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圖 文: 靜水禪心</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5009996</p><p class="ql-block"> 器 材:華為P60</p><p class="ql-block"> 春節假日,碧空如洗,走進千年古鄄濮水公園攬勝。園內古鄄八景自然風光與千年古鄄歷史人物群雕相映成趣,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鄄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五帝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為鄄邑,秦時改為鄄城,西漢時設鄄城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設縣史,而且縣名一直延續至今,是國家民政部認定的“千年古縣”。</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鄄名人輩出,為堯舜故里,對面的堯天閣就是據此修建的,彰顯出千年古鄄歷史文化之厚重。位于濮水公園內堯天閣風景如畫,是千年古鄄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已成為千年古鄄的一座著名地標式建筑和網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濮水濕地公園位于千年古縣山東鄄城縣城區東南,新老城區結合處,順濮水河而建,占地面積3800畝。公園共有親水休閑區、文化展示區、山水體驗區、歷史風貌區、生態休閑區等五個功能區。為鄄城縣面積最大、功能最全、設計理念最新、設施配備現代化水平最高,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也是連接新老城區的綠色長廊。</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鄄風景如畫,有《古鄄八景》詩云:“映潭明月舞西風,紅溝綠岸水流東。杏崗春色紅十里,席橋斜渡小舟橫。春柳時見楊花落,釣臺陰雨霧蒙蒙。修真獨臥箕山側,夜聽谷林撞晚鐘。”</p><p class="ql-block"> 既有古鄄八景自然風光,濮水濕地公園又增加了發生在古鄄大地上的歷史人物群雕。突顯出千年古鄄的歷史文化之厚重,穿過千年歷史煙云,使人們仿佛看到發生在古鄄大地上的歷史人物正在眼前閃現……</p> <p class="ql-block"> 《葵丘會盟》</p><p class="ql-block">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諸侯實力上升,列國之間爭戰不斷、鄄城地處中原要沖,為列國必爭之地。諸侯強國常在此舉行會盟,以號令諸侯,稱雄一時。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一匡天下,復于正軌。先后有三次會盟于鄄城葵丘(今舊城鎮葵煙堆村),分別為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夏,暨是年秋。據《左傳》載,參與會盟的諸侯有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周天子派遣宰孔賜胙表示祝賀,授予桓公征伐之權。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p> <p class="ql-block"> 《孫龐對弈》</p><p class="ql-block"> 孫臏(約公元前380年一公元前320年),字伯靈,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故里在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龐涓,魏國許地人,亦為戰國名將,二人俱師從鬼谷子,常在一起下棋,切磋技藝。據《史記·孫臏列傳》載,龐涓為魏國將軍,自以為能力不及孫臏,乃引薦孫臏在魏國做官而設計陷害,使孫臏慘遭臏刑。后被齊使者救至齊國,并封為軍師。公元前354年,龐涓伐趙,趙向齊求救,威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帥軍救趙。孫臏獻圍魏救趙之策,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龐涓回師,孫臏伏兵桂陵(今菏澤市牡丹區趙樓鎮),大破魏軍。公元前341年,龐涓伐韓國,韓求救于齊。魏王復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帥兵救韓。孫臏獻減灶之策,龐涓中計,于馬陵道再次重創魏軍。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一說被亂箭射死)。孫臏以此名顯天下。</p> <p class="ql-block"> 《孫臏著兵法》</p><p class="ql-block"> 馬陵之戰后,孫臏因功受猜忌,遂辭職還鄉,隱居孫花園(今屬箕山鎮),設館授徒,扶掖后學。孫臏回溯戎馬生涯,參以古今戰事,著兵法一部,世稱《齊孫子》。</p><p class="ql-block"> 《漢書藝文志》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傳至隋朝而散失。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出土孫臏論兵竹簡專家整理為《孫臏兵法》,分上下兩篇,各十五篇。世稱兵學寶典,孫臏被譽為一代兵圣。</p> <p class="ql-block"> 《三曹同臺》</p><p class="ql-block"> 東漢末年,建安文學興起、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為杰出代表,文學史稱“三曹”。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謚號武皇帝。漢魏杰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領兗州牧"(治所鄄城)。初平"四年春,軍鄄城"。自此,曹操以鄄城為中心,屯兵立勢,逐鹿中原,統一了北方。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曹丕(187-226年),曹操嫡長子,字子桓,謚號文帝,曹魏開國皇帝,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丕五歲時(192年),曾隨父母在鄄城生活數年。文學成就以五言詩七言詩較高,尤擅長散文。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丕之弟,建安時期最負盛名作家。曹植于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生于鄄城。魏黃初二年、221年),封為鄄城侯。黃初三年,為鄄城王。是年,筑臺讀書于鄄城。今鄄城縣李進士鎮杏花崗村有"陳王讀書臺"遺址。</p> <p class="ql-block"> 《曹植洛神賦》</p><p class="ql-block"> 公元221年,30歲的曹植被徙封安鄉侯(今河北晉州侯城)。同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這一年,也是曹丕繼位的第二年。從這一年開始,到曹植去世,長期受曹丕、曹叡的排擠、打擊。222年,曹植被封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這一年,曹植創作《洛神賦》(又名《感甄賦》)。將其在鄄城偶遇的甄姓美女,喻為“洛神”,抒發無盡的“悲傷悵惘之情”。這篇辭賦,被后代文學家視為曹植的傳世名作。</p> <p class="ql-block"> 《莊子垂釣》</p><p class="ql-block"> 《莊子垂釣》節選自《莊子》。記述莊子垂釣于濮水,楚王使二大夫請莊子出仕而遭拒的故事。表現莊子向往自由,不求聞達,淡泊利祿的隱士思想。莊子垂釣之地濮水,在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臨濮鎮境內,今存垂釣遺址。</p><p class="ql-block">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98年或286年),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人。嘗為蒙漆園吏(今鄄城縣臨濮鎮莊子廟村有漆園故城遺址)。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并稱"老莊"。《莊子》一書系莊子及其門徒和后學者著作,道家經文,又名《南華經》,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文筆汪洋態肆,瑰麗詭譎。"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語)</p> <p class="ql-block"> 爆竹聲聲辭舊歲,煙花絢爛迎新春!千年古鄄濮水公園風景如畫,穿越千年歷史煙云,堯舜兩位遠古圣明君主仿佛正向人們走來,賜福人們在新的一年里,笑口常開,好運連連,春節快樂,吉祥如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陇川县|
佛冈县|
宜州市|
车致|
邵武市|
樟树市|
永城市|
陕西省|
宁南县|
香格里拉县|
齐河县|
百色市|
长寿区|
钦州市|
铜鼓县|
莒南县|
长沙市|
巴东县|
万安县|
青田县|
双鸭山市|
桐庐县|
孝义市|
江华|
阳高县|
乐安县|
濉溪县|
忻州市|
景谷|
凤翔县|
资中县|
鄄城县|
延庆县|
许昌县|
五常市|
海晏县|
梅州市|
高邮市|
新竹县|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