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識 途</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0164884</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家鄉的人們都要拜跑年。這對于生活在城市,特別是大都市的人來說,感到生疏,于是今天專門來說說說家鄉的拜跑年。簡單地說,拜跑年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習俗的一個縮影,是一年中鄉情親情的大聚會,是一次人們情感交流的具體展現。</p><p class="ql-block">俗話說得好,“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因過年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特別是拜年那更是小孩子們夢寐以求的事,拜年不僅好吃好玩,還會有客人家的小朋友相聚一起玩。離開時還可以收到或多或少的壓歲錢,哪個小孩不盼拜年呢!拜跑年的事就從兒時的記憶說起。</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為出行日,記得小時候一大早就被父母親喊起來。媽媽說:“別睡了快起來,跟你爸爸一起去給長輩們拜年去。”睡在溫暖的被窩里挺舒服,哪里情愿起床,可在母親一再地催促下只得起來穿上為我準備的新衣服,洗罷臉我們兄妹幾個就跟著父親去給本家門及村子里的爺爺奶奶,大伯大媽,大叔大嬸們去拜年了。首先到大爺爺家,一到就看見大伯領著堂哥姐一行人也來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大爺爺家,父親恭恭敬敬地對大爺爺拱手說著拜年恭賀祝福之類的話,我們也跟著向大爺爺大奶奶作揖拜年。大爺爺特高興地讓我們坐,大奶奶連忙端出糖果、花生、酥餅以及一些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點心讓我們吃。看到這些美味的食物,我們既想吃又不敢,大奶奶見狀趕緊抓起往我們手上放,我們才高興地吃起來。大人們一邊喝茶一邊抽煙,嘴里說著一些吉祥話,也拉一些家常。一會兒我們告別大爺爺到二爺爺家去,大奶奶連忙留我們吃飯,父親說:“今天領孩子們每家都走走,讓他們學點禮信?!贝竽棠讨缓谜f:“你們真是在拜跑年??!”說著把點心往我們荷包里塞。我們謝過大奶奶,又跟著父親到二爺爺家,伯父家……就這樣一家家,重復演繹著在大爺爺家的情景??斓街形?,我們已跑遍了村子里的每一戶,雖然各家拿出的食物不盡相同,但都是我們平時吃不上的美食,都是那樣地溫心。等拜完年,我們的小肚子早已被那些美味填滿,我們的荷包已被裝得鼓鼓的。我打心里特高興,今天的收獲太大了。</p><p class="ql-block">自那年以后,貪吃的我每年都盼著去拜跑年。</p> <p class="ql-block">歲月在流失,而拜跑年的傳統仍在繼續。大年初一這一天,每家都留主家人和老者在家接待前來拜年的人,其他人都出去拜跑年。父母親漸漸地老去,再也不能領著我們一家家去拜跑年了,我們從父母那里接過了這一傳統和義務。一大早我便領著我的孩子們到村子里給那些長輩們送上我們新年的祝福。那些溫情的場景增強了與鄉親們的情感,拉近了感情的距離,也讓孩子們學到一些拜年禮節,感受鄉情與親情的溫暖。每到一家,主人都是那樣地熱情,倒茶遞煙,給孩子們糖果瓜子點心。那食物遠比我們小時候豐富得多,離開時熱情的主人照樣將大把的點心往孩子們的口袋里塞,在謝謝聲中我們告別了一家又一家。</p><p class="ql-block">一會兒路上早已有了一撥又一撥三三兩兩拜年的人群,人們有說有笑見面互道新年好及祝福。他們戶戶必到,每到一家都受到熱情接待,那鄉情親情在拜年中升華,這溫馨真難以言表啊!</p> <p class="ql-block">漸漸地,漸漸地,我們這些曾經做過父親尾巴根子的人(跟著大人串門的小孩),如今已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又到了大年初一該拜跑年了,我們這一輩腿腳不太靈便的人再不能每家每戶地跑了,只能象征性地給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去送上春節的祝福后,便在家里接待來拜年的年老的鄉親和年輕的后生們。</p><p class="ql-block">一大早我們就把堂屋中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水果,瓜子花生,糕點美食,茶葉香煙,迎接前來拜年的鄉親們。一會兒村子里開始有三三兩兩的人群走動,這便是拜跑年的隊伍。又過一會兒加入到拜年行列的人越來越多,拜年的人群在一家家一戶戶送上恭賀和祝福,演繹著前輩們曾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會兒便有一群又一群的鄉親們來到我們家里給我們拜年了,其中不乏有年輕的后生和乖巧的小孩們,有熟悉的也有一些陌生的面孔。他們的到來,屋里頓時熱鬧起來,一張張笑臉送來祝福聲問候聲笑聲,我們趕緊倒茶遞煙發點心水果。那些溫情地問候,祝福聲讓人心里倍覺溫暖。我們親切地交談,年輕的后生向我們講述了在外打拼的所見所聞,成就與心酸。我們也衷心地祝愿他們在新的一年收獲多多,幸福多多,他們也祝福我們健康長壽。那溫馨的話語更增進了我們的鄉情親情與友情。</p> <p class="ql-block">這便是我們家鄉的拜跑年。那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他們置身在一個又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中,人們各自一家,雖近在咫尺,晃若天涯,更談不上相互串門拜年了。唯獨生活在鄉村的人們才鄰里和睦守望相助,沿襲著中國幾千年來這一淳樸的鄉情民風,并在我們的家鄉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著發揚著。</p> <p class="ql-block">本文編輯:識途</p><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原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平阴县|
固原市|
临沭县|
日照市|
交口县|
景泰县|
宣城市|
玛沁县|
郯城县|
高要市|
凤凰县|
临城县|
锡林郭勒盟|
汽车|
长乐市|
宝清县|
珲春市|
运城市|
泉州市|
惠州市|
安义县|
桂平市|
柞水县|
贞丰县|
柳州市|
临邑县|
内江市|
商水县|
普安县|
永新县|
清水河县|
连云港市|
岳西县|
虎林市|
通山县|
汪清县|
昆明市|
广饶县|
临邑县|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