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蘆墟古鎮,位于上海、蘇州和嘉興三地交界處,以其深厚的江南韻味和豐富的歷史內涵吸引著游客。這里的老街不僅僅是建筑的歷史,更是幾代人共同記憶的載體。</p><p class="ql-block">蘆墟古鎮,盡管破敗不堪,老態龍鐘得像已經直不起腰的老外婆,在蘆墟的老街,穿梭在那些轉彎抹角的小巷子里,那怕一碗小餛飩,一塊誘人的海棠糕,一塊剛出爐的椒鹽大餅……,確能勾起人們鄉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小時候覺得鄉間的菜平淡無奇,如今卻成了味蕾上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這些都是蘆墟老街的溫馨記憶。</p><p class="ql-block">難能可貴的是,這里的建筑,還是原封不動地保持著從民國時期到60年代到80年代不加修飾的風貌,每一個角落都承載著一段歷史,一段人文故事……。</p> <p class="ql-block">從蘇州到偏遠的蘆墟,交通不是太方便,不是自駕的話,可以地鐵四號線到同里,在同里有公交到黎里,再到蘆墟,這亇出行方案是可以連帶將黎里鎮玩一下。</p><p class="ql-block">或者由蘇州北廣場有長途汽車可直達蘆墟,一天有幾個班次。</p><p class="ql-block">反而從上海去蘆墟更方便:</p><p class="ql-block">從上海乘坐地鐵17號線至東方綠舟站,然后換乘示范區2號公交車直達,全程僅需5元?。</p><p class="ql-block">蘆墟古鎮從春節前就推出了土特產精品市集,會一直持續到元宵節。</p><p class="ql-block">年初八,筆者到時已經是下午,各亇攤位己經收檔。</p><p class="ql-block">古鎮的小吃美食品目繁多,酥糖、麥芽塌餅、腌菜心、松花團、農家木桶飯,老式餛飩等等……。</p> <p class="ql-block">蘆墟古鎮據說三國時已成村落,南朝梁太學博士顧野王之子安饒、安文卜居于此,遂有此名。</p> <p class="ql-block"><b>跨街樓</b></p><p class="ql-block">進鎮河邊岸上的跨街樓十分醒目。其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清中葉至民國時期??。</p><p class="ql-block">跨街樓也叫騎樓或過街樓,是南方多雨地區臨街樓房的一種建筑形式,它將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通道,用以避雨、遮陽、通行,上層部分則跨建在人行街道上?。</p> <p class="ql-block">這些跨街樓在蘆墟古鎮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是古鎮的重要標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筆者打了標記之處,即是跨街樓通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許氏跨街樓位于西南街130號,始建于清末,坐西面東,臨市河,是一個五進深的宅院,保存基本完整?。另一座著名的跨街樓是杭氏跨街樓,位于東南街,但依然保存完好,臨河便是船廳。</p> <p class="ql-block"><b>東南街125號?</b></p><p class="ql-block">是著名經濟學家沈立人的故居,名為三鳳堂。</p><p class="ql-block">(沈立人,1927年出生,曾在蘇州稅務局、蘇南財委和江蘇省計委工作,曾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一等獎和省哲學社會科學一、二等獎等多個獎項)。</p> <p class="ql-block">蘆墟曾經最大的百貨商店。</p> <p class="ql-block">名存實亡的新華書店。</p> <p class="ql-block"><b>?觀音橋</b></p><p class="ql-block">蘆墟古鎮除了觀音橋,登云橋等還有其他幾座古橋,包括慶豐橋、人民橋、洪昌橋、勝利橋等。這些橋梁不僅見證了古鎮的歷史變遷,還構成了古鎮獨特的江南水鄉風貌?。</p><p class="ql-block">?觀音橋鎮守北柵河口,是蘇州市文物控制保護建筑?。</p><p class="ql-block">觀音橋,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經過多次重建和修繕,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該橋因其周邊環境而得名為觀音橋。橋邊曾有小庵供奉觀音像,這使得百姓稱之為觀音橋。</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觀音橋刻著它的原名:“泰生橋”。</p> <p class="ql-block"><b>登云橋</b></p><p class="ql-block">又稱登瀛橋,始建于清康熙年間,重建于清嘉慶二年。登云橋是蘇州市文物控制保護建筑。</p> <p class="ql-block">橋柱上兩面刻有楹聯:</p><p class="ql-block">“氣凌霄漢山河壯,</p><p class="ql-block">路貫杭閩煙樹濃”</p><p class="ql-block">“龍光遠映千門色,</p><p class="ql-block">虹影高涵萬戶春”。</p> <p class="ql-block"><b>留云館</b></p><p class="ql-block">位于袁家浜15號的留云館,是大學者袁鴻壽,畫家凌立如的故居。</p><p class="ql-block">袁鴻壽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自幼受家庭熏陶,加上天資聰穎,打下了堅實的古典文學基礎。</p><p class="ql-block">20年代在東南大學(后改為中央大學),1930年大學畢業后,袁鴻壽赴法國、比利時、荷蘭留學深造,獲拉哀特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袁鴻壽知識淵博,對文學、史學、醫學、天文地理等知識均有研究。解放前歷任云南大學等四所高校歷史系教授。</p> <p class="ql-block"><b>洪昌橋</b></p><p class="ql-block">此橋位于西岸街道,承載著主要交通的要道。同時也是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之一。</p> <p class="ql-block"><b>人民橋</b></p><p class="ql-block">又叫太平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p> <p class="ql-block"><b>混堂弄</b></p><p class="ql-block">所謂“混堂”,就是很多人混在一起一個池塘洗澡,上海人叫“淴浴”。</p><p class="ql-block">上海話里,洗澡叫“汰浴”,早先時候卻都叫做“淴浴”,現在蘇州無錫一帶的還是叫“淴浴”。</p><p class="ql-block">上海人喜歡把泡澡堂稱作“孵混堂”。小辰光,喜歡這種“混堂”去汰浴,?花一角錢,光顧離家最近的石門二路卡德池浴室(現在叫滬江浴室)。</p><p class="ql-block">盡管那時候的浴室沒有淋浴,更談不上桑那之類的,尤其是洗好以后,一大群浴客“孵”在通鋪上,泡上一杯茶,需要熱毛巾,只要吆喝一聲,堂官(服務人員)老遠就將一把滾燙的熱毛巾,精準地扔到你手上……。</p><p class="ql-block">記得南京東路的背后有條“盆湯弄”,弄口在福建中路上,至今還醒目地留著“盆湯弄1864”的字樣。</p><p class="ql-block">后來在上海灘上,“淴浴”二字的意思引申開來,有逃債,還有“鍍金”之意。</p><p class="ql-block">魯迅曾在《書信集》里寫過:</p><p class="ql-block">“所為作家,在上海文壇失敗,多往日本跑,這里稱為‘淴浴’或‘鍍金’。”</p> <p class="ql-block">混堂弄是電影《沐浴之王》的取景地,位于西南街118號。這里曾是戴家浴室的所在地,解放前由戴家買下王家房子改造后開張浴室,聘請了一幫丹陽師傅,扦腳、敲背手法出眾,一時名聲鵲起。</p><p class="ql-block">就在這條普通得不能再破敗寒酸的混堂弄,繼《沐浴之王》后,最近,蘆墟又迎來了新劇《獨身女人》的取景,由亦舒原著,張曉波執導,並由唐嫣、趙又廷擔承主演。</p> <p class="ql-block">這兒弄堂很少有直挺挺的,一頭鉆進去,曲曲彎彎,明弄套著暗弄,膽小的人就不敢往前走了。</p><p class="ql-block">在這樣的弄堂里行走,永遠弄不清方位,不過,筆者到挺喜歡在這些小巷子里兜兜,七繞八繞出來的時候,或許又回到了你原來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b>許家墻門</b></p><p class="ql-block">從沿街的墻門口到最深處,縱向有四個天井,除了墻門間,還有四個廳堂間,其中第二、第四個天井比較大。</p><p class="ql-block">據說舊時許家墻門內還挻熱鬧的,那時,整個墻門里住著十幾戶人家,最多時有將近六十人,但鄰里之間氣氛相當融洽。</p> <p class="ql-block"><b>生祿齋</b></p><p class="ql-block">蘆墟生祿齋的傳統糕點和月餅制作技藝被列入蘇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p><p class="ql-block">據傳,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時曾到過蘆墟,品嘗了生祿齋制作的月餅后贊不絕口,從此生祿齋月餅成為了進京的貢品?。</p><p class="ql-block">今天沒有開張,估計要到正月半以后了。</p> <p class="ql-block"><b>許氐跨街樓</b></p><p class="ql-block">跨街樓,又名騎街樓,這種建筑形式在廣州、廈門、福州、以及蘇州吳江的盛澤、黎里都有。在南方多雨的城市和鄉鎮,行人在內可遮風避雨,不走水路。</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期間,日軍防火燒掉大片民房,特別是西中街損失慘重。現保存完好的除沈氏跨街樓、許氏跨街樓、西柵跨街樓等處。</p><p class="ql-block">2014年被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走進跨街樓過道右側便是這家“老曹爆魚”店。</p> <p class="ql-block"><b>?蘆墟老曹爆魚</b></p><p class="ql-block">老曹爆魚以新鮮的草魚為原料,切成厚片后油炸,再放入秘制湯汁中浸泡,口感獨特,深受食客喜愛?。</p> <p class="ql-block">蘇州的民間小吃,大多數都藏在老子犄角旮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家燒賣店的口碑不錯,皮薄餡多汁。</p> <p class="ql-block"><b>阿四餛飩</b></p><p class="ql-block">這家餛飩店來捧場的不少,有點小名氣。餛飩餡料足,尤其是野生薺菜餛飩餡的。</p> <p class="ql-block"><b>楊美英糕團店</b></p><p class="ql-block">在蘆墟古鎮,楊美英糕團店成為人們心中難以割舍的美味記憶,也實實在在地“粘”住了蘆墟人的心。</p><p class="ql-block">店堂里,幾位奶奶級別的師伕,正忙得七上八下。</p><p class="ql-block">青團、肉團、干菜團,以及肉粽、赤豆粽、麥芽塌等,都是這家店的招牌。</p> <p class="ql-block"><b>麥芽塌餅</b></p><p class="ql-block">但筆者最喜歡的還是麥芽塌餅和腌菜芯,在蘇州市里很少有人做。</p><p class="ql-block">以前農民在農忙時節用來墊饑的食物,香甜軟糯,扎實耐餓,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吃起來外脆里糯,清香四溢。</p><p class="ql-block">腌菜心是一道由菜心、姜、鹽、黃豆醬等做成的。</p><p class="ql-block">腌菜心吃起來香香醉醉的非常美味可口。</p> <p class="ql-block">蘆墟老街不僅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同樣蜚聲海內外。蘆墟山歌是吳歌的代表之一,展現了古鎮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出現過很許多名人,如南宋儒學提舉陸大獻、元代書畫家陸行直、明代萬歷進士袁黃等,他們的故事為古鎮增添了濃厚的歷史底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蘆墟古鎮最大的魅力,是藏在舊巷里的人文故事,以及氤氳在河岸邊的煙火氣。</span></p><p class="ql-block">鄉愁的味道, 那是中國人心底里最深處的眷戀。</p><p class="ql-block">故鄉的煙火, 那是中國人靈魂深處不滅的燈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鄉音難改,鄉情纏綿。時刻縈繞在每亇離鄉的游子,及在六、七十年代的過來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鄉音鄉情”。</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0日制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平乡县|
南宫市|
河东区|
余姚市|
张家口市|
义乌市|
财经|
中江县|
宜城市|
齐齐哈尔市|
双峰县|
宁明县|
博乐市|
监利县|
汾西县|
德化县|
方正县|
桓台县|
邵武市|
平舆县|
南宫市|
巴塘县|
调兵山市|
玛曲县|
亳州市|
高台县|
兴山县|
山西省|
镇平县|
凤阳县|
进贤县|
余姚市|
平乡县|
临安市|
进贤县|
庐江县|
义马市|
中方县|
西青区|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