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延安在我們的腦海記憶中是革命圣地,但那時的延安究竟是什么樣的?那時的陜北軍民是如何生活的?讓我們從一組歷史照片中去尋找答案……<div><br></div><div>1938年的延安城……<br></div><div><br></div><div>延安的安瀾門,原名“順陽門”,因清朝時期水患嚴重,故更名為“安瀾門”。<br>這座城門位于延安古城的南側,是古代守衛城池的重要地點。安瀾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經歷了多次歷史變遷和戰爭破壞。<br></div> 延安寶塔山上的寶塔,古稱豐林山塔、嘉嶺山塔。現是延安革命遺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br>抗日的連天烽火中,多少中華大地的杰出青年心向寶塔,投奔延安。 那個時候的延安城非常破舊 國民政府的飛機在延安機場降落時,因場地狹小,跑道條件差,結果出了事故,飛機引擎的螺旋槳都掉下來了,八路軍戰士正在整修機場跑道。 南泥灣的八路軍戰士們,一邊訓練,一邊從事農業生產。 執勤站崗的八路軍戰士。<div>明顯缺少彈藥啊,子彈袋都是空的。想起《游擊隊之歌》中那句著名的歌詞: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div> 準備跨過黃河,東進消滅日寇的八路軍戰士。 正在學習研究如何端掉鬼子炮樓的方法。 準備打仗。 從敵人那里繳獲來的電話機,這可是個寶貝物件,延安沒有并且很需要的。 清點破襲戰中從敵人那里繳獲來的電線。 三位八路軍衛生員的珍貴合影。 大戰即將打響,正在開支前動員大會的陜北老鄉。 民兵們都動員起來了。 民兵在村口執勤檢查路條。 一位大嫂來慰問八路軍戰士。 延安被服廠的民工們正在縫制軍大衣。 前方在打仗,后方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們在上課。 當時陜甘寧邊區實行的是戰時經濟。 也有規模不大的農村集市。 三位共產黨高官的夫人合影,最左邊是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中間是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最右邊的不知道是哪一位了。 在延安為邊區政府和共產黨高官提供醫療服務的美國醫生馬海德和他的夫人周蘇菲。 以上這些珍貴的歷史鏡頭都是出自美國記者、攝影師哈里森 · 福爾曼之手。<div>照片中最右邊的大個子就是哈里森 · 福爾曼,另外兩位是他的助手,身穿八路軍軍服的三位美國記者采訪出發前的合影。<br></div> 感謝哈里森 · 福爾曼和他的同事們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歷史記憶。<div><br></div><div>(全文完……,感謝觀賞 !)</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崇文区|
越西县|
石狮市|
凤山市|
乌兰县|
简阳市|
易门县|
徐水县|
偏关县|
金门县|
林口县|
杨浦区|
辽源市|
卢氏县|
江达县|
兴义市|
南川市|
潢川县|
潜山县|
盘山县|
手游|
耒阳市|
佛山市|
汝州市|
射阳县|
镶黄旗|
合作市|
巴中市|
阿鲁科尔沁旗|
安塞县|
理塘县|
龙口市|
禄劝|
水富县|
浦北县|
台州市|
资讯
|
霍城县|
平邑县|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