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山市是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中山原名“香山”,在古代為孤懸于珠江口外伶仃洋的島嶼。因境內五桂山多奇花異卉,故曰“香山”,也因盛產沉香而得名。1925年,為紀念偉大的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更名為中山縣;1983年設中山市,1988年升地級市。</p><p class="ql-block">中山市四季如春,氣候溫和,適合居住和旅游,這里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孫中山故里(國家AAAAA景區)、中山詹園(國家AAAA景區)、中山市博物館等,我們連續兩年在這里過春節,游覽了一些地方,將景點拍攝的照片制作成美篇,以留作紀念和分享。</p> 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p class="ql-block">孫中山故居是一幢赭紅色二層三開間的磚木結構樓房,1892——1895年,孫中山經常在這里生活、行醫和從事革命活動,1912年他辭去臨時大總統后回鄉也在此小住。</p> 孫中山演講廳 翠亨民居展覽 <p class="ql-block">此為仿建翠亨村“朝議第”楊宅的部分建筑。</p> <p class="ql-block">火燭車,又叫滅火車、救火車。</p> <p class="ql-block">為了保護孫中山故居及其文物環境,紀念館利用鄰近孫中山故居的民房,復原、仿建了部分清末民初的民居,立體再現了翠亨村當年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使人們更深刻地了解這位偉大人物成長初期的歷史環境,同時也讓觀眾領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部分民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警世鐘(直徑1.2米,高2米),在警世鐘的正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孫中山先生的親筆手跡“共進大同”。</p> 孫中山紀念館 宋慶齡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有一口“中山鼎”,座落在孫中山故居與紀念館之間的空地上。中山鼎口徑1866毫米,高1925毫米,銘高590毫米,基座寬度1925毫米,分別代表孫中山先生的出生、逝世時間、享壽年數以及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年份。</p> 楊殷故居展示區 辛亥革命紀念公園 辛亥歷史記憶墻 二、孫中山紀念堂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堂,位于中山市石岐區的孫中山紀念堂公園內,于1982年2月動工,1983年10月正式落成。它的建造得到了香港知名人士郭得勝的慷慨捐贈,價值港幣1000萬元。</p><p class="ql-block">這座紀念堂的設計獨具匠心,從高處俯瞰,其形狀像一個“中”字,而從地面平觀,則像一個“山”字。這座建筑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和西方建筑元素,外觀宏偉壯觀,是中山市的歷史瑰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同志生前親自為紀念堂題寫了“孫中山紀念堂”這六個剛勁有力的大字。</p><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堂共有兩層,一樓主要展示了宋慶齡的生平故事,二樓則展示了孫中山先生以及其他華僑的生平故事。由于目前正在整修,不能入內參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三、孫文紀念公園 <p class="ql-block">孫文紀念公園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面,坐落在中山新十景“興中綴錦”上。1996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辰之日全面竣工開放。這個公園的牌匾由臺灣著名書法家、嶺南派國畫大師歐豪年教授書寫。</p> <p class="ql-block">從公園的正門穿過用花崗巖雕刻筑就的公園牌坊拾級而上,便進入了公園的革命紀念區。在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翠挺拔的龍柏以及6支高大的華表,整個環境顯得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沿著花崗巖臺階拾級而上,很快就到達山頂的平臺,此時,孫中山先生頂天立地的高大、威武的塑像便呈現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站在孫中山先生塑像的旁邊,向四周瞭望,高樓林立,充滿現代化動感的中山城區一覽無遺。</p> 四、中山市博物館 <p class="ql-block">中山市博物館,是中山市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主體建筑分為地下二層、地上三層,內有中山歷史陳列館、中山華僑歷史博物館和臨時展廳等。</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唐紹儀在南京總統府前合影。</p> 首批興中會會員。 <p class="ql-block">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誓地圖片。</p> 中國同盟會支部分布圖。 <p class="ql-block">孫中山與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留學生合影。</p> 孫中山與有關人員的合影。 <p class="ql-block">容閎與孫中山赴美留學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著《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p> 五、孫文西路步行街 <p class="ql-block">每座城市都有一條濃縮時代記憶的街道,在中山,就有這樣一條集歷史底蘊與煙火氣息于一體的步行街,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原名迎恩街,現在叫孫文西路步行街,成為中山人民休閑娛樂的首選之地。</p> <p class="ql-block">1893年春,在廣州西關冼基設立東西藥局,之后再在石岐西門口(今孫文西路46號附近)開設中西藥局。中西藥局是石岐最早并具規模的西藥店,也是孫中山行醫治病并進行民主革命的場所之一。這里就是孫文西路步行街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孫文西路是我國最早建成的一批步行街之一,全長500余米,現存的建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建的,風格是歐式與嶺南騎樓的混搭,置身其中,有一種小澳門的感覺。</p> 六、中山公園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園,位于中山市石岐區的煙墩山內。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此處被辟為中山公園,園內翠竹夾道,古樹參天,是一個漂亮的山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園”四個大字由中山籍革命前輩,在中山淪陷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五桂山革命斗爭的歐初同志題寫的。夜晚的霓虹燈讓中山公園的入口處顯得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在公園的半山腰,有一座由華僑捐建的中山紀念亭,建于1948年,紀念亭四角八柱,呈長方形,亭上的前后兩邊都有牌匾:前面有“中山紀念亭”,后面有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下為公”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煙墩山塔原稱阜峰文塔,位于中山公園內的煙墩山頂。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知縣蔡善繼倡建,1952年、1983年重修。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p> 七、中山影視城 <p class="ql-block">中山影視城,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旁,是集旅游觀光、愛國主義教育和影視拍攝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游區。2001年,由中山市人民政府投資1.5億元興建而成。2006年,中山影視城當選中國十大影視基地。</p> 陸軍軍官學校 總統府 中山陵 中山近代名人館 八、逸仙湖公園 <p class="ql-block">逸仙湖公園位于中山市石岐區繁華的中心商業地帶,東臨湖濱路,南倚煙墩山。公園的前身是一片農田和水塘。1959年,由中山當地的干部群眾義務勞動開挖而成,所以又被稱為“人工湖公園”。1988年,市政府投資近300萬元進行了調整和改造,為了紀念一代偉人孫中山,就把“人工湖公園”更名為“逸仙湖公園”。</p> 九、中山詹園 <p class="ql-block">詹園又名中山大宅門,位于中山市南區北臺村。是目前嶺南地區最大的私家古典園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詹園占地百畝,1998年始建,歷時5年。由園主黃遠新先生親自設計為父母建造一處淡雅精致、頤養天年的靜心居所,為了彰顯嚴愛、永志慈恩,園主以父名命橋名,以母姓冠詹園。今日的詹園已逐漸形成《一山一水一庭園 亦詩 亦畫 亦休閑》的珍貴藝術景觀。</p><p class="ql-block">詹園建筑以蘇杭園林為基調,綜合古典園林之精髓,強調嶺南水鄉的布局脈絡,結構簡潔而凝重,風格古樸而灑脫。并使湖州山、北溪河等自然風光與詹園建筑構成一體,形成天人合一的建筑風格。進入詹園,處處有養眼之境,處處引人遐思,已成為可居、可游、可賞的珍貴藝術景觀。</p> 舜帝寶殿 善源橋 孔學堂 四合院 <p class="ql-block">美篇中文字的表述,部分通過網上查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故城县|
逊克县|
桂林市|
普格县|
班玛县|
祁阳县|
鄂托克前旗|
五河县|
大同市|
舟山市|
天等县|
高平市|
永安市|
盐源县|
龙井市|
隆化县|
龙山县|
临洮县|
明水县|
绍兴县|
会同县|
汉川市|
蓬安县|
阿勒泰市|
泗阳县|
秭归县|
萨嘎县|
海淀区|
定兴县|
大宁县|
乐安县|
陆河县|
三台县|
谢通门县|
新绛县|
东丽区|
阜城县|
阿瓦提县|
阿克苏市|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