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從“三季人”聊起

潘作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三季人”聊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潘作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季人”一詞,源于下面這樣一段文言故事:“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p> <p class="ql-block">  這則看似寓言的故事,雖以孔子和其弟子子貢為主人公,卻并不見于任何古代典籍,應屬后人假托之作。大意是說,一個客人前來拜訪,問子貢一年有幾個季節,子貢答四個季節,而客人卻堅稱是三個季節,二人討論不止。后孔子聞聲而出,了解情況后,告訴客人是三個季節。子貢在客人走后也問這個問題,孔子則答有四個季節,并告訴感到奇怪的子貢說,此人“碧服蒼顏”,應是田間的螞蚱,從來就沒有經歷過冬天,當然認為只有三個季節。你這樣與其討論,三天也討論不清。據網絡上說,這段文言故事為臺灣作家柏楊所做,也有人說是臺灣教授曾仕強撰寫。不管其作者為誰,其故事含義其實都不新鮮。因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思想家莊周,就已經在《莊子·秋水》篇中說過:“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整段話就是比喻有的人因受時間或空間以及教養等局限而見識短淺,不懂得大的道理。上面關于“三季人”的文言故事,顯然是以這段話中第二句的意思為基礎演繹撰寫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聽說“三季人”這個詞,居然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己也是一個“三季人”,因為自己的知識和見聞實在過于淺薄。后來認真讀了《莊子·秋水》才意識到,從認識世界的角度講,可以說每個人都只是、也只能是“三季人”,誰也不可能成為懂得所有知識的“四季人”。因為每個人都因受制于一定的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不可能了解和懂得世界上所有的知識。在這個無限大的世界上,各種知識是無限的,而人的生命及所處空間則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不可能了解無限的知識。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了解世間所有的知識。《莊子·秋水》中有論述,萬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得與失的衡量沒有不變的標準,事物的終結和起始也沒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觀察事物從不局限于一隅,因而體積小卻不看作就是少,體積大也不看作就是多,這是因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①在這段話中,莊子對天與地最大的看法發出質疑,提出了大與小都沒有窮盡的觀點。這種觀點包含著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深刻道理,對于人類認識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一般都認為,“宏觀世界無限大”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喬爾丹諾·布魯諾——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而實際上,從哲學上提出這一思想的完全可以說是莊子。雖然莊子的表述非常簡單,沒有做出詳細的論述,但其思想的表達則是明確且毋庸置疑的。布魯諾生活在距今約440年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而莊子則生活在距今2400多年的中國戰國時期,從時間上看,莊子這一思想的提出遠遠早于布魯諾。僅就這一點來講,莊子對于人類思想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在提出宏觀世界無限大的同時,莊子也提出了微觀世界無限小,以及時間的延續沒有止境的觀點。莊子“微觀世界無限小”的觀點,后來被毛澤東主席加以闡釋和發揮。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作為哲學家的毛澤東,在同楊振寧、錢三強等科學家的談話中,不止一次談到“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不可能停留在一個階段上”的思想。他明確指出:宇宙是無限的,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從宏觀上說是無限的,從微觀上說也是無限的。原子可分,電子可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無窮無盡的。他認為應該將“一分為二”的觀點貫徹到底。隨著時間的延續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認識能力將不斷提高,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毛澤東在談到這一觀點時,就曾引用《莊子·天下》篇中的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可見,莊子思想對后世影響之大。令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的這一想法后來居然得到了證實。在1977年的第七屆夏威夷粒子物理學年會上(此時毛澤東已于1976年的9月9日逝世),美國的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提議,將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表達對毛澤東的紀念,并對其哲學想法致敬②。在物質無限可分這一問題上,哲學對于自然科學的指導意義,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體現。而僅從這一點上,即可深刻體會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博大深邃,亦可見毛澤東對于唯物辯證法堅持得非常徹底。</p><p class="ql-block"> 當然,莊子的觀點也存在歷史的局限性。他認為,“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顯然含有一定的消極思想,不利于人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聊到這里,我們有必要引出這樣一個結論: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包含著無窮無盡的深奧道理,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和智慧。當然,我們說“三季人”一詞并非柏楊或曾仕強的原創,并非否定這一提法的意義。把那種既缺乏知識與見識又固執己見的人加以形象化,并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讓人們一看到這個詞語,就聯想到這一類人,進而意識到自身知識的有限以及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并同時認識到整個宇宙的無限,這,應該就是提出“三季人”這一概念的意義所在。</p><p class="ql-block"> 在現實生活中,我還真見識過這種“三季人”。日前,在某網絡文學平臺上就出了一位“高人”,一會兒批評這篇文章有毛病,一會兒又指責那位思想有偏差,弄到高潮時竟然與群友相互攻擊直至對罵,什么爹、媽、祖宗、舔狗、瘋狗之類詞語全都端上了桌面,還搬出了前文提到的莊子那句“夏蟲不可以語于冰”的名言。一時間,鬧得群里雞飛狗跳,群友們紛紛抱怨。最后還是群主勸其退群,方才平息了這場風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①《莊子·秋水》:“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于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向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p><p class="ql-block"> ②毛粒子(Maons),又譯毛子。為美國物理學家謝爾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議的一種粒子命名法。謝爾登·格拉肖和史蒂文·溫伯格曾多次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接見,雙方就基本粒子還能不能繼續分割作討論,格拉肖方的立場當時傾向于不能,毛澤東則認為對立統一的哲學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和更小的物質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直到無限。后來更小物質確實發現,中方科學界稱為層子,美方科學界稱為夸克。毛逝世后不久,在1977年的第七屆夏威夷粒子物理學年會上,格拉肖提議將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悼念毛澤東并致敬其哲學想法。見網絡“科普中國.科學百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蕉岭县| 大港区| 凤冈县| 乐陵市| 丹江口市| 乌什县| 周至县| 修水县| 红原县| 凤城市| 太仓市| 金寨县| 比如县| 陕西省| 珠海市| 湛江市| 兴文县| 紫阳县| 新和县| 平果县| 邛崃市| 长宁县| 桐乡市| 石台县| 台东市| 尼木县| 炉霍县| 怀化市| 庆云县| 澳门| 河间市| 曲周县| 古交市| 阜新| 民丰县| 兴义市| 田阳县| 南开区| 延津县|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