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 2025年已至,一切如舊,包括那顆渴望遠方的心。2025年春節游,也是第一次出游,繼上一次河南安陽游后,我們再一次選擇了河南,這次是洛陽,這個我向往許久的十三朝古都。我知道春節假期,這里必定人山人海,但我們還是義無反顧的來到了這里。 <p class="ql-block"> 洛陽,這個世界文化名城,這個數千年來讓人死讓人狂的城市。洛陽居天下之中,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西周“何尊”的青銅器上,其銘文將洛陽平原稱為“中國” ,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 , 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城市。 世界四大圣城之一,道學發源于此、儒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龍門石窟、中國大運河、絲綢之路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 </p> <p class="ql-block"> 初到洛陽,從外觀上看,沒感覺出什么特別之處,甚至感覺還不如我的家鄉臨沂,直到我抵達第一站——麗景門。</p> <p class="ql-block"> 提到洛陽古都,大多數人能想到的是兩個時代,東漢和唐(武周)。同樣,提到麗景門,很多人會把它的初建日期想象成唐朝或武周期間。</p> <p class="ql-block"> 麗景門,是金明洛陽城西門,始建于金興定元年(1217年),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關,在隋唐應天門遺址東北。據《老城區志》載,金明洛陽城四面開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老城區的麗景門是洛陽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占地面積1.8萬余平方米,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由于和隋唐時期的麗景門同名,很多人誤認為該麗景門始建于隋唐,其實這是錯誤的。</p> <p class="ql-block"> 麗景門東側是一大片歷史文化街區,洛陽的一個區,就叫做“老城區”,其核心區域大概就在于此。從麗景門向正東方向,放射出一條最為繁華的商業街,貫穿老城區歷史街區,這條街,連同麗景門,大概承載著整個洛陽城最多的煙雨和神韻。</p> <p class="ql-block"> 來到麗景門景區,我們并沒有立即登城樓,我們走上這條商業街,感受歷史的氣息、春節的歡騰和美食的誘惑。街道兩旁矗立著大量保存完好的清代磚木結構建筑,青磚鋪就的街面呈拱形,兩側有排水明溝,顯示了古代城市規劃的先進性。</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這條明清街曾是洛陽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據說在沒有春節、國慶等長假的日子里,這里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只保留著那份古樸和寧靜。但是至少在現在,這里再次復現了當年的繁榮。</p> <p class="ql-block"> 走在明清街上,仿佛能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繁華的古代洛陽城。如同往昔千百年,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經營著各種商品,從日常生活用品到精美的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街上的行人也絡繹不絕,或購物,或閑逛,或品味美食,享受著城市的繁華與喧囂。</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任何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地方都少不了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美食,甚至會形成飲食文化。洛陽也不例外,洛陽水席、洛陽燴面、洛陽不翻湯、冰糖煮梨、蜜三刀等等,雖然有些我們吃不慣,但是總能找到刺激味蕾、回味無窮的。</p> <p class="ql-block"> 這條古街上有不少手藝人,作畫、打首飾、雕刻、號脈、吹糖人等等,仿佛這里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展示著彌漫著歷史氣息的人生百態。</p> <p class="ql-block"> 我們邊吃邊走,時而駐足凝望,時而買幾個小工藝品,時而用相機記錄有趣的市井瞬間,在川流不息的人流當中,感受它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 從明清街東段折返,我們重新回到麗景門樓下,當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領略它的大氣、雄偉、威嚴與華麗。然而,古代的麗景門或許更甚于此,它幾經毀建重修,最盛時城墻高四丈,壕深五丈,闊三丈,都城南、北、西三市共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貨品如山積"。這里又是南北大運河的交匯處,為天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填滿河洛。商銀貿易,車馬填塞。</p> <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它規模之龐大,作用之巨大,它成為“中原第一樓”,“古都第一門” ,有詩人用 :“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 ”來贊美它無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麗景門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墻、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干浮云,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莊嚴的布局和輝煌的氣勢,可使游客感觸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氣息,它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志,并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門樓,會發現一塊寫著“麗京門”的碑刻。原來是該城門復建時叫作“麗京門”,但是關于這個名字,洛陽學術界和民間均有巨大的爭議,不少專家和市民提出了“麗京門”應為“麗景門”。2009年3月10日,幾名施工人員將“麗京門”的匾額卸下,換上“麗景門”的匾額。至此,備受洛陽人關注的“麗京門”和“麗景門”爭論有了結果。</p> <p class="ql-block"> 此時,夜幕已籠罩洛陽,麗景門燈火通明,偉岸身姿光芒四射,仿佛撐起了洛陽的一片天。用力敲擊城樓下的大鼓,鼓聲回蕩,那是歷史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 城墻上,城樓下,繪制了明朝和清朝的洛陽城池圖。從圖中可見,洛陽城在變遷,但是形制基本相同。清朝之后,中國歷史步入工業時代,當今的中國歷史進程又進入了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慶幸的是,工業與科技革命的沖擊,并未讓洛陽城成為歷史煙云,我們正在竭盡全力保存歷史記憶與文化韻味。歷史與文化,總能給人一種寧靜與歸屬感。</p> <p class="ql-block"> 穿過城門樓大門便進入甕城,登上城門樓,可一覽甕城全貌。甕城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設施之一,可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亦有在城門內側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屬于中國古代城市城墻的一部分。甕城兩側與城墻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御設施。甕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p> <p class="ql-block"> 城門樓內有兩層展覽館,展覽著古代洛陽在繪畫、雕塑、唐三彩、神話等方面的卓越成就,這里仿佛也是走入洛陽文化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 從城門樓上看歷史街區以及明清街,人流如同江河一樣流動著、翻騰著,那不僅僅是商業化,更是歷史的氣流。我從不反對古城、古鎮、古街的商業化,因為所有歷史街區都是因聚居而起,因商業而傳,商業興則城鎮興,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皆如此,沒有商業化的街區只會徹底消失或成為只有雞鳴狗叫之聲的古村。</p> <p class="ql-block"> 我們需要做的是保存好歷史的斑駁,傳承好建筑的形制,講述好文明的故事,在此基礎上,通過現代化的手段讓這里再次繁華,讓人們再次富裕,讓歷史再次綻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 從城門樓上向另一側西側看,磚木房屋變成了高樓大廈,青磚小道變成了柏油馬路,人流變成了車流,真是一眼千年,一瞬萬息,那種從今到古、又從古到今的穿越感油然而起。麗景門隔開了兩個世界,又連接著兩個時代,而每一個從麗景門進出的人,都是歷史的光榮傳承者,也都有義務成為傳承者。</p> <p class="ql-block"> 城門樓兩側是箭樓。箭樓是古城墻上周圍有遠望、射箭窗孔的城樓。</p> <p class="ql-block"> 和城門樓兩側的箭樓相連接的弧形城樓便是甕城城樓。沿著雕梁畫棟的弧型長廊,這里曾是歷代進行百官及萬民祭祀神靈祈福納祥之處。</p> <p class="ql-block"> 如今,這里設有“河洛文化長廊”和“帝王史館”。河洛文化是中化民族文化的祖根文化,河洛文化長廊里展示了眾多的河洛歷史名人及其對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從甕城城樓中央看城門樓及甕城最為壯觀。此刻,我再一次穿越回古代,化身洛陽城的守城將軍,眼里只有城、只有民、只有迎風飄揚的滿城旌旗,那是用生命守護的理想和信念。</p> <p class="ql-block"> 洛陽老城歷史街區全貌立體圖。成片成建制的老城保護與傳承在這里做到了極致。</p> <p class="ql-block"> 帝王史館里展出了在洛陽建都的104位皇帝的史料。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這十三朝分別是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后唐、后梁、后晉。</p> <p class="ql-block"> 沿甕城城樓行走半圈回到城門樓,城門樓南北兩側,有象征洛陽十三朝古都的十三根描金龍柱,似一排昂首而立的勇士守衛著城樓。</p> <p class="ql-block"> 城門樓北側有鼓,南側則是鐘。麗景門上的鐘鼓在古代有授時管理、商貿調控和預警防御的作用。“晨啟暮閉,鐘鼓為節”,敲鐘開坊門,擊鼓閉市井;“聞鐘辨時,依鼓驗契”,古麗景門外是隋唐國際貿易市場,鐘鼓聲不僅是通關信號,更配合市署鼓樓形成交易時段劃分體系;金代《洛陽守御記》載,蒙軍攻城時守將“日懸燈于鐘樓,夜燔火于鼓臺”,通過光信號與鼓聲傳達敵情方位。</p> <p class="ql-block"> 下到城門樓地面層,展覽和售賣著現代人制作的精美無比的洛陽三彩陶瓷藝術品,亦有手藝人正在現場制作。當然,售價也不菲,雖然我很想買,但是無奈囊中羞澀。</p> <p class="ql-block"> 三彩一般指唐三彩,是對漢代釉陶的發展,最早出現于唐高宗(650~683)時期,玄宗開元(713~741)時鼎盛,天寶(742~756)以后衰落。對宋三彩、遼三彩的發展有重要影響。</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多以含有大量高嶺土的白色黏土為原料,先在1000℃以上的窯溫下燒制素坯,上釉后,在800℃左右低溫下燒成。有的在釉下的胎上采用刻花、劃花、貼花等技法做出鳥獸、花卉、人物等裝飾。釉由含鐵、銅、鈷、錳等多種呈色元素的礦物配制。作為助熔劑的鉛,既可降低燒成溫度,又能使釉面光亮。各種著色金屬氧化物熔于鉛釉中,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形成斑駁美麗的釉色。顏色有黃、綠、白、藍、褐等,其中藍釉是中國最早的以鈷土礦作彩料所呈現的釉色。</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大都是冥器,只有小部分為生活用具,器類主要有俑、動物、模型器、建筑構件四大類,其中俑和動物是在武則天(684~704)時期才出現的。</p> <p class="ql-block"> 隨著社會的進步,復制和仿制工藝的不斷提高,唐三彩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洛陽人在傳統唐三彩造型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平面唐三彩,如同西方的油畫,但比油畫更富有質感,他們還將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p> <p class="ql-block"> 從甕城城樓下走出麗景門,踏上麗京橋,橋柱上的漢白玉古獅形態各異,扶攬憑吊,河水輕輕在橋下流淌,我回到了現實,回到這個同樣嘈雜的世界。同樣的嘈雜,只是,一個悅耳,一個亂心。</p><p class="ql-block"> 華夏文明,根在河洛,古都神韻,盡在老城。</p> 晚安,洛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黑水县|
宣威市|
昌邑市|
永靖县|
宁德市|
五大连池市|
青浦区|
云梦县|
乌拉特前旗|
淮南市|
南宁市|
织金县|
民乐县|
巴林左旗|
成武县|
金堂县|
浪卡子县|
观塘区|
越西县|
牡丹江市|
门源|
公安县|
哈巴河县|
衡山县|
翼城县|
红河县|
龙井市|
普兰县|
滨海县|
岑巩县|
丰镇市|
黄冈市|
新兴县|
江安县|
酉阳|
句容市|
招远市|
时尚|
钦州市|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