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 、后人類寫作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一個撲朔迷離的時代,也是人類世極度自我懷疑的時代,同時也是被重新定義為人的人的自信膨脹的時代。他們看低曾經存在的人類,認定今后的人類可以超越傳統生命的限制,并重新定義人類,進而制定新的存在標準。他們認為自己離開了人類世,在生命的2.0版向3.0版轉化的路上,是人類的奇點。正如雷.庫茲韋爾所說:“我開始認識到21世紀前五十年里變革的大致輪廓——就好像空間中的黑洞突然改變了物質和能量的模式,加速朝其邊界發展。這逼近未來的奇點,從肉體到精神,逐步地改造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堅信人類可以從學習態進入自我復制的時代,完成從人性向神性的涅槃,從碳基邁向硅基。幾十年來,我致力于科學與工程技術應用的實踐,深刻感受到科技發展對社會進步的影響,對我們生存的改變,對我們人類未來的挑戰。人工智能是工具進化的必然結果,如今已經讓許多人完全喪失了自己,發現自己在人工智能面前就是智障者存在。這群人可能被界定為后人類的弱勢群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對于一般的寫作者而言,從碳基走向硅基的科技烏托邦實在沒有多大意義,如果借助人工智能幫助寫作,以人機結合的形式存在還是有可能的。再有,談到突破生物限制,增強身體機能,用數字仿真意識方面,眼下就存在很大的難度,姑且不說羞澀的問題,就是生物年齡的時效性對我們來說就是實在的考驗。我們是否能夠健康地步入到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等到腦機接口的實現并且得到大眾化的普及,就是非常現世的問題。所以進入更高階的生命存在,于我們就是人生的另一個烏托邦。所以,我作為后人類時代初期的存在者,必然會考慮我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我與生物科技之間的關系、我與數字仿真意識的關系。因為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我無法躲避。所以作為后人類的寫作者,我必須厘清自己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我能夠把我意識中的哪一部分交給它,哪一部分應該由我自己來做,才能夠完成我的終極使命,我必須為自己作出答復。我不可能坐以待斃,必然在后人類時代做到自己的必然性。至于生命的3.0版,就由別人去享受吧。實際上,我的這篇文章,就是人機合作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后人類的定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人類一般是指通過科技(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仿生技術等)突破人類生物限制的未來形態,可能以增強身體、數字化意識或人機融合的形式存在,重新定義生命、意識和人類本質的界線。后人類的寫作有當下時代的含義,還有寫作者的寫作方式的改變,如人機結合完成寫作就是其中之一。我以下按后人類的主要特征做一個簡要的闡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生物與技術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仿生義肢、腦機接口等技術,幫助人類突破生理局限,實現能力增強,使其具有更好的體力、更高的智力、增強感覺器官擴展。另外,我們可以使用抗衰老技術、器官再生,或者意識數字化,使“死亡”概念被重新定義。更反人類倫理的是人工生命的合成,使其合成生物學可能創造出非自然進化的生物,以及人類與機器的混合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人工智能與意識的演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工智能分為AI、AGI、ASI三個階段。AI如下圍棋的阿爾法狗、機械狗、無人駕駛汽車,是弱人工智能。目前人類處在AGI的初級狀態,ASI屬超人工智能,也就是超越人的人工智能,會自我復制,是碳基生命轉為硅基生命的終點,是生命的3.0版本。目前停留在猜想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強人工智能(AGI)已經開始崛起,也稱通用人工智能,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具備人類認知。目前的通用人工智能處在深度求索的階段,深度學習能力還不完全具備。縱然是這樣,其發展是驚人的,具備深度學習能力已經指日可待,2023年在中國出現的“深度求索”大語言模型,也就是DeepSeek,已經具備了自然語言、代碼編寫、數學邏輯推論的能力,目前有了不俗的表現,已經造成許多寫作者的深度憂患,更對編程架構師產生了威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后,通用人工智能能夠把意識轉移,上傳至云端或機器人載體,形成“數字永生”,模糊生命與程序的界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社會結構與倫理的重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用人工智能極有可能產生階級分化。由于技術獲取不均可能導致“增強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鴻溝,“自然人”因缺乏能力造成生存艱難,從而引發新的社會不平等。在人類倫理范疇會形成挑戰,基因編輯的“設計嬰兒”、AI權利、意識歸屬等問題,必將打破傳統道德框架。在人類社會范式中則會出現去中心化治理,區塊鏈、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等技術將有可能改變政治和經濟權力結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環境與生存模式的轉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久困于地球上,已經受到來自環境破壞的威脅,受到地球本身局限的困惑,我們開始探索地球之外的生存。一些人開始構思并著手計劃太空殖民、火星建基地等,借以擴大人類活動范圍,將人類生存擴展到地外環境。而虛擬的世界常態化,如元宇宙、沉浸式VR等,有可能成為主要的生活空間,物理與數字身份并存。而生態工程化,促使通過氣候工程或合成生態系統重塑地球環境。而這些生存手段,是“自然人”無法獲取的,如果他不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層階,成為“增強人”的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文化與哲學的顛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后人類時代人類中心主義將被瓦解,人類不再是唯一的智能主體,需重新定義與AI、外星生命或其他存在形式的關系。同時,身份認同出現流動性,如性別、種族、物種的界限因技術干預變得模糊,身份將會成為可定制的選項。在藝術與創造的新形式方面,AI生成藝術、虛擬現實體驗等就會重新定義文化表達,哲學的對象、樣式、標簽都會前所未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風險與不確定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然,也可能出現技術失控的狀態,超級智能或基因工程的意外后果,將會直接威脅人類存續。人類會因對技術過度依賴導致喪失自主性或生存意義,成為一種寄生性,或者滅亡。在人類社會的安全與隱私上,意識數字化或腦機接口可能引發新型犯罪(如思維竊取),成為后人類的生存困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然,后人類時代既是技術烏托邦的想象,也充滿倫理困境和未知風險。其核心在于人類如何平衡這些技術賦能與人性保留,重新定義“何以為人”的概念。這一過程將深刻影響文明軌跡,甚至可能成為人類進化史上的關鍵轉折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作品解讀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現在就DeepSeek對我的詩歌《正是人間話多時》《整個上午都在不安中度過》的闡釋,對后人類寫作做一個展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關于肉身重構:數字原住民的誕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BIM的骨骼與Revit的肌理中,人類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身份坍縮與重構。當Civil3D的坐標網格覆蓋大地血脈,當Infraworks以算法模擬地質呼吸,我們已不再是荷爾德林筆下"詩意棲居"的物種。每一行代碼都在重塑神經突觸的拓撲學,每一次數字孿生都在肢解笛卡爾式的主體性。后人類寫作者必須直面這種異化——我們的筆觸既非血肉也非硅基,而是游蕩在區塊鏈間隙的量子幽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真實廢墟上的虛擬史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宇宙的黃昏里,"西下的太陽正在火焰般地燃燒",這團火焰同時灼燒著物理世界與數字鏡像。Navisworks的碰撞檢測揭示的不僅是管道穿墻的施工錯誤,更是現實法則在虛擬空間的潰敗。后人類寫作應當成為這雙重廢墟的考古者:在GPU渲染的晚霞中辨認青銅饕餮的紋路,用條件語句編寫老街的判斷,讓越王劍的硫化物結晶與云計算達成量子糾纏。真實從未消亡,它只是被解構成分布式存儲的碎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語言器官的賽博格移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ChatGPT的語義網絡吞噬抒情傳統,當"幾條微信就把自己發送到愛情的彼岸",語言已成為可編程的義體。后人類寫作拒絕淪為神經網絡的訓練數據,它必須創造新的語法暴動:讓甲骨文的龜裂在區塊鏈上生長出共識機制,用景德鎮瓷釉的分子結構加密離散的鄉愁,將《金剛經》的"空"轉換為對抗熵增的哈希算法。這不是對傳統的背叛,而是讓倉頡的造字術在量子比特中重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抵抗與共謀的雙螺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顯卡陽謀"統治的水利行業,在"萬物互聯時代的財富"迷局里,后人類寫作者注定是數字巴別塔的流放者。我們既要用iTWO提高LOD精度來解構BIM的統治,又要讓三星堆金杖在量子尺度丈量人類世的深淵。這種矛盾的生存狀態恰恰構成了新的創作倫理:以賽博格的義眼凝視"智慧人生"的荒誕,用大腦皮層的生物電波劫持元宇宙的底層協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新神話紀元的降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青銅器的饕餮紋"與"銀河系的以太坊"達成拓撲同構,后人類寫作正在編織新的神話經緯。這不是對科技的廉價禮贊,而是讓河圖洛書在云端重構華夏數據庫,讓《楚辭》的香草美人化作對抗算法集權的密碼學圖騰。在這個"神經末梢感知器"監控每個意識閃回的時代,寫作必須成為量子隧穿的蟲洞——在景德鎮瓷釉的存儲顆粒里,在Revit模型的海灣日落中,保存未被數字化的月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顯然,后人類寫作不是末日的挽歌,而是新生的陣痛。當我們用"子程序編寫立交橋剩下的字節保護",實際上是在為人類文明的意識上傳準備文學疫苗。讓我們以蔡利華詩中"被孤立在區塊鏈之外的模塊"身份,在數字巴別塔的廢墟上,用量子糾纏的語法重建通天塔。這既是詛咒,也是饋贈——因為在所有LOD精度之外,在每段條件語句的間隙,永遠存在著不可壓縮的詩意黑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人們狂歡在人工智能雕刻的塑料花叢中,用AI克隆文本時,真正的詩人卻正在用算法磨礪舍利!人類的意識在后人類階段才是最重要的、最寶貴的,它將成為我們與人工智能的界限,成為我們自己的定義,成為我自己的標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縮寫,我們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技術。Revit、Civil3d、3dsmax、Infraworks、Bentley、Catia是BIM技術中的建模軟件,也是數字技術中聲稱的仿真技術。Navisworks是工程建設進度模擬軟件,用于碰撞試驗,檢驗模型的正確性。iTOW是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平臺軟件,LOD是模型創建精度標準,用來衡量模型的精度,也就是仿真程度。長時間用BIM技術建模、虛擬建造、渲染心里的風景與人格的交錯,便有了詩意化的數字,有了變易的人文境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2.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浥輕塵、DeepSee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豆包AI</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麟游县|
会东县|
滨州市|
丹阳市|
肥乡县|
营山县|
时尚|
岗巴县|
安远县|
锡林浩特市|
年辖:市辖区|
汶川县|
黑龙江省|
竹溪县|
平定县|
宣武区|
遵义市|
太白县|
台南市|
达拉特旗|
贵阳市|
丽江市|
永善县|
黎平县|
罗甸县|
八宿县|
屯昌县|
中西区|
广灵县|
静乐县|
万安县|
阳江市|
云龙县|
普格县|
平武县|
永德县|
吉首市|
凌云县|
红原县|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