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藏雄奇瑰麗的自然景觀,綺麗旖旎的高原風光,成就了它與眾不同的美麗。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的寺廟眾多,頂禮膜拜的信眾無處不在,使西藏成為離神最近的地方,對神最虔誠的地方,是世界上最高深莫測的地方,所以是人們一生中必須要去一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到西藏必須去林芝,因為林芝是西藏最美的地方,林芝古稱“工布”,藏語音譯為“尼池”,寓意為“太陽寶座”,被譽為“西藏江南”、“雪域明珠”。來到林芝,不必牽扯寺院古跡,放下尋幽探密的好奇心,更不必擔心高原反應的不適,散步漫行便如走進仙境。</p> <p class="ql-block"> 林芝有著古老歷史,考古發現,早在史前時期,林芝地區就有人類從事刀耕火種的農業以及有相對固定的居住生活?,這很重要,是家庭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數千年前,古象雄的王子敦巴辛饒彌沃從象雄來到工布地區,在尼池村傳授古象雄佛法,使林芝地區成為古象雄佛法的初傳圣地?,是古象雄文化在西藏的傳承之源,所以林芝是西藏文化的源頭。</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尼洋河邊,走在岸邊甬路上,看云靄緩緩,仿佛人也在飄,藍天通透,一塵不染,悠悠然高不可攀,白云朵朵,飄飄乎凌虛御風,輕煙如夢,仿佛伸手可擷。唯思緒放浪,天馬行空,形骸之外,“得大自在”。</p> <p class="ql-block"> 飄渺祥云起,群仙空明中。莫不是西王母圣誕要設蟠桃筵席,眾仙家騰云駕霧齊奔瑤臺?</p> <p class="ql-block"> 在林芝沿路而行,一路上霧隱青山,云入綠水,遠眺高山白頭,色彩濃淡相宜,無不入畫。</p> <p class="ql-block"> 林芝古稱“工布”,當地人屬工布藏族,祖先很早就生活在大峽谷地區,一直沿江生活,世代為奴隸。工布人出技術精湛的工匠,建筑工、藏族的雕花木工、銀匠,直至如今。工布人住宅散落江邊,瀕受水災浸害,生活艱難,由政府出面河岸搬遷組成新的村落,大大改善生活條件。</p> <p class="ql-block"> 我們隨導游參觀伍巴村,伍巴村為林芝百巴鎮十三村之一,村民多是工布藏族的一個分支門巴族,共20戶,人口一百出頭,是個旅游接待點。</p> <p class="ql-block"> 接待我們的是一位響應政府號召回家搞家庭旅游的林芝幼兒教師,精明干練口才頗好。</p><p class="ql-block"> 工布藏族的祖先很早就開始制作服裝。公元前11世紀前后,形成了肥腰、長袖、大襟,面料粗獷,色彩鮮亮,佩飾講究的藏裝基本特點。工布藏族最具特征的服裝,是一種自染成黑色或深褐色,裝飾華麗的寬肩無袖坎肩,當地人稱谷休,男女老少皆可穿著。工布女子常見的服飾是內穿白色或顏色艷麗的襯衣配長裙,冬季穿有袖長裙,夏季穿無袖長裙,外罩"谷休"。她們在外裙上系一條用紅、黑氆氌等做成的長腰帶,并且愛挎大提包。看看這位接待員,身穿黑色有袖長裙,系氆氌長腰帶,挎大包,只是外面沒罩“谷休”,頭戴金花小帽,帽角在側末婚,帽角朝后已婚,接待員是位已婚少婦。</p> <p class="ql-block"> 開門揖客,帶領我們來到她家中。</p> <p class="ql-block"> 院內鮮花盛開,“園有桃,其實之肴”。進屋后便不許照相了,上二樓客廳,入坐,奉上酥油茶,介紹交流,還是饒有興趣的,長了不少知識。</p><p class="ql-block"> 林芝地區地處邊遠,仍然存在著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情況。一夫多妻多是歷史的遺留,而一妻多夫是由于自然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小家庭生存困難,一妻多夫制可以更好地聚集財富,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在這種家庭中,妻子負責協調和管理家庭事務,往往是家庭中心。鑒于西藏的特殊情況,這種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獨特婚姻形式,得到政府及法律的認可,仍然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藏族年輕人,男的泛稱扎西,女的泛稱卓瑪。有些地區,卓瑪到了成家年齡,便離家獨立支起帳篷,扎西們便來走婚,幫卓瑪干活,待卓瑪生下孩子,就挑選最滿意的一個組成家庭,孩子是哪個扎西的不重要。</p> <p class="ql-block"> 路旁河邊的水葬臺,西藏的天葬,大多人聽說過,由于習慣認知的不同,外邊的人會感到不適,而當地人卻認為是靈魂的升華和輪回的開始,寄托著升入天堂的愿望。林芝地區人員稀少,天葬臺少施行水葬的多,水葬和天葬儀式過程差不多,只是媒介由禿鷲變成了魚。</p> <p class="ql-block"> 禿鷲是神鳥可以帶著靈魂安然升天,魚不行,在水中望天興嘆,逝者的親人只好在河邊的山腳巖石上畫登天梯,逝者享年多少便畫多少條橫撐,幫助逝者靈魂爬梯登山升入天堂。</p> <p class="ql-block"> 伍巴村工布藏族居民,過去是貴族的手工藝奴隸,打造的銀器非常精美,技藝相傳,現在成了當地的特色商品。</p><p class="ql-block"> 當地的工匠過去參加過布達拉宮,大昭寺的建造施工。如今林芝的工匠們依然負責著宮殿的維修工作,但身份不同了,不再是奴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曲覺拉康寺是林芝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寺院,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始建于13世紀末。因供奉有一座著名的石像——覺沃佛四臂觀音,吸引了無數朝圣者前來參拜。“曲覺拉康”坐落在雅魯藏布江邊,寺廟不大,周圍的自然風光異常美麗,雪山、森林、江流,風聲、水聲、誦經聲,讓人可以遠離塵囂,靜靜的感受自然的律動與信仰的空明。</p> <p class="ql-block"> “曲覺拉康”大門左側設有搭在墻上的鐵梯,來此的人大多不走大門而是跨梯翻墻而入。有點意思,張生若在這兒跳粉墻可是方便多了。</p><p class="ql-block"> 當地傳說的一件公案,解放軍入藏平叛,西藏政府派阿沛阿旺晉美帶兵抵抗,阿沛阿旺晉美是工布人,路過老家想回去看看,過曲覺拉康寺時感覺非常不適,便想進寺休息,天已晚,寺已關門,所以他是翻墻進去的,里面的住持為他治療,他才知道被下了毒。這也是促使他后來與解放軍和談執積極態度的一個因素,他促進和談,有功于西藏的和平解放。因為阿沛阿旺晉美進寺時大門是關著的,所以后來寺門不開,都走院墻的鐵梯跨墻進去。</p><p class="ql-block"> 也不盡然,我們到時大門是開著的,走的是門。其實有些事說開了非常簡單,因為寺廟周圍野狗多,寺廟的人架梯過墻,就是為了防止野狗入寺。</p> <p class="ql-block"> 寺不大,只有兩座殿堂,一座白塔。佛殿主供覺沃佛四臂觀音,另一為藏經堂。</p> <p class="ql-block"> “曲覺拉康寺”又稱為“曲覺沃寺”,“曲”為藏語河流的意思,“覺”為佛祖之意,“拉康”是神殿或佛殿之意,曲覺拉康即水邊的佛祖殿”,“曲覺沃”意為水佛。</p><p class="ql-block"> 傳說從前工布地區有個"愚人"叫覺沃本,到拉薩大昭寺去朝拜釋迦牟尼佛,不拿自己當外人,餓了吃佛前供果,脫了鞋出去逛八廊街,叫佛祖給他看鞋。回來后邀請佛祖來年到工布看看,定當好好招待。佛祖竟然答應了,化身為四臂觀音,來到工布米瑞一帶的尼洋河。覺沃本發現河中有發光金像,沒想到釋迦牟尼佛誕生在河中,立即跳下河中抱起金像上岸,準備請回家中,走到一巨石前,佛祖說:我是不能到俗家做客的,言畢就化入巨石。從此,工布就有了觀世音自成像。覺臥本在尼洋河畔專門建寺主供就是這尊釋迦牟尼化身的四臂觀音,因為此佛像是從河中誕生的,故稱為曲覺沃寺。</p> <p class="ql-block"> 信眾們認為,朝拜此觀世音自成像等同朝拜大昭寺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具有超凡的加持力,因此朝圣者不斷。</p> <p class="ql-block"> 據介紹每年7月初,寺內盛開的花朵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流連不忍離去。我們是“自恨尋芳到已遲”,雖不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但寺內的花朵艷麗,碩大依然搶眼。</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白塔隨處可見,但曲覺拉康寺的白塔在周邊景色的映襯下,分外的清晰無暇,空靈圣潔。</p>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林芝,是桃花盛開的時候,年紀大了來西藏怕高原反應,認為能到西藏就不錯了,也就沒考慮美麗景色的最佳時間。到西藏很幸運沒高反,看來林芝桃花開的時候還得來一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调兵山市|
永丰县|
三穗县|
普宁市|
巢湖市|
教育|
土默特右旗|
关岭|
梅州市|
泾源县|
健康|
南宫市|
台安县|
岳西县|
东平县|
醴陵市|
双牌县|
资源县|
遵义县|
扎囊县|
安多县|
汉阴县|
沙雅县|
八宿县|
合川市|
宁远县|
南平市|
克东县|
杭锦旗|
宁蒗|
金沙县|
会泽县|
台江县|
东至县|
晋城|
曲麻莱县|
思茅市|
咸宁市|
平邑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