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鄉村是我們共同的故鄉</b></p><p class="ql-block"><b> 武江波</b></p><p class="ql-block"> 鄉村是鄉村人的故鄉,也是城市人的故鄉。有人說,城市人上溯多少代,都來自鄉村。</p><p class="ql-block"> 鄉村古老、質樸、清新、遼遠。說它古老,因為它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地,人類的文化也應該從那里開始;說它質樸,因為它沒有奢華,它的更接近自然的田園生態之美,像是從地里長出來的,但不是荒原之美,那山川大地、草木房屋布局上的和諧,是人與自然的互動,有著“天人合一”的哲思,有著家園情感之美;說它清新,因為它富有生機,在現代生活中,仍然煥發著迷人的光彩;說它遼遠,是因為今天我們走在城市,心里卻依然存滿鄉愁。鄉愁最初就是表達對鄉居生活的思念,村里的許多老物件會讓人回味無窮。 </p><p class="ql-block"> 鄉村是一首歌,是一首質樸舒緩的歌。古人贊美鄉村的歌不絕于耳:“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唐·王維·渭川田家〕“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宋·陸游·游山西村〕</p><p class="ql-block"> 還有的人去歸隱鄉村:“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記得普希金在自己的一部詩集前題言:哦,鄉村,鄉村…… 鄉村是城市的搖籃,鄉村逐步的發展形成了城市。城市是鄉村的集中,引導著生活的潮流,并因為生活的前衛,繁榮著我們的生活。最高的建筑在城市, 有著我們生活的天際線,鄉村是城市的分散,簇擁在城市的周邊。 </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化的潮流中,許多鄉村人奔赴城市。因為城市匯聚了很多發展機遇,許多人到城市會更有作為。城市提供了更現代的生活條件,引領著現代生活的新潮。有的鄉村杰出的青年以讀書為階梯,一步步認真學習,通過高考,離開鄉村,到更大的地方,到都市社會中去發展自己。還有很多的打工人到城市工作,哪怕是臨時打工者,也被稱為“農民工”。由于農村人口的涌入,城市發展更快。有的鄉下人想進城當個城里人,提出要和城里人換換。</p><p class="ql-block"> 同時由于鄉村年輕人口的流失,新生代背井離鄉、有不少村莊出現了空心化的現象、使大片土地荒蕪。有個留守的山村支部書記說,我們非常需要年輕人,要不過幾年,我們連地里的莊稼也拿不回來了。甚至有人為空心村編出這樣的對聯,并專門用繁體字書寫:“門無車馬終年靜,閑棋敲落院中花。橫批是:一村之主”。</p><p class="ql-block"> 還有專業人員分析說,土地隨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散化而“支離破碎”。嚴重制約和影響了統籌性和機械化操作,同時購銷的議價權也沒有了。在大自然和社會面前,農村、農民、農業,所謂的“三農”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據說,無論麥作區還是稻作區,單純靠地里種莊稼已薄利或無利可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老話,可能要聚焦到“如何養”了。大棚、果樹、玉米是莊戶人家經濟的三大支柱。但隨著玉米種植成本的上升和糧價的持續疲軟,估計不出幾年,玉米的種植量將越來越少。</p><p class="ql-block"> 如今,有的農戶已干脆將土地拋荒,不植不種不建,不流不轉不租。可是,除年景原因外,確權在農戶名下的土地,農民有權主動棄種拋荒嗎?當種地成為農民很不合算的營生,甚至是負擔時,土地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確實只憑“勤勞”是不易“致富”的。種地不如外出打工掙錢快,再加上鄉村小學校合并,孩子上學不方便,許多農民工就到城邊打工讓孩子在那里上學,他們有著“故鄉留不住肉身,城市很難安下靈魂”進退兩難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倒是有個別村人在城里掙了錢,回鄉翻蓋了自己的庭院,很漂亮、很氣派,但又不經常居住,對鄉村發展并無多大作用,新農村建設不是靠村里的個體農戶建新房就能實現的。同時新農村建設也不是靠寫幾條標語、安裝幾處健身器材、安裝幾盞太陽能路燈、建一處活動中心能實現的。有的地方政府在一個只剩下11口人的自然村,不僅安裝了健身器材,還安裝了39盞太陽能路燈,那11口人是晚上幾乎不出門的老人,街上照得通明也解決不了鄉村振興的大問題。</p><p class="ql-block">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許多鄉村凋零了。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古村落,精美的院子荒草遍地,房間里炕沿木也掉下來,橫在了地上。有位詩人寫到:“鄉村的山青著/鄉村的水綠著/鄉村的鳥叫著/鄉村的蟲鳴著/鄉村的院子拄著拐杖/默默地站著/院子的門關著/木門關著/鐵門關著/柴門關著/朱門關著/在夜里關著/在白天關著/在風里關著/在雨里關著/東家的門關著/西家的門關著/南家的門關著/北家的門關著/春天來了/歸來的燕子/在等待一把鑰匙/打開鄉村的門。”(盧加強《鄉村的門》)</p><p class="ql-block"> 這首《鄉村的門》是在呼喚鄉村的振興,因為鄉村不僅是城市的起源和根基,更是城市永恒的故鄉。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鄉村,城市和鄉村是“唇齒相依”的關系。而鄉村的優勢也始終存在,有人說,總有一天,城市人會向鄉村跑。 </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說,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農村的空心化問題,而應該從更實際的角度,去發展農村啊。對于很多人來說,農村雖然承載了很多的記憶,但離開有離開的原因,而留下的或許更多是因為情感。還有人說,農村對于城市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農村是城市的“后花園”,為城市提供了豐富的農產品和生態資源。沒有綠葉般的農村,像鮮花的城市一樣會加速消亡。</p><p class="ql-block"> 確實,現在真有城里人羨慕起鄉下的小院,想到鄉下生活了。我身邊的一位朋友,就和他的朋友一起雙雙放棄公職,離開城市,歸隱山莊,在那里開辟了一片絕美天地:雞成群,果滿枝,空氣新,人敦實,成為了城里人的打卡地。還有一位朋友身居城市,卻用工具車拉上羊,到鄉下山坡上放牧,還偎在羊旁,直接吮吸羊奶,過那種近似原始的日子。我還看到省城的文化人到鄉村建立工作室,創建了自己的藝術家園。在城里還有許多飯店叫什么“村”“莊”,顯示著對村莊的喜愛,因此城里人在鄉村邊建設了不少田園綜合體,用鄉野風光來為體驗鄉野生活的人服務。如今,人們不僅去鄉村旅游,還有了大批的鄉村旅居者,每年在鄉村度過一段時光。當然這樣的旅居鄉村,既有著古老的鄉野風光,還有著五星級賓館一樣的現代服務。 </p><p class="ql-block"> 鄉村是我們的故鄉,農村也是城市的文化根基,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也寄托著我們濃濃的鄉愁,有著抹不去的鄉土情節。 </p><p class="ql-block"> 我寫過許多歌詠后溝古村的詩,如后溝村的石磨、窯洞、土炕、后溝那張犁,可以說是后溝村的詩叢詩草,其中一首詩《后溝古村寫生》,最后結尾時呼喊:“哦,后溝古村!挽著古老,尋著夢想,走向新生!”實則我呼喚、企盼的是,鄉村的振興! </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我真的看到,舊的鄉村衰退了,新的鄉村正在振興。許多鄉村越發展越美,它們蝶變了。 我就曾寫過三首歌頌鄉村振興帶頭人的詩。這三首詩寫了三個人,一個是回鄉大學生,一個是返鄉巾幗企業家,一個是留鄉老支部書記:</p><p class="ql-block"> “許許多多的人/從鄉村奔赴城市/留下身后空殼的鄉村/門鎖了/窗閉了/只有一些老弱在空守/年輕的你/大學畢業奔赴村莊/領銜建設最美的鄉村/草綠了/ 花開了/你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和大家一起/打開鄉村振興的大門。”(《石泉海三題·莊主小彭》)</p><p class="ql-block"> “壺關的劉寨村/建村在唐代/善良的人們/從平川來避難/但這貧瘠的土地/讓人祖祖輩輩/艱苦耕耘/勉強充饑/返鄉的巾幗英杰/帶眾人/開山、修路/創業、辦廠/讓古老的山寨/成就了鄉村振興的奇跡/哦,劉寨村/座座庭院/呈現著/古村莊的現代美麗。”(《大峽谷中的歌· 劉寨村》) </p><p class="ql-block"> “淅水河/蜿蜒流淌/滋潤著/大河旁的土地/眾山峰/環繞簇擁著/大河旁的村莊/古陘口/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在此嘆息/古河道/新漂流/古關隘/新游客/那高聳的佛塔/那輕煙裊裊的瑤池/更有那天上、水中/和地上人造的月亮/伴著彩色的河流/成為太行山上的不夜城/成為大峽谷中旅游打卡地/……/哦,古老新鮮的大河村/昔日的‘苦寒行’/唱作了今日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歌曲/是不是那村莊里/大雁領頭/眾雁齊飛翔的壯舉。”(《大峽谷中的歌· 大河村》) </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故鄉,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想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根本剪不斷臍帶的血地 ,斷了筋骨,連著血脈。是即便永遠回不去也依然是故鄉的那個地方。鄉村,就是那樣的故鄉啊!</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將來,會有很多的人想到鄉村去生活。因為鄉村是我們每個人真正的故鄉。一位北京的學者對我說,退休后想到山西鄉村居住,去那眾多的古村落印證歷史,那是他的心愿,是最快樂的事!而山西大學的一位學者,已經駐足古村落了。他建立了工作室,扎根傳統村落,遍求民間文獻,深耕鄉野文化,精研村落文書,挖掘傳統文化,煥發了村落文化生機。他工作室的成員眼中,這位學者既是文化名家,還是工作負責人, 更是引路人。 </p><p class="ql-block"> 鄉村是鄉村人的故鄉,也是城市人的故鄉,是所有人的故鄉。它是一首質樸、舒緩、永遠的歌。它不會消失,因為它承載著許多人的鄉愁和夢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5日</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宜川县|
南郑县|
孟州市|
湘西|
华容县|
凤台县|
金塔县|
元谋县|
蓬溪县|
海原县|
万盛区|
磐石市|
晋州市|
福贡县|
榆林市|
富蕴县|
龙胜|
辰溪县|
凌云县|
淅川县|
浑源县|
鄄城县|
永丰县|
盐池县|
扶余县|
金堂县|
浑源县|
响水县|
辽阳县|
黑龙江省|
宜兰市|
冕宁县|
临江市|
平阳县|
海口市|
临猗县|
霞浦县|
凉城县|
渭源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