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國的海防建設肇始于明代。明朝初年,日本海盜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進行武裝掠奪和騷擾,沿海人民不堪其擾,歷史上稱為“倭寇”。為了抵御倭寇,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沿海地區設立一系列衛、所(明朝的軍事機構),建立水軍。北起遼東,南至海南島共設衛五十四個,千戶所一百二十七座。深圳的大鵬所城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大鵬守御千戶所正式設立,管轄范圍為包括大鵬半島在內的廣闊海域,是明朝在南海的重要防線,同時也是明清兩代中國海防的軍事要塞。有著“沿海所城,大鵬為最”之稱。建城以來,大鵬所城一直擔負著深港地區的海防安全,歷史上多次抵御和抗擊了倭寇、葡萄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入侵,是明清時期反抗外侮、捍衛主權的主要海防堡壘之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海防軍事城堡之一。</p><p class="ql-block"> 而今,大鵬所城雖歷經600多年風雨,但仍完好地保留著舊時的古廟、古城樓、古民居、古宅院、古街道、古糧倉等古代建筑遺址。大鵬所城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勝地和文化遺產,是國內現存最完好的明清海防衛所遺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鵬所城,地處深圳大鵬半島中部,北靠排牙山,南臨大亞灣,因隔海相望的大鵬山而得名。“所城”是明代最基層的軍事單位。明清時,在深圳地區建有兩個所城,一個是南頭的“東莞守御千戶所”,一個就是現在的大鵬所城。大鵬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全稱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城”。深圳的別稱:“鵬城”即來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大鵬所城作為一個衛所城池,在規劃布局上體現了四方城、中軸對稱、衙門居中等中國古代傳統城建理念。所城平面呈倒梯形,十字街貫穿全城,街道規整,軸線分明。↓</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城門樓?:</i>大鵬所城共有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西門、南門和北門。每座城門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守衛功能,例如東門名為“迎恩門”,是古城的正門,迎接朝廷使者和重要賓客。這些城門樓不僅是古城的出入口,也是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南城門:</i>南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稱“振武門”,清康熙年間改名為“南門”。城門之上設有敵樓一座,面向大亞灣海域。</p><p class="ql-block"> 我去的時候正值南門在大規模的維修,整個城門除門洞外基本被遮擋,未能一睹。此圖為網絡下載。↓</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北城門:</i>北門因為風水的緣故,大鵬所城在建城約200年后的明萬歷年間便堵上了北門,通行功能不再,游人到此止步。↓</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東城門:</i>東城門名為“迎恩門”?。原為古城的正門,主要用于迎接朝廷使者和重要賓客?。如今城樓上的敵樓被開辟為茶館,有點另類。假想一下,當年諸葛亮如果在此邊扶琴邊喝著茶,嚇退司馬懿,該是何等的愜意呀。↓</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西城門:</i>相比較其他幾個城門,西城門要頹敗不少,城墻上的敵樓已不見蹤影,城門洞也顯得比較凌亂,全無往日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東城門舊時為迎接朝廷使者主城門的話,那南門則是今天游客進入大鵬所城的主要入口,因為南城門靠近停車場,大多數的游客都是從南門進入古城,我亦是從古城南城門入的城。↓</p> <p class="ql-block"> 入城后第一眼看見的這家郵站,郵站不大,但歷史上曾經為無數人傳遞過信息,如今孤立于街頭之一隅,成為歷史遺跡。↓</p> <p class="ql-block"> 走進古城后沿著中軸線上老街一路北行,只見兩傍的每一座老屋都充滿著時光的沉淀,流淌著歲月的氣息,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歷史長河的畫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不同于其他古城古鎮,古城保持了原始的布局,未進行大的開辟和擴建。那窄窄的、彎曲的街巷,那錯落不齊,大小不一的房子,都刻入了古韻的精髓,無一不令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街巷的交匯形成了新的生活節奏,如今所城里的茶舍、咖啡屋、小飯館、城內糧倉,新的文化元素在舊建筑中重新生發出來,互為映襯,為大鵬所城帶來一種活力,舊建筑的魅力也在新的時代中綻放。↓</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被歲月打磨的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出了歷史的回響,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古鎮的寧靜與古樸,定能讓你的心靈得到前所未有的洗滌和平靜。↓</p> <p class="ql-block"> 目前所城內尚有近十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建筑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其街道格局,民居風格都是明清時期遺存,城內有具重要文物價值的民居建筑十七座(間)。↓</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鵬所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歷史上為守衛祖國的南疆所作出過的不朽業績。六百多年抵御外侮的歷史,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如明代的武略將軍劉鐘、徐勛,清代的賴氏“三代五將”、劉氏“父子將軍”等十幾個將軍和提督,所城因之享有“將軍村”的美譽。將軍多,自然將軍府第就多。原來所城內20多處重點文物建筑中,最多的是將軍府第,據大鵬所城導游圖標注,共有明清兩代的11處將軍府第。為此,大鵬所城將軍第也是中國四個將軍第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賴恩錫將軍第:</i>賴恩錫,深圳大鵬人,生于1824年,三代五將之一,賴世超孫,賴信揚將軍第六位兒子,賴恩爵堂兄弟。恩錫青年時入伍,他天資聰慧,勤習武功,入伍后不久升任把總,而后有升千總,一年后提升為水師候補游擊,屢戰屢功,曾多次受獎。清同治年間晉升為福建晉江鎮臺,賞賜藍頂花翎,正二品官銜。↓</p> <p class="ql-block"> 景區似乎對賴恩錫府第不夠重視,堂堂的將軍府邸,如今卻成了服裝店,花花綠綠的服裝與古樸的將軍府很不協調。↓</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賴世超將軍第:</i>又稱“賴氏祖屋”,位于大鵬所城賴府巷,始建于清代早中期??。賴世超將軍是賴氏“三代五將”之一,道光十年任閩粵武舉考官,誥封武義都尉,官至廣東瓊州鎮總兵官,封武功將軍,正二品?。整座建筑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堆瓦屋面,硬山頂,為清中期府第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賴英揚府第:</i>賴英揚(1779-1840年),賴世超之長子,字虎臣,又名英揚,號云臺。據《新安縣志》《陽江志》《惠州府志》等載,賴鷹揚初任大鵬營外委,因緝捕海盜有功,升補把總。↓</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賴恩爵將軍第:</i>位于大鵬所城南門右側內,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建筑規模宏偉,門首橫額楷書“振威將軍第”五個大字。門前有一對抱鼓石和一對石獅。檐板、梁枋等飾金木雕刻,上繪人物故事、花鳥草木及墨書詩詞等。↓</p> <p class="ql-block">? 賴恩爵(1795-1848),字簡廷,是大鵬所城人。他是清朝著名的軍事將領,被譽為“三代五將”之一,因其家族在清朝三代中出了五位將軍而聞名。1839年,賴恩爵在九龍海戰中指揮中國水師擊敗英軍,取得鴉片戰爭首戰的勝利?。這場海戰不僅展示了中國人民誓死守護家園的決心,也讓他獲得了道光皇帝的賞識,被封為“呼爾察圖巴圖魯”(勇士)并賜予“振威將軍第”?。↓</p> <p class="ql-block"> 振威將軍第建于1844年,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為側門內進,三套三進三間。兩間前長廊有月門想通,地面鋪磚,墻石腳青磚結砌。↓</p> <p class="ql-block"> 入將軍第,只見四周高筑圍墻,院落規模宏大,擁有數十棟屋宇、廳、房、井、廊、院等,牌匾眾多,足見這座宅邸的輝煌往事。↓</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劉起龍將軍府第:</i>大鵬所城南門街有座保存完好的劉起龍將軍府第,是一座清代中葉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整個府第呈不規則梯形,門首有“將軍第”石匾。?是大鵬所城里規模第二大的將軍府。↓</p> <p class="ql-block"> 劉起龍,字振升,生于1772年,是大鵬城人。他自小生長在海邊,熟習水性,精通駕船操櫓駛舵,航行海上,對水路風向、暗礁淺灘了如指掌。劉起龍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績,在清道光年間被授予振威將軍的稱號,官至福建水師提督?。↓</p> <p class="ql-block"> 該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府第布局為側門內進、中心一間為住宅,三進三間,二廳、一天井、六廂房。左為后院,內有前后廂房四間,天井一個;前有長廊,當中一間與后院有門相通。墻身石腳青磚結構,木架梁、石柱礎。屋頂結構為硬山頂,中有灰脊,屋檐板雕刻花鳥草木、人物等題材畫。↓</p> <p class="ql-block"> 將軍府第的后花園,花園不是很大,但打理的井井有條,婀娜多姿的花朵,掩映在青翠欲滴的綠葉中,構筑了一幅寧靜又生動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大鵬糧倉:</i>始建于康熙年間,續建于雍正年間,是古代軍隊的糧倉,用于屯放軍糧。如今,大鵬糧倉被改造成海防博物館,以展示大鵬所城及深圳地區的海防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大鵬糧倉的建筑風格獨特,具有室外平行的砌體拱形屋頂,與室內相同的拱形空間相呼應,展現出一種結構上的邏輯美。↓</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左堂署遺址:</i>又稱左營署或縣丞署。左堂署遺址類似于縣府衙門的軍事辦公場所,歷史上的它管轄近百個村莊,同時兼管大鵬協軍糧。縣丞作為文官名,正八品,新安縣丞駐大鵬所城,隸屬新安縣令。↓</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百家祠:</i>百家祠位于南門街北端,原為趙公祠,在清代嘉慶《新安縣志》的地圖上就有記載,所以說這個祠堂的歷史至少有200年。祠堂坐北朝南,院子邊上有十二生肖石像,石像上方刻著百家姓,每個人的姓氏都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天后宮:</i>天后宮是祭祀海上保護神天后(媽祖)的廟宇,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位于所城西門內。幾百年來,天后宮香火鼎盛,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三為天后生日,且每隔五年舉辦一次隆重的“打醮”活動。相傳清代名將劉起龍和賴恩爵以及大鵬營的參將、守備、千總等軍官常到天后宮拜祭。↓</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較場尾:</i>較場尾位于大鵬銀灘路東、鵬飛路南至龍旗灣之間狹長的海濱地帶,北面與大鵬所城相鄰,建村歷史已有300年左右。公元1394年明廷設立了大鵬所城,官兵在所城東較場(古時練兵場叫“校場”訛為“較場”)練兵。后因官兵增多,練兵的場地不足,于是在所城西開建了西較場,較場尾村因位于西較場尾部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較場尾面向龍旗灣,與南澳新大及七娘山隔海相望。海岸線約3000米,岸邊為沙灘,退潮時最寬約50米,沙質一般并夾雜少量石塊,可以游泳。沙灘外是淺海,潮間帶最寬處達1公里,退潮時見底,可以撿拾海產。↓</p> <p class="ql-block"> 時值冬季,雖說深圳的冬天沒那么寒冷,但也不下海嬉水的時節,岸邊上,一艘艘游艇排列成行,靜靜的等待著游人垂顧。↓</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較場尾民宿:</i>改革開放后,較場尾的原住民大部分陸續搬離村子,民房大量空置。近年來隨著大鵬濱海旅游業不斷升溫,民宿業迅速發展。較場尾民宿在深圳乃至珠三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為大鵬新區旅游業發展的一張名片。↓</p> <p class="ql-block"> 自2007年第一家民宿入住村落后,在之后的十年間,較場尾迅速吸引了各地的民宿主。爆發式的增長讓體量不大的村落擠滿了四百余家民宿。如今穿梭在巷子里,游覽這些色彩艷麗,主題多樣的民宿是較場尾必游項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每一家客棧都獨具特色。每一家客棧從外墻裝飾、家居裝潢、還是園林庭院上的設計都各不相同。鮮花、搖椅、木柵欄以及可愛的電單車都是文藝青年攝影及休閑的必備之物。↓</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里,眼前是各種顏色的相互碰撞,顏色靚麗、造型不一的房屋,打造出溫馨度假氛圍,入住于此,面朝大海,波濤聲聲,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u> 滄海桑田,時代變遷,如今的大鵬所城隨著屯戍的鼓角遠逝,已卸下軍事重任。歷代修筑的古城墻,身披百年褶皺,獨自向游人敘述著那舊時的一幕幕壯烈征戰史。回望來路,一笑滄桑似夢。</u></i></p> <p class="ql-block">圖片:宋老頭</p><p class="ql-block">編輯:宋老頭</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頭(部分景點介紹摘自網絡,謝謝網絡作者!)</p> 謝謝您的瀏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郓城县|
泽库县|
哈巴河县|
同心县|
汝南县|
元阳县|
三原县|
钦州市|
安义县|
来宾市|
衢州市|
碌曲县|
六枝特区|
济阳县|
丹阳市|
板桥市|
河南省|
同德县|
右玉县|
墨玉县|
三台县|
淮安市|
庄浪县|
喀喇沁旗|
沙雅县|
泰兴市|
天峨县|
巴塘县|
朝阳市|
息烽县|
崇州市|
和林格尔县|
古田县|
罗平县|
阜宁县|
宁城县|
永兴县|
彭阳县|
得荣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