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年初五,這個迎財神的特殊日子,空氣中彌漫著喜慶與期待。我和妻子用過早餐后,便滿懷熱忱地奔赴廣州陳家祠,渴望在這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地方,收獲一份別樣的新春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當我們抵達陳家祠門前廣場時,廣州的第一場春雨悄然飄落。都說“春雨貴如油”,雨滴輕柔地灑落在頭上,我心中涌起奇妙的感覺,仿佛這是財富降臨的預兆,也為陳家祠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在排隊等待進入的過程中,我的思緒早已飄進了這座古老建筑的深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節(jié)期間游客較多,安檢驗票后,我們踏入陳家祠的院落。眼前的陳家祠,大門匾額上書寫著“陳氏書院”。聽導覽介紹,陳家祠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 年),歷經(jīng)五年的精心雕琢,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 年)落成。它是清代廣東各縣陳氏宗族合資捐建的合族祠,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廣州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辦理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承載著無數(shù)家族的希望與夢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進入陳家祠大門,就像踏入了一座藝術的殿堂。共三進院落,正廳中堂上紅底金色“聚賢堂”牌匾格外醒目,后廳排放著陳氏宗親神位神龕。陳家祠是現(xiàn)存廣東規(guī)模最大、裝飾最為華麗、保存極為完好的嶺南傳統(tǒng)祠堂式建筑,享有“百粵冠祠”的盛譽。總面積達 15000 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 6400 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筑巧妙組合而成。建筑之間長廊相連,庭院相互穿插,廳堂軒昂大氣,空間開闊舒暢,廊廡精致秀美,庭院寧靜幽雅,每一處細節(jié)都散發(fā)著嶺南建筑獨特的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家祠更是“嶺南建筑藝術明珠”,它將嶺南傳統(tǒng)建筑裝飾藝術發(fā)揮到了極致。在建筑構件上,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工藝巧妙融合,題材廣泛,從神話傳說到歷史故事,從花鳥魚蟲到市井生活,無所不包;造型生動逼真,仿佛每一個形象都蘊含著生命的活力;色彩鮮艷豐富,在歲月的洗禮下依然熠熠生輝;技藝精湛絕倫,讓人不禁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贊嘆不已。郭沫若先生曾賦詩稱贊:“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這幾句詩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陳家祠的藝術魅力與價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墻壁上,我見到了陳家祠保護記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8 年 1 月 1 日由廣州市文化局接管,1958 - 1959 年 9 月全面復原維修,1959 年 10 月 1 日廣東民間工藝館成立并開放。1962 年 7 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66 - 1968 年部分區(qū)域被工廠、學校占用。1974 年 12 月 31 日廣州市新華印刷廠遷出,1981 - 1983 年初再次全面復原維修,1983 年 2 月 13 日重新開放,1988 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 年“廣東民間工藝館”更名,1994 年 9 月廣州市第三十二中學歸還前院,1997 年 12 月 31 日廣州市復印機廠撤出。2002 年獲評“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2007 - 2010 年開展多項復原工作。2015 - 2016 年復原祖堂神案,2017 年 5 月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5 年至今引進多個數(shù)字化保護項目,豐富參觀體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8 年陳家祠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對它歷史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可。此后,它又多次入選“羊城八景”,被評為“廣州城市文化名片”,成為國家 AAAA 級景區(qū),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成為嶺南地區(qū)極具文化藝術氣息的旅游勝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陳家祠的兩側廂房里,我們參觀了廣東省民間工藝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成立于 1959 年,以陳家祠堂為館址,于 2017 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它不僅是收藏、研究和展覽廣東地區(qū)為主兼及全國其他地區(qū)民間工藝的藝術類博物館,還肩負著保護、研究和管理陳家祠及嶺南傳統(tǒng)建筑裝飾藝術的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博物館收藏了數(shù)萬件珍貴文物與現(xiàn)代工藝精品,涵蓋陶瓷、刺繡、剪紙、雕刻、漆器等多個種類。其中,石灣陶器、廣州彩瓷、廣繡、潮繡、象牙雕刻、潮州木雕、端硯、剪紙等尤為豐富,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一段獨特的歷史,展示著民間工藝的魅力。館內設有 9 個常設展覽廳、1 個專題展覽廳和 3 個臨時展覽廳,圍繞“民間工藝”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廣東地區(qū)民間工藝的發(fā)展歷程、文化內涵和現(xiàn)實狀況。常設展覽《百粵冠祠——陳家祠及嶺南建筑裝飾藝術》《嶺南民間百藝》《廣州舊家居》等,讓我們深入了解了嶺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與民俗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參觀結束后,2個半小時的春雨突然停歇,天空中出現(xiàn)了亮光。我坐在廣場上小憩,回顧這五天在廣州北京路、沙面島、永慶坊及珠江廣場周邊的所見所思、親身經(jīng)歷與體驗,心中豁然開朗,終于找到了廣東人創(chuàng)造財富的秘密。一是他們開放包容,敢于嘗試新事物,這種團結友愛、敢為人先的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二是他們思維活躍,點子層出不窮,時刻都在思考如何致富、如何強大,在街上所見之人大多是來去匆匆,心思慎密的行人。三是他們十分重視家族和血緣關系,在生意場上相互扶持,抱團取暖,這種家族凝聚力使得財富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陳家祠,這座承載著嶺南歷史文化與藝術瑰寶的建筑,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更讓我對廣東人獨特的精神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這個大年初五,在陳家祠的這場邂逅,將成為我記憶中一抹璀璨的色彩,激勵著我在未來的生活中不斷追求進步與發(fā)展。</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奈曼旗|
铁力市|
吴旗县|
竹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建始县|
姚安县|
岑巩县|
宁陕县|
鄂伦春自治旗|
景洪市|
江西省|
罗平县|
盘山县|
临洮县|
电白县|
大英县|
霍山县|
汨罗市|
白玉县|
射阳县|
哈尔滨市|
临颍县|
卓资县|
龙游县|
珠海市|
泗洪县|
芒康县|
威海市|
石阡县|
富川|
英德市|
收藏|
泸州市|
永昌县|
墨竹工卡县|
常德市|
郸城县|
界首市|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