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老家的年味,在我夢里常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春節已經過完,可我剛才的夢仍停留在臘月——老家人正忙忙碌碌,歡歡喜喜備年貨。</p><p class="ql-block"> 城里的年越來越乏味了,并不是不許放鞭炮而少了年味,似乎是城里的高樓擋住了年味,所以,年輕人索性帶著妻兒回農村過年。</p><p class="ql-block"> 鄉下的年比城里熱鬧,年味更深濃,鄉親友情和親情糅合在一起,又糅合在年味里,使得年味更加充實飽滿,更加喜慶,也更有人情味兒。</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的年就是這樣。從臘月初持續到正月半,家家為年忙碌,人人為年高興,無處不是張張笑臉,無處不是暖暖的問候,年的氣息撲面而來,溫馨之至。</p><p class="ql-block"> 冬月的日歷揭完最后一張,老家人就著手備年貨了。條件好的人家殺年豬,腌臘肉,一般人家也腌了雞鴨鵝。溫柔的陽光下,掛在門前的臘貨散著濃濃香味,泛著誘人的油光,惹人心饞。</p><p class="ql-block"> 年的腳步一天天跟進,各家的準備工作也一天天加緊。過了臘月初十,有石磨、石臼人家便熱鬧起來,磨豆腐、舂糯米面的排隊等候。呼呼啦啦的石磨聲、叮叮咚咚的石槌響晝夜不息,似乎加快了年的腳步,也透出了歡天喜地,令人垂涎的年味兒。</p><p class="ql-block"> 熬糖稀,加工爆米糖、花生酥和芝麻酥,是各家必備年貨。整個臘月,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家家青煙裊裊,戶戶灶膛不斷火,家里家外都是忙碌的身影和欣喜的笑臉,空氣里都是濃濃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女人們趁著晴天忙洗涮,還要張羅著給家里人置新衣;姑娘們捧著花繃,飛針走線,趕制新年所需的飾品。</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是個集鎮,每月有十二天逢集,臘月天天逢集。臨街人家都卸下門板,支起攤位,吃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周邊三縣百姓都來這兒買或賣,趕集人在狹長的筒子街中,潮水般涌動,叫賣聲灌滿街巷。</p><p class="ql-block"> 臘月的日子一天天緊縮,年味也一天天深濃。鞭炮作坊適時出攤了,為彰顯產品性能,攤主不時放著鞭炮,吸引買家。對聯攤前也擠滿了人,人們挑選著喜歡的對聯和尺寸不等的福字。這些對聯和福字,是具有一定書法功底的人書寫,正草隸篆體都有。不認字的買主,便請人念字,還得解釋其意,挑選吉祥中意的。那時的對聯多是偉人詩詞,“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之類,屬于“四舊”,不能寫在對聯上。</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對聯都是我親自寫,還幫著左鄰右舍寫。我的毛筆字在小學練就。許多革命群眾不識字,為了抒發革命激情,揭發和批判不滿意的人,就拿著白紙請我代寫大字報。現在我還記得開頭那句千篇一律的套話: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到底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一段時間練下來,街坊們說我的毛筆字能賣錢了。這些贊許聲,激勵我年年給鄉親們寫對聯。</p><p class="ql-block"> 整個臘月有點漫長,可忙碌之中,又覺得日子過得挺快。眼看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撣塵。許多人家將家具搬到戶外,女人用濕布擦洗桌椅板凳,男人在屋里除灰塵。竹竿上綁著掃把,將蘆席上的蛛網,以至每根檁條都清掃一遍,干干凈凈過新年。</p><p class="ql-block"> 臘月二十七送灶,儀式既簡單又莊重。男主人在灶臺上方一角——貼灶王爺畫像的地方,擺個香爐,點燃三根香,畢恭畢敬地朝灶王爺像鞠三個躬——感謝灶王爺施舍,給了他家一日三餐,再放一串鞭炮即完事。</p><p class="ql-block"> 臘月里最忙的是大人,最快樂的是孩子。孩子們聚在一起,掏出自家制作的糖食,互相交換著,吃得油光光的小嘴咧得像朵花;有的跳繩、有的放鞭炮,還有的在地上扇著紙牌論輸贏……個個頭上冒著熱氣,臉上滾著汗珠。</p><p class="ql-block"> 臘月二十九,年的準備工作結束,而各家的女人還在等著一件事。晚飯過后,街上有人吆喝起來——女人注意了,澡堂開放,抓緊去洗,十二點澡堂準時關門!這聲吆喝,既是命令又是關懷——對女人的關懷。</p><p class="ql-block"> 聽到吆喝,女人帶上早就備好的內衣、毛巾、梳子和香皂,成群結隊奔向澡堂。</p><p class="ql-block"> 鎮上只有一個公家開的澡堂,每年冬只對男人開放。為表示對女人的尊重與關愛,只有臘月底,澡堂關門前才讓她們享受一回——男人洗過的水。</p><p class="ql-block"> 渾濁的水池里飄著厚厚的皂沫,熱霧里散著難聞的氣味,她們并不嫌水臟。在她們的認知里,男人是天,容不得貶損,不干凈的倒是她們自身。十幾平米大的水池擠滿了人,有的就在池邊抄水洗頭、擦身,嬉笑聲撞擊著四壁,又反彈回來,在熱霧中滾蕩。</p><p class="ql-block"> 除夕這天,從早到晚家家砧板響,戶戶魚肉香,一陣鞭炮過后,便關門閉戶……</p><p class="ql-block"> 暖融融的茅草屋里,歡聲笑語,杯盞叮當,微弱的燈光擠過門窗,映到戶外——年夜飯那會,街上微光點點,一片寧靜。</p><p class="ql-block"> 年夜飯后,街上熱鬧起來,大人帶著孩子打著燈籠串門了。點點燭光映紅了夜空,嬉笑聲驅散了嚴寒,穿著新衣的大人和孩子們無不沉浸在年的歡樂中。</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人友善,道義,即使平時鬧點矛盾,借著拜年也能化解隔閡,和好如初。年初三過后,便是邀春酒——邀請相鄰或親朋來家坐坐。相互一請,使親朋更親,相鄰更近。</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老家人更敬重英雄,春酒首邀的是家鄉英雄。</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那會,老家有兩位戰士犧牲在朝鮮戰場,每到年關,鄉親們都帶著禮品去看望烈士家屬。還有一位戰斗英雄復轉后,安排在鄰縣工作,因其家眷和孩子在老家,他每年春節都回來。借他回家探親之際,鄉親們就邀他來家喝酒,請他講朝鮮戰場故事。這位英雄就在楊根思連。在小學課本里,我學過楊根思課文,也在連環畫里看過,對戰斗英雄印象很深,對眼前的戰斗英雄更是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他說,他們部隊一次打伏擊,每個戰士都在厚厚的雪地里挖個掩體藏身,上面蓋上被子,等待沖鋒號響。躲在雪洞中的他,從兜里掏出馬鈴薯,自言自語道:現在吃小的,等會吃大的(美軍)。剛啃了一口,沖鋒號吹響,掩藏在雪地里的戰士猛虎般躍出,撲向敵陣……</p><p class="ql-block"> 我們老家當時沒有馬鈴薯這種食物,心想,志愿軍吃馬鈴薯打仗,而且那么勇猛,馬鈴薯一定好吃,吃了一定有勁……時至今日,我都愛吃馬鈴薯——可能與那位英雄前輩的影響有關。</p><p class="ql-block"> 英雄的情懷、英雄的精神,教育和激勵了家鄉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每到征兵,年輕人都踴躍報名,甚至瞞報年齡也要去部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英雄們的事跡更能激起后人的意志和報國情懷。</p><p class="ql-block"> 從臘月起,直到正月十五后,玩過花船、扭過秧歌,老家的年才算結束。那期間,老家處處塞滿了歡聲笑語,無處不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幾十年眨眼過去,我老家那樣的年不會再有了。</p><p class="ql-block"> 我懷念老家的年,懷念那樣的氛圍和親情般和藹又溫馨的場面,更懷念老一輩人對年的敬重,以及浪漫又狂熱的鬧新年的那股勁兒。</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年味,深藏在我的記憶里,也常再現于我的美夢里,我懷念老家的年味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5日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广宁县|
商都县|
贺州市|
临高县|
东山县|
彭山县|
兰西县|
丰都县|
福泉市|
陇西县|
龙江县|
荆门市|
潢川县|
射阳县|
通榆县|
黄浦区|
油尖旺区|
恭城|
梧州市|
樟树市|
额济纳旗|
盐津县|
孝感市|
卢龙县|
水富县|
临沭县|
蕲春县|
永州市|
清苑县|
宜州市|
景宁|
满洲里市|
微博|
顺昌县|
道真|
普兰县|
北海市|
五华县|
慈利县|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