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周末,我來到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橋頭鎮和匡堰鎮的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走進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各種文物琳瑯滿目。一塊大型青銅浮雕壁畫描繪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場景,駱駝與船只穿行其間,將越窯青瓷帶向遠方。博物館內還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物,包括唐代的刻花碗、側把壺等珍貴藏品。這些展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研究古代陶瓷工藝的重要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越窯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窯系之一,成功燒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瓷器,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浙江省慈溪市東南的上林湖一帶,從東漢開始燃起的窯火,歷經六朝、隋、唐、五代、北宋,直到南宋初年才停止燃燒。上林湖越窯延續燒造一千多年,一直代表著中國乃至世界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而貫穿整個越窯歷史的窯業生產,為我們留下了近200 處窯址,其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被譽為“露天青瓷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這里曾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燒造區,歷史沿用年代為公元2至12世紀(東漢~宋),曾代表中國青瓷制造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越窯青瓷以其獨特的“秘色”聞名于世,晚唐詩人陸龜蒙贊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遺址展示區,荷花芯窯址、后司岙窯址等展示點讓人目不暇接。一件件精美的瓷器陳列在展柜中,每一件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從碗狀物品到茶壺,再到帶有獨特裝飾的花瓶,這些瓷器不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也見證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夕陽在山,湖平如鏡,異日有暇,愿作十日勾留,庶不負此湖山也。”20世紀30年代,陳萬里先生走出書齋,奔向田野,由此拉開了陶瓷考古的大幕。1935年,經過大量實地調查勘探,他明確了上林湖越窯“是一個為中國青瓷奠定基礎的重要的密地”,同時提出這里應該是秘色瓷的產地。</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開始發掘的后司岙窯址是一處由官方監燒的貢窯,原因如下:其一,后司岙在凌倜墓之南,距墓較近,與墓葬出土墓志罐銘文中“殯于當保貢窯之北山”記載的方位相吻合;其二,出土的瓷片標本相當精致表現出極高的工藝水平,法門寺地宮出士的凈水瓶、葵口碗,水丘氏墓出士的青瓷盒、香爐等器物,在后司岙的窯址中都發現了相同器型的殘片,還出土有褐彩字和鑲嵌金銀扣的標本;其三,該地的瓷片堆積約 15300 平方米生產規模之大,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令人震撼的是水下考古成果。通過三維地貌圖和實際挖掘現場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古水道、環湖道路以及建筑基址的分布情況。那些散落在玻璃地板下的陶器碎片,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前的故事。考古人員利用現代技術對后司岙窯址進行激光三維掃描,揭示了許多過去未知的秘密。</span></p> <p class="ql-block"> 沉船,有著“時間膠囊”之稱,它們把時間凍結在沉沒之時,靜待后人發現。東南亞早期沉船讓我們對越窯的早期海上絲綢之路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唐寶歷二年(826年)前后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 6.7萬余件,越窯瓷器占比 0.2%;10 世紀中葉的“印坦”沉船,出水瓷器7000 余件,越窯瓷器占比 20%;10世紀后半葉的“井里汶”沉船,出水瓷器49萬余件,越窯青瓷在 30 萬件以上,占比達61%,可見此時越窯青瓷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外銷瓷。</p> <p class="ql-block"> 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發掘出類似的越窯青瓷器14件,其中一件八棱瓶與此件相似,說明這些越窯器的制作從選料、淘洗,及至成器、施釉、燒制等各道工序一絲不茍,應為當時越窯的上品,可能是供奉宮廷的佳器。</p> <p class="ql-block"> 瓷器歷來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宗貨物,自漢晉時期起,中國瓷器就在海外流傳,唐以后開姶大量外銷。越窯青瓷在瓷器外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公元9-11 世紀曾大量地輸出到今天的北非西非、西亞、東南亞以及東亞、東北亞等地區,對世界物質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古老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聯系交往的紐帶。</p> <p class="ql-block"> 上林湖越窯青瓷外銷的興盛與明州港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寧波改置為明州。唐中葉浙東運河開通并迅速成為聯系內陸和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明州港的發展促進了越窯青瓷海外貿易的興盛。晚唐時期明州成為與交州(越南中北部和中國兩廣)、廣州、揚州并列的四大港口之一,越窯青瓷從明州港出發源源不斷銷往海外。而8~10世紀末,從明州港出發至朝鮮半島的航線,促發了工匠流動,最終實現了技術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上林湖越窯遺址,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青瓷文化的博大精深。這趟旅程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與熱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临汾市|
安丘市|
淅川县|
沙坪坝区|
禄丰县|
日照市|
扎兰屯市|
武平县|
遂昌县|
定结县|
盖州市|
神农架林区|
革吉县|
云霄县|
尼木县|
手游|
洪洞县|
海宁市|
枣阳市|
梁河县|
嘉峪关市|
湘乡市|
文昌市|
贵州省|
遵义县|
兖州市|
成都市|
宁明县|
佛冈县|
宜春市|
文成县|
台北县|
富宁县|
上犹县|
唐海县|
凤庆县|
文成县|
新巴尔虎右旗|
沾益县|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