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編者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又是一個小龍年 嫂子佳作又一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小時候,天天盼著過年。這不,眨眼間,今天已是蛇年正月十四。年就這樣過完了。古人云,年好過,日子難過。過年期間,許多人親人團聚,休息聚會,放松放松,總結總結,計劃計劃,看看過去走的路對不對,對了,就繼續堅持走下去,不對,就調整調整,爭取來年取得更好的成績。努力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或少留遺憾。我覺得這就是過年的意義,你說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吉風嫂子退休以后,本來生活過得挺滋捏,然而,她卻喜愛上了寫作。而且只要拿起筆,一發不可收拾,佳作一篇挨一篇,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按說,吉風嫂子已經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為啥她不享享清福,反而要自我加壓,不停的寫文章,出作品呢?我想她是想通過書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告訴年輕人,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給年輕人留些可供借鑒的文字依據。嫂子的文章,樸實無華,卻扎根泥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借鑒意義,非常接地氣。從前幾篇文后到留言,就可說明這個問題。閑話少說,趕快去欣賞吉風嫂子的大作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曹操語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蛇年正月十四日晚18:10</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童年春節回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薛吉鳳 </p><p class="ql-block"> 歲月匆匆如流水,忙忙碌碌又一年。不知不覺邁進了2025年,真是留不住的青春,回不去的童年,我們又老了一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與往年一樣,進入臘月,我們老倆口拉箱挎包從老家來到北京,和兒女們一起過年來了。年三十日晚上,兒子家三口女兒家三口我們一家八口人,在一起吃了個年夜飯,我親自主廚兒媳幫忙做了幾個菜,包的胡蘿卜羊肉餡餃子,大家圍坐一桌,品著萊肴,喝著戎子干紅,說著祝福的話語,看著兒女們,孫子、外孫女幸福可愛的樣子,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高興和滿足。飯后他們給我們拜年,并給我們買了過年的禮物和營養品之類的,我也和以前一樣給孩子們發了裝有壓歲錢的紅包。孫子外甥女每人一邊爬在我臉上親了一口,并祝福爺爺奶奶健康快樂,一家人開開心心,有說有笑,觀看著春晚,總結著龍年的收獲,議論著蛇年的打算,鼓勵著孩子們的學習。從初一起一家人就是在家吃吃飯,出去轉轉,大多數蹲在家一人揣一部手機。</p> <p class="ql-block"> 過年雖然好,但總覺得現在的過年和過去大不相同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物質富足了,過年和平時的生活沒有什么區別。商店里超市里貨物琳瑯滿目,食品應有盡有,生的熟的現買現吃,真是太方便了。不像我們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物資貧乏,生活困難,而且人們吃什么穿什么都要購回原料自己加工。從臘月初到年三十,家里總是有干不完的活, 特別是婦女們承擔著繁重的針線活,哪有現在這么消停。</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北京春節也是靜悄悄的,記得前幾年,我們來北京過年時,各個小區的院子里,都熱熱鬧鬧的,煙花爆竹映紅滿天,炮聲響徹云霄,除夕之夜甚至炮聲能響一個通霄。五顏六色的彩色燈籠掛在大街小巷,孩子們也可以在院子里放煙花炮竹,追逐嬉戲,顯得異常紅火和有濃濃的年味。現在禁放煙花炮竹后,年三十到處都是靜悄悄的,雖然有大紅燈籠高高掛,但沉沉寂寂的缺乏人氣,覺得不像過年的樣子。當然,現在的年味更多地呈現著現代化元素,電視、手機、網巴、旅游等等,一代有一代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人老了總愛回想往事。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記得我們小時候,進了臘月門,特別是臘月初八吃完臘八粥,大人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們就開始扳著手指頭一天天地數著,總盼著新年早到來,盼穿新衣,盼吃好飯,盼好玩。同時也盼著臘月二十三這個小年,小年家里也要蒸白饃獻灶王爺,獻完就能吃頓白饃饃,那時我們這個產秋區的孩子能吃上頓白面就覺得挺奢侈,這一天孩子們改善了生活很高興,常常聚在一起朗誦著老人們所教的順口溜: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扛著槍,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p> <p class="ql-block"> 過了小年,小孩盼大年的心更切了。孩子們每天都念叨著村里人流傳的一個段子,二十三爺 (ya)上天,二十四爺拔刺(指去病),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喚媳婦(新婚男子去岳丈家接媳婦),二十七殺肥豬,二十八做豆腐,月盡炸丸剁餃餡,理發洗澡貼春聯。</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記得,月盡是媽媽最忙最累的一天,剁餃陷,縫補衣,收拾家,忙的都顧不上吃飯,尤其是到了除夕之夜母親仍然坐在煤油燈下趕做孩子們的鞋襪,衣服,還有翻新的舊衣服。孩子們也陪在母親身邊,快樂的吃著花生,核桃,棗,最好吃的是煮餅和餅干了。那時過年能買兩盒煮餅和餅干,就是最佳美食了。孩子們邊吃邊看著母親手中的針線,心想母親快點加油啊,我明天早上要穿上新鞋,新衣服找伙伴們玩哩!當我們睡醒時,母親依然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孩子們就起來在自家的院子里打火把,烤饃片,跟著大人接財神,放鞭炮,貢獻老祖宗,祭祀天地爺。拿著一把香和表,跟著大人滿院子跑,又是磕頭又是作揖。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圍坐在土坑上吃餃子了,坑上擺上個低腿小圓桌,放點蘸料,也沒什么菜,但吃上很香很溫馨。</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孩子們三人一團,五人一伙地輪轉著到村里為長輩拜年,到誰家都能掙點核桃,紅棗,花生之類的小食品。到了初二開始,就去舅家姑家姨家拜年走親戚,到哪家都有包子、餃子、肉蛋等美食,能美美地享幾天口福。臨走時這些長輩還要發些核桃、棗、花生、餅干、糖塊等,回到家偷偷藏起,想吃了吃一點解解饞,細水長流,我記得我每年都吃到出了正月。</p> <p class="ql-block"> 春節期間,孩子們學校放假了,穿著新衣服找伙伴們盡情地玩耍。不象現在的孩子放假了也不能閑著,繁重的作業,各種補習班壓力山大。。那時我們玩的很簡單,在自家門前的樹上,用兩條麻繩往樹枝上一綁,下邊用一片木板兩邊固定好,就開始游球了(也就是蕩秋千)。還有打崗,揀方方正正的兩塊小石頭片,在地上畫兩條直線,畫線的距離和年令大小有關,年令大的畫遠點,年令小的畫近點,有手打,腳踢,頭頂,單腳踢,雙腳夾等多種打法。還有跳繩,有單人跳,雙人跳,雙手交叉跳。也有踢鍵子,丟手絹,扛牛,玩丟石籽(土話叫植糊)等等,全是一些不花錢的玩法,形式多樣,玩得開心,很接地氣。大人們敲鑼打鼓時,我們也看看熱鬧助助威!</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左右,我們村每年都有說書的,就是盲人結伴同行,有兩人相跟的,也有三人一伙的,走村串戶的說書,也增添了過年的熱鬧氣氛。哪家說書就在哪家的窯洞里擺上一張桌子,擺上道具,放上開水,有拉二胡的,打竹板的,有說的有唱的。內容大多為三國、水滸、三俠五義以及一些幽默等有故事情節的段落,就像一臺晚會一樣熱鬧精彩。全村男女老小,都圍在窯洞里,年令大的坐在坑上,年青人站在地上,大家都聚精會神的聽著看著,時不時的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我現在回想起來真佩服這些說書的,雙目失明,沒有文化,不識樂譜,卻肚子里裝了那么多的文化故事,而且說拉彈唱樣樣精通。這大概就是常說的,上帝關了你一扇門,就會為你留一扇窗戶。</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記下了他們說的一段笑話,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正好今天沒事,就把它整理了一下,曬出來供大家欣賞! </p><p class="ql-block"> 一個雞蛋兩頭滾,兩個雞蛋拼一雙。三個雞蛋不成對,四個雞蛋擺四方。王家莊的王員外,他有三個好姑娘。大姐梳的盤龍簪,二姐梳的繡花樓。只有三姐梳的好,梳的獅子滾繡球。大姐嫁給光禿子,二姐嫁給禿子光。只有三姐嫁的好,圓圈沒毛當中光。正月十五去拜年,員外出題考狀元。首句要有圓有圓,其次要有缺半邊。第三句是吵嚷嚷,最后含有靜悄悄!</p><p class="ql-block"> 大女婿:一個西瓜圓有圓,一刀下去缺半邊。西瓜籽兒吵嚷嚷,吃到肚子靜悄悄。</p><p class="ql-block"> 二女婿:十五月亮圓又圓,過了十五缺半邊。天上星星吵嚷嚷,太陽出來靜悄悄。</p><p class="ql-block"> 三女婿:丈人丈母圓有圓,死上一個缺半邊。埋的時候吵嚷嚷,埋到土里靜悄悄。員外氣的直瞪眼,兩腿一蹬歸西天! </p><p class="ql-block">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我年已古稀,但孩童春節期間的那份純真與歡樂,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為了生命中寶貴的財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薛吉風,女,山西省鄉寧縣煙草公司退休職工。喜愛文學,擅長寫紀實性散文。</span></p> <p class="ql-block">編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曹東平,網名曹操語錄,山西臨汾鄉寧縣雙鶴鄉人。男,六十年代生人,大專學歷,喜愛文學,擅長寫作,關注民生,長于宣傳和廣告策劃。快手粉絲1萬,大號曹操語錄抖音粉絲4.9萬,小號曹操語錄生活號抖音粉絲7200多。微信群300多個。做人理念:自強自立,善待親友。自尊敬人,惠人達己。</p><p class="ql-block">手機號:13994044623 微信同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昌乐县|
长寿区|
搜索|
丰顺县|
沙坪坝区|
安多县|
宁陵县|
盐边县|
奇台县|
项城市|
绥宁县|
叙永县|
阳山县|
汉源县|
江川县|
蓬溪县|
南康市|
抚州市|
天台县|
平阳县|
长海县|
延安市|
通江县|
九江市|
龙南县|
罗城|
轮台县|
榕江县|
嘉禾县|
郑州市|
长兴县|
彩票|
梧州市|
武乡县|
洛南县|
高青县|
康保县|
庄浪县|
吉首市|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