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磨香井村,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西一鎮的一個山區村莊,周圍丘陵延綿,有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7月(乙已年正月初十),為慶祝“修文昌宮建人行道暨‘彌勒縣彝族協進會‘成立八十周年”,該村舉辦了一次摔跤比賽。得知這一消息,我們早早從彌勒出發,冒著綿綿細雨,十點多到達這個山村。</p> <p class="ql-block">這些地名很有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公路(路名玉大段)將磨香井村分成大、小兩部分,房屋沿山勢高低而建。在一家院子里停著漂亮的車,這是從彌勒特意回來參加盛會的家人。</p> <p class="ql-block">奶奶為孫女裝扮</p> <p class="ql-block">祖孫三代</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新蓋的樓房</p> <p class="ql-block">圍著篝火烤火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抱著剛割蔬菜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倚著門框的孩童</p> <p class="ql-block">老墻小巷</p> <p class="ql-block">磨香井村的村民大都是阿細,阿細是彝族的一個支系,聚居于云南省路南(今石林)、彌勒、丘北等縣。彝族三弦舞(又叫阿細跳月)就發源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山一帶,是彌勒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p> <p class="ql-block">路上不時見到身穿民族服裝、扛著三弦琴的男女老少。</p> <p class="ql-block">這個村莊自古以來就崇尚教育。1896年,村民童文禎主動將房子讓出作為校舍,并高薪聘請教師教授村里子弟識字,開啟了磨香井村百年辦學的先河?。1929年,磨香井村小學被民國縣政府授牌為彌勒縣第六初等小學。為了改善村里子弟的讀書環境,村里先輩仿照彌勒縣城的文昌宮樣式建蓋了一幢三層樓的新公房,去年又進行了重修,將重教重文的傳統進一步發楊光大,被譽為“地靈人杰”的村莊?。</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文昌宮</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對面的磨香井小學,聚集著來參加盛會的附近鄉村隊伍,在這里簡單午餐,烤火休息。</p> <p class="ql-block">姐弟倆</p> <p class="ql-block">戴著斗笠的飯桶</p> <p class="ql-block">中午12時許,參加盛會的隊伍從磨香井小學出發,一路上鼓聲、鞭炮聲、嗩吶聲、琴聲不斷,身著民族盛裝的隊伍跳著歡快的阿細跳月。</p> <p class="ql-block">隊伍最前面是祭祀用品、彩旗、鼓樂隊,接著是摔跤比賽的組別獎牌,浩浩蕩蕩的隊伍來到村頭的空地。</p> <p class="ql-block">這里已被來自四鄰八鄉的人們團團圍住。盡管天上飄著細雨,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p> <p class="ql-block">別具一格的入場儀式充滿了濃濃的民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彝族歌手</p> <p class="ql-block">團體操表演</p> <p class="ql-block">開場舞后,緊張激烈的摔跤比賽開始,分成:女子組、男子專業余組(75公斤以下、以上兩組)、男子農民組(75公斤以下、以上兩組)和男子少兒組(14周歲以下)。</p> <p class="ql-block">細雨中泥濘場地上,現場報名、抽簽分組的選手們個個精神抖擻,敢拼敢斗,精彩紛呈的場面引來眾人的不斷喝彩和叫好。</p> <p class="ql-block">選手們要稱體重</p> <p class="ql-block">先由老摔跤手進行榮譽表演</p> <p class="ql-block">兩對比賽選手</p> <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因天公不作美,又怕晚了沒有鄉村公交趕不回彌勒,我們未等比賽結束便提前離開了磨香井。</p> <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的相處,阿細人的熱情、好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種既有民族風又有情調的鄉村運動會同樣讓我們倍感親切,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前天認識的阿細阿妹又見面了</p> <p class="ql-block">一頂紅帽子記錄下難忘時刻</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8日寫于云南彌勒</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彌勒—磨香井交通費18元(來回)</p><p class="ql-block">阿細跳月在阿細語中稱為“嘎斯比”,意為“歡樂跳”,它是彝族阿細人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源于阿細人古樸的“阿細跳樂”,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細跳月”。阿細跳月發源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山一帶,在彌勒市彝族阿細人聚居的村寨及瀘西、陸良等地廣泛流傳。阿細跳月參加者少則十幾人,多則上千人,多在祭祀、節日、盛典時表演,具有較強的自發性、自娛性和群眾性。它集歌、舞、樂于一體,有規范的舞步和套路,其舞蹈可分為老人舞和青年舞,舞步包括踹腳跳、鶴步單腿跳、彈跳步、跑步跳、轉身跳、拍掌跳等形式,音樂為宮調式大三度五拍節,起舞時以大三弦、大中小竹笛、小三弦、三胡、月琴、嗩吶、哨子等阿細民間自制樂器伴奏。阿細跳月節奏熱烈歡快,動作豪放粗獷,舞姿矯健飄逸,韻律強勁,氣勢恢宏,具有較強的感召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苏尼特左旗|
诸城市|
桓台县|
宜宾县|
景德镇市|
陕西省|
元氏县|
定远县|
贵州省|
永登县|
旅游|
云和县|
休宁县|
茂名市|
凤翔县|
什邡市|
海南省|
永昌县|
商洛市|
广河县|
长岭县|
根河市|
富蕴县|
华坪县|
察隅县|
河源市|
松滋市|
鸡西市|
司法|
瑞丽市|
新源县|
卓尼县|
北海市|
扶沟县|
来凤县|
郎溪县|
三河市|
大荔县|
乳山市|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