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憶老家舊居</p><p class="ql-block"> 在歲月的長河里,老家舊居屹立不倒,見證了無數風雨與滄桑。它坐落在小鎮的一隅,歷經時光侵蝕,卻依舊保持著那份不屈與堅強。</p><p class="ql-block"> 老家舊居是1951年蓋的。聽祖母講,我出生時,祖父高興地說:“該起新厝了,不然以后怕是不夠住了。”當時蓋的是四目廳上下兩層。聽祖母講,是拿了自家的田地與鄉人置換了這七分田地來蓋屋的,又是鄉親們從山上及溪邊挑回石頭扎基并墊高田地才蓋上房子的,其中艱辛,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半個世紀多過去了,老屋的墻體斑駁,仿佛是歲月在上面刻下的深深的印記。紅瓦覆蓋的屋頂,雖已略顯陳舊,卻依舊在夕陽下閃爍著古樸的光芒。舊時門前那條蜿蜒的通往田野的小徑兩旁,野草叢生,野花朵朵,它們在風雨中搖曳,散發出一種頑強的生命氣息。</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時聽祖母講,房子剛蓋好,解放軍部隊來了,因為沒有營房,寄住鄉村。隊長跟我家商量,讓我們暫住舊房,把這新房讓給部隊住,祖父一生善良樸實,馬上就跟家人說,我們就緊一緊,雖說朝西的房子夏天酷熱,我們也住慣了。大軍來了,還是把這朝南的新房給他們住吧。而這一住,部隊就住了六年。樓上住軍官及其家屬,樓下住士兵,直至一九五七年部隊搬到六城門九五醫院。那時軍民關系好,其樂融融,沒有收房租這一說。</p><p class="ql-block"> 緊接著人民公社化來了,隊長來商議:把幼兒園(托兒所)辦在你家樓下吧。于是樓下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p><p class="ql-block"> 度過了三年困難時期,我于1963年去莆田一中念初中,此后每兩周才回去一次,直至文革爆發。</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我拿著學校分發的回鄉介紹信回到了家鄉。從此與老屋朝夕相處。記得那是1971年,莆田縣(當時還沒設市)外度引水工程開工了,老屋又迎來了民工進場。這是繼建設東圳水庫之后老屋迎來的第二批民工。當時莆一中的同班同學黃煥清、蔡曦東剛好就住在我家樓下,他們是隨涵江霞徐民工隊過來參加建設外度引水工程的。 還記得那一年冬天,班上的林國良同學從獲蘆引水工地回家,走到上郭村時天已落幕,他記得我是這一帶人,打聽了一下,村民告訴他我家就在前頭不遠靠近公路處,于是當晚他就住宿在我家,老屋見證了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和緣分。</p><p class="ql-block"> /978年,這是恢復全國統一高考的第一年,當年我被錄取在福師大福清分校(莆田師專)中文系讀書。第二年暑假,中文系的班主任、輔導員陳天然老師帶了一幫莆田藉的學生路過,來到我家,頓時老屋充滿了歡聲笑語,一派歡樂的氣氛。老屋見證了共和國撥亂反正,開啟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壯舉。科學的春天也隨之來到。</p><p class="ql-block"> 畢業后,我被分配到莆田第一中學任教。1984年夏天,我所任教的班上的二十多位學生趁暑假去游覽紫霄山,中途有學生向我提議,到老師家中去坐坐。于是老屋又一次充滿了勃勃的生機,當時正值荔枝成熟的季節,于是到屋后自留果上采摘了新鮮荔枝讓學生們嘗嘗鮮。時光飛逝,現在這些學生們都已是各行各業的頂梁柱了。</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走進老屋,一股古老而深沉的氣息撲面而來。屋內陳設簡樸,卻處處透露著生活的艱辛與堅韌。那張老舊的木桌,見證了我們無數次的辛勤付出;那把磨亮的竹椅,承載著我們無數次的勞累。墻上的掛鐘滴答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時光的流逝與生命的堅強。</p><p class="ql-block"> 后院里的龍眼樹,歷經風霜,依舊枝繁葉茂。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與變遷,也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艱難曲折而又歡樂難忘的時光。夏日里,我們在樹下乘涼,感受著大自然無私的饋贈;夜晚在院子里仰望星空,充滿著無限的遐思。</p><p class="ql-block"> 老屋舊居,是我成長的搖籃,更是我精神的源泉。在這里,我學會了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學會了在逆境中奮起直追。雖然如今的我已遠離故土,但那份眷戀與思念,卻如同老屋一般,永遠鐫刻在記憶的腦海中。</p><p class="ql-block"> 時移世易,如今家中的侄兒侄女們也都已安家于福州,老屋已租給外地的打工人和本地的小廠主用,倒是依舊喧鬧,煙火氣十足。</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屋的不遠處是磐龍山莊安置房小區以及眾多的商品房小區,還建起了大超市和九華酒店,更有一所麟峰小學分校,配套設施完善。時光荏苒,當年的老房子在周圍林立高樓的映襯下,顯得滄桑無比。</p><p class="ql-block">時代的進步令人驚異!</p><p class="ql-block"> 老屋舊居,如同一部厚重的史書,記錄著我們的滄桑與磨難,也見證著共和國的成長與壯大。它讓我們明白,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將永遠不變,鼓舞我們堅定向前。</p> <p class="ql-block">這是樓下廳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樓上陽臺拍的家族的古厝。</p> <p class="ql-block">這是年前回去時掛的燈籠,貼的春聯,準備鬧元宵。</p> <p class="ql-block">樓下大廳的針車是做鞋面用的。</p> <p class="ql-block">樓上的陽臺尚寬敞。</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上樓的樓梯上往外拍。</p> <p class="ql-block">當年內侄女結婚時貼的囍字還在</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廳通往厝里。</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三層樓房是大隊村部。</p> <p class="ql-block">這是后來蓋的廂房,亦是兩層,房齡也二十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廂房外蓋的辟舍,現都租給人家辦小作坊用。</p> <p class="ql-block">從陽臺往外看去,對面的兩層樓房是我家早先居住的地方,房子朝西。再遠處是磐龍山莊安置房小區以及商品房小區。時移世易,當年的老房子在周圍林立高樓的映襯下,顯得滄桑無比。</p><p class="ql-block">時代的進步令人驚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东台市|
陕西省|
长宁县|
盐亭县|
宁安市|
夏邑县|
庆阳市|
霸州市|
鹰潭市|
汤阴县|
若尔盖县|
临洮县|
潞城市|
苏尼特右旗|
仁寿县|
德江县|
那曲县|
陇南市|
惠来县|
云南省|
阿巴嘎旗|
鹰潭市|
巴彦淖尔市|
瑞安市|
宝应县|
阜城县|
桃园县|
健康|
福海县|
乌恰县|
合阳县|
乡城县|
资兴市|
肥西县|
塔城市|
上饶市|
洮南市|
伊川县|
明溪县|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