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東浦古鎮坐落在紹興市越城區,漫步在東浦古鎮,仿佛穿越了1600余年的歷史長河。這里是紹興黃酒的發祥地,被譽為“黃酒小鎮”,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濃郁的酒香。古鎮依水而建,古橋、古街、古宅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畫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鎮內還有眾多歷史遺跡和文物,如興福侯昌王廟、久安洋龍局等,讓人在品味古鎮韻味的同時,也能領略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興福侯昌廟原是宋代東浦先賢全昭孫的家廟,始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元末明初,全氏后人重修后改為興福侯昌王祠。清末民國初期再次修繕,改名為五社土地廟。當時成為東浦鎮內民俗宗教活動場所。抗戰勝利后,右側廂房成為東合南鄉鄉公所辦事處。新中國成立后,此廟改作他用,先后辦起農機廠、竹業社和棉織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久安洋龍局其實是一個民間消防組織。因古鎮境內臨水建筑以一至二層帶沿廊的磚木房子為主,屋宇相連,極易火燒連營,一旦發生火災,救援力量往往捉襟見肘。1924年,集鎮上有人提議開設“洋龍”,得到鄉鄰積極響應,共捐資籌集大洋2747元,購置救火工具、救火龍船等器械,組成義務救火隊,即為久安洋龍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酒行天下,東浦酒最佳”說的便是東浦古鎮。古鎮不僅融入了江南水鄉的風韻,也蘊含著黃酒濃厚的文化。船在河中行,人在橋上走,一幅幅悠閑自在的江南水鄉場景便呈現在眼前。到東浦尋味酒文化,沉醉在濃郁的江南風味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鎮河邊,酒壇林立,酒幡隨風飄動,彰顯著獨特的酒鄉風情。沿河望去,古橋、古宅的倒影在水中搖曳,仿佛一幅幅水墨畫卷,訴說著古鎮的滄桑與幽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面上,烏篷船悠悠,釀酒店鋪的酒香與河埠頭的熱鬧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古鎮生活畫卷。在這里,每一處風景都仿佛在低聲細語,講述著古鎮的古老傳說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人孫垓曾稱“紫櫻桃熟雨如絲,村店村橋入畫時,忽忽夢回船過市,半江涼水打鸕鶿。南湖白小論斗量,北湖鯽魚尺半長,漁船進江曲船出,水氣著衣聞酒香”。極言東浦水色、橋景、魚鮮、酒香之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東浦小橋流水,溫潤而澤。“連宵春雨長魚蝦,絲柳紅窗賣酒家。幾曲欄干多枕水,畫穿間系夕陽斜。”清代會稽詩人孫汝懌詩《過東浦市》對東浦水鄉酒國作了生動寫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清時期,東浦250余家店(鋪)中,酒樓便有45家。清乾隆帝游江南時,曾到東浦品點老酒,留下“越酒聞天下,東浦酒最佳”的贊譽。直至清末民初,東浦釀酒業愈加繁盛,釀戶多達五百余家,約占全域住戶的三分之一,酒產量已達3萬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宅檐下是紅石板鋪成的街道,水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埠頭,檐梁上懸掛著成排的古式燈籠。這些燈籠均是黃酒酒壇的造型,米黃色基底,以古典畫的形式刻畫著黃酒的各種制作過程。它們成為古鎮上一道獨特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著蜿蜒的水巷,穿梭于錯落有致的古建筑間,每一次的探索都是新的發現。站在古樸的石拱橋上遠眺,湖面波光粼粼,建筑倒映其中,宛如一幅水墨交融的畫卷。夕陽西下時分,古鎮在燈光的映襯下更顯迷人魅力,讓人仿佛能觸摸到歲月留下的痕跡與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無論是尋求一處靜謐的居所,還是渴望探尋歷史的痕跡,或是想沉浸于獨特的民俗風情,這里都能滿足你的所有期待。東浦古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來到這里,你定會被其深深吸引,沉醉其中,流連忘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台湾省|
浦城县|
阿坝|
嵩明县|
曲松县|
南宫市|
雷山县|
松阳县|
元谋县|
安康市|
金华市|
蛟河市|
岚皋县|
京山县|
大余县|
确山县|
德保县|
琼结县|
英德市|
精河县|
弥勒县|
贵阳市|
和平县|
南岸区|
观塘区|
林芝县|
阿克陶县|
兴仁县|
樟树市|
确山县|
微博|
弥渡县|
衡阳县|
临海市|
合阳县|
缙云县|
类乌齐县|
丹江口市|
石河子市|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