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春天,我滿懷著熱忱與期待,踏上了前往嶧山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嶧山,別稱“鄒嶧山”“鄒山”“東山”等,靜靜地臥于鄒城市東南 10 公里處,海拔 582.8 米。它位列我國古代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中,同時也是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qū)。一路前行,有關(guān)嶧山天下第一大字的諸多傳說和美妙景致的描繪,在我腦海中不斷盤旋,愈發(fā)引起我的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漸近嶧山,其全貌緩緩清晰起來。山巒連綿起伏,綠樹成蔭,山間的空氣清新得仿若能將心肺滌蕩干凈,那氣息里滿含著泥土的醇厚與草木的芬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徑直朝著聲名遠揚的“無字碑”快步奔去。只見那巨石巍然屹立在嶧山頂,其雄偉之姿令人驚嘆。來到“無字碑”跟前,我瞬間被它那磅礴的氣勢深深震撼。這塊巨石靜靜矗立在嶧山頂,猶如一位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巨人,靜靜守護著古老的歲月,默默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它朝南的一面平整光滑,宛如經(jīng)過技藝最為精妙的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一般。在那平整的巨石表面,陽光傾灑而下,折射出古樸而迷人的光芒,仿若沉淀著無盡的千古歲月。巨石高達 20 米,恰似一座巍峨聳立的城門,直直插入云霄,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站在它的腳下,我抬頭仰望,頓感自身無比渺小,恰似一只螻蟻面對巨人般局促。再看它的橫向?qū)挾龋惯_ 12 米,仿若一面堅固無比的巨大盾牌。兩側(cè)的輪廓線條硬朗且流暢,仿佛是歲月這雙無形的手在這塊巨石上鐫刻下的獨特印記。整個巨石散發(fā)著沉穩(wěn)而雄渾的氣息,它不單單是一塊石頭,更像是嶧山的忠誠守護者,在這里的每一寸光陰里,靜靜見證著歷史的長河緩緩流淌,承載著無數(shù)歲月的變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輕輕撫摸著這塊古老的巨石,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歷史上諸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登臨嶧山的一幕幕生動場景。秦始皇東巡之時,登上此山并留下“秦嶧山碑”,那一筆一劃中彰顯出帝王的威嚴與霸氣;孔子也曾在此講學,那朗朗的讀書聲,仿佛穿越了悠悠歲月,至今仍在我的耳邊回蕩,為嶧山增添了一抹濃厚的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著巨石緩緩行走,我愈發(fā)感受到它那雄渾沉穩(wěn)的氣勢,它就像嶧山的忠誠伴侶,靜靜佇立,見證著歷史的潮起潮落、滄桑變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真正令我為之震撼的,是刻于這塊巨石之上的“天下第一大字”——“鰲”。這個“鰲”字,高達 15 米,寬達 8 米,以一種雄渾磅礴的氣勢撲面而來。1989 年春,著名的書法家楊萱庭先生,欣然應允,登上嶧山留下這一震撼世人的杰作 。當時,楊先生使用的是北京制筆廠特制的毛筆,這毛筆長 2.9 米,重達 40 公斤,他用飽蘸了 15 公斤墨汁的巨筆,弓腿展臂,運腕翻毫,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寫下這一碩大無比的“鰲”字。這“鰲”字神氣十足,豐韻十足,恰似岱峰拔地而起,巍峨而雍容。在這“鰲”字的右上角,刻有一方“民族魂”印章,其高 2.5 米,寬 1.4 米,印章下方是 “己巳年仲春” 五字,每一字平均都在一米見方左右。在左下方,則是落款 “楊萱庭” 三字,每字高 1.3 米,寬 1 米,名下印有兩方印章:上方為 “書我所書”,下方為 “楊萱庭印”,皆為一米見方 。并且,楊先生還書寫了總高 8 米,寬 2.7 米,共計三十二字的跋文 :“鄒魯嶧山,岱南奇觀。美奪五岳,秀麗瓚岏。帝王騷客,幸會于斯。古今共賞,以鰲記之 。”跋文的下方,“楊氏”印章 達 40 厘米見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將這巨型“鰲”字鐫刻其上,30 余名工匠付出近半年的時間,耗去油漆 125 公斤,使用釬鋼 1 噸,鑿下的石渣約有 25 立方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這一杰作面前,那蒼勁有力的筆畫仿佛蘊含著無盡的能量,似乎能夠沖破世間的一切艱難阻礙,盡顯王者風范的霸氣,真不愧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嶧山的自然風光同樣令人流連忘返。山間的樹木郁郁蔥蔥,松濤陣陣,與輕柔的微風應和著。野花在微風中輕柔地搖曳,五彩斑斕,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山間的小路宛如一條靈動的蜿蜒絲帶,引領(lǐng)著我穿梭于這奇妙的世界。潺潺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歡快游弋,構(gòu)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嶧山之行,讓我深深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智慧的完美融合。嶧山的自然美景,恰似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廣袤畫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無窮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離開嶧山時,我心中滿是不舍。我默默許下美好愿望:愿這片充滿神奇的土地能永遠保持這份獨特的魅力與勃勃活力,吸引更多的人,來領(lǐng)略它那動人心弦的獨特風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红原县|
崇州市|
错那县|
夏邑县|
伊川县|
广安市|
赤峰市|
沽源县|
始兴县|
青铜峡市|
石城县|
洛浦县|
枣强县|
桐乡市|
仁寿县|
丽江市|
治多县|
乌什县|
麦盖提县|
汉沽区|
忻城县|
河池市|
册亨县|
光山县|
临邑县|
胶南市|
扬州市|
句容市|
左权县|
怀柔区|
柯坪县|
揭东县|
平顶山市|
彰武县|
黄骅市|
淳化县|
文山县|
新建县|
桦川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