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梅州興寧市,正月十五前后有一種風俗,稱之為“賞燈”。賞燈,因客家方言“燈”諧音“丁”,因此也稱為“響丁”或“賞丁”。 興寧的賞燈與其他地方的賞花燈不同,它是興寧客家人為宗族中新出生的男孩擺酒慶祝、上族譜所進行的一種獨特的傳統方式,即生了男孩的人家在正月賞燈時舉辦筵席,邀請親友前來慶賀。 如今興寧的賞燈并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而是從正月初九起至十八日,各宗族以圍龍屋為單位,擇其中一天,開始過一個名為“賞燈”的節日至結束那天,結束那天還有“暖燈”儀式,有的地方“暖燈”比“賞燈”更熱鬧。 賞燈節前一兩天,宗族內會成立燈會,派人到縣城或圩鎮去“請(買)花燈”。興寧花燈以六角形或八角形宮燈為主,用圓形竹蔑做框,外層糊貼花紙,并飾以剪紙工藝,造型華麗。 賞燈當天,要邀請舞龍舞獅隊前來表演。吉時一到,添丁家族所選定的人,用紅竹竿將燈請回,一路上敲鑼打鼓,鞭炮不斷,金龍雄獅飛舞。 賞燈節的高潮是“升燈”儀式。 請回的花燈,要吊在祖公廳屋的梁下。吊新燈前,先要搶白花,搶得白花者意味著財丁興旺。接著按所選吉時將花燈往上吊,謂之“升燈”。 升燈時鳴放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 誰家門前的鞭炮紙屑越厚,說明這家越興旺。 鞭炮燃放過后,舞龍、舞獅就是主角了。 在興寧生了女兒就要擺滿月酒,但生了兒子是要花錢賞燈。賞燈擺酒,朋友們不送紅包,只送煙花爆竹,再窮的人家添了新丁,也要舍本請客擺酒。 最特別之處,還是各村各屋各家各戶的“賞燈”日子不同。初十是你家賞燈,十二是他家賞燈。這樣分開賞燈日,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互相串門走親拜友,家家都可以在賞燈這天熱鬧一番。 從初九開始,只要哪家人放了鞭炮,你就可以認定他家是這天賞燈。有時相鄰的二家人也可能在不同的一天過元宵。賞燈日不同,是興寧人過元宵的最大特色。 去年生了兒子(添了“新丁”)的家族,在舉行賞燈這天,都會請同屋的親坊,親戚、好友到家同慶。 家有新丁,不但在賞燈這天擺酒慶祝,還要承擔很多義務。比如要組織“老屋”圍龍屋的祖先的祭祀活動,要負責各家各戶領錢(有新丁家出的錢比一般人家要多),在春節、元宵期間請舞龍燈、舞獅的人燈。最重要的是要在賞燈這天,吃完晚飯后到圍屋擺“猜馬酒”,準備好黃酒、點心,請同屋的親坊、長輩猜拳飲酒。 請花燈很講究,一定要用鞭炮一路請回。同去接花燈的人都手持鞭炮,挨個沿路燃放。鞭炮聲絕對不能停,要是停了就是不好的兆頭。所以路途遠的都有用車來接花燈,沿途在車上放鞭炮。 請花燈的隊伍沿途只要經過自己同姓或同坊的人家,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門前燃放鞭炮,這也是接花燈的一種形式。 興寧上燈習俗起于元代,盛于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節慶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高雄县|
建平县|
依安县|
台北县|
建德市|
青神县|
元氏县|
长丰县|
仁化县|
敖汉旗|
永新县|
兴宁市|
达拉特旗|
金门县|
仁化县|
福建省|
宁远县|
金堂县|
吴堡县|
久治县|
玛纳斯县|
手机|
西青区|
克什克腾旗|
如皋市|
奉化市|
和硕县|
商南县|
长顺县|
武宣县|
万宁市|
阿城市|
清水河县|
太仆寺旗|
类乌齐县|
大方县|
兴宁市|
东城区|
华亭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