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哥倆走馬觀花寧鎮(zhèn)揚

方延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父母去世18年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無法彌補的遺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兄弟如手足。年前回老家,給大哥過八十歲生日。臨近春節(jié),夫人建議,邀請三弟來過春節(jié),弟弟立馬答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弟來后,我陪著他走馬觀花揚州、鎮(zhèn)江和南京,盡可能多轉轉,記下點滴,與大家分享。</b></p> <p class="ql-block">揚州瘦西湖近年來是經常去的,四季分明,百去不厭。</p> <p class="ql-block">三弟1米85,比我高5公分。</p> <p class="ql-block">弟弟和弟媳打卡五亭橋</p> <p class="ql-block">16年前,我和夫人來瘦西湖賞瓊花,在二十四橋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帶小孫女到揚州小住,漫步瘦西湖小紅橋。</p> <p class="ql-block">?揚州棲靈塔?位于揚州大明寺內,始建于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是隋文帝楊堅為慶祝生日而下詔建造的30座佛塔之一。棲靈塔原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因供奉大覺僧的遺靈而得名“棲靈塔”?。公元843年,棲靈塔遭大火焚毀。直到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到揚州“探親”,才引發(fā)了重建棲靈塔的倡議。1988年選址并奠基,1996年元旦最終建成?。</p><p class="ql-block">棲靈塔現(xiàn)高73米,氣勢雄偉,是揚州的地標性建筑。其建筑風格仿唐,每面有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檐,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欞。塔內供奉著6粒珍貴的舍利,第二層塔心中四立柱之間設有仿唐佛龕及須彌座,佛龕內貯有15公斤重的舍利金塔和舍利水晶塔?。</p><p class="ql-block">棲靈塔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登臨賦詩。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在此賦詩贊頌。李白的“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和白居易的“上到棲靈第九層”都是對棲靈塔氣勢磅礴的描繪?。</p> <p class="ql-block">很幸運,可以乘電梯上棲靈塔,在九層中極目遠眺,整個揚州市盡收眼底。俯視眼前的瘦西湖,像個盆景園。</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位于瘦西湖旁邊的大明寺內。始建于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當時任揚州知府的歐陽修,極賞這里的清幽古樸,于此筑堂。如果天朗氣清,據(jù)說可以看到南面鎮(zhèn)江一側長江中的焦山。坐在堂上,南面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平山堂因此而得名。平山堂是專供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宋葉夢得稱贊此堂壯麗為淮南第一,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年)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年),山堂毀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p> <p class="ql-block">走進平山堂,仿佛能聽到歐陽修的吟詠:“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現(xiàn)已無法再看到鎮(zhèn)江的焦山。</p><p class="ql-block">平山堂的牌匾兩側,分別是“坐花載月”和“風流宛在”的題字。其中“風流宛在”牌匾由清光緒初年的兩江總督劉坤一題寫。劉坤一在題寫時,書法流暢,寓意深遠,仿佛因風而動,別具一格?,“風流宛在”的“流”字少了一點。“在”字又多了一點,這樣的巧妙設計讓人不禁莞爾。</p><p class="ql-block">而“坐花載月”的浪漫,更是讓人想起歐陽修在暑期凌晨攜客游園,取荷花插盆,飲酒傳花的場景。</p><p class="ql-block">“遠山來與此堂平”為林肇元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山堂里面建有鑒真紀念館。</span></p><p class="ql-block">鑒真和尚是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俗姓淳于,江蘇揚州人。他自幼出家,游歷洛陽、長安等地,精通佛教三藏。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法,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被尊為“過海大師”。?</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旁邊的天下第五泉,仔細瞅瞅,清水鑒人。</p> <p class="ql-block">揚州個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個園原址為明代“壽芝園”。個園之所以叫“個園”,是因為園主人黃至筠生性愛竹,園中植有萬竿綠竹,且竹葉形似“個”字,半個“竹”字便是“個”,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個園以遍植青竹聞名遐邇,又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勝境,在全國園林中出類拔萃。</p> <p class="ql-block">春</p> <p class="ql-block">夏</p> <p class="ql-block">秋</p> <p class="ql-block">冬</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和個園的臘梅開的真好,暗香浮動,沁香醉人。</p> <p class="ql-block">鎮(zhèn)江已經好多年沒去了。</p><p class="ql-block">鎮(zhèn)江是一座古老美麗的城市,有著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春秋時叫“朱方”,戰(zhàn)國時叫“谷陽”,秦時改名“丹徒”。東漢末,三國時孫權移治于“京口”,筑鐵甕城。南朝宋時稱“南徐”,隋唐時名“潤州”,一度稱“丹陽”。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改潤州為“鎮(zhèn)江府”,鎮(zhèn)江之名沿用至當代。民國17年(1928年),名鎮(zhèn)江縣。1929年至1949年,鎮(zhèn)江是國民政府江蘇省省會。解放后,設鎮(zhèn)江市,鎮(zhèn)江又是專員公署(地區(qū)行政公署)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金山江天禪寺</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這里的法海與白蛇傳里面的法海沒有任何關系,法海寺是為紀念創(chuàng)建該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師而建。</p><p class="ql-block">法海寺內有一棵巨大的銀杏樹,這棵樹齡超過1600年的古銀杏樹見證了法海寺的歷史變遷,是城陽區(qū)最古老的樹之一?。此外,法海寺內還有多寶塔和石室道場等建筑,多寶塔內有八萬四千個小塔,每個塔上又雕刻有500個小塔和佛像,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是鎮(zhèn)江三山名勝之一,“北固樓”三個字是毛主席所寫。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lián)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甘露寺高踞峰巔,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傳始建于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屢廢屢建,寺內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規(guī)模雖不大,名氣卻不小。</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東南有鐵塔一座,塔始建于唐寶歷年間(825—826年),由李德裕所建,當時是石塔,七層,高約13米,唐末被火焚毀。宋元豐元年(1078年)重建九層鐵塔。明萬歷十年(1582年),塔被大風刮倒,后經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塔座是須彌寶座式,蓮座上有云水紋、卷浪和龍戲珠紋,每層皆八面四門、空心,每層交替開門,其余各面上鑄飛天、佛像。</p> <p class="ql-block">?劉備在甘露寺娶親的故事,是周瑜為了奪回荊州而設下的美人計的一部分。?周瑜計劃通過將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然后將劉備軟禁在甘露寺,以此要挾劉備交出荊州。然而,諸葛亮識破了這個計謀,并決定將計就計,派趙云陪同劉備前往東吳。?</p><p class="ql-block">?吳國太在甘露寺相親時對劉備非常滿意,決定將孫尚香許配給劉備?。盡管孫權暗中安排了刀斧手以防不測,但在喬國老的周旋下,吳國太最終同意了這門婚事。劉備和孫尚香的婚禮在甘露寺舉行,標志著孫劉兩家正式結盟。</p><p class="ql-block">?甘露寺作為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地,至今仍然屹立在鎮(zhèn)江北固山?,成為了一段傳奇佳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金山看焦山,彈丸之地。</p> <p class="ql-block">焦山進山門匾是老革命家書法家李一氓題寫。</p> <p class="ql-block">因為是年底了,鐵將軍把門,沒能上樓。樓底正門,是“海不揚波”。</p><p class="ql-block">背面是“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焦山定慧寺</p> <p class="ql-block">焦山最令人難忘的是摩崖石刻。時間上有六朝、唐、宋、元、明、清;字體上有正、草、隸、篆各種書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猶如古代書法天然展覽,琳瑯滿目,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宋書法家趙孟奎所寫的“浮玉”兩個蒼勁秀麗的大字。在它的左面是陸游與游人踏雪尋訪《瘞鶴銘》的題名石刻真跡。全文為:“陸務觀、何德器、張玉伸、韓無咎,隆興甲申閏月二十九日,踏雪觀《瘞鶴銘》,置灑上方,烽火一未息,望風檣戰(zhàn)艦在煙靄間,慨然盡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歸。明年(1165年)二月壬午,圜禪師刻之石,務觀書。”詞文壯麗,書法剛勁有力,現(xiàn)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另一塊石上是北宋書法家米芾觀看《瘞鶴銘》留下的題名石刻:“仲宣、法藝、米芾、元佑辛未孟夏觀山椎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黃庭堅臨摹的《瘞鶴銘并序》,賞心悅目,請大家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瘞鶴銘并序。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于華亭,甲午歲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奞仙鶴之遽也,乃裹以玄黃之幣,藏乎茲山之下,仙家無隱我竹,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著經,余欲無言,爾也何明,雷明門去鼓,華表留形,義唯髣髴,事亦微冥,爾將何之,解化厥土惟寧,后蕩洪流,前固重扃,左取曹國,右割荊門爽塏,勢掩華亭,爰集真?zhèn)H,瘞爾作銘。</p><p class="ql-block">夅岳征君,丹楊外仙尉,江陰真宰。</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鎮(zhèn)江城西的云臺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跡。西津渡古街是鎮(zhèn)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qū),是鎮(zhèn)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p> <p class="ql-block">鎮(zhèn)江西津渡云臺閣為仿古建筑,坐落于云臺山北峰。</p><p class="ql-block">正中門檐下懸掛“祥開蒜嶺”匾,著名書畫家賈玉書先生題寫的。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云臺山,古稱蒜山,又名算山,形容山的形狀像一頭大蒜。</p> <p class="ql-block">三弟從1977年就來過南京,那時我剛畢業(yè),一個月三四十元錢。他在我這里復習功課備考,南京的景點去過一些。最近一次是2010年,兒子結婚他過來。東郊風景區(qū)以前都去過,加之今年東郊人流如潮,這次就沒有去東郊,選幾個經典的地方轉轉。</p><p class="ql-block">幾張過往的東郊照片。</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山陵水榭。</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音樂臺。</p> <p class="ql-block">靈谷寺。</p> <p class="ql-block">石象路。</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佛頂宮,是弟弟這次首選。一早我們就出發(fā),待我們參觀完出來,已是人山人海了。</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佛頂寺,是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佛頂寺占地面積23731.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104.6平方米。佛頂寺按功能劃分為禮佛、弘法、齋堂、僧寮、茶苑五個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佛頂山五層,富麗堂皇,一尊臥佛安詳靜謐側臥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佛頂骨舍利指的是釋迦牟尼的頭頂骨。據(jù)傳,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槃,火化后弟子們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四顆牙齒、一節(jié)中指骨和若干顆真身舍利子。南京的佛頂骨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枚。2010年6月12日,南京大報恩寺阿育王塔中的佛頂真骨千年后重現(xiàn)人間,此后5年一直供奉在棲霞寺舍利塔。2015年10月27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移駕南京牛首山佛頂寺,將長期供奉于寺內佛頂宮。</p><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佛去世火化后所遺留之頂骨,之所以殊勝無比,除了釋迦牟尼佛作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的身份外,其應化人間所示現(xiàn)出來的生理構造,也與普通凡人不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告別佛頂宮,在一棵菩提樹下留影紀念,紅紅火火。</p> <p class="ql-block">2021年秦淮河源頭照。</p><p class="ql-block">出佛頂寺,直奔東廬山,去看看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源頭。2021年國慶節(jié),我們一家人曾到源頭看過,虛無縹緲之中,印象深刻。這次再次造訪,非常失望,源頭已經非常凋零。</p><p class="ql-block">與之形成很大反差的是,旁邊的廬山觀音寺,香火很旺,善男信女,人頭攢動。</p><p class="ql-block">2021年,有些工程還沒擴建好。2023年已經都完工了,氣勢恢宏,不過感覺比較粗糙。</p> <p class="ql-block">這尊佛,一個頭像足有幾米高,面朝東廬山觀音寺大殿,別具特色。</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是半身佛像呢?為什么?問了一下度娘:</p><p class="ql-block">?世間無常?:半身佛像表現(xiàn)了世間萬物無常,提示人們生命的脆弱和世間一切都是短暫的,從而珍惜當下,追求心靈的寧靜。</p><p class="ql-block">?自省自律?:半身佛像象征自我反省和自律,其殘缺暗示人們在追求圓滿、完美的過程中要不斷自我審視,從而不斷完善自己。</p><p class="ql-block">?慈悲為懷?:盡管半身佛像殘缺,但它仍然保持著慈悲的笑容,體現(xiàn)了慈悲為懷,寓意對眾生的關愛和拯救。</p><p class="ql-block">?修行圓滿?:修行要經歷無數(shù)磨難才能達到圓滿境界,半身殘缺暗示修行要不斷努力,才能達到心靈的圓滿。</p><p class="ql-block">?接受不完美?:半身佛像是對“圓滿”的反向思考,表達了在修行的道路上也要接受不完美和失敗,從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質。</p><p class="ql-block">?內心矛盾與沖突?:半身佛像象征著人類內心的矛盾與沖突,鼓勵人們正視內心的不足,實現(xiàn)內心的平衡與和諧。</p><p class="ql-block">?超越二元對立?:半身佛像通過打破善惡、美丑、生死等二元對立的概念,強調更高層次的統(tǒng)一與和諧,引導人們超越表面的差異,看到事物的本質。</p><p class="ql-block">?半身佛像在我國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不僅是佛教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生命、修行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秦淮源頭碑記?的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川澤江流,靡不有源。秦淮河悠悠千載,蜿蜒百里,肇始六朝,勝境滋育十里繁華,槳聲燈影,俊彥咸集,而溯其源頭,則在溧水東廬山。</p><p class="ql-block">溧水雅稱中山,古城之東有山橫亙,壁立百仞,狀如屋宇。春乃萬木崢嶸,石上溪流淙淙;秋則千紅萬紫,極目層林盡染。其山勢連綿,重巒疊嶂,曰“東廬疊巘”。東廬隱士嚴光,字子陵,嘗與光武帝劉秀同學京師。光武冀其輔佐朝廷,而子陵無意功名,遁匿山林,結廬山中。或曰:“山形似廬。”因以為名。</p><p class="ql-block">秦淮河古稱淮水,自東廬山發(fā)源,越中山,經沙河、一干河、溧水河,西北折向金陵中山。以其地不與群山相連,名曰“獨山”。其下有獨水,又名濁水,松柏泛翠,草木蔥蘢,兔肥毫長出沒其中。秦將蒙恬于此屯兵,截竹桿為筆,縛以兔毫,創(chuàng)制毛筆,遂以中山兔毫名于世。濁水并入淮水,淮水濫觴山谷,灘涂化為沃野良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和煦安樂。</p><p class="ql-block">因秦時建觀音寺,歷數(shù)十寒暑,寶剎巍峨,氣象莊嚴,佛光普照眾生,梵音播于萬方。披荊棘,斫榛莽,理荒穢,掘地泉,于觀音寺南側覓得源頭。疏通水脈,泉眼現(xiàn)而清流至,暮云垂而紫光凝。鳥啁啾而林壑深。佛有望氣者言,金陵城中有王氣,五色聚攏,亭亭如蓋。始皇懼,發(fā)戌卒鑿方山,引淮水入長江,以泄金陵王氣,易名為秦淮河。時移世易,代有更替,惟秦淮之源隱蹤不現(xiàn)。</p><p class="ql-block">欣逢盛世,天下乂安,擇址東廬山,重號宣而鐘磬遠。跌宕飛瀑,噴珠濺玉,飛閣流丹,彩虹懸空。秦淮之源既現(xiàn),中山故土亦重放異彩焉。</p> <p class="ql-block">留影雨花臺</p> <p class="ql-block">方孝孺墓下梅崗的梅花已經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陪弟弟到南京閱江樓</p> <p class="ql-block">南京閱江樓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朱元璋稱帝后,下詔建造閱江樓,并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后入選《古文觀止》。閱江樓于2001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600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參觀南京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1968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后,我國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長江大橋。?截至2023年12月,長江上已建成包含公路、鐵路、市政橋梁及隧道在內的140余座過江通道??。到今年底,建成過江通道將達到180座左右;到2035年,建成過江通道將達到240座左右?。</p><p class="ql-block">僅江蘇省?就有7座橋。</p><p class="ql-block">一橋橫跨南北,天塹變通途。</p> <p class="ql-block">1973年9月,我剛到南京大學讀書,在大橋留影。50年后,我在同一個地方再次留影,歲月如梭啊!</p> <p class="ql-block">長江大橋公園的彩虹橋</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是一定要來的。</p> <p class="ql-block">到此莫愁。</p> <p class="ql-block">湖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打卡全國最美地鐵站——清涼山地鐵站</p> <p class="ql-block">夫子廟“秦淮人家”</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夫子廟,摩肩接踵,寸步難行。</p> <p class="ql-block">陪弟弟欣賞南京第39屆秦淮燈會</p> <p class="ql-block">行走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中華門,原稱聚寶門,位于長干橋北側,為南京明城墻十三座城門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城門。</p><p class="ql-block">中華門是明代洪武年間在江寧府和建康府南門舊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前后共歷時21年,城門基礎為巨型條石,墻體由大塊的墻磚砌筑,并用糯米汁、石灰和桐油攪拌混合而成的黏合劑加固。</p><p class="ql-block">中華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結構最復雜的堡壘式甕城,有“天下第一甕城”之譽。</p><p class="ql-block">1988年,包含中華門在內的南京城墻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墻內墻外</p> <p class="ql-block">長干橋旁邊的大報恩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長干橋被歷代文人騷客所贊譽,留下詩篇多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日子往前過,詩意遠方,春意蕩漾……</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察雅县| 常宁市| 奉化市| 弥渡县| 嵩明县| 日喀则市| 张家界市| 拉孜县| 安乡县| 玛多县| 乐平市| 泰州市| 新和县| 应用必备| 柏乡县| 红桥区| 松桃| 鄯善县| 嘉黎县| 措勤县| 乳山市| 高淳县| 木兰县| 综艺| 秦安县| 古蔺县| 兰考县| 云和县| 多伦县| 道真| 肥城市| 临安市| 南木林县| 林州市| 社会| 旬邑县| 内江市| 赞皇县| 天全县| 永新县|