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滇西放養記(三)——龍陵篇

晶晶兒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7日,我們從騰沖坐長途車到達龍陵,主要是為了去瞻仰“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們在龍陵客運站乘坐專線車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 ~ ~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不過百日,日軍占領東南亞各國及香港,切斷滇越鐵路和香港的西方援華補給線,乃分路進攻緬甸。妄圖截斷中國國際救援的最后通道——滇緬公路,實現其徹底征服中國之野心。</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上旬,日軍進犯緬甸,緬甸危急。應英軍統帥之請,3月上旬,中國十萬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中國遠征軍在同古、仁安羌、臘戌、密支那等地與日軍激戰,但因同盟國各方協調指揮失當,一再貽誤戰機,而致作戰失利。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壯烈殉國,數萬官兵喋血異域,長眠野人山。遠征軍飲恨,且戰且退,分路撒離緬甸。日軍狼奔豕突,于5月3日陷國門畹町。數日之內,怒江以西大片國土皆論于日軍敵手。日軍與我軍隔江對峙至1944年5月。5月11日,中國遠征軍奉命渡江奮起反攻。其間渡江作戰、奪取松山,圍攻騰沖、三戰龍陵、滌蕩芒碗,歷時八個月,于次年1月20日驅敵于國門之外,后與從緬甸向南反攻的中美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緬北、滇西反攻戰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這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的陸上交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奉命渡江反攻滇西(騰沖,松山,龍陵)。松山之役始于6月4日,終于9月7日,歷時三月又三日,付出傷亡7773人,殲滅日軍1288人的慘烈代價,成功收復松山,為打通滇緬公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松山鎖鑰一啟,滇西反攻大門洞開。9月14日,騰沖被攻克。此后遠征軍大軍云集龍陵。經過激戰奪取龍陵四周高地并切斷芒市至龍陵交通。10月29日,遠征軍集中兵力,向城區發起總攻。經過激戰,終于11月3日,將日守軍大部殲滅,奪回了龍陵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塞。此役為整個滇西反攻中規模最大的要塞爭奪戰。</p><p class="ql-block">松山、龍陵兩役,共殲日軍11900人,占滇西反攻總殲敵數的56%;遠征軍官兵傷亡35984人,占傷亡總數的53%。松山乃中國抗戰成功收復之第一塊國土,為勝利與自豪的象征,充盈著大國之魂的正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軍第八軍第一百零三師公墓原址位于大埡口街子,距公路約30米,修建于1944年12月,埋葬著第8軍103師陣亡將士忠骸672具。墓主碑圓額,高2米,寬0.9米,碑文記載松山戰役中第8軍103師殲敵、繳獲物資及敵我傷亡情況等,落款為“師長熊綬春立”。左右兩塊碑為陣亡將士芳名錄。1947年12月,部分將士骸骨遷至保山易羅池畔。解放后,墓兩次搬遷,第一次遷往大埡口小學旁,2004年再遷至松山主峰下老干塘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日戰爭松山戰役主戰場遺址碑,鐫刻“松山主峰”標志。</p><p class="ql-block">松山戰役遺址1986年被列為龍陵縣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修筑的補給車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把暗堡精心布置在險要之地,暗堡深入地下,構筑簡單,正好扼守下方的路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p><p class="ql-block">暗堡表面有巧妙的偽裝,隱蔽,地面及上空均不容易發現,飛機炸彈和輕重炮彈也不容易破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span style="font-size:18px;">賓舍</span>有普通型和豪華型兩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紀念園內長長的木棧道兩邊,是日軍的各種軍事設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體上多見日軍挖掘的戰壕、掩體、兵坑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散兵坑圖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貓耳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交通壕是連接戰壕、堡壘等的通道,供日軍輸送物資、信息及隱蔽的縱向(與戰壕垂直)塹壕。平面形狀多呈曲線形或折線形,選擇較短路線構筑,壕內側壁連綴大量散兵坑。交通壕多為露天的,部分有蓋,日軍有蓋交通壕一般在特別暴露的地段或堡壘周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4年8月20日,在“</span>馬槽洼頭”小山上,我遠征軍與日軍敢死隊展開近戰肉搏,并最終守住陣地。</p><p class="ql-block">過后清理戰場,敵我雙方纏打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戰壕里就有62對,陣地上肢離體解,腸肺狼藉,人手腳、耳朵、眼珠和腸子隨處可見,場面十分駭人,因此,后人將此山稱為“肉搏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封神秘的遠征軍信件。</p><p class="ql-block">1944年松山戰役結束后,八0八村民楊仲和在滾龍坡一名犧牲的遠征軍士兵身上發現了一封信,信件抬頭部位的標志和當時公文信件中的“梅花”標志相似,信件內容語言別扭,格式怪異,似乎是用某種暗語寫成。</p><p class="ql-block">是家信?是密函?還是情報?七十多年來沒有人能解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多聯體堡壘,是松山日軍獨創的一種陣地防御形式,一般由多個可單獨作戰的地下堡壘縱向布設而成。當前一個堡壘遭攻擊時,后一個堡壘始終保持靜默;當前一個暗堡被攻破時,后一個暗堡立即開火,使我遠征軍淬不及防。這樣的多聯體堡壘,多布設在我遠征軍必經的一些險要通道上,曾給我反攻部隊造成許多重大傷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帽坡戰場遺址。</span></p><p class="ql-block">紅帽坡是戰后起的名字,原名“大腦子梁子”,為日軍松山主峰的側翼主陣地。</p><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中國遠征軍為了奪取圍攻松山主峰的落腳點,組織兵力對該山梁實施重點突擊,經過雙方慘烈撕殺及干百發炮彈的反復轟擊,將該山梁陣地徹底翻犁了一遍,以致原來綠色的山頂全被夾雜著血肉的紅土覆蓋,象戴上一頂紅色的帽子。人們為此將其改稱為“紅帽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軍在松山的陣地共有七個主堡,分布于松山主峰、滾龍坡、大埡口、長嶺崗,每個據點一兩個主堡,主堡兩側又構筑若干個子堡,陣地前構筑側射潛伏小堡,用交通壕(部分有蓋)相連接。日軍主堡入口一般在作戰壕內側,挖一個地洞,距主堡十多米,洞口寬度90厘米,需彎腰進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挖掘的“松山主峰爆破坑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采用坑道作業爆破,圖中這一巨大的落坑就是子高地爆破后留下的兩個落坑之一。由頑敵辻義夫大尉率領的75名日軍士兵,爆破之后有四人震昏被俘,其余全部被炸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采用坑道作業爆破,圖中是子高地爆破后留下的第二個落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關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拾階而上去瞻仰中國遠征軍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下,中國遠征軍雕塑群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陵乃中國抗日戰爭滇西抗戰主戰場,載中國遠征軍和民眾之記憶,彰顯了民族團結之精神。松山戰役遺址經70余年風雨如昔,英雄氣概歷久而益彰。建遠征軍雕塑群于松山正宜其地,壯共御外辱聲威以騰飛恰逢其時。</p><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雕塑群由夏裝士兵、秋冬裝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戰車、女兵、盟軍、老兵、戰馬、將軍、駐印軍計12個方陣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塑成。群像兵種齊全、結構完整、情態逼真、氣勢弘恢,極具感染力與震憾力。</p><p class="ql-block">雕像由廣東佛山雕塑藝術家李春華先生制作捐贈。雕塑群占地總面積約17400平方米的基礎部分由龍陵縣人民政府投資建設。工程歷時一年有余,于2013年9月3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裝方陣共有51座士兵雕像,中國遠征軍官兵穿著的夏裝比較單薄,一部分士兵還穿著草鞋,裝備主要是美式和英式。為了把日寇趕出國門,遠征軍將士奮勇殺敵,肩負保衛疆土,收復失地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裝方陣有63座士兵雕像,冬裝方陣有50座士兵雕像。秋裝較厚,冬裝厚實,戰場上,這些士兵永遠沖在最前面,他們最能吃苦耐勞,也是犧牲最多的。遠征軍數萬將士的熱血灑入了滇西大地,是那么的悲壯、慘烈,他們是所有國人都應該敬仰與銘記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娃娃兵方陣由21座小兵雕像組成,這些遠征軍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據一張真實的歷史老照片為藍本設計的,雕像身上的裝備也依據照片。照片是1942年遠征軍入緬抗擊日寇時在滇緬公路邊美軍記者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寇入侵,國難當頭,約7,000名娃娃兵加入了抗日隊伍,當年的他們,最小的9歲,最大的也只有15歲。起初,因為年紀小,只能在部隊里負責后勤工作;后來隨著戰事慘烈戰士陣亡而兵力不足,娃娃兵們義無反顧地沖鋒陷陣,他們中的許多人為民族解放奉獻了年幼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望著這些身材還沒有槍高,穿著成人軍裝的孩子們,止不住淚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位遠征軍小兵名叫李占紅(音),貴州人,當時只有13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跪射兵方陣由30座跪射士兵雕像組成,士兵手里的武器是毛瑟手槍,又叫盒子炮、駁殼槍,由德國研制,中國仿制并在抗日戰場上廣泛使用,是一種威力大、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武器,可單發,也可連發。連發射擊,須將木制槍匣安裝到槍身上,托槍以控制槍口上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炮兵方陣由30座炮兵雕像組成。中國抗戰物資大部分靠外援,這些士兵操作的迫擊炮由當時的盟友美國援助。迫擊炮是一種曲射火炮,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易于操作,且有死界小、射速快、威力大等特點。適合在較復雜的地形或惡劣氣候條件下使用,可以消滅遮蔽物后的敵人,摧毀敵障礙物及輕型土木工事,為步兵開辟道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兵方陣由28座雕塑組成,每座雕塑代表一位在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遠征軍老兵?。這些雕塑突出展示了如付心德、劉桂英、鮑直才等28位在世的中國遠征軍老兵,旨在表達對他們的關懷和對中國抗戰歷史的深刻理解,讓后人銘記遠征軍的悲壯歷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約瑟夫 ? 史迪威 (Joseph Stilwel)將軍生平介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星上將</span>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約瑟夫 ? 史迪威雕塑則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軍上將<span style="font-size:18px;">孫立人</span>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軍中將<span style="font-size:18px;">霍揆彰</span>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陸軍一級上將</span>黃杰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軍中將宋希廉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軍中將李彌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陸軍中將王凌云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戰車方陣由兩輛威利斯吉普車雕塑徂成。威利斯吉普車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威利斯汽車公司研制的一款軍用越野車,車身高度不超過85厘米,便于隱藏,選用低壓輪胎、四輪驅動,吉碧車速度快、自重輕,便于運輸、通過性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戰馬方陣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順光下的遠征軍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山戰役紀念碑,高聳入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雕塑群園區一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懷著沉重、悲壯又敬仰的心情離開雕塑群園區,在出口處等待回龍陵縣城的專線車。</p><p class="ql-block">眼前,藍天白云,山巒起伏,山腳下一派田園風光,不禁想起名句?“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而這一切卻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在1944年進攻松山,歷時95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span>傷亡7773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慘烈代價</span>,殲滅日軍1288人,最終艱難地成功收復松山,拉開了中國大反攻序幕,用鮮血與生命立下赫赫戰功。</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我們,只有銘記整個滇西抗戰這段歷史,銘記先烈,才能不忘初心,筑夢未來。</p><p class="ql-block">行筆至此,想到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花好月圓之際,緬懷先烈<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甚</span>。</p><p class="ql-block">愿世人,珍愛和平,遠離戰爭,讓戰爭走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一并感謝所有垂注拙作的新老朋友們,恕我不一一致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謝我先生的照片,為我的美篇增光添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梁河县| 和硕县| 黄冈市| 肇东市| 肃宁县| 略阳县| 新泰市| 南汇区| 农安县| 山东省| 新竹市| 大英县| 广州市| 贵南县| 阳新县| 阿荣旗| 垦利县| 泾阳县| 南开区| 永仁县| 云南省| 木里| 郴州市| 临澧县| 乃东县| 日照市| 钟祥市| 唐山市| 拉萨市| 广宗县| 西林县| 湖口县| 凤城市| 宝坻区| 安塞县| 什邡市| 宁津县| 沈阳市| 尼玛县|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