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暹粒,是柬埔寨第二大城市,我們團隊在市中心的豪華酒店連續住了不挪窩的四晚;吳哥,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都城,就位于暹粒郊區,近水樓臺先得月;次日,我們捷足先登這座古代文明時期被消失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出日落與古寺古廟融合的渾然天成,現存吳哥王朝(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建筑杰作,既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又被列入世界瀕危文化遺產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吳哥窟的入口廣場下車,柬埔寨的落地導游吆喝團隊的人去售票窗口排隊照相才能領取門票。我的照片通過掃描打印在門票左下角,標志一日游的價格37美元,醒目的圖案是護城河背景的吳哥窟,右下下角是二維碼。三日游的價格62美元,底色和圖案設計不同,其照片和二維碼的方位截然相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有七日游的門票72美元,因為吳哥古跡分布廣、面積大。景區門票打印游客肖像,在世界上或許獨一無二。美元在柬埔寨是最受器重的流通外幣,入境簽證費和景區門票都按美元作為定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售票大廳,小橋落花有意隨流水,錦鯉魚池,觀致怡情。我琢磨琢磨昨天入境柬埔寨鑒證30美元和今天吳哥窟及通王城一日游的門票37美元,咱的報團費才二千元,剔除這些費用,可想而知旅游撿漏的便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文眀的輝煌,時間的迷宮,我揣著這張游覽期間不能丟失的門票值得珍藏一輩子,穿越千年和千里,專程來見你永恒的微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王朝在15世紀衰敗后,古跡群被叢林所覆蓋,直到1860年被法國博物學家發現才重現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我們走進曲徑通幽處,在必經之路的岔道口有人值守這里給門票戳一個孔。循跡清歡,穿出樹林,一道屏障的護城河近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的護城河可以儲存兩百萬立米的水,高棉人建造這個巨大的水系工程來支撐吳哥窟的穩固,雨季儲蓄泛濫的雨水,旱季可維持地基下的水位平衡。190米寬的護城河水面如鏡,波光粼粼,倒影廟宇的雄姿,為這座古老建筑平添幾分莊嚴和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沿著小吳哥習稱“吳哥窟”護城的河畔登上橋頭,兩端的雕像背景與歷史背景主要與印度教神話和吳哥王朝的歷史有關;兩端的雕像通常描繪神話中的生物和人物。這些雕像不僅裝飾了吳哥窟,還靈活表現了神話故事里的場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護城河上的雕像包括蛇王瓦蘇基、曼荼羅山、大海龜等,還有七頭蛇的雕像代表守護天使的意義。護城河不僅象征須彌山的咸海,還象征著海洋,使得吳哥窟像一座海上仙山。這種設計反映了印度教神話中宇宙的構造和神祇的居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寺的建造始于12世紀前期,由蘇利耶跋摩二世在統一吳哥王朝后開始興建,直到他去世后才完成。吳哥寺不僅是宗教中心,也是王權的象征,反映了當時吳哥王朝稱霸東南亞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權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柬埔寨暹粒市吳哥通王城南郊的吳哥窟,既稱吳哥寺,又稱小吳哥,是吳哥古跡重要組成部分,梵語意為“寺之都”。被譽為柬埔寨國寶,它建于1113年~1150年,是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類建筑,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藉稱之為“桑香佛舍”。蘇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時為供奉毗濕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吳哥窟是吳哥古跡最精華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風格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是高棉古典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筑學中祭壇和回廊兩個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于世。觸手可及的浮雕經游客摸來摸去愈發光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見天日的吳哥廟宇,猶如從燦爛文明墮入蠻荒。吳哥窟的造型,已作為柬埔寨的國家標志定為國旗的標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從而成為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游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墻的西大門。穿出大門又有較長的道路跨過翠綠的草地。在金字塔式的寺廟最高層,矗立五座寶塔,如骰子五點梅花,排四偶,一個大寶塔巍然屹立正中,與印度寶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間距寬闊,寶塔與寶塔之間連接回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回廊環繞,乃是吳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臺階陡峭,必須手腳并用地匍匐才能爬上去,寓意到達天堂需要經歷許多艱辛。只有一條建了扶手,因為在殖民時期,有位官員的夫人就是從這個樓梯摔下去離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規模宏大,是錯綜復雜的建筑群,包括臺基、回廊、蹬道、寶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塊之間無灰漿和其它黏合劑,靠石塊表面形狀的規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結合在一起,細部裝飾瑰麗精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時的能工巧匠還未掌握拱券技術,石室門道狹小陰暗,藝術裝飾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吳哥窟是用500萬至1000萬塊沙石巖疊成,最重的石頭有10噸,石頭之間都是鐵釘鐵鉚固定。這種建造工藝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顯示了高棉文明的智慧和卓越的技術及巧奪天工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徜徉吳哥窟寬闊的草坪,現代化的噴水籠頭,正在澆灌久旱逢甘霖的綠地,旋轉的灑水冷不防地飄落在我的身上,潤潤膚,涼颼颼,如同清風拂面,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渺茫的仙境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漫步吳哥窟的購物公園,琳瑯滿目丅恤衫、木雕件、仿吳哥建筑的泥塑工藝品、布織圍巾、手繡的真絲披肩、銀飾品、筷子、薰香、樂器和紀念品等。坐在店外歇一會,再起身奔向返程的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吳哥窟附近的酒店吃了中飯,我們重返停車場轉換景區中巴,繞過小吳哥到達大吳哥被稱為莫尼旺河的護城河橋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通王城又稱“大吳哥”,吳哥王朝首都,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始建于九世紀,曾多次毀于兵燹戰火,后幾經重建,鼎盛時人口達百萬。它是高棉人的精神和宗教中心,是旅行者的朝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通王城呈正方形,以護城河環繞城池。全城5道城門,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還有一道通向皇宮的“勝利門”,城門上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南門外的護城河架有石橋,橋的兩側欄桿上各有一排27個石雕的半身像,一邊代表神靈,另一邊代表惡魔,高2米,跪坐姿,為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獲取長生不老藥的故事。眼睛細長、表面含蓄的是修羅(天神),怒目圓睜、表情兇惡的阿修羅(魔鬼)。據說寬約百米的護城河有很多鱷魚,是用來抵御敵人進攻的,城東門曾是《古墓麗影》的取景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度乘坐停在通王城護城河岸邊等待我們觀光的中巴車,駛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筑。大吳哥最神奇的是四面佛,面向四方,洞察世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尊被稱為“高棉的微笑”的神雕像,豐鼻厚唇,雙目內斂,不悲不喜的“會心善意”,柬埔寨人引以為豪,利己修身,無論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這張笑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棉人是一個休閑的民族,盡管戰火不斷,盡管饑寒交迫,人們都是那么慈祥與安寧,微笑永遠掛在他們的嘴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型史詩劇《吳哥的微笑》序幕中,一個孩子天真地問上神:“你為什么總是笑???”上神告訴他:“活在當下,悟在心中,這就是高棉的微笑?!彼麄兙次穱?,愛護國家,充滿對神的敬仰,是一個崇拜信仰的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分別走進位于吳哥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這座寺廟是杰耶跋摩七世在位時建造,是通王城最精華的廟宇,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展現了吳哥王朝的繁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戎寺以其四面佛和回廊浮雕壁畫而聞名遐邇,是了解吳哥歷史文化的必去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戎寺,50多座寶塔構成,中間的一座塔高45米,代表當時吳哥王朝所轄的54個州,巴戎寺被視為吳哥通王城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回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屋頂,由于年代久遠,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供后人憑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廟墻壁上仍然保存著豐富且生動的雕刻,舉凡古代戰爭記載、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充分透露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分割的珍貴史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兩年前旅游西藏認識的家鄉女士穿梭在四通八達的巴戎寺,從柬埔寨一路走來樂意給她拍照。女人愛美是天性使然,我舉手之勞并無任何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落地導游預約的攝影師,老是纏著她搶鏡拍攝,因為他嘗到了上午在小吳哥兌換照片的甜頭,家鄉女士十張照片還了他80元高興收下。為躲避這位扛著相機賺錢的當地人,我們不辭而別,漸行漸遠,當走到西邊的出口,糟了!未能見到一個隊友和中巴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行的家鄉女士驚慌失措,急得東奔西跑嚷嚷叫:“怎么得了,從未遇到這樣的事。”她游歷幾十個國家確實是第一次,殊不知,跟團游,落地導游將會想方設法找到丟失的人。我心里有底,故而鎮定自若,不多說話,也不怨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巴戎寺南面的路上見到了一輛中巴,走近不是我們團隊定點的車,我跟陌生的女導游商量能不能坐這趟車出去,她說:“不行”。爾后在塔普倫寺的牌坊入口又撞見了她,她熱情地朝我莞爾一笑:“找到了”,我有問必答:“是的”,咱無論身處何方,做到彬彬有禮問個事,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跟著她后面繞著巴戎寺匆匆忙忙走向北門,還是沒有見到同行的熟人,她焦躁不安團團轉,我也走的大腿被褲衩擦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在糾結無助的時候,落地導游租了“突突”摩的繞圈尋找我們,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盲目地奔跑;男杲女杳,彼此心照不宣地彰顯為人處世的胸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漸漸地疏遠我,即日傍晚,伴隨夕陽余暉游覽暹?;始夜珗@,我主動提出給她拍照,她冷淡回答:“不用”;隔天上車,她冷漠轉身換座;元旦佳節,我微信向她:“問好”,她出其不意把我的微信刪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男不跟女斗,短短幾天,任爾頤指氣使,任爾一反常態,任爾得寸進尺。她耿耿于懷雞毛蒜皮的小事弄得我好尷尬,無非是回歸形同陌路,沒有必要去在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擷取他在《順治歸山詩》中深邃哲思的精髓:“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換一個角度思考,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世界就是另外的樣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屐履吳哥的廟宇之間,我在柬埔寨才穿的皮涼鞋蒙上了難識新舊、難辨真偽的灰塵。找到團隊之后,繼續乘上久等的中巴車前行??v觀周薩神廟,是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修復的一期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樂善好施,扶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印度支那,中國人民曾經勒緊褲腰帶鼎力相助的東南亞國家,不但不知恩圖報,反而過河拆橋,翻臉無情,國家的交往都出現這樣的裂痕,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坦然面對無語的挑戰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薩神廟,位于吳哥通王城凱旋門1公里處,是蘇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時建造的婆羅門教寺廟。神殿是用砂巖和火山巖的建筑材料,與北邊相距170米的托瑪依神廟同時建造,其建筑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兩組建筑為何而建?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后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筑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介于兩廟的空曠地帶,正在搭建跨年晚會的舞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普倫寺,相傳吳哥王朝中興君主杰耶跋摩七世于1186為其母所建,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內建筑頂端、基底和夾縫中生長有許多數百年的參天大樹,建筑塔群蒼松宏偉,林木枝椏叢生,樹根盤根錯節,包圍和抱持著建筑,體現了人與自然相互較量和相互依存的奇特關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普倫寺是吳哥建筑群中較具特色的景點,與吳哥窟和巴戎寺鼎足而立,成為了吳哥古跡中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人發現塔普倫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廟已被樹根莖干糾纏盤結在一起而放棄整修,保持原始模樣,由此形成了塔普倫寺林寺一體的獨特景象與標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實雄渾的塔普寺,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卡波克樹所盤踞,它們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梁柱,探入石縫,盤纏在屋檐和裹住窗門;它們由一顆名不見經傳的小種子開始,歷經數百年的成長,深穩扎根,虬枝蔓延,緊密地縛住神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蒼勁的樹干有力地向天攀升,蔥蘢的樹葉就象祈神的翅膀伸向天際,與神廟交錯相纏,蔚為奇觀,以至有些學者認為這些古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一并保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普倫寺位于柬埔寨吳哥通王城東邊約1公里,位于吳哥窟南部33公里處。據說四周長、寬原有1000米及600米。尊奉婆羅門教和佛教,當地人稱之為“小吳哥窟”,但是崩落毀損的情況相當嚴重,只剩下長寬各為40米及30米的內層圍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由東門走進去,會經過一道長長回廊,長廊頂端有成列仙女的浮雕,透露出飄逸、浪漫的氣息,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有一處內室稱為“回音塔”,站在塔里面某一定點,用力拍胸脯會產生宏亮的聲聲回音,神奇有趣,妙不可言。由于長時間無人居住,許多樹木生長和延伸在寺廟之上,寺內多為樹抱石的景觀。塔普倫寺??!悲嘆被叢林湮沒的輝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吳哥窟,沉睡在時光的塵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戎寺,定格在千年的微笑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神秘魅力 無與倫比????</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中超|
海林市|
额敏县|
乌鲁木齐县|
乌拉特中旗|
武强县|
乡城县|
新乡市|
高邑县|
万荣县|
邵东县|
沐川县|
富源县|
陆河县|
永泰县|
贺兰县|
灵石县|
房产|
静安区|
集安市|
隆回县|
个旧市|
图们市|
宜兰市|
南丰县|
会理县|
互助|
阿巴嘎旗|
普兰县|
循化|
涞水县|
新绛县|
扎兰屯市|
桂平市|
太白县|
高台县|
策勒县|
曲松县|
扶绥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