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wyz </p><p class="ql-block">美 篇 號:36983538</p> <p class="ql-block"> 福州三坊七巷旁邊的烏山北側,名叫第一山,山下站著一個人,歲數大一點朋友會聽過一首順口溜:“一棵毒藤三個瓜,鄧拓、吳晗、廖沫沙,他們三個是一家?!边@里,鄧拓的名字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他的故事如同這片山水一樣,有著說不盡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鄧拓故居就在福州烏山北麓天皇嶺東北坡“第一山”下的第一山弄7號。大年初二,兒子一家4口回娘家,難得清閑,我和老伴專程去瞻訪新聞界前輩鄧拓的故居。那天,我們沿著蜿蜒的小路,來到了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故居。這里,不僅有鄧拓的足跡,更有他留下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烏山公園“第一山”小路下來,一座清末民國初福州舊民居風格建筑映入眼簾,入口處“鄧拓故居”石碑展露了該建筑的不凡身份,古樸的外觀蘊藏著悠久的歷史。跨進大門,文人氣息撲面而來,庭院里花木叢中有清代詩人林材的隸書“第一山房”石刻,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山房”西側,鄧拓1963年贈給北京原宣傳部長楊述同志的抒懷明志律詩《贈楊述·當年風雨讀書聲》刻在石壁上:“當年風雨讀書聲,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濟人應碌碌,心為革命自明明。艱辛化作他山石,赴蹈從知壯士情。歲月有窮意無盡,四時檢點聽雞鳴。”這首詩不僅是鄧拓對友人的贈言,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實寫照。在這里,鄧拓用詩歌表達了他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p> <p class="ql-block"> 鄧拓故居的主樓為雙層木結構樓房,是清末民初福州古民居風格。建筑面積約38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向烏山,背臨街巷。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兩層樓的結構基本一致。庭院以山為屏,嵌以圍墻,依山砌有花臺,栽種花木。故居古樸典雅,透著歲月沉香。走進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能感受到鄧拓當年的生活氣息。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仿佛在訴說著鄧拓青蔥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要想寫出好字,必須用心練字?!编囃卦眠@句話作為自勉,幼小勤于練習寫字。在鄧拓故居的院中,有一個“墨池”,據說當年鄧拓寫大字時,常用一支自己捆扎的“掃帚筆”,從池中蘸著清水在地上反復練習。這個墨池,見證了鄧拓對書法的熱愛與執著。在這里,鄧拓不僅練就了一手好字,更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居所正中間為廳堂,擺放著鄧拓一家常用的帽椅、方桌。屏門上鑲嵌著鄧拓的浮雕頭像,端莊大方,令人感受到鄧拓的浩然正氣?!鞍l奮揮毛劍,奔騰起萬雄。”的詩句刻寫在一旁。該句摘自鄧拓在《抗敵報》(后改名為《晉察冀日報》)時期所寫下的《勖報社諸同志》一詩,烽火硝煙中他一手握筆,一手拿槍,艱辛工作,始終意志堅定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宣傳、反映群眾的斗爭。</p> <p class="ql-block"> 廳堂兩側的廂房為鄧拓父母的居室,如今作為鄧拓生平事跡的展覽廳。展廳的文字娓娓訴說著鄧拓波瀾壯闊的一生。一樓兩間展廳,左側展廳主要介紹了青少年時期的鄧拓。受父親的影響,鄧拓自幼飽讀詩書經典,又時常隨學習美術的二哥鄧仲辀到烏石山“搜奇訪古”,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學時期,鄧拓與同學傅衣凌、李拓之等人組織“野草社”,開始廣泛接觸《新青年》《反杜林論》等進步書籍,并且在父親的指教下學寫詩詞。在這里,鄧拓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也為他后來的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右側展廳為“烽火十年”主題,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晉察冀邊區是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創建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鄧拓放棄歷史研究,毅然奔赴晉察冀邊區,從事黨的新聞事業。在戰爭歲月,鄧拓以筆為矛,以文字為刃,堅持出刊,打擊敵人。他所創發的《晉察冀日報》在抗戰時期,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展廳內陳列了許多當年鄧拓發表的文章、詩詞以及相關言論。“戰史編成三千頁,仰看恒岳共崢嶸?!痹卩囃氐念I導下,《晉察冀日報》共出版2800余期,為黨的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寫下了輝煌燦爛的歷史。鄧拓用文字記錄了那段烽火歲月,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 走出這兩間裝載著鄧拓奮斗偉績的廂房,繞過廳堂的屏門,后廳有一木梯通向二樓,二樓展廳有三部分組成:鄧拓書法墨寶、新聞踐行者和追思記憶英靈永存。二樓中間展廳墻上掛有書法墨寶。樓上兩邊展廳懸掛和擺放著鄧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遺留下來的文物和手稿,舊照片舊書信及日用舊物。這些珍貴的書法作品、手稿等文物,讓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他的才華與智慧。</p> <p class="ql-block"> 一頁頁泛黃的紙張和照片,映照著為國為民的擔當。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亦記錄著鄧拓的足跡與情懷。</p> <p class="ql-block"> 走上陽臺環顧,遙想學識出眾,才華正茂的鄧拓盛年早逝,不禁感喟良久。這座故居,不僅是鄧拓生活過的地方,更是他精神的寄托之所。“生欲濟人應碌碌,心為革命自明明?!编囃匾簧鸀楦锩?、為黨的新聞事業嘔心瀝血,奉獻自我,以畢生精力宣傳真理。鄧拓的革命精神和偉大信念始終留存在這片質樸的古厝中,留存在百姓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如同星辰,雖遠在天空,卻閃爍光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乐平市|
甘孜|
屏东市|
景德镇市|
留坝县|
缙云县|
自贡市|
米泉市|
芮城县|
泉州市|
三亚市|
门源|
大埔县|
镇安县|
新疆|
鄂托克前旗|
成安县|
临汾市|
文水县|
康平县|
泽州县|
凉山|
镇康县|
喜德县|
六枝特区|
出国|
墨玉县|
陇南市|
泸水县|
政和县|
佳木斯市|
准格尔旗|
石家庄市|
外汇|
锦屏县|
汨罗市|
安新县|
柞水县|
信丰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