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一抹抹鄉愁,最能觸抵國人靈魂。因為鄉愁就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駐留著。</p> <p class="ql-block"> 初見“鄉愁”這倆字眼,我的腦海立刻閃現出作家余光中的詩《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p> <p class="ql-block"> 鄉愁,大概是人們對故鄉特殊眷戀的一種情愫。尤其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對于“鄉愁”的體味注定更為深切。前邊提到的余光中,之所以能寫出情真意切的《鄉愁》,因了他是臺灣人,此情更濃摯使然。中國人最講鄉情,葉落歸根的情懷從未因年代的流逝而消亡,反而愈加熱烈。大家都熱戀故鄉,那么什么是故鄉?有人說是籍貫;也有人說是童年生活過的地方;還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流行說法。</p> <p class="ql-block"> 時光如梭。兩年前,我背井離鄉踏上了湖北襄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矢志求索知識的足跡。襄陽,2800多歲了,它讓我感到與故鄉邯鄲同樣的厚重歷史。邯鄲,全國唯一“三千年坐不更名行不改姓”的城市,充盈著卅個世紀的灼灼智慧。兩地雖遙隔千里,但在歷史長河中,它們宛若雙子星座交相輝映中華文明。在襄陽,我時常徜徉古城之下,漫漫歷史的腳步聲似乎在耳旁回響,一派“古城無恙、歲月靜好”之景象。在邯鄲,三千年古老的東方智慧和1584條邯鄲成語,只此兩大亮點足以照亮全國,就好似兩顆足夠當量的原子彈,一旦“引爆”邯鄲,“成語之都”的美譽即刻揚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大二半年多,予未能回家。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故鄉邯鄲悄然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中間最振奮我的莫過于邯鄲道的修建。邯鄲道,即老串城街,如今賦予了它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顧名思義,它是當前邯鄲的當政者著力打造的城市名片和外地人快速了解邯鄲的文化窗口。該道宛如一卷塵封千年的史冊,充分呈現了自春秋戰國到明清民國的發展歷程。邁步此道,給人一種通透的穿越感,不禁令人抒發“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的感慨。武靈閣、趙闕、嬴政故里、荀子故里、學步橋、回車巷、藺相如府、慈禧行宮、邯山書院、李景濂故居、萬賓樓等,夜間還專門配演曼妙的燈光秀,外加裝有室外電梯的“戰國風”步行橋,一下便連通了人民路南北區域,使得文化脈絡頃刻間便延伸到了叢臺公園和叢臺廣場。“古老+現代”的設計理念相當誘人。“邯情脈脈,鄲等你來”,只要您身臨其境,便能一睹趙都風采。邯鄲以“一道一路”形式彰顯自我歷史底蘊,這種做法放眼全國黃河以北,那都是妥妥的稀罕存在,這必將很大程度上吸引周邊省份的游客前來觀光,也必將極速推動邯鄲這座城市旅游業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邯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致力發展旅游行業,將歷史文脈與現代旅游妙合一體,使得廣府城、媧皇宮、七步溝、大名府等景區天下聞名。</p> <p class="ql-block"> 鄉愁,那直抵靈魂深處的情結,氤氳彌漫在故鄉的美好風光里。滏陽河,邯鄲的母親河。水質清澈,緩緩潺潺。支流漳河,水光瀲滟,草木蔥蘢。南湖公園傍河而建,河畔的柳樹低垂,綠意盎然;水上暢游的天鵝,天外仙客。每當夕陽西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令人心旌搖曳。童年的這里,留下了我許許多多幸福的時光,那叮咚的河水聲響,是我鄉愁中最動聽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國家5A級景區媧皇宮,始建于北齊時期,坐落在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為中國神話傳說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地,被譽為“華夏祖廟”,是全國祭祖圣地之一,也是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祀奉女媧的古代建筑群。宮內石碑、石窟、壁畫繁多,其中,6部摩崖刻經是中國現存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站在宮前眺望群山,太行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 國家5A級景區廣府古城,一座擁有2600多年歷史的古城,由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始建。古城內的街道布局依舊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青石板路上,迎面走來了太極宗師楊露禪。古樸的茶莊里,拳師武禹襄在邊品茗邊切磋太極推手。在這兒,太極之鄉永年的滄桑與變遷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叢臺公園位于市中心,是邯鄲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叢臺,即高臺林立之意,是趙武靈王開疆拓土時閱兵、國泰民安時歌舞的地方。當仁不讓,武靈叢臺已成為邯鄲的地標性建筑,是這座城市的代表與象征。公園里,春季百花爭妍,夏日綠樹成蔭,這里的每一處景致,都能勾起我鄉愁里最清新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七步溝風景區位于邯鄲武安,這里山清水秀,直瀑飛流。大自然鬼斧神工,將這里打造成了城市的天然氧吧。溝內,石階、古橋、清泉;溝外,樓榭亭臺,曲徑通幽,構成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畫,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鄉愁,那直抵靈魂深處的情結,既有對故土歷史文化的深情眷戀,也有對家鄉美味佳肴的難以割舍。特別是在異域他鄉,最讓我魂牽夢縈的,莫過于那些別具特色的邯鄲美食。每每邂逅,便可輕松喚醒舌尖上那銘刻于心的鄉愁記憶。</p> <p class="ql-block"> “郭八火燒”、驢肉火燒,皆乃家鄉的傳統美食。它倆皆外皮焦黃酥脆,內里層層嫩嫩,麥香撲鼻,直教人不禁垂涎。它倆在央視三餐四季亮相后,名氣爆棚,引來游客無數。豆腐腦,邯鄲咸香,襄陽偏甜。每個清晨,一碗豆腐腦便能開啟我一整天抖擻精神的閥門。邯鄲灌腸,香而不膩,風味獨特,已成為千家萬戶每逢佳節招親待友的必備品。肉香四溢、湯汁醇美的扣碗,則是家鄉年夜飯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總讓我想起與親人團圓時的溫馨畫面。還有二毛燒雞、磁州燜子、臨漳羊湯、永年酥魚、南沿村拉面、魏縣大鍋菜等,都是燕趙大地上獨有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鄉愁,那直抵靈魂深處的情結,還來源于一聲聲地道的鄉音——邯鄲老土話。“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我是2000后,方言土語不甚擅長。由此,每每串親戚時,仍不時受到長輩的諄諄教導——“可別學了普通話,忘了咱的家鄉話。”“邯鄲話”屬冀南語,有著自身獨特的語音、語調和詞匯。那抑揚頓挫的聲調聽起來既有北方的豪邁,又不失南方的細膩。“邯鄲話”有許多獨有的詞匯,這些詞匯承載著邯鄲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得勁兒”(舒服)、“圪蹴”(蹲下)、“秀的”(媳婦)、“戈掉”(繩子)、“結記”(惦記)、“夜跟兒”(昨日)、“且跟兒”(前日)、“候介”(等會兒)、“各就”(蹲著),這在普通話里很難找到準確對應的表達。方言是拉近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最便捷途徑。在放假回家的火車上,偶然聽到同車廂有人說“邯鄲話”,總忍不住上前打聽,“老鄉,恁是邯鄲哪兒嘞人?”“老土話”成就了邯鄲人彼此溝通的默契,也成了我鄉愁中最親切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邯鄲這座歷史名城,人才薈萃,星光璀璨。這里孕育了無數名垂青史的卓越人物。始皇帝十年滅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帝國;廉頗與李牧,與白起、王翦并稱戰國四大名將;藺相如智勇雙全;趙奢剛毅果敢;蔡文姬精通音律、博學多才;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千古傳頌;羅敷不畏強權、以死捍衛貞節的精神永留史冊……這么多的武將、文臣,不勝枚舉;那么多的豪邁事、英雄事,數不勝數。</p> <p class="ql-block"> 邯鄲,古時寫作“甘丹”,后來右邊各加了“邑”,遂寫成了“邯鄲”。早在商朝——南朝歌,北沙丘,邯鄲居中。那時的邯鄲冶煉、紡織、商業等俱發達,已成為紂王北巡重要的離宮別館。邯鄲,不僅是非凡人物的搖籃,更是成語典故的沃土。諸如“負荊請罪”的明理與勇氣,“邯鄲學步”的謙遜與好學,“胡服騎射”的開拓與創新,這些成語已成為了邯鄲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如今邯鄲人,正是繼承了先賢遺風——頂天立地、堅韌不拔,既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實干精神,又俱“繩鋸木斷、滴水穿石”的意志品質,正是這些傳承成就了邯鄲人的性格。古詩云:燕趙多壯士,志氣浩無邊。俯瞰這片古老的土地,邯鄲人正在用智慧、淳樸與堅韌書寫著新時代、新征程的華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 我,喝邯鄲水、吃邯鄲飯長大。做為大學生,講好家鄉故事責無旁貸。吾愿深入系統學習邯鄲的歷史文化,將邯鄲三千年歷史智慧廣泛傳揚,讓更多人了解邯鄲、熱愛邯鄲,樂居邯鄲。當下,邯鄲發展正逢時,吾高呼,吾倡導,青年一代應與故鄉同心同向同行,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邯鄲場景獻智出力。</p> <p class="ql-block">作者:湖北文理數學與統計學院2311班 陳曉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宁安市|
清新县|
潼关县|
吉林省|
甘谷县|
千阳县|
松江区|
叶城县|
嘉善县|
五华县|
南郑县|
杂多县|
天津市|
苏尼特右旗|
清丰县|
江川县|
洛南县|
武安市|
西城区|
东台市|
怀安县|
伊吾县|
库伦旗|
泊头市|
苗栗县|
临洮县|
靖远县|
昌宁县|
佛冈县|
安图县|
大宁县|
迁安市|
华亭县|
聂荣县|
南宁市|
武义县|
昔阳县|
房产|
万山特区|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