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木蘭木杉</p><p class="ql-block">美篇編號/60130760</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網絡</p> <p class="ql-block"> 從出生到現在,我已經度過了64個春節,可謂走過了大半個人生?;叵肫饋?,兒時的生活條件雖然很艱苦,但那時的春節年味卻很濃,至今難以忘懷。</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糊新墻,貼年畫</div> 我家住在黑龍江農村,房屋是泥土房,屋內墻壁和天棚都是用報紙糊的。每年過年前,都要把墻壁和天棚上的灰塵掃掉,重新用報紙再糊一遍。原來,是父親領著哥哥干,后來我長大一些,也跟著父親和哥哥一起干,讓屋舍煥然一新,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br> 那個年代,過年時還要買年畫。將代表五谷豐登、連年有魚、闔家幸福等美好意愿的年畫買回家,貼在新糊的墻上,很是好看,為新的一年送上美好的祝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親為左鄰右舍寫春聯</div> 掛燈籠,貼春聯,是當時家家戶戶過年必做的事。我的父親雖然只是小學文化,但在當時可是鎮上少有的“文化人”。平日,經常為左鄰右舍代寫書信,過年時,便為他們寫春聯。<br> 父親寫春聯,從對聯文字擬定,到對聯書寫,他都是一氣呵成。那個年代,“文化人”對寫好毛筆字還是比較重視的,因此,父親的毛筆行書寫得很流暢,也為左鄰右舍所認可。因此,每年春節,父親都要為鄰舍寫上三四十幅對聯,成為春節的“紅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新衣,打燈籠</div> 對于孩童來說,最盼過年,因為過年不但能吃到好吃的,還能穿上新衣或新鞋。<br> 每年過年,我的父親都要為我和弟弟用紅紙糊上小燈籠,里面放上小蠟燭。我們一幫小孩,整個正月,晚上都要穿著新衣,打著閃亮的紅燈籠,在房前房后的路上或家院玩,很是開心快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爺爺主演“春晚”</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家沒有收音機,更沒有電視,但我家卻有“春晚”節目。從除夕開始到二月二,整個正月,每天晚上爺爺都給我們兒孫講古書。左鄰右舍的大人或孩子,也都到我家聽書,一鋪大炕和地上板凳,都坐滿了人,很熱鬧。</p><p class="ql-block"> 我爺爺是徹底的文化人。他讀過六年私塾,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他愛讀書,而且記憶力好,過目不忘。我記得,我小學階段的春節,每年爺爺都主演“春晚”,先后給我們講過《水滸傳》、《隋唐演義》和《西游記》。這不但讓那時文化匱乏的春節在我家充滿了歡樂和文化氣息,也培育了我的文學興趣,奠定了文學基礎。我現在喜歡文學,功在先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秧歌大賽</p><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初五,鎮政府都要組織新春秧歌大賽。當時,鎮上十個生產隊和一個回民隊,還有農機修配廠、糧庫、供銷社等人員多的大單位,都參加秧歌大賽。整個一上午,鎮上從南到北的一條主街,都進行著秧歌表演。</p><p class="ql-block"> 大賽表演有秧歌、有高蹺,還有秧歌與高蹺相結合,各有特色。特別是穿著新衣的小孩,張開笑臉的老人,都要去看秧歌表演,更給新春佳節帶來了歡樂和喜慶。</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兒時的春節,仿佛像一部電影經常在眼前回放,感到那么親切。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春節卻綻放了歡樂的精神色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曲沃县|
华阴市|
东宁县|
乌兰县|
五大连池市|
巴南区|
若羌县|
山西省|
龙泉市|
汝州市|
龙海市|
花垣县|
彭州市|
开阳县|
织金县|
灌阳县|
油尖旺区|
故城县|
呼图壁县|
探索|
泾源县|
游戏|
长阳|
玛多县|
乌鲁木齐市|
宁德市|
信丰县|
安图县|
乐东|
凌云县|
安陆市|
阜阳市|
保德县|
图木舒克市|
巴塘县|
大冶市|
绍兴县|
涟源市|
梅河口市|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