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傾心興教辦學 舉力扶貧濟世 民國時期從瑞昌洪一走出的進步才俊曹德三 和永修好友龍起鳳

Jackweelong

<p class="ql-block">在位于瑞昌市洪一鄉雙港村大塊地自然村的“瑞昌縣蘇維埃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一只小巧精致的舊式書箱,名為竹木箱。書箱呈長方體,長約70厘米,寬約50厘米,高約30厘米。內層木質結構,外層竹質包面,由箱蓋、箱底兩層合為一體,正面配有銅鎖套和銅提手,關鎖嚴實,攜帶方便。這只制造精良的書箱,就是民國時期從洪一走出去的進步才俊曹德三先生生前遺留下來的唯一一件珍貴的遺物,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又名曹俊,1876年出生在瑞昌縣(今瑞昌市)洪一鄉大塊地曹家村。曹德三出生的時候,正值腐朽的清朝到了日暮途窮的時刻,加上又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落后村莊,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了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歲前,曹德三曾經也有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剛滿4歲那年,父親突然去世,從此失去了父愛,母子相依為命。在失去丈夫后,曹德三的母親帶著他靠賣針線活艱難度日。1889年,曹德三剛滿13歲,母親在長期的憂郁中積勞成疾,不久便離開了人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山村少年,隨著雙親的離世,從此孤苦伶仃,境況難測,前程何在?正當曹德三身處窘境的時候,他的外祖父毅然決定,將他撫養成人。于是,外祖父領著外甥回到湖北省陽新縣楓林鎮漆家坊,讓曹德三寄住他家,并特地為曹德三購置一只竹木書箱,叫他好好讀書,長大成為有用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摟著書箱,如獲至寶,嘴里念念有詞,心里默默祈禱,不辜負外祖父囑咐,決心讀書成業,報恩父母,報恩外祖父。從此,曹德三帶著心愛的書箱,帶著理想和抱負,開始了苦讀寒窗的生活,踏上了茫茫人生的風雨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天資聰穎,幼小好學,上私塾念書時品學兼優,得到私塾先生們的贊賞和勉勵。1892年,他私塾學業完成,中了秀才。過了三年,他榮入郡優廩生,繼而赴廬山白鹿書院深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東渡日本留學,追隨孫文革命</p><p class="ql-block">1906年,曹德三已是風華正茂之年,30歲的他,學不其厭,砥礪前行,雄心勃勃東渡日本留學,就讀于早稻田大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日本留學期間,曹德三不僅博覽群書攻讀學科知識增長才學,而且聆聽到了當時正流亡于日本的孫中山先生的講演,并積極參加了中國革命同盟會(簡稱同盟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在同盟會的影響下,曹德三接受到了進步思想,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繼續革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元年(即1912年),曹德三學成回國,正值推翻清廷,建立民國,被推為江西省議會第一屆臨時議長兼軍政府議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省府南昌,曹德三與老鄉李烈鈞共謀大事,力挺新政。李烈鈞是江西省九江府(今九江市)武寧縣羅溪坪人,與曹德三故鄉非常近,青年時期就開始追隨孫中山革命。辛亥革命爆發后,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迫使北洋海軍主要海軍宣布起義。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比李烈鈞大6歲,一直稱李烈鈞為“弟弟”, 李烈鈞則尊曹德三為“哥哥”,兩位鄰縣的兄弟一見如故,而且在革命理想上志同道合。此時,李烈鈞身為江西都督,而曹德三是省議會議長兼軍政議員,曹德三義無反顧地支持李烈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3年7月,曹德三參加了以李烈鈞為討袁軍總司令的討伐袁世凱活動,揭開了“二次革命”的戰幕。</p> <p class="ql-block">二次革命失敗,傾心興教辦學</p><p class="ql-block">1913年3月,袁世凱為了對付南方革命,使用連環計,導致革命黨領袖之一的宋教仁遇刺身亡。宋教仁遇刺后,孫中山主張武力討袁,與黃興意見相左,黃興離軍出走。當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國內軍閥當道。此時的李烈鈞被迫流亡日本,曹德三也隨“二次革命”失敗而退出了政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懷理想抱負的曹德三,迫于政局逆轉離開政界后,自執省城南昌大律師之職,后又歷任贛南高等法院院長、贛州地方法院院長、江西高等法院民庭庭長等職務。在他從事司法工作期間,決心用最大的努力扶持教育事業,為培育革命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當以回報社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4—1915年,曹德三憑著自己的膽識和學識,在家鄉洪一雙港橋創辦起了雙溪速成初級師范學校,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當地的談仁存、談馨生等一批少年學子,受到進步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很快成為革命的進步青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3年,談仁存以優異成績考取省立第六師范學校(址設九江),讀書期間,參與成立學生聯合會,宣傳馬列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共九江支部布置開展反蔣運動,談仁存被派回瑞昌開展反蔣運動。大革命失敗后,黨的活動轉入地下。談仁存回到家鄉洪一,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與從南昌讀書歸來的共產黨員談馨生一起,創辦濟華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動員組織當地農民鬧革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談仁存、談馨生成為瑞昌蘇區主要領導人之一,在組織開展農民協會工作、配合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五縱隊粉碎敵人對蘇區的“圍剿”等,作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在家鄉創辦學校之后,又于1916年邀集省內有識之士和好友龍起鳳一起創辦匡廬中學,在南昌市購買地基百余畝,籌建匡廬新村,創辦匡廬大學,被推為董事長兼校長。因高等學校開支浩大,私辦困難重重,不久,改為匡廬中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學校成策源地,打響了南昌起義第一槍</p><p class="ql-block">1924年9月21日,由周恩來組織和領導的旅法50個團體召開華人大會,聲討軍閥曹錕,支持孫中山革命。此時,國內開展了國共第一次合作。與國內一樣,在歐洲的國民黨右派也反對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他們擔心國民黨被共產黨呑并,因而主張把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排除出國民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時,根據國民黨內派系的劃分,曹德三屬于“國民黨右派”,此時正在法國。1924年底,從國共合作的大局出發,習文德、張星舟、曹德三、王去病等4位國民黨右派被開除黨籍,使駐法總支部的領導權掌握在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手中。此時的曹德三,因種種原因辭去了匡廬中學校長的職務,但董事長位置不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中國歷史博物館編輯的紀念周恩來總理的《文物選刊(九)》記載,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曾將匡廬中學作為策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4·12”反革命政變,屠殺了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蔣”運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7月3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在南昌心遠中學內,召開第10師部分團級干部會議。并由葉挺起草了起義的七條作戰計劃,其中第五條計劃是:駐扎在江西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匡廬中學及松柏巷的第24師71團,負責殲滅第6軍第19師第57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據計劃,原定為8月1日凌晨4時正式打響起義的第一槍,行動口令是“河山統一”。然而,由于起義軍第20軍的一名副營長在31日晚跑到敵第五方面軍警衛團告密,以周恩來為首的總前委聞訊決定將起義時間提前到當天1時40分,戰斗就在匡廬中學倉促地提前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1916年創建,到1944年中止,匡廬中學開辦長達28年,曹德三雖然中途辭去校長職務,而董事長一職始終由他兼任。龍起鳳任教務長兼校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曹德三兼任匡廬中學董事長期間,傾心辦學興教,聚力濟世扶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瑞昌中片的洪一、肇陳、樂園發生嚴重旱災,農村到處遭遇饑荒,并由此引發霍亂大流行,當時,整個瑞昌縣因霍亂導致人口死亡7000余人。曹德三視救荒為己任,募捐款,傾私囊,湊得2000元,先后兩次購糧救濟鄉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奔波募捐的同時,還專門電請中國紅十字會勘災救荒,瑞昌先后四次得到賑災,災荒得到緩解,霍亂得以遏制,鄉親們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晚年仍不忘教育事業。1946年,又在贛州興國主辦匡廬中學一所。不久,于1948年4月病逝于省城南昌,終年72歲。</p> <p class="ql-block">曹德三最小的女兒曹正平告訴記者,父親對家庭教育極為重視,也非常嚴格。父母親共生育了6子6女12個孩子,最后只有3子2女成人,且都有成就。大哥曹宇平(去世),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高級工程師。肄業于同濟大學土木系。1953年3月至1958年8月任教于南京建筑工程學校,從事教育工作40余年;二哥曹漢平(去世),曾任國民黨瑞昌法官書記官,解放后回老家洪一當老師,“文化大革命”時期受到沖擊;三哥曹載平(健在),南昌大學工學院礦冶工程系畢業,先后豐城礦務局和江西省煤炭工業廳工作,高級工程師;姐姐曹永平(去世)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南昌工作;自己在贛州出生時,父親已經60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曹德三因病在省城南昌去世時,曹正平只有12歲,后隨母親魏思潔回到老家洪一生活,17歲那年在湖北省陽新縣一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后因種種原因回家務農,目前居住在瑞昌城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德三臨終前,仍然不忘教育事業,不忘外祖父送給他的書箱。他叮囑后人,家里什么財產都可以變賣,唯獨竹木書箱不可遺棄,且要代代相傳。</p><p class="ql-block">作者龍昌淮書于杭州乙巳年正月十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阿克陶县| 怀宁县| 鲁山县| 彝良县| 如东县| 东山县| 邵阳县| 太保市| 柏乡县| 灵丘县| 依兰县| 卢湾区| 紫金县| 开平市| 河源市| 博罗县| 定陶县| 漯河市| 灵璧县| 方正县| 贵南县| 延川县| 贵德县| 马关县| 宁乡县| 烟台市| 闸北区| 千阳县| 荣昌县| 夏津县| 闽清县| 丰台区| 临泽县| 镇原县| 年辖:市辖区| 临汾市| 佛教| 峨眉山市| 马尔康县|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