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馬耳他整個國土面積只有316平方公里,但考古表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馬耳他群島就已經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這些島上的居民建造了30多處巨石神廟和地下墓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在如此有限的面積之內,能有三處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和320多座具有建筑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古建筑。在這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中,最為神秘的當屬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馬耳他語為?AL Saflieni Hypogeum。</p> <p class="ql-block">該景點一天只能接待60名參觀者,訂票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我們提前三個多月就著手預約,如愿拿到了地宮的入場券。馬耳他旅游局規定,外國團隊無論人數多少,都必須雇傭當地的導游,而不能采用司機兼導游的模式,所以在馬耳他的全部行程中,我們六位朋友都是由這位綠衣服的馬耳他導游帶領大家游覽的。她說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導游,這也是第二次進地宮,還說是托了我們的福,哈哈。地宮里面是不允許自帶導游講解的,所以美女導游一路都在為我們介紹關于地宮的有關知識。</p> <p class="ql-block">1902年,在距首都瓦萊塔城南1公里的帕奧拉市中心附近一條不引人注目的小路上,發生了一件引起轟動的大事,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當年,有人建房時在地下發現了一處洞穴,但房主一聲未吭。他也知道馬耳他島上有許多史前地下建筑,保持緘默的原因是因為不希望他的建筑由此被官方的禁令所夭折。只是到了后來人們才逐漸知道,在他的房子下面埋藏著何等令人驚嘆的宏偉建筑,考古人員通過勘察暗藏的巨大洞穴時發現,這并不是天然洞穴,而是5000多年前,人工在石灰巖中鑿出來的一座地下建筑,這就是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p> <p class="ql-block">哈爾·薩夫列尼地宮的大門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巷子里,很不起眼。</span>地宮每天接待的游客分為6組,上下午各3組,每組不超過10人,由地宮工作人員帶領參觀,講解時間約45分鐘,之后可以逛逛禮品部,在地宮內的總體參觀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地宮內部不允許拍照,本文宮內照片翻拍于地宮簡介等小冊子。</p> <p class="ql-block">大門上的十字八角標志為騎士標志,如今成為馬耳他的標志:總統旗、軍旗、甚至馬耳他航空公司的商標都是用的騎士標記,馬耳他島上的建筑物上到處懸掛或雕刻著騎士標記,博物館當然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員帶領我們進入大廳,首先放映關于地宮的介紹。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是馬耳他著名古跡,有“史前圣地”之稱,是歐洲建筑史上最早的石造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座地下宮殿為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的巖石中挖鑿而成的,</span>最早的遺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但大部分活動發生在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其建筑和出土的遺跡表明,這幢地下建筑,或許原本要建成一個神殿或者避難所,但是從史前時期開始,卻一直被當作墓地使用。</p> <p class="ql-block">這座地下建筑面積達500平方米,深達12米,里面有許多上下交錯、多層重疊的房間,建筑工程浩大,令人驚嘆不已。地宮建筑群分三層,上層開鑿時間約是公元前3600~前30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天然洞穴改成的墓穴;</span>中層約為公元前3000~前2500年,是地宮的主宮,里面存有大量珍貴的壁龕、神壇和壁畫;下層開鑿時間同中層,為當時的儲藏室。整個工程簡單過程是:原本一些天然洞穴被擴大并用作存放死者遺骸的儲藏室,隨著洞穴的填滿,新的房間逐漸在巖石中切割得更深,通往新出口的新通道不斷被鑿出,最后整個遺址形成了上下三層、38個房間的地下結構,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地下宮殿。</p> <p class="ql-block">跟隨講解員參觀,不允許說話,也不允許自由走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架轉盤樓梯從地宮前殿往下延伸,盡頭是一座具有拱形圓頂、橄欖形的地下巖石宮殿。地宮洞穴很多,用途各不相同,設有儲糧室、儲水室、神諭室、殉葬室等。</span></p> <p class="ql-block">地下宮殿一系列彼此連接的墓室均是在堅固的巖石中開鑿出來的,鑿空巖石作為墓頂,類似拱形懸臂。其中有20間墓室的頂部還雕出了房梁、門楣,有的壁畫上畫的是牛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地宮里面有一些進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間,旁邊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龕。中央大廳里聳立著直接由巨大石料鑿成的大圓柱,小支柱支撐著中央大廳的半圓形屋頂。整個建筑采用了粗大的石料,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建成,線條清晰,棱角分明,甚至那些粗大的石梁也不例外。沒有用石塊鑲嵌補漏的地方,更沒有用多塊小石塊拼裝之處。</p> <p class="ql-block">無縫的石板地面上聳立著巨大的獨石柱,壁龕與支柱都直接雕在這些石柱上。人們走進這里,頓生別有洞天之感。</p> <p class="ql-block">上層由一個大型開放空間組成,兩側有墓室。其中一個墓室仍然保存著原始的埋葬物品,在一個一米深的橢圓形坑里發現了兩個石灰石頭像和一個站立的人像。地宮所出土的重要文物,都保存在首都瓦萊塔的國家考古博物館里。</p> <p class="ql-block">此為帶有凹坑裝飾的巖石切割柱。</p> <p class="ql-block">地下陵墓中央的禮拜室,是沒有任何修飾的正方形房間,柱子和門梁體現了高超的建筑技巧。禮拜室內有圓頂房間,越往里去,房間就越來越窄,越來越暗。<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禮拜室中的一個小的赤土陶器中,人們發現了一尊10厘米高的女神雕像,還有兩尊小雕像</span>,據稱可能是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中層的某些房間的巖石雕刻頗具特色,如所謂的“主室”和“至圣所”,被雕刻成給人留下建筑磚石結構的印象,形成了通往另一個小房間的入口,讓人想起地面上建造的巨石結構的內部。這個“至圣所”的房間入口上方,由四根立柱支撐著橫梁,一圈圈的石頭似乎支撐著上方的平頂。想到這些房間僅使用石頭和骨制工具雕刻而成,其工藝更加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房間開始,七級臺階通向地下層,這些巖洞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儲糧、儲水、神諭室等。</p> <p class="ql-block">此為覆蓋在地下層上的房屋地基。</p> <p class="ql-block">“神諭室”房間的頂部用獨特的紅色赭石繪畫,裝飾得十分美麗。室內有一個刻在墻壁上的壁龕,在其內端發出深沉的聲音時會產生共鳴,據說是用來傳達圣諭的。如以男低音對著神龕壁洞講話,地下宮殿各洞穴和地面洞門處都可以聽到,堪稱世界一絕。</p> <p class="ql-block">在地下宮殿的洞頂和洞壁畫有螺旋形、曲形和圓形圖案,其淡褐色花紋相連不絕,象征著生命的綿延萬代。在一面墻上有用木炭畫的人手輪廓,另一處巖石上還畫有一頭高3英尺、長4英尺的公牛。</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處洞穴內發掘出兩個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個是“睡覺的胖女人”,也被稱為“睡美人”,她在馬耳他被崇拜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在該遺址發現的知名文物中,最著名的當屬這個《睡美人》,目前塑像保存在首都瓦萊塔國家考古博物館。挖掘地宮時,建筑群內充滿了水和潮濕的土壤,其中還混雜著人類和動物的骨骼、陶器、燧石工具、吊墜和其他物品。</p> <p class="ql-block">地宮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5000年前的古人類沒有機械設備,完全以燧石和黑曜巖等堅硬的巖石為工具,由人工從活生生的球粒石灰巖中剝出,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巖上鉆孔,開鑿出這座迷宮,工作的艱巨是難以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該遺址出土了豐富的考古材料,包括陶器、人體骨骼、個人飾品、小雕刻動物和較大的雕像,還<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中發掘出了大型的傳動索,它是古人用來傳輸巨石和石灰石的。</span>地宮內存的各式遺物,對考古研究具有寶貴的價值,更為地宮增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2年地宮被發現時,曾在殉葬的洞穴中</span>發現了大量的人類骨骼,據說有6000多具,但沒有一具骨架可以確定是完整的,也沒有一具骨架是按照常規埋葬的。在新洞穴和多年前清理過的洞穴中,從骨骼的分布情況來看,給人的印象是它們被隨意扔進去的。在瓦萊塔國家考古博物館里,收藏有這些珍貴的人類遺骨,正是根據這些遺骨特別是頭骨的測算研究,馬耳他考古工作者推算出了地宮各層的開鑿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新石器時代,這些頭骨被埋葬在洞穴中。幾千年以來,地宮的潮濕和土壤的壓力導致大多數被埋葬的頭骨被壓碎,無法修復。好在地下墓穴中,還發現了11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展覽在瓦萊塔考古博物館里。馬耳他工作者從考古、骨學和醫學的角度對這些頭骨進行了研究,包括其中一個保存最完好的頭骨,發現這些頭骨屬于長型(長頭型),這表明很有可能,這些人類屬于地中海種族。新的科學技術使人們能夠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從而更好地了解這些島嶼上的新石器時代居民。</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畢后,逛逛地宮的禮品部。瞧那個旅游紀念品布包包,用的也是騎士標記~馬耳他是歐洲唯一保留了濃重中世紀騎士文化的島國。</p> <p class="ql-block">地宮整個建筑物保存基本完好,其獨特之處在于它是在地下鑿砌而成,而建筑結構卻與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神殿類似。1980年地宮就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為已經消失的文明提供了獨特的見證”,并</span>被評價為: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是史前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是新石器時代唯一為人所知的地下建筑。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的意義及其重大。</p> <p class="ql-block">為了確保遺址內發現的獨特繪畫得到保護,地下墓穴的微氣候得到調節,溫度、相對濕度和二氧化碳水平都得到持續監測,以確保環境保持穩定。至此理解了為什么哈爾·薩夫列尼地宮要有參觀人數和其他的嚴格限制,自己來到馬耳他,未與這座神秘的地下迷宮擦肩而過,甚感慶幸。</p> <p class="ql-block">拍攝:又見炊煙</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見炊煙</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4年6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利津县|
蓬莱市|
江安县|
崇仁县|
昌吉市|
高州市|
晋中市|
油尖旺区|
鄂尔多斯市|
舟山市|
图木舒克市|
耿马|
中江县|
富宁县|
弥勒县|
丰城市|
时尚|
浮梁县|
即墨市|
大城县|
抚远县|
长寿区|
长治市|
新田县|
新蔡县|
天水市|
庆安县|
嘉善县|
通山县|
纳雍县|
通道|
五原县|
邵武市|
新乡县|
永福县|
达州市|
增城市|
合川市|
原阳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