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我們衛(wèi)輝騎協(xié)的一行六位志同道合的騎友,懷揣著對未知的渴望,踏上了一場8天900多公里的騎行之旅。凜冽的寒風(fēng),未能阻擋我們前行的車輪,反而為這段旅程增添了幾分豪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第一站,是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與微山湖。冬日的湖面,宛如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與岸邊的枯樹。沿著京杭大運河騎行,大湖風(fēng)光如畫卷般在眼前徐徐展開。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遠處的船只若隱若現(xiàn),仿佛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寧靜而悠遠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秀美古樸的南陽古鎮(zhèn)。游船搖入古鎮(zhèn),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一場精彩的運河迎親表演,生動地再現(xiàn)了漁家傳統(tǒng)的迎親場面。新郎官站在高高的船頭,新娘鳳冠霞帔,由紅娘攙扶著登上迎親的花船,熱鬧非凡。周圍的古建筑見證著古鎮(zhèn)曾經(jīng)的繁華,讓我們沉醉其中,感受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一天,我們登上了微山島。微山島,似一顆明珠鑲嵌于微山湖中。島上翠柳依依,自然風(fēng)光美不勝收。島上的鐵道游擊隊紀念館,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踏入館內(nèi),珍貴文物與詳實史料,生動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鐵道游擊隊的英勇事跡。館內(nèi)復(fù)原場景逼真,能讓人想象到游擊隊員們在火車上飛檐走壁、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的驚險畫面。在這里,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戰(zhàn)歷史,接受紅色精神的莊嚴洗禮。作為《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河南衛(wèi)輝市)的故鄉(xiāng)人我們更能夠了解那段悲壯而勝利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臺兒莊古城,夜幕降臨,古城華燈初上,璀璨的燈光映照在河面上,如夢如幻。城內(nèi)古色古香的建筑錯落有致,酒吧里傳出的歌聲與運河上的槳聲相互交織,構(gòu)成了一曲獨特的樂章。在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我們重溫了那場慘烈而悲壯的戰(zhàn)役,深切感受到了先輩們?yōu)榱藝液兔褡宓淖饑溃幌侇^顱、灑熱血的偉大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騎行在京杭大運河畔,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河水悠悠流淌,似在訴說千年往事。沿岸古跡林立,見證著它曾承載的繁華。微風(fēng)拂過,水波蕩漾,仿佛能觸摸到古人開鑿時的智慧與堅韌,讓人不禁為這偉大工程深深折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次騎行,不僅讓我們領(lǐng)略了大湖的壯美風(fēng)光,更讓我們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受到了洗禮。新年的騎行,是一次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歷練,讓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邁向新的征程。踏上回程,不期而遇的連續(xù)三天逆風(fēng),也是陶醉了,大風(fēng)吹落枯葉,迎面而來,每蹬一下踏板都似盡用全身努力。風(fēng)在耳邊叫囂,似要將我們阻擋。但騎友們無人退縮,大家相互鼓勵,壓低身姿,艱難前行。逆風(fēng)無禮,吹不散我們回家的決心。今天,是與風(fēng)的較量,更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每一米前進,都讓我們離家更近,也讓騎行的意義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出發(fā)點。今天我們開始了計劃一周的新年騎行。</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個路牌,我們已經(jīng)在黃河沙窩浮橋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東明縣城我們冒著凜冽寒風(fēng)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東明縣一中</p> <p class="ql-block">騎行中的騎友們</p> <p class="ql-block">大家認得中間這個字嗎?</p> <p class="ql-block">金鄉(xiāng)縣國際蒜都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賓館里搞了幾個菜小酒端起來。</p> <p class="ql-block">兩排喜慶的紅燈籠</p> <p class="ql-block">行進中的騎友們</p> <p class="ql-block">漁村丁樓(一會兒我們在這里坐渡船前往南陽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渡船上的騎友們</p> <p class="ql-block">南陽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逛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店鋪掛滿了臘魚</p> <p class="ql-block">滿柜臺的河鮮</p> <p class="ql-block">好看的蓮蓬</p> <p class="ql-block">上班就像一場戲!</p> <p class="ql-block">漁家婚禮</p> <p class="ql-block">古裝表演</p> <p class="ql-block">川劇變臉</p> <p class="ql-block">幽靜的南陽古鎮(zhèn),充滿了人間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騎友們</p> <p class="ql-block">坐船下來南陽古鎮(zhèn),我們沿著湖西岸大堤(也是京杭大運河河堤)騎行。今天我們早沿著大運河河堤向南騎行50公里左右前往微山縣。</p><p class="ql-block">這是湖沿岸的漁家村“紅旗村”</p> <p class="ql-block">漁家晾曬的臘肉和臘豬頭??</p> <p class="ql-block">騎友們參觀漁家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一早就從微山縣出發(fā)了前往臺兒莊古城。大家沿著微山湖東大堤騎行。</p> <p class="ql-block">前往微山島</p> <p class="ql-block">微山島是國家5A景區(qū),我們做渡輪??上島。</p> <p class="ql-block">渡輪上</p> <p class="ql-block">迎面對開的渡輪??</p> <p class="ql-block">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鐵道游擊隊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沙溝受降,沙溝受降是成建制日軍向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八路軍地方游擊武裝的唯一一次投降。這是有史以來軍事受降中十分罕見的一幕,在抗戰(zhàn)史上寫下了光輝的—頁。</p> <p class="ql-block"> 劉知俠(1918年—1991年9月),男,原名劉兆麟,筆名知俠,出生于河南省衛(wèi)輝市龐寨鄉(xiāng)柳衛(wèi)村,畢業(yè)于陜北抗日軍政大學(xué),中國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鐵道游擊隊》《紅嫂》等小說。</p> <p class="ql-block">臺兒莊港</p> <p class="ql-block">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臺兒莊古城</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這位王克儉是怎么回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經(jīng)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 這幾天上班了,沒事兒時刻意在網(wǎng)上找了一下先輩王克儉的信息。下面是在網(wǎng)上摘錄 《2014年的中秋,他突然來找我,說要給他的父親“樹碑立傳”。這時我才知道他的父親王克儉是一位老革命。1934年在上海投筆從戎參加國民革命軍,歷經(jīng)抗日松滬會戰(zhàn)、江西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役。1948年底參加北平起義,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67軍炮兵團,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式。抗美援朝全程參戰(zhàn),歷任班、排、連長和軍械管理員,榮立三等功2次。回國后,主動要求轉(zhuǎn)業(yè)回鄉(xiāng)參加農(nóng)業(yè)建設(shè)直至終老》。</p> <p class="ql-block">黃河故道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落日梨園</p><p class="ql-block">碭山縣梨樹園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百年梨樹</p> <p class="ql-block">離縣城還有1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路上買的山東有名的口糧酒“瓜干酒”</p> <p class="ql-block">路遇戶辦婚禮路堵住了,我們繞路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商丘古城,感覺沒有廣府古城好,少了些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我們北門進西門出繼續(xù)向?qū)幜昕h繼續(xù)騎行</p> <p class="ql-block">寧陵縣復(fù)建的東城門。</p> <p class="ql-block">民權(quán)縣第一個黨支部建立,凝聚著劉勤初等革命者的心血和汗水。</p><p class="ql-block">劉勤初是雙塔鄉(xiāng)秣坡村人,1908年2月27日出生在一個自給自足的中農(nóng)家庭,有一個姐姐三個弟弟,其弟弟在他的影響下陸續(x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三弟劉化民成為民權(quán)縣第一個黨支部書記。劉勤初原在開封讀書,后在開封郵務(wù)工會入黨。</p><p class="ql-block">經(jīng)中共河南省郵務(wù)工會批準(zhǔn),劉勤初于1938年5月,受郵工會委派回到民權(quán)縣搞社會調(diào)查。當(dāng)時,由于國民黨軍隊決開花園口,黃河南岸河水橫流,阻止了日軍西進,日軍向南向北轉(zhuǎn)移,隴海鐵路只有少數(shù)部隊據(jù)守,后方一時空虛,一些地主豪紳利用逃跑的國民黨軍隊的殘余建立自衛(wèi)組織,也有一些地主豪紳利用民槍聯(lián)莊自衛(wèi),還有一些群眾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主宰命運,激起了民族正氣與愛國熱情。</p><p class="ql-block">劉勤初將調(diào)研情況向黨組織作了匯報。根據(jù)中央指示,8月間,中共河南省委及時選派馬慶華、萬中人、劉勤初三人組成工作組到民權(quán)開辟工作。1938年10月,劉勤初到雙塔秣坡村后,初步了解到民權(quán)縣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組織的空白縣,要盡快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為此,支部三人制定了發(fā)展黨員工作計劃,他們計劃抓好建黨工作,再有組織有步驟的發(fā)動群眾,拉武裝,搞抗戰(zhàn),開辟敵后根據(jù)地,有效地進行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上旬,馬慶華、萬中人調(diào)回水東中心區(qū),黨在民權(quán)的工作由劉勤初全面負責(zé)。劉勤初通過調(diào)查走訪,了解到胞弟劉化民和同學(xué)段欽堂都是青年知識分子,有一定政治覺悟和愛國熱情,且又具有良好地地方關(guān)系,對建黨有推動作用,先發(fā)展二人入黨。很快又發(fā)展二十多位黨員。建立支部時機成熟,在雙塔鄉(xiāng)秣坡村由劉化民、劉紹義(后來叛黨)、宋繼功、劉紹廣、谷海若、劉克文(后來叛黨)、劉勇等成立了民權(quán)縣第一個黨支部——秣[mò]坡村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為劉化民。</p> <p class="ql-block">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位于中國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裕祿大道88號,位處焦裕祿烈士墓西側(cè),建筑類型為現(xiàn)代化新式建筑。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內(nèi)有藏品139件、珍貴文物35件。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紀念館正門前矗立著焦裕祿事跡群雕,該群雕于2010年8月16日落成,群雕凈高3.6米,加上基座近4.2米,重達4噸。</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毛主席來到蘭考東壩頭視察黃河,發(fā)出了“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位于蘭考縣東壩頭鄉(xiāng)東壩頭村南黃河渡口。紀念亭為正方形,高9米,邊長10.18米,8個臺階,四周圍以欄桿,欄桿長3.17米,寬4.27米。16根柱子,雙重檐,寶蓋頂。上嵌黃色琉璃瓦,亭上正中東西兩面鑲漢白玉“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10個字,亭中立青石碑,碑陽正對黃河大轉(zhuǎn)彎。上刻毛主席手書“要把黃河的事情做好”,碑陰刻毛主席1952年10月30日和1958年8月7日兩次來蘭考視察工作的經(jīng)過。</p> <p class="ql-block">東壩頭鄉(xiāng)我們過了黃河進入新鄉(xiāng)市封丘縣。</p> <p class="ql-block">中午延津縣城老式大鍋菜。下午3.30回到家,完成了這次8天行程900余公里的騎行落下帷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阳市|
龙江县|
凯里市|
天气|
临江市|
阳城县|
炉霍县|
罗城|
互助|
武城县|
隆德县|
虎林市|
长武县|
平泉县|
鱼台县|
彰武县|
社旗县|
上杭县|
甘洛县|
漳州市|
三亚市|
兴义市|
县级市|
英吉沙县|
阜南县|
湖北省|
临夏市|
澎湖县|
集贤县|
清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旺苍县|
湟中县|
湟源县|
梁平县|
乐昌市|
新邵县|
安化县|
武冈市|
广丰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