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魯冀豫晉自駕行(五臺山 昔陽)

緣生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15日,我們從河北來到山西忻州,游玩了五臺山、昔陽和大寨。</p> <p class="ql-block">到五臺山住下已經是下午了,因參觀景點時間不夠,民宿老板介紹我們到住地附近的關帝廟去看看。這個關帝廟位于五臺山風景區南梁溝鄉,是一座具有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老字號,距今約五六百年歷史,是佛教圣地五臺山供奉本土圣賢尊號為主的獨特寺廟。</p> <p class="ql-block">關帝廟分上下兩院,上院以男僧與男居士修行為主,下院以女居士參禪為主,管理嚴謹,道風純正,是難得的修身養性、禮拜參禪的寶地。</p> <p class="ql-block">關公征戰沙場浮雕</p> <p class="ql-block">次日,來到五臺山核心景區。</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位于山西忻州五臺縣臺懷鎮,是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皇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這里不僅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完美結合的旅游勝地,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潤和秀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朝圣和旅游。</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建廟歷史悠久,寺院始于漢明帝,盛于唐,清朝尤為鼎盛。原有寺廟360座,現存124處。</p> <p class="ql-block">乘坐索道登黛螺頂,徒步登山需攀登1080個臺階。</p> <p class="ql-block">  黛螺頂,亦稱大螺頂,因山勢如螺而得名。始建于唐代,明代成化年間重新修茸。寺宇占地3000余平方米,坐東朝西,有殿堂僧舍80余間,中軸線上的建筑依次為: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是寺院中軸線上第一重大殿,又是該寺的山門,又稱山門殿。</p> <p class="ql-block">旃檀殿,為天王殿后第二重大殿,殿內主供釋迦摩尼立像。</p> <p class="ql-block">五方文殊殿,殿內供奉五座臺頂五方文殊菩薩法像,從南到北依次為:東臺聰明文殊、北臺無垢文珠、中臺孺童文殊、南臺智慧文殊、西臺獅子吼文珠。有小朝臺盛譽,即來到這個地方就相當于去了五個臺,信眾至此可以滿足遍禮五頂文殊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站在黛螺頂的山頂上眺看五臺山全景,非常壯觀。地勢顯示寺廟在一個山坳里,四周群山環繞。</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寺廟,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等。</p> <p class="ql-block">大螺頂下的善財洞。</p> <p class="ql-block">在大螺頂拍攝的菩薩頂。</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螺頂遠眺五臺,五臺山由東臺望海、南臺錦繡、西臺掛目、北臺葉斗、擺中臺翠巖五座山峰組成,因山巒聳立,山頂平坦如臺而得名。 五臺山五座臺頂各有一尊文殊菩薩法像,朝拜了五尊文珠菩薩,叫大朝臺。</p> <p class="ql-block">菩薩頂位于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順山就勢而筑殿宇,布局嚴謹。菩薩頂是皇家寺廟,寺廟的房頂全是黃色的琉璃瓦,康熙皇帝和乾隆數次朝拜五臺山,來了以后都住在這上面。大門牌坊的牌匾云峰勝境這四個字由康熙皇帝題寫。</p> <p class="ql-block">菩薩頂是滿族語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進來后的108級臺階,如懸掛在空中的天梯,把世間的世俗的凡間和佛國聯系在一起。每一級臺階都象征著一個法門,每踩過一個臺階,就是通過了一個法門,消除了一個煩惱,把108個臺階全部踩在腳下,所有煩惱也就隨著拋到九霄云外去了。</p> <p class="ql-block">菩薩頂是登高攬勝的觀景點,手撫門柱,回身四望,遠處的山,山上的云,近處的清水河、臺懷鎮,雄壯多姿的寺廟建筑群,都收入眼中,深感靈峰勝境四個字點得妙。</p> <p class="ql-block">菩薩頂的影壁上,端莊大氣的佛字,將濃濃的佛意洋溢在人們的眉宇間,帶給人們幸福吉祥。</p> <p class="ql-block">勅建真容院,勅是皇帝下令修建的,中間石頭雕的龍和北京故宮太和殿是相似的,皇帝住的地方才能雕這個龍。</p> <p class="ql-block">不愧是皇家寺院,到處是金碧輝煌,確實有一種到故宮金鑾殿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真容就是文珠菩薩的那個面容。</p> <p class="ql-block">大鍋院,院內南房放置兩銅一鐵三口聲名遠播的大銅鍋。西鍋每年臘月初八用一次,向民間施舍粥食一天,因其形制巨大成為五臺山舊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個鍋非常大,據說有個小和尚掉進去都爬不出來了,做粥要幾個人拿大鏟子不停在這里鏟,不然粥就糊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菩薩頂遠眺北臺。北臺葉斗峰3061米,是五臺山最高的峰。</p> <p class="ql-block">廣宗寺創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是五臺山十大青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廣宗寺法尊法師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有文珠菩薩坐著綠毛獅子雕像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綠毛獅子叫狻猊,據說在做菩薩雕像的時候,不知道菩薩模樣,這時菩薩真身降臨了,后廚有一位廚師順手和那個蕎麥面捏了一個菩薩的頭像,然后裝在這個雕像的上面。挺嚴絲合縫的。后來康熙皇帝來看過這個頭像,題字瑞相天然,夸這個頭像特別的自然,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樣。</p> <p class="ql-block">從殊像寺出來五分鐘,就到了五爺廟。五爺廟是五臺山人氣最旺的廟。五爺是龍王第五個兒子,文殊菩薩的化身,非常的親民,主打的一個就是有求必應,廣濟天下,恩澤四方,所以有很多人過來朝拜。</p> <p class="ql-block">五爺廟本名萬佛閣,五爺廟因寺內東側殿內供有萬尊泥塑貼金小佛像,故稱萬佛閣。又因寺內供有五龍王 ,又稱廣濟龍王廟。五龍王原供于北臺頂,康熙年間,為百姓祈雨方便,遂在萬佛閣建龍王殿,把五龍王從北臺請下,供于殿中。</p> <p class="ql-block">當年康熙皇帝來五臺山巡視,路上遇到危險,五爺及時出手相助,幫助康熙皇帝躲過了一場災禍,五爺救駕有功,康熙皇帝為表感激之情,便封五爺為金臉文殊,并贈給五爺4件寶貝:第一頭上戴的皇冠,第二身上穿的蟒袍,第三就是大殿旁邊的半副鑾駕,第四御筆親題的匾額,上面寫著龍參二字,即真龍天子參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薩殿,里邊分別供奉的是騎獅子的文殊,騎大象的普賢,坐朝天吼的觀音。因五爺愛吃水果,門前很多人進貢水果。</p> <p class="ql-block">五爺喜歡看戲,對面有一個戲臺。</p> <p class="ql-block">五爺廟后邊是塔院寺,這是塔院寺的清涼勝境牌樓。</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是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五臺山最早建成的寺廟之一。大白塔是塔院寺的標志性建筑,高75.3米。大白塔里面供奉的是釋迦摩尼的舍利子。佛祖涅槃后,他有8.4萬顆舍利子,他的弟子就帶著這些舍利子去全世界各地宣傳佛法傳教,每到一個地方就建立了一個塔存放舍利子。塔院寺是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瑰寶,寺廟內的雕刻藝術極為精致,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后邊就是顯通寺,顯通寺是五臺山規模大、歷史悠久的寺院。該寺廟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初名大乳靈鷲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華嚴寺,明代重建太祖賜額大顯通寺。</p> <p class="ql-block">顯通寺是五臺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其發展歷史不僅見證了中國佛教發展的歷程,而且也是研究中國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標本。寺內保存有豐富的佛教藝術珍品,蘊藏著極為豐富的佛教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圓照寺位于顯通寺鐘樓對面,古稱普寧寺。明永樂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來到中國宣揚佛法,為紀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臺山修建了這座寺廟,寺后院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寺,亦名廣安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重建于道光元年。文殊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大雄寶殿供奉的是釋迦摩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p> <p class="ql-block">整個建筑氣勢恢宏,傳說是文殊菩薩講道慧眾的地方,也是人們祈求美好生活和愿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五臺山,我們來到了山西省昔陽縣縣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昔陽縣歸晉中市管轄,著名的大寨隸屬于昔陽縣。</p> <p class="ql-block">昔陽博物館位于縣城新建南路8號,坐東向西,由原大寨展覽館舊址改建而成,共有三個展廳。序廳中央是毛主席與陳永貴握手的巨型塑像,北展廳陳列在昔陽境內出土、征集的古代文物和近代文物,南展廳陳列昔陽解放后到改革開放前,特別是農業學大寨時期的重要歷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  紅旗一條街,原名上城街,形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街道全長600米,曾經是昔陽縣老城唯一的主街道。后來隨著縣城的發展建設,這里不再作為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改造后的街道不僅保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史建筑,而且還保留了清朝的文物建筑。整個街區有著濃厚的時代特色,毛主席語錄、激動人心的標語口號舉目皆是,徜徉其中,仿佛又回到了激情四射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紅旗一條街通往新縣城的迎薰門。</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從昔陽縣城來到大寨,原先的大寨自然環境惡劣,窮山惡水,群眾生活十分艱苦。但是大寨人民艱苦奮斗、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開辟了層層梯田,通過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揚,并于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p> <p class="ql-block">大寨距昔陽縣城13公里,現在已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需購48元門票才能進入景區。</p> <p class="ql-block">大寨村委會</p> <p class="ql-block">大寨村大柳樹</p> <p class="ql-block">大寨村火車廂式窯洞。</p> <p class="ql-block">進入虎頭山風景區。虎頭山標志石,1977年9月11日中央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應大寨村黨支部書記郭鳳蓮盛情邀請,專程來大寨訪問。陪同訪問的有汪東興、葉楚梅、葉向真、鄒家華。葉帥欣然提筆題詞。</p> <p class="ql-block">站在虎頭山觀景臺,視野極為開闊,俯瞰大寨村全景,特別是新村小區,錯落有致,舊居火車廂式窯洞整齊劃一,整個村莊,綠樹環繞,瓜果飄香,遠望昔陽縣城,高樓林立,縣城新姿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團結溝渡槽,建造于上世紀70年代,大寨人為了將水引入虎頭山灌溉層層梯田,在團結溝大寨水庫上修建了一座長120米、高27米過水渠,渡槽上加蓋石板形成下邊輸水,上面行人的兩用橋。渡槽橫跨水庫上面,氣勢磅礴,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紀念亭,敬愛的周總理生前曾三次到大寨,與大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寨人民建亭以示紀念。</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紀念碑,1965年12月7日郭沫若率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到大寨參觀,看了大寨的變化,即興作詩頌大寨,郭沫若逝世后,家屬尊其遺囑,將骨灰撒在大寨的土地上,1992年郭沫若誕辰100周年,大寨黨支部、村委會及全體村民立碑紀念。</p> <p class="ql-block">陳永貴陵墓位于虎頭山最高的地方。陳永貴于1986年在京逝世,同年骨灰回到大寨,大寨黨支部為陳永貴建造了墓地,舉行了立碑和骨灰安放儀式。</p> <p class="ql-block">軍民魚水池,1967年冬至至1968年春,解放軍同大寨人一起修筑了可儲水3156立方米的支農池,開鑿了一條14華里長的軍民盤山渠,把位于大寨上游的郭莊水庫的水引上虎頭山。</p> <p class="ql-block">狼窩掌是七溝八梁中最長的一條干河溝,溝深坡陡,來水面較大,總面積87912平方米,大寨人分別在1955年、1956年1957年三個冬春治理,筑壩16條,動用土方42.8萬立方,石頭7621立方,造地150畝。</p> <p class="ql-block">七溝八梁一面坡改造成了梯田。</p> <p class="ql-block">大寨人民公社舊址</p> <p class="ql-block">陳永貴故居</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大寨展覽館的陳永貴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寨展覽館,從這兒到陳永貴陵墓要跨越4個平臺,其中兩組分別是72級和38級 ,寓意年齡72歲,黨齡38年,最下端為8級,寓意在中央工作8年。</p> <p class="ql-block">展覽館共兩個展廳,分農業學大寨和改革開放兩個篇章,把農業學大寨和改革開放的各個階段、各個領域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手段,立體式呈現在游客的面前,再現了農業學大寨人歡馬嘶的火紅歲月,以及改革開放大寨人再次勇立潮頭,建設新大寨的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大寨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整潔,人民熱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大寨生態園植被茂密,漫山遍野,森林密布,各種果樹散落其間,很難想象這是曾經是窮山惡水的貧瘠地,無不感慨萬千,真是換了人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安福县| 天柱县| 和静县| 进贤县| 庐江县| 巨鹿县| 白玉县| 华安县| 屏边| 北海市| 乐陵市| 新竹市| 赤壁市| 贺兰县| 昭平县| 正定县| 清新县| 岑溪市| 平顶山市| 克什克腾旗| 南投市| 阿拉善右旗| 金溪县| 青海省| 石嘴山市| 芜湖县| 萨迦县| 伊金霍洛旗| 唐海县| 康平县| 清远市| 玉林市| 华宁县| 浪卡子县| 元江| 吉林省| 开化县| 芜湖县| 宁武县|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