回憶往事,回望軍營,你會為曾經的當兵歷史感到自豪和榮幸,感覺欣慰和驕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方山禮堂里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連隊演唱組》</p><p class="ql-block"> “連隊演唱組”是我軍政治宣傳工作的組成部分,連隊官兵用雄壯嘹亮的歌聲,展現了軍人的豪邁氣概,鼓舞士氣。連隊演唱組用表演講述著連隊的故事,傳遞著連隊的團結,傳承著軍人的精神,面對面調動基層官兵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軍旅生活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南京軍區組織駐寧部隊“連隊演唱組”匯演,劉愛平帶著陳志清和我,排練的獨幕劇《媽媽寄來的郵包》,代表通信團參加軍區“連隊演唱組”匯演,獲得優秀節目獎。演出結束,當時軍區政治部文化部部長沈亞威問這個劇本是誰寫的。劉愛平告訴部長,這是軍區前線報刊登的詩朗誦《媽媽寄來的郵包》,我們改編成獨幕話劇搬到上了舞臺。沈部長大加贊賞,說改編后搬上了舞臺,非常生動,反映出部隊官兵在軍事訓練中運用思想政治工作調動部隊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表演的入情入戲,打動觀眾的心扉,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方山禮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 《表演組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 回憶宣傳隊的一些小故事。涉及到一些老戰友。五十多年前的那些事,由于時間太長,可能會漏掉一些老戰友,或張冠李戴,或敘述不清,敬請諒解。還是那個意思,拋磚引玉,與戰友們一起回望那難忘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宣傳隊分為三個組:男生表演組,女生表演組,樂隊組。</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男表組”有(二連)劉愛平、陳喚平、陳志清,還有崔舉賢,潛官友、嚴躍新,以63年、65年兵為主。</p><p class="ql-block"> 男生表演組中的崔舉賢、梅江中、潛官友、張 勇、趙 準、陳運志、周圖華、張朝俊、趙繼良、陳福祥、張 路、遇長亮等大多是我在排練《智取威虎山》和《激流煉紅心》時結識的。張 勇、趙 準、周圖華、張朝俊、趙繼良、陳運志都是我們68年兵。《智取威虎山》劇中,梅江中、崔舉賢(B角)演少劍波,陳運志演楊子榮、趙繼良演孫達得、潛官友演李勇奇、張勇演座山雕、張朝俊演欒平、趙準我們一起演八大金鋼……前面我說過,方山橫嶺的田“知青”、夏“貧下”演小常寶和衛生員白茹。當時我們相處得很好。以后,隨著提干、轉業、退伍,聯系越來越少,但宣傳隊建立的感情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友誼并不在聯系多少,見面多少,心里會掛記,思緒有念記,交談能提及,就是真情常駐,友誼長存!</p><p class="ql-block"> 1971年開始宣傳隊更新換代,65年以前的老同志大多退出宣傳隊,好像只有崔干事、嚴躍新、陳志清等少數幾位。印象中“男表組”陳發軍、張朝俊、徐建國、遇常亮、張路、李曉皖、王輝寧、謝亞旭、樊平、綦成恒、夏磊……</p><p class="ql-block"> 宣傳隊是我四十多年軍旅生涯中體感最深的一塊“凈土”。那時候我們都很年輕,風華正茂,芳華歲月;那時候我們特別單純實樸,清如山泉潔如玉;那時候我們尚不知“人間冷暖”,加之社會風氣尚好,只把宣傳隊當作“世外桃源”,最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方山禮堂里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十一)</p><p class="ql-block"> 《男表組拾綴》</p><p class="ql-block"> 1971年開始,部隊的野營拉練增加一支隊伍 — 宣傳隊。每年的國慶節后,宣傳隊就集中(吃住還是在連隊),開始排練小節目。</p><p class="ql-block"> 開始是以表演唱為主,相聲、快板、小劇和其它形式為輔。如表演唱《光榮的炊事員》、《開起國產解放牌》、《野營路上》,方言說唱《祖國一片新面貌》、《列車高歌向前進》,詩表演《媽媽寄來的郵包》,獨幕劇《炊事班的故事》,還有小合唱、天津快板、相聲、對囗快板、群口快板、獨幕劇等等。</p><p class="ql-block"> 宣傳隊的小節目大多是張黎副股長編寫并導演,也有的是學演的。排練中,張股長始終坐在臺下第一排中間,抽著煙,大聲吆喝:這樣出場,站在那里說臺詞…… </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次排練天津快板《找掉帽徽的解放軍》。說的是一位解放軍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的事情。參加排練的有李曉皖、王輝寧、謝亞旭、遇長亮、張 路、徐建國、綦振恒和我。排練是在一個晚上,邊排股長邊修改,大家排的都非常認真。忽然,股長在臺下笑了起來,連聲說不排了,這個節目不要了。我十分費解地問股長為什么,他嘿嘿一笑,說這個節目題目和內容都有問題,諧音太難聽,原來是“掉帽徽”諧音“吊毛灰”,加之用天津快板一說,格外不對勁。</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次排練獨幕劇《抗旱的故事》。說的是那年大旱,部隊幫助生產隊抗旱,用攜帶式發電機發電,保障抽水機正常工作…… 參加排練的有李曉皖、綦振恒、遇長亮、王輝寧和我,還有誰記不清了。故事情節發展到:為用部隊裝備的發電機發電而引起的糾紛,有的同意發電,有的說要先報告、再發電。旱情嚴重,救災刻不容緩,演班長的綦振恒果斷決定發電,命令已經發電的發動機“不能停”。張黎為了要加強效果,特意讓綦振恒跑步到臺中央,對前方喊到:救災刻不容緩,為了鄉親們,不能停…… 結果是綦振恒跑步上來,對前方喊到:救災刻不容緩,為了鄉親們,停…… 也許是因為排的太晚了,大家都累了,臺上沒有反應。股長在臺下大喊:停,說是喊錯了,應該喊“不能停”,我們才反應過來。可是好像走火入魔一樣,連續重排了幾遍,應該說:不能停,結果都喊了“停”。最后還是股長說:今晚太累了,明天排,我們才收工。</p><p class="ql-block"> 曉皖、常亮、振恒,還記得嗎?哈哈哈??歲月如歌,光陰荏苒,現在回憶起來真的覺得特別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演出隊的日子真的挺美好,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年輕,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單純,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天天有夢……</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兩路徑:稱心如意的時候順利路;不如意的地方崎嶇路。其實,一切在于心情。看開了,那里都是如意事;懞住了,睜著眼睛能碰墻。</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戰友們,過去的,就是夢。青春的夢,成長的夢,想往的夢…… 而我們生活在現實中,好好珍惜現在,好好關照家人,好好擁有身邊的朋友,好好鍛練自己的身體。健康是硬道理,快樂就能自在。我有四句話送給親愛的戰友們:</p><p class="ql-block">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p><p class="ql-block"> 調整合理的飲食結構</p><p class="ql-block"> 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p><p class="ql-block"> 參加適合自己的運動鍛練</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時光是飛快的</p><p class="ql-block"> 戰友是永遠的</p><p class="ql-block"> 健康是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 方山禮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十二)</p><p class="ql-block"> 《表演組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 女生表演組有李明、彭忠萍、李芳、王亦農、陶莎、譚美琴、楊巧玲、錢秋敏、丁玉芝、郭蓉蓉、牟海娟、戴玉玲、楊佳秀、司 芩、齊維克…… </p><p class="ql-block"> 女生表演組從譚美琴和楊巧玲來了以后整體有了質的飛躍!舞蹈、女聲表演唱,舞美及藝術邁向專業化。《洗衣歌》、《豐收歌》舞蹈算是宣傳隊最經典最受歡迎的舞蹈節目。還有《海島泉邊》、“藏族舞”、“朝鮮舞”等。《洗衣歌》中的班長換新最多,綦振恒、王輝寧,還有……</p><p class="ql-block"> 譚美琴楊巧玲來了以后,張股長讓小譚小楊負責女生表演組的舞蹈、表演唱等節目的組織排練。印象中女生初排大多在禮堂耳房和前大門門廳,基本排好到舞臺合成。張股長把女兵舞蹈、男女聲二重唱作為宣傳隊演出節目的重點,不斷加強,自然,演出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當初還是現在,女兵永遠是軍營里最靚麗的風景線!女兵永遠是“只要有人群的地方”最充滿活力的青春景!方山腳下的軍營,自從女兵的加入,軍營內外洋溢著的歡聲笑語,士氣高昂!</p><p class="ql-block"> 六四三一部隊宣傳隊那些風風火火的歲月,就是因為有你們 — 靚麗瀟灑的女兵們!</p> <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想家的時候很甜蜜,家鄉月就撫摸我的頭。想家的時候很美好,家鄉柳就拉著我的手。想家的時候有淚水,淚水卻伴著那微笑流......想家的時候啊,更想為家做點事,哪怕離家這么遙遠這么久……</p><p class="ql-block"> 部隊就是我的家!一群十七、八歲的男兵女兵,匯聚在方山腳下,譜寫著青春贊歌,如入夢境。我們老部隊的管理非常嚴格,宣傳隊的干部戰士自覺性非常強,大家非常融洽,如同一個大家庭。排練中的互相幫助,演出時的互相提醒,裝卸臺中的爭先恐后,積極主動…… 張朝俊、徐建國經常負責裝卸臺工作,總是忙碌在最前面。</p><p class="ql-block"> 宣傳隊無論是男兵女兵,無論是在舞臺上還是舞臺下,無論是排練還是演出,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體現了戰友情!</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彈指一瞬間,我們已經老了。</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煙,但回憶還是美好的。因為,我們的曾經朝夕相處,親密無間。在我的腦海里,時常會浮現六四三一宣傳隊集中、排練、演出、卸妝、拆臺、乘車打瞌睡、唱歌、到達營地(或回到方山)、各自回單位、回去很興奮…… 這一連串的回顧,好像帶我回到那1972、1973、1974、1975 、1976…… 的歲月里。</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夢,但印象還是深刻的。因為,我們的曾經是可歌的。崔舉賢,我的老大哥,在蘇州相會歷歷在目,帶隊來南京比賽,我去看望老大哥,好像就在“昨天”;徐建國,我的好兄弟,到鎮江多次,多次給您添麻煩,您還是那樣豪爽大氣,熱情款待讓我不好意思;陳發軍,我的好大哥,這么多年聯系不斷,感情深厚,您處處為老戰友們著想,敬佩和感激;譚美琴、楊巧玲、遇常亮、張路是我幾十年最好最親密的戰友,我們經常聯系,彼此關心,如一家人而親密無間。戴玉玲是通信團宣傳隊、羽毛球隊的戰友,現在是老戰士網球隊的球友…… 郭蓉蓉,宣傳隊里不顯山露水,幫助戰友熱情洋溢,非常感謝您!宣傳隊的戰友們有常聯系的,也有很少聯系的,更有的基本沒聯系的,但戰友們的心是相通的,情永遠相存。</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風,但留在人間全是情。因為,我們的曾經是幸運的。“春風得意催楊柳,馬蹄聲急招賢才。”走出六四三一,走向四面八方,戰友們身在祖國各地,為改革開放、為振興中華、為復興之夢而努力拼搏,有辛酸艱難,有坎坷曲折,有一帆風順,也有心想事成。無論過去、今天、將來,宣傳隊的這段經歷都或多或少地激勵著我們,影響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 樂隊組”,有陳志清、劉柱(吹笛子的)、嚴躍新、童本榮、周明智、吳曉峰、顧曉群、莊向榮、陳 斌、季成石、董金合、徐亦貴……</p><p class="ql-block"> 樂隊中,周明智、吳曉峰都是專業的,周明智是合肥戲曲學校的笛子老師,吳曉峰是劇團里的首席小提琴手,宣傳隊獨創的民族樂器笛子和西洋樂器小提琴的兩重奏《翻身道情》,曾受到前線張銳團長的贊譽!</p><p class="ql-block"> 樂隊中的能人很多,讓我十分敬佩和羨慕。童本榮,一營營部的書記,宣傳隊的樂器專家。記得有一年部隊野外訓練,我們營在老山林場。晚上生產隊放電影,邀請營部領導參加。營通信員向生產隊長介紹營部人員,營長、教導員、書記…… 結果,生產隊長拉著童本榮的手,書記長…書記短的噓寒問暖,因為地方是書記一把手??????樂隊莊向榮是我一個連隊的戰友,宣傳隊大歌胡手,記憶超人,宣傳隊很多節目的樂曲至今他都記得,知識豐富,為人實在厚道。</p><p class="ql-block"> 人心齊 泰山移!形容當年的宣傳隊,一點兒也不夸張。排練個小節目,總感到效果一般般,可一演出,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野營拉練到了茂林新四軍軍部舊址,陳發軍和張朝俊帶著樂隊的部分人員先到并組織裝臺,當天晚上宣傳隊的同志們不顧疲勞,為當地群眾演出,效果很好,公社書記找到季團長要求再演一場。第二天晚上天還沒黑,幾十里外的群眾紛紛趕來觀看,革命老區的對子弟兵有著深厚的感情,幾百號群眾把演出的地方擠得水泄不通,團長就讓部分官兵離場,讓群眾有地方觀看。</p> <p class="ql-block"> 部隊是我們的第二故鄉。這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當兵的人,對軍營、戰友、部隊那份情感是無法抹去的青春印記,是扎根心窩的軍營回顧,是永生難忘的時光歲月。在當兵人的心中,軍營是悄然涌動的情愫,戰友是熠熠生輝的知已,部隊生活是漣漪流動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平常的人是很難理解退役老軍人對軍營的那份情感!對老戰友的那份思念!對部隊生活的那份執著的愛!</p><p class="ql-block"> 《釵頭鳳·軍營情》</p><p class="ql-block">方山坳,戰友情,</p><p class="ql-block">千里相聚敘軍營。</p><p class="ql-block">學報務,練精兵,</p><p class="ql-block">朝夕相處,兄弟情真。</p><p class="ql-block">深!深!深!</p><p class="ql-block">苦與樂,并肩行,</p><p class="ql-block">嚴寒酷暑磨礪勤。</p><p class="ql-block">情熱意濃,志同沁心,</p><p class="ql-block">真!真!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双城市|
资兴市|
定南县|
墨竹工卡县|
郸城县|
宽城|
无极县|
丹寨县|
正阳县|
奉新县|
枣强县|
哈巴河县|
泾川县|
辉县市|
嫩江县|
波密县|
五常市|
广丰县|
永宁县|
内乡县|
高陵县|
西畴县|
遵义县|
甘孜|
余江县|
宜都市|
肇源县|
犍为县|
乌拉特前旗|
永寿县|
滨州市|
田林县|
黑水县|
从江县|
道真|
咸宁市|
沙湾县|
社会|
崇左市|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