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兩個人的建水

西風攜雨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兒梧桐是從西雙版納乘高鐵經玉溪到建水的,由于事前沒計劃,臨時抓票(站票),經歷了大半天時間才到。</p> <p class="ql-block"><b>“雙龍橋”</b>(西門外約4km)建水名片之一,屬于想多待些時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水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彝族語稱惠歷,意為大海,漢語譯為建水。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南詔國在此筑“惠歷”城,至今已有1200年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建水縣位于紅河中游北岸,是紅河州下轄的一個縣。建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還記得廣東的潮汕被稱為“海濱鄒魯”嗎?都是文教昌盛禮儀發達之地啊。</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酒店</span>在古城外(電梯空調便宜),進城最近的是北門:永貞門(覲光樓)。聽說沒多遠,不耐煩等公交,我們就走了過去,進城直奔名氣最大的“朱家花園”,進園子的時間是16:45,參觀了差不多2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北門(“永貞門”、覲光樓)“永貞”寓意著長久的福澤與正道,希冀著建水城的繁榮與安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朱家花園</b></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園由清末鄉紳朱渭卿兄弟建造,其家族祖籍湖南省麻陽縣(那個冰糖橙的麻陽?),明代遷入建水居住,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作和悉心經營,逐漸發展成為地主兼商人。</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園從光緒年間開始興建,歷時三十年,至宣統二年落成。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br></p> 朱家花園整體示意圖(正門在西,莊園坐南朝北) <p class="ql-block">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的變通組合體。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房屋214間。(抄說明書)</p> “循規蹈矩” 菊苑 竹園 梅庭 祠堂 戲臺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園原來占地約為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千多平方米。除家宅、宗祠外,還有大量園田附屬。</p> <p class="ql-block">花園內的建筑裝飾、詩詞楹聯等都體現了朱氏家族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的道德禮儀觀念。</p> 光遠亭 有時間坐在園子里靜靜地待一會兒,感受一下在這遙遠的西南邊陲,有著這樣一個堪比大觀園的地方……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園以其特有的建筑風格和朱氏家族的傳奇故事深受游客的喜愛,一直是建水最受歡迎的景區。很多專家學者考察研究后認為,其歷史價值和游覽價值與山西平遙的喬家大院相比毫不遜色。</p> <p class="ql-block"><b>建水古城旅游景點示意圖</b> 臨安古城里的主要景點有:朱家花園、孔廟、臨安府署、學政考棚、朝陽樓(東門)、玉皇閣(崇文塔)、天君廟、指林寺和朱總司令舊居等,我們大部分都參觀了,走馬觀花而已。城外較為近便的去了大板井、雙龍橋、鄉會橋、鄉會橋火車站、團山民居、五龍湖等。一共用了4天時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大板井</b></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內有上百口水井,其中大板井被稱為“滇南第一井”,水質清澈甘甜,從前是建水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p> <b>大板井</b> 該井還被雅稱為“溥博泉”,就是取自儒家經典《中庸》中“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這句話中的“溥博”形容水的廣闊無垠、源源不斷,與大板井的水質清澈、永不干涸的特點相契合之意。 自清晨開始,到大板井取水的人們絡繹不絕,自古以來,每天車載人擔,終不見絕…… 而且不論冬夏,當場就喝,還少有鬧肚子的……據《云南通志》記載,溥博泉在城西半里,俗稱大板井,水潔味甘,供全城之飲。 <p class="ql-block">大板井的院子里,還有一個博物館,附帶茶館,陳列著有關內容,有時間值得一看;井水煎茶,更值得一嘗。</p> <b>板井豆腐坊 </b>大板井院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曾氏豆腐坊”,曾記板井豆腐坊是建水西門豆腐的代表,傳說其制作技藝起源于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傳承六代。這家豆腐坊因使用大板井的井水制作的豆腐細膩嫩滑,口感極佳而聞名,其豆腐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進去看看,還能到樓上花錢品嘗各種豆腐制品,真有喜歡的也可以在樓下的銷售部買些各種各樣的產成品帶回去……也許是更重要的,是樓上有關“曾氏豆腐坊”前世今生的詳細介紹,旅游的項目之一不就有“探秘”嘛。</p> <p class="ql-block">離開大板井,沿去團山的公路前行,就到了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莊鎮白家營村,</span>建水名片之一的“雙龍橋”。雙龍橋,由于跨瀘江河與塌沖河交匯處,兩河蜿蜒如龍而得名,俗稱“十七孔橋”。</p> <p class="ql-block"><b>“雙龍橋”</b>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是一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橋體形如長龍臥波,與遠處文筆塔遙相呼應,暗含“鎖水聚財、文運昌隆”的民間信仰。</p> 請把手機橫過來看…… <p class="ql-block">我非常喜歡看這座古橋,如果有機會再來建水,爭取住在村子里,以便晨昏暮早晴風雨霧地看……</p> 我們在這里的時候,天氣陰冷,下車照相,凍得夠嗆…… <p class="ql-block">等我們從團山回來的時候,太陽出來了一點兒,就停車又照了兩張……</p> <b>“鄉會橋”</b>鄉會橋建于清代嘉慶十九年(1814年),是建水地區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br> 該橋是一座三拱石孔橋,橋上建有對稱式長廊建筑,這種風雨廊橋在建水地區是獨一無二的。 古時候建水學子赴臨安府參加鄉試、會試,鄉會橋是必經之路,橋上的文星閣供奉著科舉之神“文昌帝君”,寄托著學子們的祈愿。 <b>“鄉會橋火車站”</b>鄉會橋附近有一座中西合璧的車站,主體建筑為法式風格,屋頂則采用了滇南民居的青瓦設計。<br> 火車站建于1936年,是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個碧色寨到石屏鐵路的重要站點之一。這條鐵路的建設標志著中國鐵路史上的一次重要嘗試,體現了當時地方工商業者自籌資金、自主經營的精神。這座車站的保護,很好地體現了今人對歷史的尊重和珍惜。<br> 車站里面附設一個西式餐吧,各地小資可以在此……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團山民居</b></p> <p class="ql-block">團山民居位于建水縣西莊鎮團山村,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傳統古村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居由傳統的漢族青磚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漢彝結合的瓦檐土掌房三類建筑組成,已入選2006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名錄。</span>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學者。如果有興趣,還可以乘建水特有的米軌小火車從城里直達這里。</p> <p class="ql-block">團山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團山村東寨門</p> <p class="ql-block">團山民居導游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最初來到團山的,是張氏高祖張福,原居于江西饒州府鄱陽縣許義寨。明朝洪武年間,因貿易經商來到臨安,后定居團山。</p><p class="ql-block">張氏家族在團山村繁衍生息,成為當地望族。期間曾因個舊錫礦開發興旺,后又因時局動蕩衰落。</p> <p class="ql-block"><b>將軍第 </b>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因房主張和在“辛亥臨安”起義中平匪有功,被云南都督蔡鍔委任為國民革命軍第四營營管帶兼稽查員,并授予“將軍第”匾額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b>張家花園 </b>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是團山民居中規模最大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張氏家族的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百忍”家風,強調忍讓與和諧,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形成了淳樸的民風。張氏家族的“百忍”家風源自唐代張公藝,他以“百忍”為家訓,強調家庭和睦、相互體諒與忍讓。這一家風在張氏家族中代代相傳,成為家族的精神支柱。<br> <p class="ql-block"><b>張氏宗祠 </b>宗祠建筑風格簡樸,正堂懸掛"繩其祖武"匾額,墻上嵌有團山張氏的原始族譜,石碑上記錄著始祖張福及各支系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宗祠是張氏族人議事和定期祭祖的場所,也是聯系族人的紐帶。昔日村中凡舉行重大活動或調解糾紛,均在宗祠內進行。</p> <p class="ql-block"><b>團山村史館 </b>張氏家族重視教育,歷史上出過許多文武人才,對當地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家風良好,族中好學上進之人甚多,歷史上出過千總、都司、營管帶、將軍、貢生、太學生、州學等約20多人。解放后團山村同樣走出了教育廳長、教授、音樂家、碩士研究生、中學校長、高級教師等時代人才。</p> <p class="ql-block"><b>村寨北門(內)</b></p> <b>村寨北門(外)</b> <p class="ql-block"><b>大成寺 </b>村里的一個寺廟,始建于清雍正年間。</p> 供奉著彌勒菩薩 <p class="ql-block"><b>大井 </b>寺前的這口古井,直徑4米,深5米,約建于明代,井水從未干涸,一直是村民的主要飲水源;民國時期,張氏后人張瑞圖個人出資重修,始稱“大井”。</p> <p class="ql-block"><b>秀才府 </b>建于清光緒末期,光緒三十三年(1907)竣工。因屋主張桂金、張桂明早年參加臨安府學考試,分別獲貢生、庠生,被村民稱為“大秀才"“二秀才”,院落因此得名。后兄弟兩人棄儒經商,經營礦業,組建“天吉昌”商號,獲利頗豐,遂回鄉建房。(大門緊閉,未能參觀)</p> <p class="ql-block"><b>村寨南門</b></p> <p class="ql-block"><b>皇恩府 </b>建于光緒年間,原本是私人宅院,因主人張氏在喪服之后恪守禮節,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被封為安人,宅院也因此被賜名為皇恩府。</p> <p class="ql-block">院內</p> <p class="ql-block"><b>司馬第 </b>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擁有大小天井7個,房屋20間。? 房主姓毛,<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團山唯一不屬張姓的優質民居建筑。</span>因祖上曾獲得“司馬”稱號,其致富后,即刻“司馬第”匾額懸于門楣,激勵子孫奮發向上。</p> <p class="ql-block">一家門樓里面的歷史遺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臨安府署</b></p> 臨安府署是明清時期滇南地區的政治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臨安府署大門 <p class="ql-block">臨安府署銅沙盤</p> <p class="ql-block">南天保障 牌坊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后于2016年恢復重建。</p> <p class="ql-block">天南鎖匙 彰顯了臨安府在滇南地區重要的政治軍事地位,表明了臨安府是“滇南門戶”“邊微重地”。</p> <p class="ql-block"><b>忠愛堂 </b>府署核心建筑,明清時期知府復審州縣民事、刑事案件的地方。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后經歷了幾次較大規模的維修,現存建筑為2016年至2019年在原址基礎上保護恢復而成。</p> “公生明”坊,當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縣級以上的衙門都要建戒石銘,及至清代以出入不便為由,改作牌坊,以告誡官員“公生明、偏生暗”……屬于宣教警示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學政考棚</b></p> <p class="ql-block">建水學政考棚是明清時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長官提督學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臨安、元江、開化(今文山)、普洱四府學子舉行院試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學政考棚創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舊址在城內東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移建至現址。歷史上曾多次重建和修復,2020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為國求賢 建水在云南科舉考試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素有“臨半榜”之稱,意味著在云南科舉考試的中榜者中,來自臨安府的考生占了大約一半,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現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清帝國疆域》圖是看點)</span></p> 放榜 夸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建水文廟</b></p> <p class="ql-block">建水孔廟(文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孔廟,也是全國<span style="font-size:18px;">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的</span>第二大文廟。建水孔廟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經過明清兩代50多次增修擴建,形成了如今的規模。2000年,進行了第三次重建。</p> <b>建水文廟全景示意圖 </b> <p class="ql-block"><b>學海(泮池)</b></p> <p class="ql-block"><b>思樂亭(鰲亭)</b></p> <p class="ql-block"><b>洙泗淵源坊</b></p> <p class="ql-block"><b>欞星門</b></p> <p class="ql-block"><b>杏壇</b></p> <p class="ql-block"><b>大成門</b></p> <p class="ql-block"><b>大成殿(先師殿)</b></p> <p class="ql-block">大殿和樂隊</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廟古樂隊秉著傳承非物質文化,發揚傳統文化的宗旨,讓更多的人喜歡并了解這一傳統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p> <p class="ql-block"><b>孔子坐像</b></p> <p class="ql-block"><b>崇圣祠</b></p> <p class="ql-block"><b>元江府學</b></p> <p class="ql-block">東明倫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玉皇閣</b></p> <p class="ql-block">玉皇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屬道教建筑,因中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而得名。明永歷元年(1647年)因張獻忠所部攻破建水城池而被焚毀;清永歷八年(1654年)重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正殿。</p> 現存建筑為三進院建筑,包括山門、牌坊、正殿、兩廡、后殿、雷神殿、救苦殿、桂香殿、魁星殿及觀音寺、崇文塔等。 玉皇閣是信眾們虔誠供奉、祈愿福祉的神圣殿堂,供奉著玉皇大帝塑像,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場所。 <p class="ql-block"><b>崇文塔</b> 始建于元代,原名白塔,明代重修,改名為崇文塔。塔高20余米,是一座17層密檐式方形實心磚塔,保存完好。塔身由青磚砌成,雕刻精美,有蓮花、佛像等佛教元素,也有龍鳳、瑞獸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p> <p class="ql-block"><b>紫麒堂</b> 紫陶藝術館。建水紫陶是建水另一項著名的文化遺產。陶泥取自境內的五彩山,含鐵量高,使得陶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時有金石之聲。據當地茶人講說,建水紫陶與普洱茶是最佳搭配。建水紫陶不僅與普洱茶在地域有同根性,文化有同源性,功能上則不論沖泡或貯藏都更有適配性。</p> <p class="ql-block"><b>十二眼井 </b>又名扇井,因其井眼呈扇形排列而得名。位于建水臨安古城永寧街口,井深6米,水深兩米,始鑿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清末士紳楊春輝重修,是臨安古城歷史悠久,撥付盛名的古井。</p> 天長日久,井口堅石也被繩索磨出溝壑……始信鐵杵磨針。(問題來了:為什么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連打12眼水井?) <p class="ql-block"><b>古城東門</b>(迎暉門、朝陽樓)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北京天安門還要早建2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建水歷史悠久的象征之一,見證了建水的發展和變遷。樓上有展覽可看。</p> <b>南門</b>(阜安門、環翠樓) <b>西門</b>(清遠門、挹爽樓)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五龍湖</b></p> <p class="ql-block">建水城北有一處新修的人工景區,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p> 明媚的陽光下亞熱帶叢林中北方人無以言說的愜意……屬于想多待些時日的地方。 圖說“佛映蓮花島”就在這里,無人指認,不知哪里是…… 四周都是扶疏的林木,空氣好極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建水的美食</b></p> 建水也還是云南,也還是滇南,從彌勒、普洱、版納一路走來,還有什么吃的東西能吸引我們嗎?不捧不黑,直說個人真實感受……據說建水美食與當地的井文化、陶文化等緊密相連,比如用西門井水制作的燒豆腐,用建水特有的紫陶汽鍋烹制的汽鍋雞,等等,也都是建水深厚文化底蘊的體現。吃也得聯系上文化?也是醉了……我們在建水待了4整天,感覺至少要吃到這幾樣才算來過:汽鍋雞、草芽、烤豆腐(沾水)……。 <p class="ql-block"><b>味道臨安</b> 臨安路(西頭)這條街上的網紅店,上過央視的節目……人多顯擠,遺憾換家兒。</p> <p class="ql-block"><b>洪波米線 </b>這是古城一家糕餅店的小姑娘推薦的,說她們自己會經常去吃,是附近最地道的一家米線店。據老老板介紹,該店傳續了六代,現在傳到兒子手里,自己也就是打打雜、偶爾指導一下……特點嘛,也就是特別注意湯要好,米線要新鮮,分量無所謂足不足,反正免費加粉。我們要了草芽過橋米線,湯底濃郁,米線滑韌,草芽清脆,一人一小碗米線+雞蛋。(24元)</p> <p class="ql-block"><b>建水蝎子王燒烤店</b> 我們在這里吃到了熱火遍全城的烤豆腐,沾水的味道是一絕……通常是將專門制成的外硬內軟的小豆腐,放在炭火上慢慢烤制,直到表面金黃酥脆,內部柔軟多汁,再佐以各家秘制的“沾水”,的確是一道美食。據烤豆腐的大姐說,這里的豆腐即便不是曾氏豆腐坊的,也是大板井或是十二眼井(后面會說到)的水做的。(6元)</p> <p class="ql-block"><b>建水人家</b> 這也是一家上過央視的飯店(還拍過電視劇),我們在這里吃到了建水第一美味“汽鍋雞”。汽鍋雞是云南的經典名菜,建水的汽鍋雞更是獨具特色。這道菜以建水本地土雞為原料,采用建水特有的紫陶氣鍋蒸制,湯味鮮美,雞肉嫩滑。第二個菜是“玉荷花洋芋”,一種樹的花炒土豆泥,味道上也沒什么特殊的,就是清香,以前沒吃過。第三個“清炒草芽”,是建水一帶特有的一種水草(學名“白花羊蹄甲”)的根莖,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清熱除煩、利水消腫等功效。在建水,草芽最妙的吃法是搭配米線,制作成草芽米線,湯鮮味美,味道不錯;清炒則有點兒奢侈,不過清香脆爽是真的。(95元)</p> <p class="ql-block"><b>福籍菜</b> 梧桐問一位出租車司機:您家來客人或親友小聚經常在哪里吃?他就推薦了“福籍菜”(臨安路363號),一家以經營建水本土特色菜為主的餐館。我們就倆人,不能多點菜,就仨吧:第一個“福籍菌菇”,就是各種菌菇拌炒在一起,行。第二個“干炸排骨”,有點不一樣的清香,云南這個地方調料多,也不錯。第三個有點意思,叫“花生抽筋菜”,是個湯菜,主料是花生和抽筋菜(又稱繁縷,一種野菜,其質地鮮嫩,口感獨特);我還能接受,不過梧桐<span style="font-size:18px;">則</span>不以為然。(102元)</p> 建水古城及附近主要旅游景點示意圖(在網圖基礎上修改的,感謝原作者)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adef1lk" target="_blank">兩個人的彌勒</a></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儋州市| 章丘市| 浙江省| 清苑县| 武威市| 南宁市| 盖州市| 平潭县| 盐源县| 万山特区| 土默特左旗| 铜山县| 皋兰县| 陵川县| 洪洞县| 永安市| 图们市| 海口市| 湘潭市| 盐亭县| 澄城县| 民乐县| 罗甸县| 昌宁县| 襄樊市| 沅陵县| 双峰县| 无极县| 阿勒泰市| 陵水| 广平县| 汽车| 临沧市| 怀远县| 张北县| 会泽县| 玉树县| 沂源县| 诸暨市| 宿迁市|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