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初六,恰逢春分,暖陽傾灑,前往西安博物院,本以為能輕松入園,卻在正門遭遇了“人潮大軍”。果斷選擇從西門進入,排隊15分鐘就可以進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西門,看見不遠處,小雁塔靜靜佇立,塔身被金色的陽光鍍上一層暖光,周身散發(fā)著古樸而靜謐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走近小雁塔,這座密檐式磚塔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盡顯古人的匠心。塔身的青磚歷經(jīng)風雨侵蝕,雖斑駁卻依舊堅固,每一道紋路都像是時間留下的獨特印記。</p> <p class="ql-block"> 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小雁塔每一層的角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 金鳥鈴固定影響結(jié)構(gòu):小雁塔原本每一層的四個角可能插有金鳥鈴,其作用是防止鳥在塔上停留排便,避免鳥糞中的種子在塔的泥土縫隙中生根發(fā)芽影響建筑結(jié)構(gòu)。但金鳥鈴為了固定需要插到塔體中,這就使得這部分的結(jié)構(gòu)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結(jié)實,在長期的自然和人為因素作用下,更容易受損缺失。</p><p class="ql-block"> 力學結(jié)構(gòu)相對脆弱:從力學結(jié)構(gòu)上講,塔的四個角相較于平面部分更為脆弱。小雁塔歷經(jīng)多次地震等自然災害,如明憲宗成化末年、嘉靖三十四年的關(guān)中大地震等,在震動和垮塌過程中,上面掉下來的磚瓦等重物更容易對塔角造成破壞,導致塔角逐漸殘損缺失。</p> <p class="ql-block"> 告別小雁塔,進入展廳,仿佛踏入了一條時光隧道,歷史的長河在眼前緩緩流淌。從遠古時期的石器、陶器開始,我看到了人類文明最初的曙光。那些粗糙卻蘊含著智慧的器具,記錄著祖先們的生活軌跡。</p> <p class="ql-block"> 隋代開皇四年董欽造鎏金彌陀佛像,是西安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1974年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通體鎏金,通高41厘米,鐫刻有隋開皇四年(584年)董欽造彌陀之銘文。</p><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特色:彌勒結(jié)跏趺坐于束腰須彌座上,面型方整,作螺髦,袒右肩,著袈裟,大衣貼肌透體,褶紋簡練流暢,雕刻比例適度,堪稱藝術(shù)佳作</p> <p class="ql-block"> 唐代展廳,眼前的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絢麗多彩的唐三彩、造型優(yōu)美的瓷器、精美的唐墓壁畫……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大唐盛世的光芒。唐三彩中的人物俑、動物俑栩栩如生,色彩明艷動人,生動地再現(xiàn)了唐代的社會風貌。唐墓壁畫更是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唐代貴族的生活場景,從熱鬧的宴樂歌舞到莊重的出行儀仗,無不展現(xiàn)出唐代的開放與繁榮。</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春日暖陽中與歷史親密接觸,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汤原县|
应用必备|
太原市|
和田市|
云龙县|
勃利县|
河池市|
巴林右旗|
新邵县|
白水县|
景德镇市|
新乐市|
扬中市|
四会市|
镇康县|
库车县|
黄骅市|
清流县|
仙桃市|
乐业县|
威信县|
澄城县|
沾益县|
安塞县|
简阳市|
富源县|
天等县|
威远县|
盐津县|
吴川市|
望城县|
石城县|
玉环县|
龙江县|
崇礼县|
邢台县|
尉犁县|
马关县|
庆云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