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曲黃河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兼具神話色彩與民俗意義的獨特存在,其內涵既源于古典文學作品,又深深植根于民間節慶活動。</p><p class="ql-block"> 一、起源與文學背景。一是《封神演義》中的陣法。九曲黃河陣最早見于古典小說《封神演義》,由云霄、瓊霄、碧霄三姐妹布設。此陣威力極大,含“惑仙丹、閉仙訣”,可令神仙失神消魄、凡人喪命,象征天地造化之玄妙。小說中描述其按《周易》九宮八卦布局,以365盞燈象征一年天數,暗含“五行生克”與自然現象對應(如乾為天、坎為水等)。二是歷史與軍事原型。有觀點認為,九曲黃河陣源于古代兵家陣法,以易守難攻的布局聞名。其結構由365根燈桿組成,象征全年天數,并融入“三才”(天、地、人)理念,兼具祭祀與軍事功能。</p><p class="ql-block"> 二、民俗活動中的九曲黃河陣。元宵節的核心年俗。九曲黃河陣在黃河流域演變為元宵節的重要民俗活動,尤以山西、北京、陜北等地為盛。例如:山西孝義市后莊村,以“燈”為陣,民眾游走其間祈福,象征“一年順遂”。</p><p class="ql-block"> 北京密云區,傳承600余年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九曲黃河陣燈俗”,融合燈陣、花會、戲曲表演,按九宮八卦布局,象征九州大地。</p><p class="ql-block"> 陜北地區,轉九曲被視為消災祈福的儀式,民眾繞陣而行,祈求五谷豐登、健康長壽。</p><p class="ql-block"> 陣型與象征意義。</p><p class="ql-block"> 布局:通常以361根高粱稈或燈柱(橫豎各19行)組成,形成九曲連環的迷宮結構,象征黃河九曲十八彎。</p><p class="ql-block"> 文化寓意:入口至出口的順利通行代表“人生曲中求直”,蘊含平安順遂的祈愿;中央高桿懸掛旗幟或燈山,象征天地核心。</p><p class="ql-block"> 儀式與信仰。</p><p class="ql-block"> 活動常伴隨祭神、秧歌、戲曲等環節。例如陜北地區會請神靈“觀陣”,并燃旺火塔祈求興旺;山西汾陽的“串黃蛇”活動則融合佛教燃燈供養,體現宗教與民俗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三、現代傳承與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非遺保護與創新。 北京密云、山西汾陽等地將九曲黃河陣列為非遺項目,并通過LED燈光、現代花燈設計吸引年輕人參與。例如密云東田各莊村的活動由140多名村民共同籌備,青少年學習傳統技藝以延續。</p><p class="ql-block"> 社會功能。九曲黃河陣不僅是娛樂活動,更成為凝聚社區情感、傳承鄉土記憶的紐帶。其蘊含的“和諧”“祈福”理念,在現代社會中被賦予新的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 四、不同地區的特色對比</p><p class="ql-block"> 山西汾陽稱“串黃蛇”,融合佛教燃燈儀式,燈陣中央立長命桿。 對黃河與九州的尊崇,祈求興旺。</p><p class="ql-block"> 北京密云燈陣、花會、戲曲三位一體,國家級非遺,使用LED燈帶,九州一統,年俗文化的現代表達。</p><p class="ql-block"> 陜北祭風儀式、搶燈祈福(紅燈求子、綠燈求女),融入五行與星宿崇拜,消災免難,五谷豐登。</p><p class="ql-block"> 五、總結</p><p class="ql-block"> 九曲黃河陣從神話中的殺伐之陣演變為民間祈福載體,體現了中華文化“化武為文”的智慧。其融合《周易》哲學、宗教信仰與農耕文明,成為跨越時空的文化符號。如今,這一傳統通過非遺保護與創新設計煥發新生,既是歷史的活化石,也是當代人情感寄托的紐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莫力|
凤阳县|
阳原县|
樟树市|
贵德县|
怀仁县|
江口县|
清水县|
屯留县|
渝北区|
石屏县|
绥德县|
玛曲县|
久治县|
郁南县|
玉门市|
永登县|
阿城市|
怀安县|
富宁县|
彭州市|
新蔡县|
桦南县|
遵化市|
通渭县|
招远市|
苏尼特左旗|
屏南县|
阿拉善左旗|
印江|
阜新|
崇州市|
青冈县|
加查县|
蓬溪县|
台安县|
桑日县|
长兴县|
长治市|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