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遠行,都是美好的鏈接。<div><br></div><div>去旅行,在路上,或自駕、或跟團、或航旅自由行,感受詩和遠方,已成為我和家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div><div><br></div><div>此次造訪南京。</div> 你好!南京!<div><br></div><div>不可或缺的歷史,六朝古都、金陵帝王州,虎踞龍盤之地。</div><div><br></div><div>三國東吳大帝孫權、明孝陵、紫金山中山陵、總統府;十朝都會、江南金粉地:夫子廟里俸大成、江南貢院、秦淮河的才子佳人、風流倜儻烏衣巷,大門東里耍大牌;更有天下文樞的風范依舊:總統府門前、美玲館路旁的蒼勁梧桐樹、先鋒書店、十里秦淮的李香君、浦口火車站朱自清的《背影》;銘記歷史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雨花臺革命紀念館。</div><div><br></div><div>看不完的故事,揮不去的情愫,此生必經打卡地。</div> <p class="ql-block">過去的2024年,一直在忙,實在是抽不開身去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春節大年初五,公歷2月2日,我們一行三人臨時起意乘坐東方航空的班機,早上5:30從古都西安出發,踏上了這段尋覓金陵之美的旅程,從南京古老的城墻到繁華的夫子廟,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蒼穹之上6300多米,飛機在云端里穿梭。一萬多公里的航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飛行,平安降落在南京祿口機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剛下飛機,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獨特氣息,那是一種古老與現代交織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無數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機場,我們迫不及待地融入這座城市,去探尋那些隱藏在街巷中的故事。</p> 南京,這座充滿歷史底蘊的城市,在2025年2月的寒風中依舊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p class="ql-block">機場外,指示牌清晰地指引著我們前往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每一步都像是在靠近一段塵封的歷史,心中滿是對未知旅程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從機場乘坐地鐵,直達我們提前網訂的秦淮區卡子門大街99號,在酒店放好行李,簡單吃過午飯,前往鐘山風景名勝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著林蔭道前行,兩側高大的法國梧桐雖已褪去綠意,但那光禿禿的樹枝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卻有一種別樣的韻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日里,南京的梧桐樹樹形高大俊秀而又雄偉寬闊,道路兩旁隨處可見,虬龍般樹干,蒼勁雄壯,粗獷的主干上,分別長出多根枝椏,或筆直向上,或旁逸斜飛,蓬勃生長著!</p><p class="ql-block"><br></p>“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葉茂,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難怪宋美齡“一句梧桐美”,蔣介石就將梧桐樹“種滿金陵城”。有了梧桐樹的裝點,讓大氣厚重的南京城更增添了一份別樣的魅力!<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上行人來來往往,大家都帶著對這座城市的期待與好奇,腳步匆匆卻又滿懷憧憬。這種氛圍讓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索南京的每一寸土地。梧桐樹下的道路,仿佛是一條通往歷史深處的時光隧道,每一步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我們漫步在通往明孝陵蜿蜒曲折的石像路神道上,兩旁的樹木間矗立著巨大的神獸石像。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征,又起到鎮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觸有罪的人;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江山的重要坐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孝陵神道的6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80噸,當時為了將這些石獸運抵明孝陵,冬季時,在路面上灑水結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滾軸,一路上用人力推滾的辦法來完成運輸任務。這段神道現俗稱為石像路,全長615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石獸石像仿佛是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見證著南京的變遷與發展。人們沿著這條路走著,不時駐足欣賞這些石像,感受著它們所帶來的古老氣息。這不僅僅是一條路,更像是連接古今的紐帶,讓人仿佛穿越回了那個遙遠的年代。石像靜靜地佇立在那里,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古建筑前,我看到了身穿古代服飾的人物雕像。這座建筑物具有典型的中國古典風格,屋頂覆蓋著瓦片,綠樹環繞,環境寧靜宜人。站在這里,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與匠心。那精美的雕刻,不僅是一種裝飾,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孫權的雕像威嚴地站立在那里,仿佛在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市,見證著歲月的流轉。</p> 孫權墓,其實就是一塊石碑。孫權陵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座六朝帝陵,但陵墓的建造規模、范圍以及地面殿宇、地下陵寢、墓前神道石刻等未見痕跡,史書上也未見孫陵建造的詳細記載。<div><br></div><div>旁邊是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我們饒有興趣地走進紀念館,仔細觀瞻三國歷史和東吳大帝的神采。2000多年來,一脈靈氣的富春江,孕育出吳大帝孫權等一批英雄豪杰。</div><div><br></div><div>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締造者,字仲謀。東漢末,繼承父兄未竟事業,統領江東。先與劉備攜手火燒曹操大軍于赤壁,后與曹氏結盟火燒劉備大軍與猇亭,三分天下局面由此確定。229年于武昌稱帝,國號吳,旋即遷都建業。在位期間,以建業為統治中心,大規模開發江南,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div><div><br></div><div>梅花山上住著三國的英雄,孝陵的主人曾經夸下豪言,孫權是個好漢,來為我看墓吧。</div> 明孝陵石碑靜靜地立在一片樹林之中,上面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字樣。站在這塊石碑前,我仿佛看到了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無數的故事在這里上演。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讓人不禁心生敬畏。石碑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來到了明孝陵,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始建于公元138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孝陵坐落在一片翠綠之中,顯得格外莊重威嚴。這座建筑物屋頂覆蓋著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屋檐下的梁柱上裝飾著精美的雕刻,充滿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站在這座古建筑前,我不禁感嘆古人的建筑技藝之高超,同時也為能親眼目睹這樣的美景而感到慶幸。古建筑在綠樹的映襯下,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散發著古老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國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山陵位于南京鐘山風景區,是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建,來南京旅游,中山陵是必到之地。</p> <div>中山陵免費,但需要提前預約,可以在公眾號“南京鐘山風景區”上面去預約,提前一天預約就可以了,出門的時候最好是穿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因步行比較多。</div><div><br></div><div>石階392級,分為8個平臺,落差達73米。392級石階寓意著當時中華民國的人口總數為三億九千二百萬。這些石階被巧妙地分成多段,形成視覺上的層次感。</div><div><br></div>中山陵的階梯上擠滿了人群,大家或快步前行,或駐足欣賞風景。<div><br></div><div>我也隨著人流緩緩向上攀登,每一步都仿佛在與歷史對話。周圍的景色美不勝收,遠處的城市天際線與近處的綠樹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div><div><br></div><div>石階全部采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質地堅硬,經久耐磨。從下往上看時,只見臺階而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時,則只見平臺而不見臺階。</div><div><br></div><div>在第五個平臺上,放置著兩個大鼎,這對銅鼎是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時,由上海特別市政府捐贈給中山陵園的。銅鼎上刻有“奉安大典”四個字。在左邊(西邊)的那個銅鼎下面有兩個彈孔,一個彈孔穿透了銅鼎,另一個是彈坑其中一個鼎壁上還留有日軍侵華時造成的炮彈孔。提醒人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div><div><br></div><div>在攀登的過程中,我不僅是在鍛煉身體,更是在感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div><div><br></div><div>沿著長長的階梯向上,仿佛在攀登歷史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滿了敬畏與期待。</div><div><br></div><div>墓道盡頭是陵門,平面呈長方形,寬27米,高16.5米,進深8.8米。建筑整體采用福建花崗巖筑成,顯得氣勢雄偉。陵門有三個拱門,中間較大,兩邊稍小,各裝有對開的鏤花銅門。屋頂為單檐歇山式,上覆藍色琉璃瓦。陵門的中門橫額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鎦金大字,這是孫中山畢生為之奮斗的理想,也是對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最好注解。</div><div><br></div><div>祭堂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權”字樣,這些篆體大字由張靜江書寫。在中門上嵌有孫中山手書的“天地正氣”四個鎏金大字。</div><div><br></div><div>祭堂正中為孫中山著長袍馬褂的白石全身坐像,高4.6米,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杰作。孫中山先生身著長袍馬褂,高額廣頤,手持一本長卷,目光深邃,身軀凝重,給肅立于此的人們以難忘的啟迪。</div><div><br></div><div>祭堂之后是墓室,是孫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墓室一般不開放,但在重大節慶日將適時開放。</div><div><br></div><div>從中山陵下來,我心潮澎湃,對孫中山先生的懷念之情難以言表。陵墓巍峨壯觀,松柏蒼翠挺拔,仿佛訴說著先生的偉大功績和不朽精神。每一步石階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讓人不禁肅然起敬,深感先生為國家和民族付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div><div><br></div><div><br></div> 2025年2月2日,農歷正月初五,我們到達南京的第一天,去了鐘山風景區,主要參觀了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打開明孝陵,拜祭了中山陵。<div><br></div><div>我們這一次南京城內出行,主要就是乘坐地鐵,南京的主要景點都在地鐵沿線,挺方便的。</div><div><br></div><div>2025年2月3日,農歷正月初六,南京之行第一天。我們一行三人參佛雞鳴寺,登臨南京明城墻、驚嘆古代工匠的誠信,游覽夫子廟秦淮河、參觀江南貢院、觀賞秦淮河畫舫和秦淮人家、打開烏衣巷。<br></div><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雞鳴寺塔高聳入云,周圍綠樹環繞。游客們在這里參觀游覽,感受著這座七層八角寶塔的獨特魅力。站在塔下,抬頭仰望,那高聳的塔身仿佛直插云霄,讓人感受到一種莊嚴與神圣。這座塔不僅是南京的地標之一,更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見證者。寶塔在綠樹的環繞下,宛如一位守護者,靜靜地矗立在城市的中心。</p> 古雞鳴寺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清朝咸豐年間,雞鳴寺毀于戰火,同治年間重修;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div><br></div><div>雞鳴寺,從前門進,從后門出,不走回頭路。</div><div><br>從寺里就可以看到明城墻,雞鳴寺的后門有直通城墻的廊橋,不對有人開放,在城墻上可以看到古雞鳴寺的全貌。<br><br>寺的后門處有素面館子,據說很好吃,但排隊的人太多,出了后門,再往走左轉就看到明城墻了。<br><div><br></div><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墻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洪武廿六年(1393年),歷時28年。它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杰出代表,也是東亞筑城技術的典范。<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的城墻裝飾著紅色燈籠和藍色標志牌,背景是藍天白云。城墻內掛滿紅燈籠,喜慶氛圍濃厚。走在城墻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當年的繁華景象。那一個個紅色燈籠,不僅為城墻增添了色彩,更傳遞著一種喜慶與祥和的氛圍。在這里,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讓人流連忘返。城墻上的紅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p> 歷經六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南京明城墻至今依然雄偉堅固。構筑明城墻的城磚上,留下了大量銘文,成為一座歷史文化的信息寶庫。在這些城磚銘文背后,藏著怎樣的秘密?<div><br></div><div>我們漫步在古城墻,踩在城磚銘文上,仔細關注城墻博物館上的歷史,感嘆古代工匠的誠信精神。</div><div><br></div><div>城磚燒造質量要求高,責任“精確到人”<br><br>因“生產團隊”龐大,南京明城磚有統一的制作標準。據不完全統計,南京明城磚的數量可能多達3.5億塊,產地涉及明朝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30多個府州的170多個縣。為了統一標準,當年規定城磚的長寬高之比為4比2比1,即長40厘米左右、寬20厘米左右、高10厘米左右,重約20公斤。<br></div><div><br></div><div>明朝使用“精確到人”的“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各地在城磚上刻制府、州、縣、總甲、甲首、小甲、制磚人夫、窯匠等至少5至6級的責任人名單,最多可達9級。如果檢驗不合格,銘文中記錄的有關官員及各個環節的具體責任人,都會受到嚴懲。<br></div> <p class="ql-block">夫子廟景區內熱鬧非凡,色彩斑斕的藝術字體“夫子廟”格外醒目。這里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人們穿梭于街頭巷尾,有的匆匆趕路,有的駐足欣賞周圍的景色。商店林立,招牌五彩斑斕,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眼球。整個畫面充滿活力與生機,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夫子廟的大門上方掛著金魚形狀的燈籠,仿佛在歡迎每一位游客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白鷺洲公園里,我和朋友玩得很開心。這里的景色優美,湖面上有許多彩色的小船,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處可以看到城市的天際線,這種古今交融的美景讓人陶醉其中。在這里,我們不僅放松了身心,更感受到了南京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湖面上的小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寧靜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風光帶的景色如詩如畫。河水碧綠清澈,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兩岸停泊著許多船只,其中一艘黃色屋頂的小船尤為顯眼。游客們在這里悠閑地游覽觀光,享受著美好的時光。秦淮河的美景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之中,充滿了寧靜與祥和的氣息。河面上的船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p> 2025年2月3日,農歷正月初七,南京之行第三天。參觀總統府、又見參天札曄梧桐樹,拜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長江南京中山碼頭、乘上擺渡船、登臨浦口渡口、在浦口火車站月臺感受朱自清的默默溫情散文《背影》。<div><br></div> <p class="ql-block">“虎踞龍盤之地 天下文樞 南京”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下方的文字介紹,讓人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座承載千年歷史故事與輝煌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章節都書寫著城事。每一個字都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輝煌與滄桑,讓人不禁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總統府大門上懸掛著國旗,建筑風格莊重威嚴。這里曾經是歷史的見證者,如今依然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大門前的廣場上,游客們紛紛駐足拍照留念,感受著這座建筑的莊嚴與肅穆。總統府的大門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莊重威嚴,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銅像位于庭院中央,周圍綠樹成蔭。銅像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市,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讓人不禁想起他為這座城市所作出的貢獻,心中充滿了敬意與感激。綠樹成蔭的庭院,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寧靜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從中山碼頭花2塊錢(直接刷手機交通卡就可以通過),和當地人一樣坐輪渡跨江至浦口碼頭。出碼頭,舊的浦口火車站就在馬路對面。</p> <p class="ql-block">浦口火車站作為“百年老火車站”,因朱自清寫的《背影》和《孫中山》、《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等多部影視作品拍攝取景而知名,成為南京的文化地標,這個地方值得去觀看。</p> <p class="ql-block">最值得打卡拍照的地方是,浦口火車站街區小廣場上,《背影》主題雕塑,一尊戴眼鏡、穿長衫的青年男子,這是以朱自清年輕時的形象制作的雕像。他手中橘子色澤鮮艷,仿佛跨越時空,講述那段關于父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這段旅程中,我們不僅領略了南京的美麗風光,更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每一處古跡、每一個角落,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讓人流連忘返。南京,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p> 2025年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八,南京之行第四天。拜祭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園,路過大報恩寺,在南京老門東大排檔品嘗南京地方美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游戏|
本溪市|
澜沧|
河源市|
阜平县|
泌阳县|
临武县|
田林县|
南陵县|
海门市|
新河县|
临泉县|
建水县|
三门峡市|
鄂温|
水富县|
河南省|
漠河县|
万安县|
武夷山市|
广州市|
十堰市|
蕲春县|
新昌县|
西藏|
瑞丽市|
天全县|
东丰县|
衡阳县|
锡林郭勒盟|
贵溪市|
云霄县|
鄂尔多斯市|
新野县|
远安县|
鸡泽县|
镇平县|
连山|
洛阳市|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