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混沌初開,黍稷肇始;黃壤厚德,糜谷孕靈。河曲有粥,其味獨絕:酸冽若朔風穿峽,溫厚如春陽融冰。觀其色也:金湯浮玉,云絮凝脂;嗅其氣也:窖藏陳韻,酵化玄機。一碗承千載農耕之秘,五味納九曲天地之精!</p> <p class="ql-block"> 溯其源流,渺渺難考:或言神農播谷遺法,陶罐封存;或傳戍卒苦守邊塞,漿米自酵。黃土窖深,菌群暗涌;石窯甕古,醴液潛滋。晨起老婆執木勺,攪動星月;暮歸漢子捧粗碗,飲盡風霜。酸粥之成,必待漿米罐內,炕頭溫藏:采糜米之精魄,汲黃河之渾漿,納地母之幽息,聚日華之烈芒。待罐口生白華如雪,啟封時酸香透八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若論其味,剛柔并濟:初入口如刀劈險峽,酸鋒凜冽;再回味似月照平沙,甘韻綿長。佐以腌芥辣,潑油烹韭花,可令鐵漢垂涎,蛾眉解頤。最是鄉愁蝕骨時,一匙入口,萬山崩雪:恍見娘娘灘頭蘆荻白,西口古渡夕陽斜;灶前娘親鬢如霜,柴門犬吠炊煙直。酸粥之味,非唇舌可盡道,乃以血淚釀鄉魂!</p> <p class="ql-block"> 至若民俗淵藪,更蘊玄奧:嬰孩初誕,以粥湯洗唇,祈其筋骨強健;游子遠行,攜酸漿為引,慰彼羈旅愁腸。社火祭神,必獻醴粥酬天地;河燈渡厄,且撒酸米饗魚龍。窯洞婚宴,酸粥壓席,寓白頭偕老之契;清明掃墓,粥酹墳塋,寄慎終追遠之思。一碗粥,百代俗,味滲黃土,魂系蒼生!</p><p class="ql-block"> 今觀河曲,古味彌新:酸粥館林立街巷,香飄四海;真空裝遠銷南北,情寄天涯。游子歸鄉,先索酸粥潤枯腸;賓客至誠,必薦此味洗風塵。更化民諺入戲文,融粥香入絲竹,二人臺唱徹《酸粥情》,非遺榜上添華名。昔者果腹充饑之物,今成文化圖騰之旌!</p><p class="ql-block"> 嗟乎!一粥之道,通于大道:酸中藏甘,似河曲人逆旅不言苦;樸極生華,如黃土地瘠薄偏產金。天地為甑,歲月作醅,熬煮出這—— 烈性的溫柔,苦難的芬芳,永恒的鄉愁!</p> <p class="ql-block"> 欣賞薛振齊教授《酸粥賦》評點</p><p class="ql-block"> 《酸粥賦》,是一篇充滿詩意與文化底蘊的賦文,它以“河曲酸粥”為題,從多個角度深入地挖掘了河曲酸粥的歷史淵源、獨特風味、民俗內涵以及文化傳承等,堪稱一篇文采斐然、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的佳作。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領悟:</p><p class="ql-block">一、主題深刻,立意高遠</p><p class="ql-block"> 文章以河曲酸粥為切入點,通過對其的細致描繪,展現了河曲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作者不僅僅是在寫一種食物,更是在通過酸粥這一載體,傳遞出河曲人民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及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結尾處“酸中藏甘,似河曲人逆旅不言苦;樸極生華,如黃土地瘠薄偏產金”,更是將這種精神品質升華到了哲學的高度,使文章的主題愈是深刻,立意益加高遠。</p><p class="ql-block">二、結構嚴謹,層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篇以“混沌初開,黍稷肇始”等句,引出河曲酸粥的與眾不同之處,總領全文;接著分別從“溯其源流”“若論其味”“至若民俗淵藪”“今觀河曲”四個方面展開,詳細闡述了河曲酸粥的歷史淵源、獨特風味、民俗內涵以及現代傳承,層次分明,邏輯清晰;最后以“嗟乎!一粥之道,通于大道”收尾,呼應開頭,升華主題,使文章結構嚴謹完整,渾然一體。</p><p class="ql-block">三、語言優美,文采斐然</p><p class="ql-block"> 文章大量運用了對偶、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鋪陳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擴大了文章的內涵。例如“酸冽若朔風穿峽,溫厚如春陽融冰”、“金湯浮玉,云絮凝脂”、“初入口如刀劈險峽,酸鋒凜冽;再回味似月照平沙,甘韻綿長”等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河曲酸粥的獨特風味;“晨起婆姨執木勺,攪動星月;暮歸漢子捧粗碗,飲盡風霜”、“黃土窖深,菌群暗涌;石窯甕古,醴液潛滋”,運用對偶,展現了河曲人民樸實的生活場景;“運用排比,增強了語勢,突出了河曲酸粥的制造過程復雜而神奇。此外,文章還運用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詞匯和方言,使文章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韻味。</p><p class="ql-block">四、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文章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河曲酸粥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通過對河曲酸粥的細致描繪,展現了河曲人民的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河曲人民的質樸、堅韌和樂觀,以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敬畏。這種情感的真摯表達,使文章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p><p class="ql-block">五、文化內涵豐富,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p><p class="ql-block"> 文章不僅描繪了河曲酸粥的獨特風味,還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如酸粥的歷史淵源、民俗內涵以及現代傳承等,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也了解到了河曲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例如文中提到的“嬰孩初誕,以粥湯洗唇”、“游子遠行,攜酸漿為引”、“社火祭神,必獻頭甕醴粥酬天地”等民俗,展現了河曲人民對酸粥的特殊情感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使文章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p><p class="ql-block">六、總結</p><p class="ql-block">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無疑是一篇文采斐然、情感真摯、文化內涵豐富的佳作。通過對河曲酸粥的細致描繪,展現了河曲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及河曲人民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和對家鄉的深深眷戀。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優美,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還顯現了作者嫻熟的文字駕馭能力和淵博的文學功底。絕對是一篇稀見的非常優秀的賦文。</p> <p class="ql-block">薛振齊教授簡介:</p><p class="ql-block"> 1970.7. 山西大學中文系畢業。1970.8——1988.12.先后在河曲的沙泉中學、單寨中學和巡鎮中學任教。1984年5月后,任巡鎮中學教導主任,但始終未離開教學一線。1989.1.——到退休 一直在忻州師專(后升格為忻州高專和忻州師院)工作,任過師專的教務處長。</p><p class="ql-block"> 工作的四十來年,發表了十七篇學術論文,也寫了一些小說和詩歌、散文,紙版的有的發表在《山西日報》文藝版、《忻州日報》文藝版和《忻州師專》的報紙和刊物上。當然更多的是發表在網絡上。</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專注在古體詩詞的學習和寫作上。現已出版《薛振齊詩詞》兩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貴州茅臺酒系列之石府家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马尔康县|
张家川|
龙门县|
新乡县|
达拉特旗|
大关县|
桓台县|
曲水县|
辛集市|
仪征市|
宜丰县|
沿河|
安溪县|
兖州市|
凤庆县|
珲春市|
凤台县|
巢湖市|
依安县|
手机|
绥化市|
通渭县|
安国市|
建平县|
额济纳旗|
海林市|
交城县|
霍州市|
洪雅县|
鸡东县|
宁城县|
沧源|
成都市|
安远县|
洪洞县|
安乡县|
鞍山市|
施秉县|
通河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